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班会主持词.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29383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明节班会主持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清明节班会主持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清明节班会主持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清明节班会主持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清明节班会主持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清明节班会主持词.docx

《清明节班会主持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明节班会主持词.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清明节班会主持词.docx

清明节班会主持词

清明节班会主持词

清明不仅仅是一个抒发情感的机会,更是一个展望未来的机会!

只要我们健康幸福地活着,就是对已故亲人最好的纪念。

下面是X给大家整理的关于清明节班会的主持词,仅供参考。

关于清明节班会的主持词篇1

男:

尊敬的老师

女:

亲爱的同学

合:

您们好男:

沿着冬离开的脚步,春天款款向我们走来,带来希望,带来温暖,带来繁华似锦,带来莺歌缭绕。

女:

而在这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春日里,我们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清明节。

男: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女:

说起清明节,大家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

男:

但是对于清明节的文化,大家又都了解了多少呢?

下面就让陈XX来解说一下清

明节的由来。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

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

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

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

介子推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

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

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

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女:

听了陈XX同学的介绍,我们对清明的由来了解得更多了。

男:

我来问问你

女:

好啊,尽管问。

男:

你知道清明节有哪些习俗吗?

女:

我知道,清明节有许多人要出去扫墓的。

男:

清明节的习俗,除了扫墓还有什么呢?

现在让廉欣雨同学来概括一下

晖:

到了清明节,最主要的一项活动就是祭祖扫墓了。

这一习俗相沿已久,据史书记载,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古人有描写清明扫墓的诗,唐代杜牧的名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些诗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清明扫墓时的情景和氛围。

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

这大概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

人们想到了先人的坟茔,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女:

我在帮她补充一下,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

夜里在风筝下或在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男:

谢谢廉同学及王同学为我们做的介绍,现在,我们又多了解了一些关于清明节

的知识了

女:

我也有一个问题想问你。

最近你都吃些什么呀?

男:

这还用问吗,当然是青团子了。

女:

那你知道我们清明节为什么要吃青团子吗?

男:

因为这是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停顿,似乎想不出),我?

?

我们的邻居都在吃呢女:

我知道这是传统习俗,但你知不知道这为什么是传统习俗?

男:

这?

?

我也不知道。

女:

就由我来给大家细细介绍。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陈太平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

清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陈太平带吃的东西。

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陈太平吃时,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

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

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

陈太平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

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来。

男:

说了这么多,想必大家应该了解了很多清明节的文化,下面我们就要考考大家合:

我们一起进入知识竞答环节。

男:

请问清明节古时又称什么节?

(三月节)女:

请问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始于什么朝代?

(周朝)男:

请问清明节在现代来说又称什么节?

(踏青节)女:

请问公历每年的几月几日之几月几日是清明节?

(4月4日至4月6日)

男:

请问清明节是几几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XX年)

女:

清明节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20XX年)男:

古时候,人们把春游叫做什么(踏青)女:

好了,今天我们的知识竞答环节也到此结束了。

合:

让我们一起从歌声中结束本次班队主题会。

关于清明节班会的主持词篇2

姚宛瑜:

尊敬的老师!

刘至遥:

亲爱的同学们!

合:

大家下午好!

育才双语小学六

(2)班“走近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现在开始姚宛瑜:

清明节即将来临,这让我想起杜牧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刘至遥:

别光顾着吟诗,你知道清明节是怎样的一个节日吗?

姚宛瑜:

我知道,清明节是纪念家中逝去亲人的日子。

刘至遥:

那你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吗?

姚宛瑜:

嗯——这个还真不知道!

刘至遥:

幸亏我早有准备,请竖起耳朵仔细听!

路人A: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路人B:

清明最早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很重要的节气。

路人A: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路人B: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

姚宛瑜:

寒食?

是个什么节日?

怎么能和清明搅在一起呢?

刘至遥:

别急呀,关于寒食还有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呢!

姚宛瑜:

什么故事?

快说来听听——

刘至遥: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Iij1)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

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

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

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

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送给重耳吃。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

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

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

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

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

介子推不愿见他,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

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始终找不到。

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为了活命会自己走出来的。

于是晋文公下令举火烧山,谁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始终不见介子推出来。

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晋文公非常难过,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姚宛瑜:

噢——原来寒食是专门为了纪念介子推啊!

真感人!

刘至遥:

是啊,那你知道古人在清明节时都做些什么吗?

姚宛瑜:

这个我知道,每逢寒食,人们从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

每到清明,人们就和家人一起去逝去亲人的墓前培土、打扫、供奉水果佳肴,或植树、献花圈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扫墓。

还有的人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或者把柳枝插在房前屋后,表示怀念。

他们除了祭祖、扫墓外,还踏青、荡秋千、放风筝、踢蹴鞠、打马球呢!

刘至遥:

你说得很对!

那在清明时我们小学生应该做什么呢?

姚宛瑜:

清明那天,我可以和父母一起为逝去的长辈上坟。

但一定要注意文明祭扫。

如果要点燃纸钱等物,要等火完全燃尽之后,再离开,不要造成火灾隐患。

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郊外踏青,欣赏郊外美好的风景。

我觉得健康幸福地活着,就是对已故亲人最好的纪念。

刘至遥:

对,清明不仅仅是一个抒发情感的机会,更是一个展望未来的机会!

只要我们健康幸福地活着,就是对已故亲人最好的纪念。

姚宛瑜:

同学们,让我们把握现在的美好时光,幸福生活,快乐成长!

刘至遥:

在美好的时光中走近清明,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姚宛瑜:

育才双语小学六

(2)班“走近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合:

祝大家过一个充满情谊,充满幸福的清明!

关于清明节班会的主持词篇3

同学们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工农小学一年级三班主题班会,班会的主题是:

清明时节缅怀先烈。

我是主持人

同学们,你们知道明天,也就是4月4日是什么节日吗?

清明节”对,是我们一年一度的清明节。

下面我首先介绍一下和清明节有关的知识。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从周代开始,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纪念祖先的节日。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的意思,也有“清淡明智”的意思。

清明节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播种的大好时节。

所以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说法。

清明节,最主要的一项活动就是祭祖扫墓了。

古人有很有描写清明扫墓的诗句,下面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背诵唐代杜牧的诗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路人遥指杏花村。

主持人:

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传统,20XX年我国正式将清明节确定为法

定节假日。

在这样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缅怀革命先烈,共同追忆那些红色足迹!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缅怀一些烈士。

请问那位同学知道牺牲在铡刀下的女英雄是谁?

对,是刘胡兰。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关于刘胡兰的故事。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我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

刘胡兰10岁起参加儿童团。

1945年10月,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

第二年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

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

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的军队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

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队员将其处死。

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

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已连铡几人的铡刀前,怒问匪军:

“我咋个死法?

”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

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1947年2月,山西连续两天刊登的消息,使一个女共产党员的名字在华北大地不胫而走。

随后,毛泽东主席又为她亲笔题词: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牺牲半年后,1947年8月1日中共晋绥分局决定破格(通常需年满18岁)追认刘胡兰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虽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