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ef="#">
摘要:
根据史籍记载,结合出土文书和文物遗存等资料,对3-7世纪高昌服饰的原料进行深入的探讨。
魏晋直至唐初,高昌服饰原料种类在先前基础上有所发展,材料日渐丰富,除传统的本地自产的毛、皮、棉等织物外,亦有外来的麻、丝、绵等织物,金石、木骨、珠贝等装饰材料的输入,但广大百姓的衣着质料仍以麻织物为主。
关键词:
3-7世纪;高昌;服饰原料?
?
在服饰文化中,服饰原料最能体现不同地区、不同群体服饰习俗的特征。
而不同地区的服饰原料种类由其所从事的主要生产方式决定的,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
魏晋直至唐初,高昌地处丝绸之路要冲,是连接中国内地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桥梁,是一个胡汉杂居的生活区域。
故此时的高昌服饰原料既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又融合有当时西北少数民族的服饰原料的内容。
笔者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不揣浅陋,从吐鲁番出土文书及考古出土文物着手,对高昌地区的服饰原料种类进行钩稽、爬梳和整理,只求抛砖引玉,不妥之处敬请专家批评指正。
一、皮毛
文献与考古发现皆表明,早在新石器时期,毛、皮就是车师人的主要衣着质料。
由墓葬中出土的毛织物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车师人已经具备了高超的毛纺织和印染技术,吐鲁番盆地西缘的天山阿拉沟山谷的一个车师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皮毛织物,如死者头戴毛织网状发套、毡帽,身着毛皮衣、脚穿毡靴,还出土了一批保存完好、色泽鲜艳、图案精致的毛布,时代为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
?
?
①
动物皮、毛的取得主要依托于高昌的畜牧业。
通过“延昌十四年(574年)十月廿五日武城诸人雇赵沙弥放羊券”?
?
②和“延寿元年(624年)九月十日张寺主明真雇人放羊券”?
?
③等文书的记载可知,武城、张寺和?
戳质歉卟?
的重要畜牧地区,承担着向官府供应毛皮制品的任务。
自汉在此设戊己校尉以来,崇尚“重农”思想的汉人大量涌入高昌,虽保存了车师本身的生活习俗“庐帐而居,逐水草,颇知田作,有牛、马、骆驼、畜,能作弓矢”,但高昌已逐渐成为一个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地区,且高昌“国中羊马,牧在隐僻处以避寇,非贵人不知其处”?
?
④的畜牧特点,及盆地本身空间的狭小,从而限制了高昌畜牧业的发展。
毛、皮作为高昌的服饰原料,主要有皮革、皮毛(或皮草)、毛织物三类。
皮革,亦称“韦”,一般指经过糅制处理的熟皮。
据斯坦因所获吐鲁番文书《延寿六年(629年)入马皮、驼皮等条记》,高昌有关机构曾有向民间收购“隹马皮壹张”、“驹皮壹张”、“赤马皮壹张”、“驼皮壹张”、“马皮贰张”之举。
?
?
⑤表明至迟阚氏高昌王朝时期,高昌鞣制和加工皮革的手工业已初具规模。
公元6世纪中、后叶,高昌官府专事鞣皮的手工业部门,一次可鞣质加工皮子二百五十枚。
?
?
⑥据有关学者研究,高昌人不仅掌握了皮革染色技术,而且推出了主要用于制作军戎之服的“赤违”。
?
?
⑦皮革还可以制作皮裘、皮裤、皮靴等。
如《延寿十七年(640年)八月前下?
戳窒夭须贰吩兀好?
?
戳窒啬衬晷搿捌ぷ骺阋迹哿?
]”,到八月须与“牛皮靴壹两”,还须用作某物“壹具”。
?
?
⑧
皮毛,指的是动物的毛绒和毛发等,一般用于毛布、发套、假发等。
在鄯善三个桥M10号墓中就发现有用棕色毛编织而成的假发。
?
?
⑨
毛织物,主要是用动物的毛绒编织而成的织物,1964年在阿斯塔那哈拉和卓TAM3号墓中出土有一件驼色平纹的毛织物残片,同墓出土建兴三十六年(348年)柩铭。
?
?
⑩此时期较好的毛织物主要有氍毹、?
Y等,氍毹产于西域,是以纯毛或野麻纤维织成的带有花纹图案的毛毯,质地紧密厚实,可作暖帽或冬衣,也可作帐篷或地毯。
?
Y质地密实,手感柔软,二者皆是毛织物中的上品,多用于朝贡。
史载麴坚遣使所贡的奉物中也有“氍毹”。
1975年在哈拉和卓TKM90号古墓中发现有?
