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练习答案完整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9363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学练习答案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方剂学练习答案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方剂学练习答案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方剂学练习答案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方剂学练习答案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方剂学练习答案完整版.docx

《方剂学练习答案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练习答案完整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方剂学练习答案完整版.docx

方剂学练习答案完整版

1、方剂的变化有哪些基本形式?

答:

药味增减的变化;药量增减的变化;剂型更换的变化。

2、写出君臣佐使的涵义,并以麻黄汤为例加以说明。

答:

君药:

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

有两种,a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b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

有三种,a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b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c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

使药:

有两种,a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b调和药:

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如麻黄汤:

君药——麻黄:

辛温,发汗解表以散风寒;宣发肺气以平喘逆

臣药——桂枝:

辛甘温,解肌发表,助麻黄发汗散寒;温通经脉,解头身之疼痛佐药——杏仁:

苦平,降肺气助麻黄平喘(佐助药)

使药——炙甘草:

xx,调和诸药

3、解表剂的适应症怎样?

运用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

适应症:

外感六湿之表症(如风寒表症或风热表症)证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或咳嗽,脉浮)使用注意事项:

1煎法,多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服法,宜温服。

2护理,宜避风寒或增加衣被。

3汗出适度,以遍身微汗最佳。

禁忌,表邪入里,麻疹以透,疮疡以淡,虚证水肿,吐泻失水等均不宜用。

4、xxxxxx、xx的配伍意义

答:

麻黄汤主证为外感风寒,肺气失宣所致,治宜发汗宣肺。

方以麻黄为君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臣药用桂枝解肌发表,温通血脉,两药相须,既可助麻黄发汗解表之力,又可兼治营阴郁滞,经脉不通之疼痛。

5、xx主治证已有汗出,为何还用汗法

答:

桂枝汤证之汗出,是由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阴失守,津液外泄所致。

故外邪不去,营卫不和,则汗不能止。

桂枝汤虽曰“发汗”,实寓解肌发表与调和营卫双重用意,外邪去而肌表固密,营卫和则津不外泄。

故如法服用本方,于遍身微汗之后,则原证之汗出自止。

6、xxxxxx、白芍的配伍意义

答:

桂枝汤主治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证。

法当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方以桂枝为君,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芍药为臣,益阴敛营。

桂芍等量合用,于本方寓意有三:

一为针对卫强营弱,体现营卫同治,邪正兼顾;二为相辅相成,桂枝得芍药,使汗而有源,芍药得桂枝,则滋而能化;三为相制相乘,散中有收,汗中寓补,为本方外可解肌发表,内调营卫、阴阳的基本结构。

7、九味羌活xx生地、xx的配伍意义

答:

九味羌活汤为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之剂。

方中配伍生地、黄芩清泄里热,并防诸辛温燥烈之品伤津,为佐药。

8、九味羌活汤发明人及该方配伍特点

答:

为张元素所制。

特点有二:

一是升散药和清热药的结合运用。

二是体现了“分经论治”的学术思想。

9、小青龙汤主治外寒里饮之咳喘,何以配伍收敛的五味子、白芍

答:

小青龙汤主治外寒里饮证,治当解表化饮。

然素有痰饮,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用五味子收敛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药诸药辛散太过之性,且可防止温燥药物伤津。

10、止嗽散功用及配伍特点

答:

止嗽散具有宣利肺气,疏风止咳功用。

其组方配伍的特点是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散寒不助热,解表不伤正。

11、xx配伍辛温的xx、淡豆豉

答:

银翘散所治之温病初起,以邪郁卫表,邪热较重为特点。

方中配伍辛温的荆芥、淡豆豉意义有二:

一是解表散邪,增强辛散透表之力;二是防银花、连翘寒凉太过,冰伏气血,不利祛邪。

12、《温病条辨》对银翘散用法的要求及原因

答:

《温病条辨》对银翘散的用法特别讲究,原书要求诸药“共杵为散,用鲜芦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

