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8848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史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世界史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世界史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世界史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世界史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史复习资料.docx

《世界史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史复习资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史复习资料.docx

世界史复习资料

世界现代史

二月革命

1917年3月8日,在俄罗斯彼得格勒爆发了群众的反战游行示威,演变成为政治总罢工,,再进一步成为武装起义,工人与士兵占领冬宫,迫使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结束了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三百年的统治,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促使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为十月革命奠定了基础。

战时共产主义

苏俄在1918~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

又称军事共产主义。

内战爆发后,苏俄的粮食、煤炭、石油和钢铁的主要产地陷入敌手,苏维埃国家处境十分困难。

为了把仅有的人力物力集中起来用于战胜敌人,苏维埃政府实行一些临时性政策,这些政策统称为战时共产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逐步推行的。

主要措施包括:

①1919年1月11日,人民委员会发布法令,实行余粮收集制,涉及到各种农产品。

②除大工业外,国家对中小工业也宣布实行国有化。

③在交换方面,政府实行最小限度的商品交易和最大限度的国家分配。

④实行普及于一切阶级的成年人劳动义务制,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战争条件下被迫采取的。

1921年,苏俄政府用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萨拉热窝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帝国主义列强矛盾极端尖锐,巴尔干半岛矛盾尤为激烈。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费迪南大公前往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爱国志士普林齐普刺杀。

奥匈帝国利用该事件向塞尔维亚提出最后通牒,但为塞尔维亚拒绝。

7月28日,在德国的支持下,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由此,欧洲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参加了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墨索里尼

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国家法西斯党党魁,首相(1922~1943),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犯。

1883年7月29日生于农村铁匠家庭,1945年4月28日卒于朱利诺"迪梅泽格拉诺。

自幼受布朗基主义和国家主义思想影响。

1900年加入社会党,热衷于进行无政府主义和反对教权的宣传。

1912年任社会党机关报《前进报》主编。

1913年成为社会党领导人之一。

1914年11月因力主意大利同英法一起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被社会党开除。

1919年3月在米兰组织了一个半军事性组织——法西斯战斗团。

1921年11月正式成立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自称领袖。

1922年10月纠集5万名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迫使国王任命他为首相,攫取了国家的最高领导权。

1925年1月3日公开宣布实行法西斯极权统治,将内阁中其他党派的成员逐出政府,集一切大权于一身,自称政府首脑。

《田中奏折》

是指在1929年曝光,据称由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呈给昭和天皇的秘密奏章。

1931年9月18日,日本强占了中国东北三省(满洲),事为《九'一八事变》。

根据消息,当事首相田中义一在1929年曾向天皇献呈秘密奏折。

奏折中,田中认为日本如要称霸世界,必须先征服支那(即中国);而若要征服支那,必须先征服满蒙。

1930年,日本的外务省向中国国民政府抗议,称田中奏折是伪造。

《田中奏折》的曝光造成日本与美国和中国的关系恶化,它被认为是反日情绪的根源之一。

新经济政策

苏俄在1921年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

主要内容是: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缴税后的剩余粮食,可以自由出卖;发展商业,在一定限度内允许自由贸易和私商存在;在国营企业中实行经济核算制,并以租让、租赁等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把某些国营企业租给外国资本家或私人经营。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探索。

列宁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即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新经济政策的实行,重新建立了工业与农业之间正常的经济联系,巩固了工人阶级同农民的联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受到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的欢迎,使1921年的危机迅速得到克服。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会,会议签定的凡尔赛和约、对奥地利、保加利亚、土耳其、匈牙利的和约统称为巴黎和约,构成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和中东的统治秩序,称为凡尔赛体系;1921年美应等九个国家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签定《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构成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称为华盛顿体系。

然而体系虽然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西方世界的统治,但是体系并不完整,它给世界留下了两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即德国的赔款问题和欧洲的安全问题。

《非战公约》

1928年8月27日,法国外长白里安和美国国务卿凯洛格在巴黎签订。

(2分)规定缔约国放弃战争作为国家执行政策的手段,各缔约国之间若有分歧或冲突,需以和平方式解决。

(1分)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宣布在国家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提出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冲突的公约。

公约为在国际法上奠定了互不侵犯原则的法律依据,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德、日战犯的重要法律依据。

但是它没有对侵略战争作出具体规定,没有指出对发动侵略战争者如何制裁的方法。

1933年为止,有63个国家参加。

(2分)  

