第三单元《2生活习惯与健康》教学设计大象版新教材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9475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2生活习惯与健康》教学设计大象版新教材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2生活习惯与健康》教学设计大象版新教材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2生活习惯与健康》教学设计大象版新教材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2生活习惯与健康》教学设计大象版新教材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2生活习惯与健康》教学设计大象版新教材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2生活习惯与健康》教学设计大象版新教材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docx

《第三单元《2生活习惯与健康》教学设计大象版新教材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2生活习惯与健康》教学设计大象版新教材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单元《2生活习惯与健康》教学设计大象版新教材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docx

第三单元《2生活习惯与健康》教学设计大象版新教材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

第三单元《2.生活习惯与健康》教学设计-大象版(2017)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学生的生活习惯基本就是家庭生活习惯的写照,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不仅会影响学生个人,对学生的家庭也具有积极意义。

所以教师要注意提前准备资料增加对学生个体情况的了解。

教学开始的调查是从身体、精神和社会活动等方面进行的健康调查,全面地阐述了健康的含义以及基本表现。

提出问题时就要聚焦在人体健康这一话题,教师与学生逐步明确探究问题将问题聚焦在“生活习惯是否影响人体健康”。

搜集证据的过程可以分开进行,即有文字资料的收集,又有对身边同学的采访调查,例如体重过重或过轻的同学、生病次数较多的同学、爱发脾气的同学等。

通过调查还会发现学生的一些其他因素,例如遗传、生活中的意外事件影响等。

我们要把这些因素与生活习惯合理地联系和区分。

教师还可以多列举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影响人体健康导致疾病频发的事例,以此作为佐证来更好地说明睡眠、饮食及运动等生活习惯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生活习惯是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

生活习惯的好与不好,如何衡量呢?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制定良好生活习惯评分表,通过具体的得分情况进行评判。

学生根据得分情况制订可行的健康生活计划,切实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目标】

(1)分析健康调查结果,提出关于人体健康的科学问题,锻炼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

(2)参与健康调查等活动,找出如睡眠、饮食、运动等影响健康的因素。

(3)在制定良好生活习惯评分表、制订健康生活计划活动中认识自己的健康状态和生活习惯的现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

人体健康标准测试表、生活习惯评价表、视频、PPT课件资料等。

(2)活动场地:

在教室内和实验室内均可。

【教学过程】

(1)调查。

师:

今天上课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你健康吗?

生1:

我很健康,几乎不怎么生病。

生2:

我也很健康,吃得香、睡得好。

生3:

我也很健康,我体育课上表现得很好,跑得很快。

生4:

我可能不太健康,总是感冒、发烧。

师:

看来,大家对健康的理解还不够全面的。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人体健康测试,看看你真实的健康状况。

请大家在《学生活动手册》第10页进行健康标准测试。

(学生分别进行健康状况测试并汇报。

生1:

我的测试结果是这样的:

1我的精力很充沛,能够从容不迫地进行日常生活和学习,不感到过分紧张;

2我不喜欢挑剔别人,做事比较积极;

3我的睡眠良好;

4我能比较快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5我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每个学期都是全勤;

6我是标准体重,动作协调;

7我的眼睛明亮,看书时不需用眼镜;

8我的牙齿很好,没有龋齿;

9我的头发没有头屑;

10我走路很轻松,肌肉还不明显,需要练习。

通过以上的测试,综合说明我是健康的。

生2:

……

师:

很棒嘛!

通过这个测试,你发现健康包括哪些方面呢?

生:

有身体的健康,还有心理的健康。

师: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活动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健康包括的范围很广。

(2)提出问题。

师:

经过测试,我们知道了人体健康的含义,也知道了自己的健康状况。

关于人体健康,还有哪些需要研究的问题呢?

生1:

我想知道,是哪些因素影响了人体的健康呢?

生2:

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会给健康带来什么影响?

生3:

周围的环境会影响人体健康吗?