”这是因为方中药物多为芳香轻宣之品,不宜久煎。

久煎“则味厚入中焦”,其辛凉透表,芳香辟秽之功减弱。

13、xx配伍xx、菊花的意义

答:

桑菊饮主治风温初起,邪犯肺络,肺失清肃之咳嗽。

法当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中桑叶味甘苦性凉,疏散上焦风热,且善走肺络,能清宣肺热而止咳嗽;菊花味辛甘性寒,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而肃肺。

二药轻清灵动,直走上焦,协同为用,以疏散肺中风热见长,故共为君药。

14、从功用,组成方面比较银翘散与桑菊饮的异同?

答:

银翘散和桑菊饮都是治疗温病初起得辛温解表方剂。

组成中都有连翘,薄荷,桔梗,芦根,甘草五位药物,但前方有银花配荆芥,淡豆鼓,牛蒡子,竹叶,则解表清热之力强,后方有桑叶,菊花配伍杏仁,则肃肺止咳之力大。

15、xxxx的君药及其配伍意义

答:

麻杏甘石汤的君药是麻黄、石膏。

方用麻黄宣肺平喘,解表散邪;石膏清泄肺热,解肌透邪。

二药一辛温,一辛寒;一以宣肺为主,一以清肺为主,且俱能透邪于外,合和既消除致病之因,又调理肺的宣发功能,用相反相成。

石膏倍于麻黄,使本方不失为辛凉之剂。

麻黄得石膏,宣肺平喘而不助热;石膏得麻黄,清解肺热而不凉遏,又是相制为用。

16、败毒散中人参的配伍意义

答:

败毒散所治证候系正气素虚,又感风寒湿邪。

治当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方中佐用人参益气以扶其正,一则助正气以鼓邪外出,并寓防邪入里之义;二则令全方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

17、麻黄汤与桂枝汤在组成、功能、主治上的异同

答:

麻黄汤与桂枝汤同为辛温解表之剂,都可用治外感风寒证,两方均用桂枝和甘草。

但麻黄汤中麻、桂并用,佐以杏仁,发汗散寒力强,并通宣肺平喘,为辛温发汗之重剂;使用于外感风寒,肺气失宣之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数之表实证。

桂枝汤中桂、芍并用,佐以姜、枣,发汗解表之力逊于麻黄汤,但有调和营卫之功,为辛温解表之和剂;适用于外感风寒,营卫不和所致的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之表虚证。

18、xx的功用、主治病证及配伍意义

答:

桂枝汤功能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证。

方以桂枝为君,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芍药为臣,益阴敛营。

桂芍等量合用,于本方寓意有三:

一为针对卫强营弱,体现营卫同治,邪正兼顾;二为相辅相成,桂枝得芍药使汗而有源,芍药得桂枝则滋而能化;三为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补。

此为本方外可解肌发表,内调营卫阴阳的基本结构。

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辛散表邪,又兼和胃止呕;大枣甘平,意在益气补中,且可滋脾生津。

姜枣相配,是为补脾和胃、调和营卫的常用组合,共为佐药。

炙甘草调和药性,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实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和营,功兼佐使之用。

19、何方的配伍特点体现了“分经论治”学术思想?

为什么?

答:

九味羌活汤的配伍特点体现了“分经论治”的学术思想。

方中羌活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痹痛,为止太阳风寒湿邪在表之要药;苍术功可发汗祛湿,为祛太阴寒湿的主要药物;细辛、白芷、川芎驱寒散寒,宣痹止痛,其中细辛善止少阴头痛,白芷善解阳明头痛,川芎长于止少阳、厥阴头痛,此三味与羌活、苍术合用,为本方“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

故原书服法中强调“视其经

络前后左右之不同,从其多少大小轻重之不一,增损用之。

20、小青龙汤主治证,从方义分析说明其配伍意义

答:

小青龙汤主治外感内饮之恶寒发热,无汗,胸痞喘咳,痰多而稀,苔白滑,脉浮等证。

治当解表化饮。

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肺气而平咳喘,桂枝温阳气以利化饮。

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

佐用五味子敛肺平喘,白芍和营养血,半夏燥湿化痰,使以甘草调和药性。

全方合用,使风寒解,营卫和,水饮去,宣降复,则诸症自平。

综上所述,本方的配伍特点:

1以麻、桂解表散寒,配白芍酸寒敛阴,使散中有收;2姜、辛、夏温化痰饮,配五味子敛肺止咳,令开中有合,使之散不伤正,收不留邪。

21、为什么说止嗽散得配伍体现了“温润和平,不寒不热”的特点?

答:

止嗽散主治外感咳嗽,经服解表宣肺药后咳仍不止者。

治法重在理肺止咳,微加疏表之品。

方中君药紫菀、百部,其性皆温而不热,润而不腻,功可止咳化痰。

臣药桔梗、白前,其性皆平,功善宣降肺气,化痰止咳。

佐药荆芥辛而微温,疏风解表;陈皮理气化痰;甘草调和诸药。

综观全方,药虽七味,量极轻微,故具有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散寒不助热,解表不伤正的特点。

正如《医学心悟》卷3所说:

“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

是以客邪疏散,肺气xx。

22、银翘散的组成药物,配伍意义及适应证

答:

银翘散由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荆芥、淡豆豉、牛蒡子、生甘草、芦根组成。

方中银花、连翘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辟秽化浊,故重用为君药。

薄荷、牛蒡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且可解毒利咽;荆芥、淡豆豉辛而微温,解表散邪,俱为臣药。

芦根、竹叶清热生津;桔梗开宣肺气而止咳利咽,同为佐药。

甘草既可调和药性,护胃安中,又合桔梗利咽止咳,是属佐使之用。

诸药合用,共呈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之功。

适用于温病初起,邪在卫分所致之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有汗或汗出补畅、口渴、咽痛、咳嗽、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23、为什么有汗、无汗皆可用xxxxxx

答:

麻杏甘石汤为止表邪入里化热,肺中热盛之喘咳的常用方。

无论有汗、无汗,皆可用之加减治疗。

这是因为有汗而喘,是热壅于肺,肺热内盛,热邪迫津外泄而汗出。

若将方中麻黄与石膏的用量比例调为1:

3,则石膏清泄肺热之功益著,热邪得清,津不外泄则汗止,故有汗可用。

无汗而喘是表邪未尽,热壅于肺。

表邪郁于卫分,肌表闭塞,毛窍不开,故汗不出。

若将方中的麻黄与石膏的用量比例调为3:

5,则麻黄宣散之功较强,既可宣肺以平喘,又可发表以散邪,石膏清肺热,表解热清则无汗而喘可愈,故无汗亦可运用。

24、从组成、功用及主治比较银翘散与桑菊饮

答:

桑菊饮与银翘散均用连翘、薄荷、桔梗、芦根、甘草五味药,皆具疏风清热功用,均治外感风热证。

但桑菊饮大多为辛凉之品,且以疏散风热,清宣肺热的桑叶、菊花为主要药物,并配伍肃降肺气的杏仁,故其肃肺止咳之力大,宜用治温病初起,表证较轻,邪热不甚,肺失清肃之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而银翘散有银花、竹叶,且银花、连翘用量较重,并配有荆芥、淡豆豉、牛蒡子等辛散透表之品,则解表清热之力强,宜于温病初起,邪热较甚,偏重于卫表之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25、气虚外感,为何宜解表与益气并举?

气虚外感风寒,若单纯发汗解表,不仅使已虚之阳气再随汗泄而更虚,且因正虚不能抗邪外出而致邪恋不解。

正如喻昌所谓:

“盖人受外感之邪,必先发汗以驱之。

其发汗时,惟元气大旺者,外邪始乘药势而出;若元气素弱之人,药虽外行,气从重馁,轻者半出不出,流连为困,重者随元气缩入,发热无休,去生远矣。

”恰当的治法是扶正祛邪,双管齐下,以解表药与益气的人参、黄芪等配伍构成益气解表方剂,此即“虚弱之体,比用人参三五七分,入表药中,少助元气,以为驱邪之主,使邪气得药,一涌而去”之意。

26、简述大xx的煎法

答:

水煎,先煮枳实、厚朴,后下大黄,去滓,内芒硝,更微火一二沸(或芒硝溶服)。

27、使用泻下剂应注意那些问题?