《慕尼黑协定》

1938年9月29日到30日,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代表英、法、德、意四国,在德国的慕尼黑举行会议。

(2分)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会议把已经商妥的宰割捷克斯洛伐克国家的决定确定下来,产生了可耻的慕尼黑协定,并以最后通牒的方式通知捷克斯洛伐克代表。

(2分)慕尼黑协定的签订为希特勒向东方侵略打开了大门。

慕尼黑协定是英德双方各自妥协的产物,使整个欧洲格局发生了有利于法西斯国家的变化。

.国会纵火案

德国纳粹党策划的焚烧柏林国会大厦,藉以陷害德国共产党的阴谋事件。

A在1932年11月的德国选举后,希特勒出任政府总理,但纳粹党在选举中并未获得压倒多数,因而定于1933年3月5日举行新的选举。

与此同时,P.J.戈培尔和H.戈林为陷害共产党和欺骗群众,制造舆论,策划了纵火阴谋。

2月27日晚,冲锋队队员通过戈林官邸中的隧道进入国会,放火焚烧国会大厦。

纵火当晚,戈林即下令逮捕德共党员和反法西斯人士,查禁德国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报刊,封闭德共办事处。

国会纵火案使.希特勒建立起纳粹党的法西斯独裁政权。

北一辉

日本新潟县人。

1905年在早稻田大学旁听,次年出版《国体论及纯正社会主义》。

后加入中国同盟会。

1919年写成《日本改造法案大纲》,鼓吹以天皇为中心的法西斯主义,主张对外侵略扩张,从此成为日本最有影响的法西斯主义理论家。

他还参加日本最早的法西斯团体老壮会、犹存社,积极影响少壮军人,推动了日本的法西斯主义运动和对外侵略扩张。

1931年参与了右翼恐怖活动“三月事件”和“十月事件”。

1936年“二二六事件”发生后,北一辉被认定为幕后策划者和支持者,于次年被处死刑。

肃反运动

又称大清洗或“耶卓夫时期”。

是指在1934—1939年间苏联爆发的一场政治镇压和迫害运动。

以1934年谢尔盖•基洛夫被刺一事件引发。

它包括对苏联共产党内部的清洗以及对无辜人士的迫害,这段时期典型的现象包括无处不在的政治审查、到处都存在的怀疑“间谍破坏”、作秀公审、关押和死刑。

《四月提纲》

二月革命后,俄国形成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此时,列宁同志回到彼得格勒,对人民作了及时的指导。

在1917年4月17日(俄历四月四日)的塔夫利达宫布尔什维克会议上作《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因发表在俄历四月,故又称《四月提纲》)的报告。

《四月提纲》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的手中,第二阶段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提纲为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和计划。

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1889—1945年),奥地利裔德国政治人物,同时还是演讲家、冒险的军事家、心理学家、建筑学家和画家。

1921年成为德国纳粹党党魁,1933年被任命为德国总理,1934年成为德国元首。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兼任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

他被公认为是二战的主要发动者。

世界现代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人物。

1923年11月因“啤酒店暴动”事件被捕,被判服刑8个月。

1924年2月至1924年12月,希特勒在监狱中向鲁道夫•赫斯口述了他的著作——《我的奋斗》。

这部著作集中反映了希特勒的个人思想,是一个集国家主义、帝国主义、种族主义、反犹主义和反对民主主义思潮于一体的大综合。

反犹主义是贯穿该书的一条主线。

1945年4月自杀。

《凡尔赛条约》

一战后协约国在巴黎和会上强迫德国签订的停战与战败处置条约。

1919年1月18日—6月28日,协约国与德国订立《凡尔赛条约》。

其内容包括:

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德国海外殖民地由英法以及比利时接管;德国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德国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军官不过4000人,不得拥有坦克与飞机等重武器,海军不得拥有潜艇等。

《凡尔赛条约》是协约国帝国主义赤裸裸地对德国的政治与军事剥夺,它是帝国主义利益争夺的产物,是非正义的。

巴黎和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协约国帝国主义为与战败国订立和约、重新瓜分势力范围而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

1919年1月18日---6月28日,协约国27国在巴黎召开会议,商定与战败国的停战事宜,苏联被排斥于会议之外。

美英法三国控制了会议,在其策划下,协约国与德国订立了《凡尔赛条约》,1919年-1920年,协约国又相继与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签订了和约。

