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简答论述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8698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7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简答论述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简答论述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简答论述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简答论述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简答论述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简答论述题.docx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简答论述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简答论述题.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简答论述题.docx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简答论述题

第一章绪论

一、简述政治制度的涵义及其显著特点是什么?

1.政治制度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一个国家所形成的包括国家政权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权力分配与实际运作方面的各种规范的总和。

2.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有如下四个:

(1)历史性。

它随各国历史的发展而变化。

(2)合法性。

它由各国和权力主体制定的宪法决定。

(3)强制性。

它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要求人们必须遵守。

(4)稳定性.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被经济制度决定,不随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

二、简述为什么说在社会各项制度中,经济制度起根本的决定作用?

第一。

经济制度是社会结构的基础,它决定社会的上层基础;

第二。

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关系到政治制度、国家意识,文化教育制度。

第三。

社会的各项制度是和经济制度相一致的,如果不一致就会产生矛盾和冲突。

三、简述思想文化制度对政治制度的作用是什么?

1.思想文化制度:

对政治制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居于指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教育方针等方面。

2.思想文化意识:

对政治制度主要起导向作用;任何政治制度都是一定的思想文化意识下建立起来的。

3.传统对政治制度起重要作用;人们总是按习惯的某种方式来做事情,推动政治制度的决策过程的制定和议事程序。

4.特别是思想文化意识的核心内容――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的关系非常紧密、直接;文化价值观和人们的信仰,对政治制度的保持与延续起极大作用。

四、简述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1.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3.当代中国的基层民主制度:

如企业中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居民民主自治制度、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4.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的当代中国行政制度(它包括中央行政制度、地方一般行政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等当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五、简述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关系是什么?

1.政治体制是关于国家管理形式、机构设置、实际措施等的具体制度。

2.政治制度是关于国家权力的性质组织、分配、运作等方面的规范法度,主要是指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3.政治体制可理解为局部的微观的政治制度、是政治制度在政治生活过程中的具体化;它受政治制度的制约,也影响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实施和巩固。

六、论述改革开放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果有哪些?

(1)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

(2)加强了社会主义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建设。

(3)根据高效、精简的原则,进行了行政机构改革。

(4)实现了党政职能分开,调整了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机构。

(5)加快人大的立法速度,提出依法治国的方略,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6)调整了中央和地方的政治经济关系,更有利于调动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

(7)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建立了干部的离休制度,实现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革命化、专业化、知识化,保持了党和国家的活力。

  注意:

以上这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措施,都大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七、论述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第一。

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二。

要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第三。

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第四。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

八、论述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

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被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事实和人民民主政治生活实践所证明是符合中国实际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当代中国的各项政治制度,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

第二。

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还有一些弊端和不完善性,因而必须努力完善这种制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建设的时间比较短,加上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主义传统比较深,某些社会主义国家实践提供的错误发展模式,以及科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历史局限性,都使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某些方面产生了严重的弊端,表现出不完善性。

第三。

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改革、完善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九、论述学习、研究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第一、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生活中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各族人民的利益紧密相连,是中国社会发展、国富民强的保证。

第二、学习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有以下意义:

1.是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西方政治制度的区别。

2.可以了解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3.明确中国政治制度完善和发展的根本目标,掌握完善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正确方法和途径。

4.进一步认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立和历史必要性,在当前复杂的诡计环境中,自觉坚持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十、论述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的关系是什么?

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第一、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关系:

1.经济制度是社会结构的基础,经济制度决定政治制度。

2.有什么样的经济制度就要求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和它相适应;二者在性质上是相一致的,不一致就产生矛盾和冲突。

3.启示:

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就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就要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就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只有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才能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第二、思想文化制度同政治制度的关系:

1.思想文化制度居于指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对政治制度主要起导向作用,任何政治制度都是在一定的思想文化、意识的知道下建立起来的。

2.思想文化意识的核心内容——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的关系更紧密,对政治制度的稳定起保障作用。

3.启示:

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建立与其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文化价值观,以起巩固和发展政治制度的作用;我国已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要巩固和发展这些制度,就必须建立与此相适应的思想文化制度,确立在我国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文化教育方针,也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二章当代中国国家制度

一、简述什么是国家制度?

它表明了什么?

  1.国家制度表明了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统治与被统治;表明国家政权的性质,反映国家政权的阶级本质。

  2.国家制度即国体,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方面;是统治阶级依据法律确定其政治领导和政治统治权以及统治与被统治阶级关系的制度,是统治阶级为了保护自己的政治统治而确定的根本制度。

二、简述为什么说新中国的政治制度完全不同于旧制度?

  1.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

  2.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3.它是在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在解放区政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的真正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

  4.这表明新中国的政权在领导力量,阶级基础等方面同无产阶级专政是一致的;因此,它不同于旧制度。

三、简述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具有较多的过渡性和不完备性?

  1.它建立在五种经济成分的基础之上;

  2.具体的政治制度方面也存在较多的雏形特征。

  3.国家政权组织机构的设置、职能、关系、层次也不够健全、明确。

  4.在1954年宪法制定之前,以《共同纲领》代替国家根本大法,全国政协代全国人大。

  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成立行政区人民政府,它既是中央人民政府的代表机关,又是地方政权的最高机关。

四、简述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是怎样建立的?