答:

泻下剂是为里实证而设,临证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必待表邪已解,里实已成。

若表证未解,里实已成,则应视表里证的轻重,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2对年老体弱、孕妇、产后或正值经期、病后伤津或亡血者,均应慎用或禁用泻下剂,必要时宜配伍补益扶正之品;3泻下剂大都易伤胃气,应得效即止,慎勿过剂;4服药期间应注意调理饮食,少食或忌食油腻或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重伤胃气。

28、简要比较三承气汤(大、小、调胃承气汤)在功用、主治、用法方面的区别

答:

三个承气汤均用大黄以荡涤胃肠积热。

大承气汤硝黄并用,大黄后下,且加权、朴,故攻下之力颇峻,为“峻下剂”,主治痞、满、燥、实四症俱全之阳明热结重证;小承气汤不用芒硝,且三味同煎,枳、朴用量亦减,故攻下之力较轻,称为“轻下剂”,主治痞、满、实而燥不明显之阳明热结轻证;调胃承气汤不同枳、朴,虽后纳芒硝,但大黄与甘草同煎,故泻下之力较前两方缓和,称为“缓下剂”,主治阳明燥热内结,有燥、实而无痞、满之证。

29、使用大xx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大承气汤为泻下峻剂,凡气虚阴亏,燥结不甚者,以及年老体弱等均慎用;孕妇禁用;注意中病即止,以免耗伤正气。

30、简述十枣在十枣汤中的配伍意义

答:

大枣在汤中作用有三:

缓和诸药毒性;益气护胃,减少药后反应;培土制水,邪正兼顾。

31、简述十枣汤的用法

答:

芫花、甘遂、大戟三药等分为末,或装入胶囊,每服0.5-1g,每日一次,以大枣十枚煎汤送服,清晨空腹服。

得快利后,糜粥自养。

32、简述麻子xx的配伍特点

答:

麻子仁丸重用麻子仁滋脾润肠,配伍大黄、枳实、厚朴泄热导滞。

杏仁、芍药、白蜜,一则益阴增液以润肠通便,使腑气通,津液行;二则甘润减缓小承气汤攻下之力。

具有下不伤正,润而不腻,攻润相合的特点。

33、简述十枣汤的配伍意义

答:

方中甘遂苦寒有毒,善行经隧络脉之水湿;大戟苦寒有毒,善泻脏腑水邪;芫花辛温有毒,善消胸胁伏饮痰癖。

三药峻烈,各有专功,合而用之,攻遂水饮之功甚著。

用大枣10枚煎汤送服更具意义,取其益脾缓中,益气护胃,减少药后反应;缓和诸药毒性;培土制水,邪正兼顾。

34、试分析大黄在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大黄附子汤中的配伍意义

答:

大承气汤中大黄苦寒通降,泻热通便,荡涤胃肠实热积滞为君药,且大黄生用,后下则泻下之力更峻。

大黄牡丹汤中大黄苦寒攻下,泻热逐瘀,荡涤肠中湿热瘀结之毒,配牡丹皮苦辛微寒,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共为君药。

大黄附子汤中大黄苦寒泻下通便,荡涤积滞,但方中重用辛热之附子温里散寒,且配细辛辛温宣通,散寒止痛,故大黄之寒性被辛散大热之附子、细辛所制而泻下之功犹存,为去性取用之法。

35、试述泻下剂的含义、适应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事项

答:

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胃肠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以治里实证的方剂,统称泻下剂。