巴黎和会不是一次和平会议,它完全是协约国帝国主义列强相互争夺利益与势力范围的产物,它]所确立的战后秩序,完全建立在对战败国、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压制与剥削基础上,注定将是失败的。

华盛顿会议

一战后的帝国主义列强就建立远东国际新秩序、平衡列强在远东矛盾而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

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美英法意日等9国参加了在华盛顿召开的远东国际会议,会议由美英法意日五国所把持控制。

会议主要达成了三个条约,即《四国公约》、《五国条约》以及《九国公约》。

确定了列强在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上的军备水平与防务现状。

规定了美英法意日五国海军军备的发展规模与比例。

《九国公约》则将中国由日本帝国主义独占变为几个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

华盛顿会议作为巴黎和会的继续,是帝国主义调整其远东利益、建立远东新秩序的一次重要实践。

它和巴黎和会一起,构成了帝国主义维持一战后世界秩序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罗斯福新政

1933年美国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后为挽救当时陷入严重危机中的经济而采取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

曾通过国会制定"紧急银行法"、"国家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许多法律。

主要内容是:

以大量贷款和津贴挽救工商业,刺激私人投资γ借通货膨胀提高物价,削减农业生产,销毁农产品以克服农产品生产过剩:

举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对失业者给以最低限度的救济。

对缓和当时的经济危机曾起了一定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新政"告终。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1918年在资本主义的核心区欧洲,德意奥匈组成的同盟国集团和英法俄组成的协约国集团之间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

它是由于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为谋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决战。

一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进行的不正义的战争,给各国带来了灾难。

魏玛共和国

1919年—1933年德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1919年2月,在镇压十一月革命的基础上,德国资产阶级在魏玛城举行制宪会议,通过魏玛宪法,也宣告了魏玛共和国的成立。

第一任总统为艾伯特。

魏玛共和国实行了一些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给了人民一些民主权利,但是它赋予总统过大的权力,同时又允许反民主的军队的存在,因而为法西斯上台提供了便利。

1933年希特勒上台,大肆推行个人独裁,魏玛共和国实际上名存实亡。

桑地诺

(1893-1934)尼加拉瓜民族英雄。

1926年起领导人民开展游击战争,号召反对美国占领,把美国资本家夺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领导游击队坚持7年反美武装斗争,1933年迫使美军撤走。

次年2月被国民警卫队司令索莫查·加西亚暗杀。

不列颠之战

为了迫使英国求和,希特勒于1940年7月16日签署了进攻英国的“海狮”计划。

1940年7月10日,在多佛海峡上空德英展开空战,即不列颠之战开始。

8月,德国空军开始轰炸英国机场,但很快转向轰炸城市。

9月7日,德军轰炸了伦敦。

到9月15日形势发展不利于德国空军,德国空军受到英国空军和空防力量的沉重打击,只好改为夜间轰炸伦敦和其他城市。

10月21日,德国决定放弃入侵英国的计划。

不列颠之战是二战时期最大的空战。

列宁

1870年—1924年,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布尔什维克党创立者、苏联建立者和第一位领导人。

领导人民推翻沙皇统治,建立了社会主义苏维埃,打破了马克思的预言,使落后的而过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理论。

被称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和领袖”。

斯大林

苏联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参与领导十月革命,是列宁的继任者,终止了新经济政策,推进了苏联的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以计划经济的方式实施大规模工业化,使苏联成为重工业和军事大国。

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引发了大清洗运动给苏联带来在难,二战中领导人民反抗德国侵略取得胜利,是苏联成为世界强国,对二十世纪的苏联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于1922年12月30日成立,1991年12月26日解体。

曾是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占有东欧的大部分,以及几乎整个中亚和北亚;苏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胜国,故在解体前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

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受挫,进展缓慢的情况下转向政治改革,后来改革失败,最终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秋玫瑰革命

1918年10月底发生的以布达佩斯工兵起义为标志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起义者以佩戴秋天的白玫瑰为标志,故名。

工人苏维埃发动大罢工,武装起义。

在卡罗伊·米哈伊伯爵主持下成立国民委员会,要求结束战争,进行民主改革。

群众举行大规模游行示威,要求奥皇查理四世任命卡罗伊·米哈伊为总理。

工人苏维埃发动大罢工,武装起义。

这次革命结束了哈布斯堡王朝在匈牙利400年之久的统治,奥匈帝国解体,匈牙利赢得了独立。

卡罗伊·米哈伊及联合政府在内外交困形势下于3月21日宣布辞职,由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取代。