师:

大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影响健康的因素,今天我们先确定一个研究点来展开研究吧。

有同学提到的“生活习惯”就是一个研究点,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生活习惯与健康的关系吧。

(3)事实证据。

师:

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什么是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就是从小养成的、有规律的行为。

比如你晚上几点睡觉,早上几点起床,喜欢吃什么,是不是喜欢运动,多长时间洗一次澡等。

师:

生活习惯与健康有关系吗?

有怎样的关系?

请大家提出自己的假设并搜集相关事实证据。

(学生分组搜集证据并汇报交流,每个小组侧重于一个生活习惯。

生1:

我们小组搜集到的证据说明,健康的饮食习惯会对人的健康有好处,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影响人体健康。

例如:

合理饮食会保证人获得的营养均衡,偏食、挑食可能会导致人体营养失衡、产生各种疾病。

生2:

我们小组搜集的证据是卫生习惯会影响人体健康。

良好的卫生习惯会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不容易生病;不良的卫生习惯容易引发一些感染,对人体健康不利。

生3:

我们小组搜集到的证据是情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一个积极、乐观的人通常比较健康,不容易生病和产生心理问题。

一个情绪严重悲观的人身体健康状况容易变得糟糕,有许多疾病就是不良情绪造成的。

生4:

我们小组搜集到的证据是积极锻炼的人身体比较健康,不爱锻炼的人身体各方面的机能就会逐渐降低,抵抗力变弱,容易生病。

(4)评价。

师:

根据大家的研究成果,小组讨论制定良好生活习惯评分表,测试一下我们自己的生活习惯是否健康。

师:

我们按照饮食习惯、体育运动、卫生习惯、情绪、睡眠五个方面,分小组编辑相关测试题,每道测试题满分为10分,在0至10分之间设置三个分值区间。

最后我们就可以通过综合得分来判定自己生活习惯的好坏。

(各小组编写测试题并进行汇总,教师可对学生的测试题进行适当调整。

饮食习惯评分:

体育运动评分:

卫生习惯评分:

情绪评分:

睡眠评分:

(分小组进行生活习惯测评。

得分标准:

80~100分,生活习惯良好;60~80分,生活习惯一般;60分以下,生活习惯不好。

(5)迁移应用

师:

大家自己编写了生活习惯评分表并进行了评分,我们发现大多数人的生活习惯还是比较健康的,但在某些方面还或多或少地有着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我们需要有计划地改掉这些不良习惯,全面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

请大家结合我们的研究,用不同的形式制订一份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健康生活计划。

师:

例如,可以按照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做计划。

从早晨起床开始一直到晚上睡觉,把一些时间点的主要活动和注意事项写清楚。

还可以按照不同的方面来制订自己的健康生活计划,可以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来制订。

(学生开始制订个人健康生活计划并汇报。

生1:

我按照我的生活作息规律制订了健康生活计划。

我现在基本上每一天也是这么做的。

生2:

我没有按照每天的作息时间制订健康生活计划,我按照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划,把我的健康生活计划做成了思维导图的形式。

师:

大家都制订了一份适合自己又切实可行的健康生活计划。

计划是引领,执行更重要,希望每位同学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拥有健康的身体打好基础。

【教学反思】

学习过程中调查表是一个很好的抓手,能使学生对健康有更全面的认识,所以在学生自己制订良好生活习惯评分表的时候,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可参考的模板。

本课最终的落脚点是学生能够为自己设计一份切实可行的良好生活习惯计划表,老师更要强调执行的重要性,不要盲目地制订严格计划,执行才是一切计划的最终目标。

【总结点评】

本课的活动比较密集,教师要合理地安排各个教学环节、指导学生的探讨、评测等学习活动。

在学生学习制订良好生活习惯评分表时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在内容形式以及图表格式上为学生提供参考,使他们能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

 

第五单元《3.滑轮》教学设计-大象版(2017)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滑轮是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本节课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认识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并且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提升了科学探究能力,引起了对科学的兴趣。