Y,?
Y原为西北各少数民族所创制,同柔然文化相关,至迟在汉代即已传到中原。
B11
高昌毛织物中的常见之物系“毯”,甚或用作流通手段,这在出土文书中有较多体现。
如:
前凉升平十一年(367年)四月十五日王念驼券谈到以驼易驼,“若还悔者,罚毯十张供献”。
B12西凉建初十四年(418年)二月廿八日严福愿赁蚕桑券谈到租赁费用,为“价交与毯”。
B13北凉缘禾四年(435年)十月前僧□渊班为悬募追捕逃奴事记“得者募毯十张”。
B14
二、麻织物
用麻织成的布为麻布,有粗细之别,粗者为苎,多用作丧服,细者为葛、练,多用作夏服。
B15史籍中涉及到高昌麻的记载只有一条,即“赋税则计田输银钱,无者输麻布”。
B16阿斯塔那古墓葬中出土了很多魏晋隋唐时的麻布残片及衣袜。
尤以晋-十六国时期最多,期间出土的衫、裤、裙、被、褥等大幅衣物的材料都是麻织物。
早在周代初年,麻在中原已有种植。
关于高昌植麻的历史,史籍缺略。
尚衍斌据“(龟兹)土易麻”得出龟兹尚有植麻业,西域其他地区定当引进的结论。
B17武敏先生就出土的麻织实物推测,至迟在4世纪末种麻织布在高昌已十分普遍,B18直止隋唐,高昌居民对麻织物的使用仍较多。
高昌的麻织物有相当一部分产自西域本地,但也不能排除来自内地的麻布的输入。
如阿斯塔那192号墓出土的麻布上写有“河南府长水县归仁乡刘元楷”B19的字样。
三、丝织物
丝,即蚕丝,就出土实物推测,至迟在春秋战国时期蚕丝已由中原传入西域。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1976~1978年,天山阿拉沟古墓葬群中的第28号墓中出土有一件显用绿色丝线锁绣出的凤鸟纹刺绣,此件丝织品显系中原地区的产品,且测定为春秋时期。
B20
丝的生产同蚕桑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史载高昌“宜蚕”。
B21《西凉建初十四年严福愿赁蚕桑券》载“建初十四年二月廿八日,严福愿从阚佥得赁叁薄蚕桑,贾交与毯”B22,说明5世纪初高昌蚕桑业已相当发达,否则不会有多余的蚕桑用来租赁。
又哈拉和卓99号墓出土文书《高昌某家失火烧损财物帐》中载有“蚕种十薄”B23,一户能够养蚕十薄,确实反映了当地养蚕业之盛。
武敏就此得出,至迟在五世纪时,高昌地区已有蚕丝业及相应的丝织生产,不仅“宜蚕”,而且普遍生产,并非“养蚕不以为丝”,高昌的蚕丝不仅能满足当地丝织物生产的需要,还能为外销市场提供一定数量的蚕丝商品。
B24蚕桑业的发展,为高昌丝织物的大量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
查阅相关文书及墓葬出土实物可知,高昌的丝织物主要有绢、缣、锦、绮、绫、罗、纱、绨、缯等。
B25
1、绢
“绢,缯如麦绢者。
从糸,?
