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起点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4《asking for help》fun time教案.docx
《人教版新起点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4《asking for help》fun time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新起点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4《asking for help》fun time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新起点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4《askingforhelp》funtime教案
Unit4FunTime教学设计
【内容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一起点)四年级上册Unit4AskingforHelp
【课时】FunTime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和文字,了解生活中常用的各种求助电话。
2.能够将生活中遇到的有关求助的场景画出来并配上提示语。
3.欣赏并学唱歌曲。
二、教学建议
A.Goodtoknow.
1.看图片,听录音
请学生看A项的图片,借助图片大概理解对话大意后,再听一听录音。
Tip:
此项活动的目的是通过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求助电话号码。
不要求学生会朗读对话,但是如果学生有能力,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带感情地朗读。
2.理解对话
教师可以提几个问题,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如:
Whathappensinthefirstpicture?
Whatshouldtheydo?
WhathappenstoBinbinandAndy?
Whatphonenumbershouldyoucallwhenyouareintrouble?
HowcanJackandhismumhelptheoldlady?
Whatshouldyoudowhenyouhaveatrafficproblem?
或是教师分别出示另外类似的情境图和求助电话号码,让学生将情境图和应该拨打的求助电话号码连起来。
3.拓展知识
请学生说一说,除了课本中提供的这些求助电话号码,他们还知道哪些比较有用的电话号码。
Tips:
1.学生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全班分享。
2.教师课前收集一些有用的电话号码,如果学生没有说出来,教师可以补充。
B.Let’smake.
1.大脑风暴
师生进行大脑风暴活动,尽可能多地想出生活中需要求助的情境。
教师可以用简单的英语进行板书记录。
2.小组讨论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从黑板上的情境中任选一个,讨论情境画面中应该包括的人物、表情、环境及其他需要呈现的东西。
学生还应讨论相应的英语提示语。
如果学生表达有困难,教师应适时给予帮助。
3.仿照范例,进行小制作
学生仿照B项呈现的学生作品,将讨论的情境画出来,并配上相关语言,然后在班级中交流展示一下。
Tip:
如果绘画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建议让学生课后完成绘画的任务,课上只讨论语言和交流展示。
C.Let’ssing.
1.播放歌曲,整体欣赏
2.看着歌词,尝试跟唱
3.小组活动,练习歌曲
Tips:
1.教师可以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在每一节课开始或结束时给学生播放歌曲,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不一定用专门的课堂时间去学习。
2.还可以鼓励学生用本单元的词汇去替换歌词。
3.为了增加歌曲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可以鼓励学生为歌曲自编动作。
三、备选活动
【板书设计】
Unit4
【教学反思】
雁门太守行 第一课时初中语文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及“行”的文体。
2、巩固欣赏古代诗词的方法,提高欣赏力。
3、反复诵读,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4、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1.教师讲解诗歌的大意[&@~#*]
2.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教师启发引导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学情分析
[*@%]
3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了解诗歌的内容和品味语言。
[%~#&*]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与学互动设计:
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雁门太守行[#~^@%]
一、导入新课,了解相关文学文化常识
(1)故事导入,引入《雁门太守行》[#@^%~]
(2)了解文体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
“行”,古乐府的一种体裁。
(3)简介作者[~^*&%]
李贺(790—816):
字长吉,唐皇室远支。
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
早有诗名,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
因仕途失意,他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
27岁病逝。
今存诗240余首,他的诗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他幽冷浓艳、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称“奇才”“鬼才”,被人称为“诗鬼”。
(4)写作背景
在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并且发生过多次战争。
这首诗的背景是唐王朝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长期战争。
[@*&~#]
二、朗读、赏析
1、听朗读录音。
2、自由朗读。
3、读诗韵:
读准字音和节奏。
明确:
1-2句“紧张壮烈”
3-6句“凝重悲壮”
7-8句“坚定豪迈”
4、解诗意
《雁门太守行》诗人选取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
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
尾联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
维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
5、悟诗情:
理解诗意
(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请学生回答:
通过读诗,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联想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诗的最后两句,你是怎么理解的?
你认为诗的主题是什么?
(学生讨论)
①师归纳:
黑云——使人联想到大敌当前的形势,形势紧急;
金鳞——戒备森严,显示出不可侵犯的气概。
燕脂——更浓的紫色透出肃杀之气,仿佛战士的鲜血染成。
红旗——红旗半卷,写出行军的诡秘。
角声满天、鼓寒声沉---给人庄严壮烈的感觉[@^~]
②诗的最后两句:
运用典故,点明主旨,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地政治立场,即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和爱国情感。
③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诗人用极其简洁的方式从总体上概括了这场战争的艰苦性,高度赞扬了官军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给他们的斗争染上了悲壮的色彩——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这是一支振奋人心的战歌。
6、品诗言:
感受形象美
(1)首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作用是什么?
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来形容什么?