泻下剂适用于里热积滞实证、里寒积滞实证、肠燥津亏之大便秘结证、水饮壅盛于里的实证及里实正虚之大便秘结证。

因热结者,宜寒下;因寒结者,宜温下;因燥结者,宜润下;因水结者,宜逐水;邪实而正虚者,当攻补兼施。

因而泻下剂相应地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和攻补兼施五类。

泻下剂是为里实证而设,临证使用时,应注意1.必待表邪已解,里实已成。

若表证未解,里实已成,则应视表里证的轻重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2.对年老体弱、孕妇、产后或正值经期、病后伤津或亡血者,均应慎用或禁用,必要时宜配伍补益扶正之品;3.泻下剂大都易伤胃气,应得效即止,慎勿过剂;4.服药期间应注意调理饮食,少食或

忌食油腻或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重伤胃气。

36、xxxx为什么配伍人参?

答:

小柴胡汤主治伤寒少阳证。

邪从太阳传入少阳,是由于正气不足,故方中配伍人参益气扶正,既扶正驱邪外出,又益气御邪内传。

37、大xxxx为什么重用生姜?

答:

大柴胡汤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因症见呕不止,故重用生姜降过和胃止呕,且又可协柴胡解散半表之邪,如《医中金鉴》所云“柴胡得生姜之倍,解半表之功捷”。

38、逍遥散主治病证及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

逍遥散主治肝郁脾弱血虚证。

症状表现为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

39、蒿芩清胆汤为什么选用青蒿而不用柴胡?

答:

蒿芩清胆汤主治少阳湿热证。

青蒿苦寒芳香,既清透少阳之邪热,又芳香化湿。

虽疏达腠理之功较柴胡为缓,而辟秽宣络之功较柴胡尤胜,况柴胡不具化湿之功,故该方用青蒿而不用柴胡。

40、四逆散以何为君?

以何为臣药?

其配伍意义是什么?

答:

四逆散以柴胡为君,白芍为臣。

柴胡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白芍敛阴,养血柔肝。

君臣相伍,使阳气升发,而无耗伤阴血之弊。

41、半夏泻心汤证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答:

半夏泻心汤原在《伤寒论》中治小柴胡汤证误下,损伤脾胃之气,少阳邪热乘虚内陷,寒热互结于中焦,致使脾胃升降失常,而成心下痞证。

42、半夏泻心汤配伍特点

答:

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补泻兼施。

43、大xxxx主治证及临床表现

答:

大柴胡汤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临床表现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不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痛泻要方配伍防风的意义取其防风辛温升散,辛能散肝郁,香能舒脾气,且燥湿以助止泻之功,又为脾经引经之药。

44、逍遥散的配伍特点

答:

1.体用结合:

方以白芍、当归滋阴养血以补肝体,柴胡、薄荷疏肝解郁以调肝用,合用则肝体肝用并治。

2.肝脾同治:

柴胡、薄荷、白芍、当归疏肝柔肝养肝,白术、茯苓、煨姜、甘草益气健脾和中,合而用之,则调肝补脾。

45、半夏泻心汤的配伍意义,并归纳其配伍意义

答:

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互结之痞证,故方中用半夏散结除病、降逆止呕,干姜温中散寒,黄芩、黄连泄热开痞,四药相伍,辛开苦降,寒热平调,散结除痞。

人参、大枣、甘草甘温益气,补脾和中。

诸药配伍,使本方具有辛开普降,寒热并用,补泻兼施之特点。

46、芍药在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的配伍意义

答:

芍药在四逆散中敛阴养血柔肝,与柴胡相伍,补肝体而调肝用;在逍遥散中养血敛阴,柔肝缓急,与柴胡同用,补肝体而助肝用。

47、试述大柴胡汤与小柴胡汤主治病证、功用、主要配伍有何异同?