O声。
谓粗厚之丝为之”B26。
绢是用生丝织成的丝织品,微带黄色,绢是平纹丝织物,质地轻薄坚韧,光滑细洁柔和,多用作士庶男女的衣衫和裙。
史籍中没有绢织物的相关记载,但出土的丝织品实物中以绢类织物最多。
特别是高昌时期,墓葬中的男女尸外衣多为绢织品。
B27仅阿斯塔那65TAM39墓就发现了红绢衣、湖青绢衣、素绢裙、绢衣裙各一件,还有绛绢、黄绢残块等大量绢织品。
B28阿斯塔那北区303号墓出土素绢外套二件,素绢上衣和素绢裤各一件。
B29出土文书中还有关于绢机的记载,“紫地锦四张,白叠三匹,绢经四匹,绢姬(机)一具……”B30。
绢机是织绢的普通平纹织机,此处言绢机,又与绢经连叙,说明此时高昌织绢业之兴盛。
六、其他
除了以上所列的服饰原料外,还有用于制作装饰品的金石、木骨、珠贝等。
金石类,主要是指一些用于制作装饰品的金、银、铜、铁等金属和石制品等。
仅TAM408号墓中就出土有中空穿孔的石珠5件,分别是浅绿色、黑色的圆珠和天蓝色橄榄形石珠。
B58
木骨类,一般用于梳子的制作,此期出土的梳子多是木质的,但也有骨梳,如巴达木墓地M116出土有动物骨骼剖制的骨梳,通体磨制光滑,横长方形,梳背呈圈弧形,齿呈扁锥状,稠密,个别残断。
B59也有用骨制作珠饰的情况,如59TAM303号墓出土的复面残片上,眼部穿缀的两颗珠子的材质是动物骨骼。
B60
珠贝类则是指用于制作装饰物的珠饰和贝饰,用于珠饰的主要有玛瑙珠、玻璃珠、料珠等,贝饰主要是海贝和贝壳。
如TAM408号墓出土的串饰中有2件椭圆形的海贝,B61阿斯塔那328号、316号、329号墓中皆有海贝出土。
B62考虑到吐鲁番盆地四面环山,远离海洋,在此地出土的大量海贝和贝壳应多是由外地输入的。
综上所述,由文献和考古发现所见,丝绸之路开辟之前,高昌的主要衣着质料是毛、皮等。
张骞通西域后,随着丝路贸易的发展,往来于高昌的商旅、行僧及朝贡使节等将本民族或地区的衣饰风尚传入高昌地区,在此环境下,高昌服饰的原料也日渐丰富,除本地自产的毛、皮、棉等外,亦有外来的麻、丝、绵等织物,以及金石、木骨、珠贝等装饰材料的出现。
基于生产水平和衣冠服饰等级的所限,丝、棉等织物的使用仅限贵族阶层,在整个魏晋隋唐时期,高昌广大百姓的衣着质料以麻织物为主。
通过对魏晋至唐初的高昌服饰原料的初步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此时的高昌是一个以汉族为主、胡汉杂居的生活区域,地处丝绸之路的优越条件,这些因素决定了此时期的高昌服饰原料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高昌服饰原料和质地展现出多元性和民族性,由于高昌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此时期的高昌服饰原料亦有本土特性。
注释:
①张玉忠:
《汉代以前车师人的社会经济生活》,新疆社会科学,1987
(2),第63-64页。
②国家文物局文献研究室等编:
《吐鲁番出土文书(录文本)第5册》,文物出版社,1981-1991年,第155-156页。
③同上,(第3册),第207页。
④[北齐]魏收:
《魏书》卷101《高昌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2243页。
⑤这些文书皆于1986年出土于TAM386号墓。
⑥国家文物局文献研究室等编:
《吐鲁番出土文书(录文本)第2册》,第283页。
⑦周汛、高春明等:
《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l996年,第543页。
⑧《吐鲁番出土文书(录文本)第3册》,第327页。
⑨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
《新疆鄯善三个桥墓葬发掘简报》,《文物》,2002(6)。
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吐鲁番县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发掘简报1963-1965年》,文物,1973(10)。
?
?
B11?
P陆?
博物馆考古队:
《吐鲁番哈拉和卓古墓群发掘简报》,文物,1978(6)。
?
?
B12?
!
锻侣撤?
出土文书(录文本)第2册》,第5页。
?
?
B13?
M?
上,第17页。
?
?
B14?
M?
上,第76页。
?
?
B15?
V苎础⒏叽好鳎骸吨泄?
衣冠服饰大辞典》,第519页。
?
?
B16?
#厶疲堇钛邮伲骸侗笔贰肪?
97《高昌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3215页。
?
?
B17?
I醒鼙螅骸豆赜谛陆?
古代衣着质料的初步研究》,新疆大学学报,1992
(1)。
?
?
B18?
N涿簦骸洞映鐾廖奈锟刺埔郧靶陆?
纺织业的发展》,《西域研究》,1996
(2)。
?
?
B19?
@钫鳎骸锻侣撤?
县阿斯塔那北区墓葬发掘简报》,文物,1973(10)。
?
?
B20?
I醒鼙螅骸豆赜谛陆?
古代衣着质料的初步研究》,新疆大学学报,1992
(1)。
?
?
B21?
#厶疲堇钛邮伲骸侗笔贰肪?
97《高昌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3212页。
?
?
B22?
!
锻侣撤?
出土文书(录文本)第1册》,第17页。
?
?
B23?
M?
上,第195页。
?
?
B24?
N涿簦骸洞映鐾廖氖榭垂糯?
高昌地区的蚕丝与纺织》,新疆社会科学,1987(5);武敏:
《从出土文物看唐代以前新疆纺织业的发展》,西域研究,1996
(2),第11页。
?
?
B25?
V苎础⒏叽好鳎骸吨泄?
衣冠服饰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l996年,第494页。
?