首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来形容局势的危急。
(2)简要赏析“甲光向日金鳞开”中“开”字的妙处。
“开”形象地展示出将士们饱满的情绪,与“摧”字相对,更反衬出边防将士维护国家统一的无畏精神。
(3)第三、四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
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杀场面,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
用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渲染悲壮惨烈的气氛,写激战中边塞风光的悲壮之美。
[^%&@*]
(4)“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写出了战士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
红旗“半卷”是为乘夜偷袭敌营。
抓住战鼓“声不起”写寒冷至极,进而写出了将士们不畏寒冷,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精神,再现了作战的地点和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杀敌的情景。
[%@~^&]
(5)齐读全诗,用“我喜欢,因为”句式说话。
[^&%*@]
教师点拨品析角度,学生相互交流并试说。
示例:
①我喜欢“黑云压城城欲摧”这句,因为它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
(修辞角度)
②又如:
我喜欢“黑云压城城欲摧”这句,因为“压”字,一字传神,形象的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的悬殊,守军将士处境的困难。
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来形容局势的危急。
(关键词)[#%&@*]
③又如我喜欢“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因为它勾画出这样的图景:
城头弥漫着乌云,似乎淹没了一切,但偶尔大风吹过,云中透出日光,照在城头士兵的铁甲上,金光闪闪,显示出不可侵犯的气概,给人以无比威严的感觉。
(内容)
三、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朗读诗歌[%*^&@]
(2)思考讨论:
两首诗的异同点
2、师生交流表达爱国情怀的诗词名句。
[*@%]
四、布置作业
1.背诵《雁门太守行》
2.把《雁门太守行>改成一篇记叙文[^@#&%]
板书设计:
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形势危急(比喻、夸张)
角声、凝夜紫-----悲壮惨烈(视觉、听觉)
临易水、黄金台----誓死报国(运用典故)
[&^@~%]
教学反思:
[%@*~#]
这是一首乐府旧题。
1.诗的内容理解难度大,必需依靠老师的讲解。
学生诗歌的基础差,对这样的古诗没有什么兴趣,完全靠老师的引导和启发。
2.学生对灵活性较强的问题,理解很差。
[*@~]
3.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比我预期的要好。
改进措施:
多指导学生阅读诗歌,让他们掌握阅读诗歌的方法与技巧。
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他们的听课效果。
给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朗读、思考和相互交流。
雁门太守行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雁门太守行
1第一学时教与学互动设计:
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雁门太守行
一、导入新课,了解相关文学文化常识
(1)故事导入,引入《雁门太守行》
(2)了解文体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
“行”,古乐府的一种体裁。
(3)简介作者
李贺(790—816):
字长吉,唐皇室远支。
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
早有诗名,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
因仕途失意,他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
27岁病逝。
今存诗240余首,他的诗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他幽冷浓艳、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称“奇才”“鬼才”,被人称为“诗鬼”。
[@~&%#]
(4)写作背景
在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并且发生过多次战争。
这首诗的背景是唐王朝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长期战争。
二、朗读、赏析
1、听朗读录音。
2、自由朗读。
3、读诗韵:
读准字音和节奏。
明确:
1-2句“紧张壮烈”
3-6句“凝重悲壮”[#*&^~]
7-8句“坚定豪迈”
4、解诗意
《雁门太守行》诗人选取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
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
尾联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
维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
5、悟诗情:
理解诗意
(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请学生回答:
通过读诗,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联想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诗的最后两句,你是怎么理解的?
你认为诗的主题是什么?
(学生讨论)
①师归纳:
黑云——使人联想到大敌当前的形势,形势紧急;[#&%@^]
金鳞——戒备森严,显示出不可侵犯的气概。
燕脂——更浓的紫色透出肃杀之气,仿佛战士的鲜血染成。
红旗——红旗半卷,写出行军的诡秘。
角声满天、鼓寒声沉---给人庄严壮烈的感觉
②诗的最后两句:
运用典故,点明主旨,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地政治立场,即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和爱国情感。
③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诗人用极其简洁的方式从总体上概括了这场战争的艰苦性,高度赞扬了官军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给他们的斗争染上了悲壮的色彩——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这是一支振奋人心的战歌。
6、品诗言:
感受形象美[%#@~&]
(1)首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作用是什么?
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来形容什么?
[^%#*@]
首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来形容局势的危急。
(2)简要赏析“甲光向日金鳞开”中“开”字的妙处。
“开”形象地展示出将士们饱满的情绪,与“摧”字相对,更反衬出边防将士维护国家统一的无畏精神。
(3)第三、四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
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杀场面,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
用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渲染悲壮惨烈的气氛,写激战中边塞风光的悲壮之美。
(4)“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写出了战士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红旗“半卷”是为乘夜偷袭敌营。
抓住战鼓“声不起”写寒冷至极,进而写出了将士们不畏寒冷,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精神,再现了作战的地点和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杀敌的情景。
(5)齐读全诗,用“我喜欢,因为”句式说话。
教师点拨品析角度,学生相互交流并试说。
示例:
①我喜欢“黑云压城城欲摧”这句,因为它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
(修辞角度)
②又如:
我喜欢“黑云压城城欲摧”这句,因为“压”字,一字传神,形象的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的悬殊,守军将士处境的困难。
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来形容局势的危急。
(关键词)
③又如我喜欢“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因为它勾画出这样的图景:
城头弥漫着乌云,似乎淹没了一切,但偶尔大风吹过,云中透出日光,照在城头士兵的铁甲上,金光闪闪,显示出不可侵犯的气概,给人以无比威严的感觉。
(内容)
[~&%#^]
三、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朗读诗歌[&^@%#]
(2)思考讨论:
两首诗的异同点
2、师生交流表达爱国情怀的诗词名句。
四、布置作业[~%@*&]
1.背诵《雁门太守行》
2.把《雁门太守行>改成一篇记叙文
板书设计:
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形势危急(比喻、夸张)
角声、凝夜紫-----悲壮惨烈(视觉、听觉)
临易水、黄金台----誓死报国(运用典故)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乐府旧题。
[~#%*^]
1.诗的内容理解难度大,必需依靠老师的讲解。
学生诗歌的基础差,对这样的古诗没有什么兴趣,完全靠老师的引导和启发。
2.学生对灵活性较强的问题,理解很差。
[@~#*^]
3.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比我预期的要好。
改进措施:
多指导学生阅读诗歌,让他们掌握阅读诗歌的方法与技巧。
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他们的听课效果。
[@^~&%]
给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朗读、思考和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