东方会议

是1927年日本田中内阁为制定侵略中国的总方针而召开的重要会议。

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内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所谓“满蒙政策”。

田中在7月7日的会议上,以“训示”的形式提出了明确的侵华方针《对华政策纲领》。

《纲领》确定了把“满蒙”同“中国本土”分离开来的方针。

东方会议是日本决定加紧推行侵华的大陆政策的关键性会议。

它对日本侵略中国,特别是侵略我国东北是有重要作用的。

会后,日本即按照会议所决定的方针,积极推行侵略中国的政策。

米骚动

1918年(大正七年),日本爆发了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大暴动。

这次革命暴动最初是从渔村妇女抢米开端,各地一般也以抢米形式爆发,所以在日本历史上习惯地称为“米骚动”。

“米骚动”从抢米而发展到与地主、资本家进行面对面的斗争,与反动军警进行搏斗,而且在群众中公开提出“打倒寺内内阁”的口号,因此运动本身乃是革命性的政治斗争。

这样的一次运动使日本反动统治阶级受到极大震动。

寺内正毅的内阁因此倒台,这是日本人民的大胜利。

十月革命

也称为“布尔什维克革命”或“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俄国工农兵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领导下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人类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革命。

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在列宁和托洛茨基等人的领导下,布尔什维克领导工人士兵发动武装起义,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这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

革命推翻了俄罗斯克伦斯基领导的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在俄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东方战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苏联在欧洲东部扩大边界建立的防御德国侵略的防线。

30年代后期,苏联面临纳粹德国侵略的威胁,力图改善西部边界的防御地位。

德国入侵波兰后的1939年9月17日,苏联发表声明,称波兰国家已不复存在和要保护波兰境内的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遂出兵波兰,占领波兰东部并将其并入苏联。

通过1939年10月—1940年3月的苏芬战争,苏联取得芬兰部分领土,获得汉科半岛租借权。

1940年6月,苏联分别照会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提出改组政府和让苏军自由通行等要求,得到同意。

7月,三国举行选举,成立苏维埃政权,要求加入苏联,被接纳。

同年6月,苏联照会罗马尼亚政府,以罗马尼亚统治集团的政策严重威胁苏联西南边界的安全等理由,要求把比萨拉比亚“归还”苏联,把北布科维纳“移交”苏联。

罗马尼亚政府接受苏联要求,苏军占领上述地区。

东方战线的建立使苏联共增加领土46万多平方公里,人口2200多万,西部边界向西推进约300—400公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防御空间,改善了战略地位,在苏德战争中起到有限的作用。

东方战线的建立反映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有损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声誉。

敦刻尔克大撤退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1940年5月,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快速攻势下崩溃之后,英军在敦刻尔克这个位于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城市进行的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

这项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行动使英国最终得以利用各种船只撤出了大量的部队。

为盟军保存了日后反攻的主力为将德意日法西斯最终送上断头台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际联盟

1914年4月28日,在巴黎和会上通过的国际联盟盟约,1920年1月10日,凡尔赛和约生效,国际联盟宣布成立。

(2分)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当时在国联盟约上签字的有45国家,战败的同盟国家不许加入。

国际联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一个国际性机构。

(1分)由于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美国没有参加国际联盟,国际联盟为英法两国的控制。

国际联盟表面上是制裁侵略,维护和平的机构。

但实际上,它是帝国主义列强维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工具。

1946年4、18国际联盟解散,财产交给联合国。

 

卡德纳斯改革

墨西哥总统拉萨罗·卡德纳斯在其任内(1934—1940)实施的资产阶级改革。

背景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严重影响了墨西哥社会经济,原料生产因世界市场萎缩大量减产,国家财政极其困难,失业剧增,农产品价格大跌,社会矛盾尖锐。

在墨西哥革命爆发后的最初十几年中,由于地方考迪罗势力的重崛起,墨西哥曾再度陷入军阀混战的政治危机之中,摆在墨西哥革命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彻底摧毁考迪罗主义政治传统,实现政治现代化,为国家的经济现代化创造稳定的政治环境。

改革的前提是建立了民族独立国家。

改革的根本问题是民族独立国家的存亡富强问题。

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现代化民族化民主化,从巩固民族独立国家的趋势而言,则与亚非拉各国从农业化走向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