答:

两方均治少阳病,皆有和解少阳之功用,都用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

不同的是:

小柴胡汤治少阳病,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燥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功用为和解少阳。

方中用柴胡、黄芩和解少阳;半夏、生姜降道和胃止呕;人参、大枣、甘草益气扶正,健脾和中。

大柴胡汤治少阳阳明合病,症见往来寒热、胸胁哭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满痛或心下痞硬、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功用不仅和解少阳,且能内泻阳明热结。

方中柴胡与黄芩和解少阳;大黄与枳实泻阳明热结,且行气消痞;芍药缓急止痛;半夏、生姜降逆止呕;因有阳明热结,不用参、草之甘壅留邪,而用大枣调和诸药。

48、结合主治证分析柴胡在小柴胡汤、逍遥散、四逆散的配伍意义

答:

柴胡在小柴胡汤中透泄少阳之邪,并舒畅气机,合黄芩和解少阳。

在四逆散中升阳透邪,疏肝解郁,配芍药敛阴养血柔肝,且使柴胡升散而无耗散阴血之弊;配枳实升清降浊,调畅气机。

在逍遥散中疏肝解郁,配当归、芍药养血柔肝,补肝体而助肝用。

49、石膏和知母在白虎汤中得配伍意义是什么?

答:

方中君药生石膏,辛甘大寒,入肺胃二经,功善清解,透热出表,以除阳明气分之分之热。

臣药知母,苦寒质润,一以助石膏清肺胃之热,一以滋阴润燥救以伤之阴津。

石膏与知母相须为用,可增强清热生津之功。

50、简述运用白虎汤的辨证要点和注意事项。

答:

临床应用以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为辨证要点。

使用注意:

表证未解的无汗发热,口不渴者;脉见浮细或沉者;血虚发热,脉洪不胜重按者;真寒假热的阴盛格阳证等均不可误用。

51、清营汤中配伍xx的意义是什么?

答:

丹参清热凉血,并能活血散瘀,可防热与血结。

52、犀角地黄汤中配伍芍药、丹皮的意义何在?

答:

配伍芍药与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可收化斑之功,寓有“凉血散血”之意。

53、清热解毒类方剂适用于何证?

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

适用于瘟疫、温毒、火毒及疮疡疔毒等证。

若瘟疫热毒充斥内外,症见大热渴饮、谵语神昏、吐衄发斑、舌绛、唇焦等症;温毒上攻头面,气血雍滞,症见头面红肿热痛、咽喉肿痛、舌苔黄燥等;三焦火毒炽盛,症见烦热、错语、吐衄发斑及外科的热毒痈疡等;热毒聚于胸膈,可见身热面赤、胸膈烦热、口舌生疮、便秘溲赤等症。

54、龙胆泻肝汤为什么要配伍当归、生地?

答:

肝乃藏血之脏,若为实火所伤,阴血亦随之消耗,且方中诸药以苦燥渗利伤阴之品居多,故用当归生地养血滋阴,使能邪去而阴血不伤。

55、左金丸中用吴茱萸有何意义?

答:

一者疏肝解郁,使肝气条达,郁结得开;一者反佐以制黄连之寒,使泻火而无凉遏之弊;一者取其下气之用,以和胃降逆;一者可引领黄连入肝经。

56、清胃散中黄连与升麻配伍的作用是什么?

答:

黄连得升麻,降中寓升,则泻火而无凉遏之弊;升麻得黄连,则散火而无升焰之虞。

57、泻白散主治xx?

有何特点?

答:

主治肺热喘咳证。

特点:

清中有润、泻中有补,既不是清透肺中实热以治其标,也不是滋阴润肺以治其本,而是清泻肺中伏火以消郁热。

58、石膏和熟地在玉女煎中的配伍意义是什么?

方中配伍牛膝又有何意?

答:

石膏清阳明有余之火而不损阴,为君药;熟地滋肾水之不足,为臣药。

牛膝导热引血下行,且补肝肾,降上炎之火,止上溢之血。

59、芍药汤中为何配伍大黄?

体现了什么治疗法则?

方中官桂的作用是什么?