?
B26?
P砩鳎骸端滴慕庾帧犯郊熳郑?
中华书局,1963年,第273页。
?
?
B27?
s妹簦骸锻侣撤?
新发现的古代丝绸》载于《新疆考古三十年》,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3页。
?
?
B28?
P陆?
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区65TAM39墓》,考古与文物,1983(4),第35页。
?
?
B29?
P陆?
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北区墓葬发掘简报》,文物,1960(6),第16页。
?
?
B30?
!
锻侣撤?
出土文书(录文本)第1册》,第195页。
?
?
B31?
P砩鳌端滴慕庾帧犯郊熳郑?
中华书局,1963年,第273页。
?
?
B32?
P陆?
博物馆考古部:
《吐鲁番阿斯塔那第二次发掘简报(1959-1960年)》,新疆文物,2000(3/4)。
?
?
B33?
P陆?
博物馆考古部:
《吐鲁番阿斯塔那第三次发掘简报(1960年)》,新疆文物,2000(3/4)。
?
?
B34?
!
锻侣撤?
出土文书(录文本)第1册》,第181页。
?
?
B35?
!
锻侣撤?
出土文书(录文本)第2册》,第18页。
?
?
B36?
P陆?
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北区墓葬发掘简报》,文物,1960(6),第16页。
?
?
B37?
#鬯危荽鞫保骸读?
书故》卷30绮字注。
?
?
B38?
P陆?
博物馆考古部:
《吐鲁番阿斯塔那第二次发掘简报(1959-1960年)》,新疆文物,2000(3/4)。
?
?
B39?
:
畈樱骸锻侣撤?
晋-唐古墓出土随葬衣物疏》,载于《吐鲁番出土砖志集注》,巴蜀书社,2003年。
?
?
B40?
P陆?
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区65TAM39墓》,考古与文物,1983(4),第36页。
?
?
B41?
#酆海莅喙蹋骸逗菏椤肪?
45《江充传》,中华书局,1964年,第2176页。
?
?
B42?
!
锻侣撤?
阿斯塔那第二次发掘简报(1959-1960年)》。
?
?
B43?
U曰?
:
《新疆古代绘画《地主生活图》》,新疆艺术,1985(3)。
?
?
B44?
P陆?
博物馆考古队:
《吐鲁番哈拉和卓古墓群发掘简报》,文物,1978(6),第8页。
?
?
B45?
!
锻侣撤?
出土文书(录文本)第1册》,第181、195、20页。
?
?
B46?
3靥镂拢骸吨泄?
古代籍帐研究》,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1979年,第311页。
?
?
B47?
4私崧鄄握照苑幔骸缎陆?
地产绵线织锦研究》,西域研究,2005
(1),第53页。
实物陈列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展厅。
?
?
B48?
C戏踩耍?
赵以雄,王炳华编:
《吐鲁番的古代文明》,新疆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39页。
?
?
B49?
#厶疲萘?
d《旧唐书》卷198《高昌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5294页。
?
?
B50?
#厶疲菀λ剂?
:
《梁书》卷54《高昌传》,中华书局,1973年,第811页。
?
?
B51?
M跹廾鳎骸督?
唐时期吐鲁番的植棉和棉纺织业》,《敦煌研究》,2005
(1)。
?
?
B52?
!
锻侣撤?
出土文书(录文本)第2册》,第22页。
?
?
B53?
?
紫樾牵骸洞油侣撤?
出土的衣物疏看十六国和麴氏高昌时期的纺织品》,中国历史文物,1984年,第5页。
?
?
B54?
N庹穑骸督樯馨思?
高昌契约》,《新疆考古三十年》,第290页。
?
?
B55?
N涿簦骸缎陆?
出土汉-唐丝织品初探》,《文物》,1962(7、8)。
?
?
B56?
3鹿?
灿:
《斯坦因所获吐鲁番文书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53页。
?
?
B57?
!
锻侣撤?
出土文书(录文本)第2、3册》,第64-66、314、347-348;117-118、340页。
?
?
B58?
M侣撤?
地区文物局:
《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西区408、409墓清理简报》,考古,2006(12)。
?
?
B59?
M侣撤?
地区文物局:
《新疆吐鲁番地区巴达木墓地发掘简报》,《考古》,2006(12)。
?
?
B60?
P陆?
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北区墓葬发掘简报》,文物,1960(6),第16页。
?
?
B61?
!
锻侣撤?
阿斯塔那古墓群西区408、409墓清理简报》。
?
?
B62?
!
锻侣撤?
阿斯塔那第二次发掘简报(1959-19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