本课教学体现了探究式学习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对探究过程中获得的各种发现进行分析、交流,最终得到科学的结论。

有了前面对杠杆的学习,学生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应该相对容易。

但是限于生活经验,学生对滑轮的感性认识比较缺乏。

虽然学校的旗杆上端一般有定滑轮,但是因为它的位置比较高,比较隐蔽,真正看到过的学生并不多。

动滑轮经常与吊钩组合在一起,结构也不易被看到。

因此教师在课前要注意收集一些滑轮的录像资料,突出滑轮的形状与特征,使学生感觉到它与我们生活的密切相关。

五年级的学生对力学有了一定的概念,在《杠杆》一课的学习中,对通过实验探究简单机械装置作用的学习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本课研究滑轮的作用做了很好的铺垫。

本课的教学应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原则,先通过录像资料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然后提出有关动滑轮和定滑轮作用的问题和假设,最后通过动手组装定滑轮和动滑轮等探究活动认识滑轮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道滑轮是常见的简单机械,了解滑轮的类型,以及各种滑轮因结构不同而具有的不同作用;能根据现实的需要设计简单器具、生产物品或完成任务。

(2)提高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能通过阅读资料收集信息,提出关于滑轮作用的问题与假设,通过实验搜集证据,运用比较与分类、归纳推理等思维方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通过演绎推理分析起重机中的滑轮的类别与作用。

(3)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反思、调整自己的探究;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4)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

①升起船帆:

钩码(模拟船帆)、铁架台、双顶螺丝、筷子、细绳、曲别针、线轴。

②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实验:

测力计、钩码、滑轮、铁架台、双顶螺丝、木筷、记录单。

(2)活动场地:

教室。

【教学过程】

本课将按照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和要素进行组织: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基于经验作出假设———通过实验搜集证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迁移应用回归生活。

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参与,一方面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教学。

(1)聚焦话题,激趣导入。

(教师播放录像,学生观看录像)

师:

大家在录像中看到了什么?

生:

录像中说的是滑轮。

师:

对,大家刚才看到的机械装置叫作滑轮。

(板书:

滑轮,组织学生观察桌上的滑轮并找出它的特点)

师:

滑轮是一种边缘有槽的特殊轮子。

(教学意图:

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通过观察认识滑轮的构造特点)

(2)初步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师:

我们能不能用线绳、滑轮和铁架台,把钩码提升起来呢?

操作时注意安全,防止钩码脱落砸到自己和同学。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在学生实验时巡视观察,关注有没有组装成动的小组)

师:

下面我们请各小组的同学来演示一下。

(小组学生上前演示,其他学生观察)

师:

他们组装的滑轮有什么不同?

生:

上一个小组的滑轮是固定不动的,我们的滑轮是和钩码一起移动的。

师:

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的叫作定滑轮,滑轮和重物一起移动的叫作动滑轮。

(板书:

定滑轮、动滑轮)

师:

关于定滑轮和动滑轮,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吗?

生1:

它们的作用一样吗?

生2:

它们都能省力吗?

(3)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①初步感受滑轮的作用。

师:

每个小组先用手提起重物,而后分别用组装成功的定滑轮和动滑轮拉动线绳提起重物,通过对比感受,你有什么发现?

做完后小组内交流。

(学生分组实验,先组内交流,而后全班交流)

生1:

用定滑轮提钩码时,感觉不省力。

生2:

用动滑轮提钩码时,感觉有点省力,我们又加了两个钩码,感觉也是这样。

师:

如果我们从用力方向方面观察会有什么发现?

再试一试。

生1:

定滑轮用力的方向反了。

生2:

动滑轮用力的方向没有变。

(板书:

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动滑轮不改变用力的方向)

(教学意图:

让学生在实验中通过动手操作感受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②实验探究。

师:

定滑轮和动滑轮到底能不能省力呢?