和亚非拉国家不同之处在于:

墨西哥在1910—1917年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在时间上正好吧亚非拉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史上的“亚洲的觉醒”到十月革命的革命风暴时期之间的空白填补起来。

这次改革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作为革命成果的1917年宪法是当时最民主的资产阶级宪法。

内容

1.改革政治体制,确定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恢复民主自由,支持工会活动,男女平等。

2.加速土地改革,打击封建大庄园主势力,分割大地产,把土地分配给无地农民。

3.实行外资国有化,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4.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民族素质。

实行政教分离,加强世俗化教育,增加教育经费,建立从小学到大学的完整的教育体系。

5.实行正义和进步的对外政策。

支持古巴反美,援助西班牙人民。

卡德纳斯改革的历史地位及意义 卡德纳斯在30年代所进行的改革,是继1910年墨西哥革命以后最激进的政治经济改革运动。

是墨西哥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改革。

部分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促进了墨西哥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使墨西哥成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拉丁美洲最民主的国家。

由于它全面而深入地实行了1917年宪法,因而理应被认为是墨西哥护宪运动的最辉煌的阶段。

就其改革的深度和民主性而言,为同时代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史上所仅有。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在资本主义的核心区欧洲,德意奥匈组成的同盟国集团和英法俄组成的协约国集团之间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

它是由于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为谋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决战。

一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进行的不正义的战争,给各国带来了灾难。

萨拉热窝事件

是在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民族主义青年普林西普枪杀。

这次事件使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论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意义。

(1)内容:

1)罗斯福的“新政”处方先从整顿金融入手。

在就职后的第三天,即1933年3月6日,罗斯福宣布全国银行“休假”,这是他所采取的重建银行和经济结构的第一步。

3月9日,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令》,对银行采取个别审查、颁发许可证制度,对有偿付能力的银行,允许尽快复业。

13日至15日,全国绝大多数银行经过财政部审核,在政府监督下,分批陆续恢复营业。

罗斯福对惊魂不定的美国人民说:

“我向你们保证,把你们的钱存入重新开业的银行比藏在床褥下更为保险。

”6月16日,国会通过了《1933年银行法》,建立由联邦承担责任的联邦储备体系。

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银行信用很快恢复,银行存款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增加了近20亿美元。

2)在整顿农业方面,从1933年5月开始,新设立的农业调整管理局着手开展了一场雷厉风行的行动,在春夏两季有计划地犁掉了大约1000万英亩棉田,收购和屠宰了大约20多万头即将临产的母猪和600多万头小猪,几千万头牛和羊。

物缺则贵的无情法则发生了作用。

随着农业生产的下降,加上1933—1934年遭到严重旱灾,农产品价格开始回升。

从1932年到1936年农业总收入增加了50%,出售农产品的现金收入(包括政府补贴)几乎翻了一番。

保持平价的比例从1932年的55%上升到1936年的90%。

3)1933年春天,罗斯福政府制定了旨在整顿工业的《全国产业复兴法》,其内容共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的宗旨是订立可免受托拉斯法案限制的公平竞争规约;第二部分提出要成立“公共工程署”,并为此拨款33亿美元。

罗斯福称之为“向工业界提出的艰巨任务”。

7月又提出订立“一揽子规约”的想法,规定如愿意合作的雇主应保证遵守全国复兴总署规定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

200万雇主接受了“一揽子规约”,并在企业门口悬挂以印第安人的雷鸟为蓝本而设计的蓝鹰徽———服从规约的标志。

4)在“新政”中,“救济”是一个主要方面。

在进行直接救济的同时,更主要的方面是以工代赈。

罗斯福上任后从一开始就倾注了极大的力量兴办大规模的公共工程,以扩大政府开支来弥补私人投资下降而出现的空白,并解决部分就业问题。

1935年4月28日,罗斯福正式宣布工赈计划,明确规定对有工作能力的失业者不发放救济金,而是帮助其通过参加不同的劳动获得工资。

作用:

①控制了危机,使美国经济很快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

②缓和了阶级矛盾,解决了就业问题,实行了社会保障和劳工关系法,调节了劳资关系;

③避免了法西斯势力上台,保全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④促进了经济发展,为美国在二战中充当民主国家的兵工厂作了物质准备;

⑤新政开辟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道路。

简述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基本内容。

阿拉伯民族主义是指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