答:

大黄苦寒沉降,合芩、连则清热燥湿之功著,合归、芍则活血行气之力彰,其泻下通腑作用可通导湿热积滞从大便排出,体现了“通因通用”之法。

方中以少量官桂,既可助归、芍行血和营,又能制约芩、连苦寒之性,还能防呕拒药。

60、钱氏创制导赤散是根据小儿何种体质特点而立?

答:

是根据小儿稚阴稚阳、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疾病变化迅速地特点而立的。

61、举方说明xx“先人后出之妙”?

答:

如青蒿鳖甲汤,青蒿不能直入阴分,有鳖甲领之入也;鳖甲不能独出阳分,有青蒿领之出也。

62、仙方活命饮主治何证?

辨证要点?

方中防风、白芷的作用是什么?

答:

主治阳证痈疡肿毒初起。

临床以局部红肿焮痛,甚则伴有身热凛寒,脉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用防风和白芷,通滞而散其结,使热毒从外透解。

63、柴胡在龙胆泻肝汤和普济消毒饮中各有何意义?

答:

在龙胆泻肝汤中,舒畅肝胆之气,并能引诸药归于肝胆之经。

在普济消毒饮中柴胡疏散风热,并引诸药上达头面。

64、黄连解毒汤主治什么证?

辨证要点是什么?

答:

主治三焦火毒证。

临床以大热烦躁,口燥咽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65、清热剂分哪几类?

各适合何种热证?

试各举一方剂为例说明。

答:

分为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虚热等五类。

清气分热剂适用于热在气分证。

比如白虎汤;清营凉血剂适用于邪热传营,或热入血分证,如清营汤、犀角地黄汤;清热解毒剂适用于瘟疫、温毒、火毒及疮疡疔毒等证。

如黄连解毒汤、普及消毒饮、仙方活命饮;清脏腑热剂适用于邪热偏盛某一脏腑所产生的火热证。

如导赤散、龙胆泻肝汤、泻白散、清胃散、芍药汤、白头翁汤;清虚热剂适用于阴虚发热证,如青蒿鳖甲汤。

66、普济消毒饮、清胃散的组成配伍都以“火郁发之”为原则。

但在具体用药中又各不相同,其区别何在?

为什么?

答:

在普济消毒饮中,配用升麻和柴胡疏散发热,引诸药上达头面,达到“火郁发之“的效果;在清胃散中,配用升麻,升麻一取其清热解毒,以治胃火牙痛,一取其轻清升散透发,宣达郁遏之伏火,达到“火郁发之”的效果。

67、试述xx泻肝汤的方解及配伍特点。

答:

方解:

本证由于肝胆经实火上炎,或肝胆湿热循经下注所致。

治之宜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方中以龙胆草大苦大寒,能上清肝胆实火,下泻肝胆湿热,为君。

黄芩、栀子苦寒,归肝胆三焦经,泻火解毒,燥湿清热,为臣。

湿热壅滞下焦,故用渗湿泻热的车前子、木通、泽泻导湿热下行,从水道而去,使邪有出路,则湿热无留,为佐。

肝为藏血之脏,肝经实火,易伤阴血,所用的药物又有苦燥渗利伤阴之品,故用生地养阴,当归补血,使祛邪而不伤正;肝体阴而用阳,性喜疏泄条达而恶抑郁,火邪内郁,肝气不舒,用大剂苦寒降泻之品,又可能使肝胆之气被抑,故又用柴胡疏畅肝胆,并能引诸药归于肝胆经,为佐。

甘草为使,一可缓苦寒之品防其伤胃,二可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

泻中有补,利中有滋,降中寓升,祛邪而不伤正,泻火而不伐胃,从而火降热清,湿浊得利,寻经所发诸证皆可相应而愈。

68、结合清营汤方证说明“透热转气’的机理。

答:

清营汤中,用银花、连翘、竹叶清热解毒,轻清透泄,使营分热邪有外达之机,促其透出气分而解,此即“透热转气“的机理。

69、运用清热剂应注意些什么/

答:

1辨清热证的虚实2辨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