刚才我们通过手来感受用力的大小,这不够精确。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用测力计来测量一下用力的大小,通过测量数据来寻找准确的答案。

实验时要注意安全,等钩码静止后读出测力计的读数,把读数记录在记录表里,保留一位小数,每项实验要测量三次求出平均值。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

师:

下面请同学们分别汇报一下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每组只汇报平均值就可以了。

生1:

我们组直接用手提起钩码时用力2N,使用定滑轮提起钩码时用力2N,使用动滑轮时用力1N。

生2:

我们组直接用手提起钩码时用力2N,使用定滑轮提起钩码时用力2.1N,使用动滑轮时用力1N。

生3:

我们组直接用手提起钩码时用力2N,使用定滑轮提起钩码时用力1.9N,使用动滑轮时用力1N。

生4:

……

师:

从同学们得出的实验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

我发现使用动滑轮省力。

生2:

我发现使用定滑轮有时省力,有时费力,有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生3:

我发现使用定滑轮提起钩码时所用的力虽然和直接用手提起钩码时所用的力有时不一样,但相差都不大,我怀疑是测量误差引起的。

师:

同学们非常善于动脑。

为了避免误差,每组数据我们可以多测量几次,比如5次、7次,甚至更多,然后把测出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去掉,再对剩下的数据求平均值,这样往往会更准确些。

当然我们使用测力计时也要注意操作规范,比如测量前要先轻轻地拉动几下挂钩,然后将指针调零,使用时测力时计要竖直提升钩码,滑轮静止时再读数,读数时要双眼平视,另外要保证滑轮转动灵活。

同学们再测量一遍试试。

生1:

我们这次测量时发现,直接提起钩码时用力2N,使用定滑轮提起钩码时用力也是2N,使用动滑轮时用力1N。

生2:

……

师:

我们现在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

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动滑轮能省力。

师:

这就是我们用测力计测量得到的结论。

哪位同学能够把这个结论和我们刚才得出的关于用力方向的结论综合起来,说说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生:

动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不改变力的大小;动滑轮的作用是可以省力,但不改变用力方向。

(4)滑轮组的探究。

师:

看来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优缺点,那么我们能不能把它们的优点结合起来呢?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

生:

如果先组装一个动滑轮,把钩码挂在动滑轮上,然后把绳子再穿过一个定滑轮,这样就可以既改变用力的方向,又省力了。

师:

这个方法行不行呢?

请各小组自己组装一下试一试。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

师:

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自己的测试结果。

生:

……

师:

单个滑轮的功能比较单一,在生产中人们经常把它们组合起来做成滑轮组来满足不同的需要,比如这台起重机就用到了滑轮组……

【教学反思】

在学习本课时,学生首先会关注定滑轮和动滑轮是否省力,这是因为在上节课学习杠杆时,我们引导学生更多关注的是杠杆用力大小和距离的关系,而不是用力方向的变化。

所以对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用力方向,需要教师有意进行引导。

有些学生实验时测得的数据会出现误差,影响正确结论的得出,教师这时可以指导学生多测量几次来减小误差,并且注意提醒学生使用正确的操作方法。

【总结点评】

本课比较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究,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及作用。

(1)以学生为主,展开探究。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要求,为了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教师要安排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动手操作,通过读取数据、分析修正,发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和交流能力,以及实事求是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对比演示,让学生一目了然。

在分析和区分定滑轮和动滑轮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认识滑轮的两种使用方式,并对比它们的工作方式,在学生认真观察的基础上给这两种滑轮命名,找出定滑轮和动滑轮在结构上的区别及其使用方式的不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比较概括能力,启迪学生明白“认识事物”时要抓本质,既要研究共性,又要重视差异性”的道理。

(3)处理数据,灵活多变。

课堂上学生获得的每一个数据都有其价值,没有优劣之分,如果是操作失误导致数据出错应及时纠正,重新操作,如果是误差,就要通过增加测量次数来解决,以此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方法,以及尊重证据、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第一单元《3.材料与保温》教学设计-大象版(2017)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热传递的不同方式、掌握一定的实验设计与分析能力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认识热传递现象,解决“制作冰淇淋冷藏箱”可能出现的科学问题而设计的。

本课从制作锅的材料以及冰糕箱上盖棉被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尝试从事物的功能角度提出研究问题,掌握将自己的疑问转化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方法,再利用对比实验,研究不同材料对热传递快慢的影响,在传热速度的对比中形成“不同材料的导热性是不同的,有的物体导热性好,是热的良导体,有的物体导热性不好,是热的不良导体”的共识。

生活中,学生一般都知道金属的导热性较好,木头、塑料、玻璃等导热性能一般,比较容易区分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

但是,对于哪种常见材料的导热性最好或最差,还是比较模糊,必须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认识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进而理解不同导热性能的材料有不同的用途,生活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需求选择不同导热性能的材料,不但可以建构更加完善的热传递概念,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能从材料的功能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小组合作,会利用不同方式设计实验探究不同材料的导热性。

(3)能结合实验现象区别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教学准备】

酒精灯、蜡环或火柴、白凡士林或冻黄油、大小和形状相同而材质不同的勺子、粗细相同而材质不同的长条棒(如玻璃棒、塑料棒、木棒、铁棒、铜棒等)、热水、冰块、棉被、烧杯、温度计等。

【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技能训练。

师:

(出示不同样式锅的图片)民以食为天,锅是我们经常要使用的厨房器具。

请同学们认真比较,找出这些锅相同的地方,并思考这样设计的意图,可以重点从制作材料和它的功能的关系角度进行比较。

生1:

锅身都是用金属做的,把手应该都是塑料。

生2:

有的锅锅身是用玻璃做的。

生3:

锅身都是用导热性比较好的材料做的,把手都是用导热性较差的材料做的。

师:

看来你对“导热性”进行过深入了解。

同学们能不能从我们的发现中提取出一些可以探究的问题呢?

生:

哪些材料导热性好?

哪些材料导热性不好?

师:

谁能把他的这个问题再补充得更具体一些?

最好能从问题中看出你的解决方案。

生:

同时加热不同材料的物体,哪些物体升温快?

哪些物体升温慢?

师:

我听出来你想用加热的方法来研究了,给你点赞。

大家还想研究哪些问题?

生:

相同时间内,同时加热铜棒和铁棒,哪个物体升温更快?

师:

他的这个问题提得怎样?

谁来评价一下。

生:

这个问题更具体,说出了具体的实验材料。

师:

是的,他非常棒,你也很棒,准确地看出了他的优点。

(出示裹棉被的冰糕箱图片)你能根据这幅图,像他一样提出一个具体的可探究的问题吗?

生:

相同时间内,裹上棉被的冰淇淋比不裹棉被的相同冰淇淋融化得慢吗?

师:

真好,我的眼前已经有实验的画面感了。

这个问题可以改成用温度计来研究吗?

生:

可以。

相同时间内,裹上棉被的冰淇淋比不裹棉被的相同冰淇淋温度上升得慢吗?

(2)选择问题,设计实验。

师:

刚才大家提出了一些我们认为可以研究的问题,现在你最想研究哪一个呢?

选择一个问题,再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吧。

材料超市中有很多器材,请认真分析这些实验器材,思考如何利用它们来解决问题。

设计实验时,请同学们重点思考:

1如何保证实验的科学性或者说公平性;

2实验时我们应该观察哪些内容?

如何记录?

③安全上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分小组选择研究问题并讨论自己的实验方案,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第4页的“活动记录”)

师:

谁来说一说,你们选择了哪个问题?

你们的猜想是什么?

又是如何计划进行实验的?

生:

我们选择了的问题是,相同时间内,同时加热铜棒、铁棒、木棒和塑料棒,哪个物体升温最快?

我们认为,铜棒最快,然后是铁棒,木棒和塑料棒还不知道。

师:

你们准备怎么进行实验呢?

生:

我们先分别把这些不同材料的长条棒插到这个加热块上面,组装好,给每根长条棒上套上四个蜡环,然后用酒精灯加热这个加热块,观察这四根长条棒上蜡环的掉落顺序。

师:

其他组的同学认为这个方案可行不可行?

还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生:

木棒烧着了怎么办?

生:

没有直接加热这些材料,应该不会。

不过,我们也可以在离酒精灯较近的那一端,裹上锡纸,以防万一。

生:

那应该给四根长条棒上都裹上相同长度的锡纸。

师:

给你们鼓掌!

还有没有要补充的?

师:

有选择其他问题的吗?

生:

我们选择的问题是,相同时间内,裹上棉被的冰淇淋比不裹棉被的相同冰淇淋温度上升得慢吗?

我们认为,裹上棉被的冰淇淋温度上升得慢。

我们打算用冰块代替冰淇淋,把冰块分成同样多的两部分,一部分直接放在烧杯里,一部分放在烧杯里,外面再裹上一层厚厚的棉被,再把两支温度计分别插到冰块里,观察冰块的温度变化。

师:

其他组对这个方案发表下看法?

生:

都裹上棉被了,还怎么放入温度计?

建议先把温度计放进去,再裹上棉被。

师:

直接在棉被上扎个洞可以吗?

师:

对观察时间有要求吗?

怎么记录温度变化呢?

生:

每隔两分钟观测一次温度并记录下来。

师:

刚才每个组都对我们自己的方案进行了精心设计,也根据大家的建议进行了修改。

实验前,老师再送给大家几句话,实验时注意安全、分工合作、做好记录,能做到吗?

生:

能!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搜集证据,得出结论。

师:

不同材料对热传递的快慢有哪些影响?

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

汇报时,可以参考这样的句式:

我们研究的是_______实验。

开始时,我们先观察到__________;接着________;一段时间后_______;最后_______。

我们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生:

我们研究的问题是“相同时间内,同时加热铜棒、铁棒、木棒和塑料棒,哪个物体升温最快?

”加热后,铜棒上的第一个蜡环最先掉下来,等铜棒上的第二个蜡环掉下来后,铁棒掉落了第一个蜡环,接着是铜棒上的第三个和第四个蜡环先后掉下来,然后是铁棒上的第二个、第三个和第四个蜡环,这时塑料棒上的第一个蜡环才掉下来。

到时间截止,木棒上的蜡环一个都没有掉。

我们的结论是铜棒上的热传递最快,其次是铁棒,然后是塑料棒,木棒上的热传递最慢。

师:

有相同实验的小组吗?

你们的发现和这个组的是否相同?

生:

我们塑料棒和木棒上的蜡环都没掉。

师:

那你们的结论是什么?

生:

铜棒上的热传递最快,然后是铁棒,木棒和塑料棒上的热传递都很慢。

师:

表扬这两个组,他们都能基于自己的实验现象作出正确的判断。

还有哪个组来汇报?

生:

我们研究的问题是“相同时间内,裹上棉被的冰淇淋(冰块)比不裹棉被的相同冰淇淋温度上升得慢吗?

”第一次测量时裹棉被与不裹棉被冰块的温度分别是-15.8℃和-14.9℃,两分钟后,裹着棉布的冰块温度变化不大,-15.5℃,但不裹棉布的冰块已经温度上升到-5.6℃。

我们的结论是裹上棉被的冰块温度上升得慢。

师:

结合不同的实验数据,思考材料对热传递的快慢有影响吗?

生:

有,不同材料传递热的快慢不同。

师:

大家同意吗?

师:

我们可以用导热性、导热系数来描述不同材料的热传递快慢。

导热性好的材料,相同时间内传递热的速度就快;相反,导热性不好的材料,相同时间内传递热的速度就慢。

不同材料的导热性是不同的。

金属材料的传热较快,叫作热的良导体;塑料、木头等材料传热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