  1.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它在领导力量,阶级基础等方面同无产阶级专政相一致。

  2.在1954年宪法的制定,它对国家的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国家机关的设置,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划分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3.在1956年,我国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确立,在上层建筑领域,我国社会政治制度和一系列具体制度也建立明确;标志着国家政权性质也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性质。

五、简述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的政治制度建设没有走上健康之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监察制度和监察机构被削弱。

  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受到损害。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受到严重影响。

  4.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全面加强,使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变为由党直接管理国家政权。

  总之,在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建设,未能走上法律化、制度化的道路;特别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六、简述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中,我国的政治制度遭受哪些破坏?

  1.人民代表大会全面瘫痪;

  2.司法制度被“彻底砸烂”。

  3.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遭到破坏,中央文革小组代替了中央政治局。

  4.所谓“革命委员会”代替国家政权机构,成为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包揽党务、行政、司法各项工作的权力机构。

  总之,十年“文化大革命”中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所有方面都遭到严重破坏;脱离了民主与法制的轨道,脱离了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保护人民民主权利,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服务的轨道,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七、简述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与其他国家无产阶级专政相比有什么特点?

  1.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中居于领导地位。

  2.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3.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把新民主义革命任务和社会主义革命任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有机结合起来。

  4.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具有广泛的民主性和群众基础,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证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发展。

八、简述人民民主专政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工人阶级对国家政权的领导是通过共产党来实现的;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国家政权的核心领导力量。

  2.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先锋队,它的领导能保证其正确的方向。

  3.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团结、教育和组织无产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才能抵制各种错误思想,才能在政治上领导无产阶级,并通过无产阶级领导全体群众,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4.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和现实证明:

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九、简述在1956-1966年开始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的一元化领导主要组织措施有哪些?

  1.增设党的兼管地方党务和行政的大区领导层次;

  2.在政府、司法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实行党组和党委的行政首长负责制。

  3.撤销行政监察部,由党的监察委员会取代国家监察机构,执行行政监察职能。

  4.司法工作直接受党的领导,改变了它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其监督的作法。

  5.各级党委对政府工作实行直接领导,改变了宪法关于各级政府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的规定。

十、论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逐步完善体现哪些方面?

  答:

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国家认识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各方面的建设;主要表现在:

  1.党的领导制度得到了完善和加强。

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党中央形成中央书记处、中央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三个层次的领导体制。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了全面恢复了和加强。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4.国家立法、司法、监督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法制建设得到了明显加强。

  5.进入90年代以后,提出了以法治国的治国方略,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一个稳定又积极的发展新阶段。

十一、论述中国的国家制度是什么?

为什么说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当代的国家制度;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

  2.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中国革命过程所创造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权形式,是无产阶级在中国的具体形式。

  3.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在革命后建立的政权必然带有自己的历史特点;

  4.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符合中国国情,带有中国历史特点,反映中国革命过程中阶级关系和政治关系的一种政权形式。

  5.人民民主专政思想是我国党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步形成的。

十二、论述结合实际谈谈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是:

  第一。

保卫社会主义制度,保卫人民的民主权利

  1.人民民主专政表明了对敌人实行专政和对人民实行民主两个方面;

  2.我国现阶段,还存在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的分子;还存在着剥削阶级在经济、文化、思想方面的遗毒。

  第二。

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也是无产阶级国家的基本任务。

  1.我国几十年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成绩,离不开人民民主专政对经济建设的领导;

  2.人民民主专政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十三、论述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这同无产阶级专政在领导力量、阶级基础、历史任务、政权性质等基本点上都是相同的,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它的显著特点有:

  1.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2.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中,属于领导地位。

  3.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把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和社会主义革命任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有机连接起来。

  4.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具有广泛的民主性和群众基础,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证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发展。

  5.在当前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民主专政负有特殊的历史任务;即要保卫社会主义制度,保卫人民的民主权利,又要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十四、简述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思想的主要论述。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对人民民主专政思想的主要论述有:

  1.早在1939年《青年运动的方向》中,提出了“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口号,随后在《新民主主义论》和《论联合政府》中进一步提出,新中国应当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大多数人民为基础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统一战线的民主联盟的国家。

  2.在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主张,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提出总结我们的经验就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3.在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确定“中华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

  4.在1954年9月通过的我国第一部宪法载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5.在1982年通过的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十五、简述第一部宪法确定国家机构是如何组成的?

  1.国务院;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3.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4.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6.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

  简述在社会主义时期,我国政治制度可分为哪几个发展时期?

十六、我国政治制度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1.在1956年—1966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2.在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3.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的历史时期。

十七、简述近代中国的社会阶级状况和阶级关系有哪些显著特点?

  近代中国既不是资本主义国家。

也不是独立国家,而是一个经济文化非常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它在社会阶级状况和阶级关系方面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第一。

掌握国家政权的是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

  第二。

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到1949年,现代工业在工农总产值中占17%左右,产业工人只有200万。

但他们具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力。

  第三。

农业占全国人口的80%,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占整个国民经济的80%多,广大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一样,深受三大敌人的剥削和压迫。

第四。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一方面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同它们有矛盾,具有革命性。

另一方面,由于它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缺乏反帝国主义反封建的勇气,具有妥协性。

第三章当代中国国家形式和国家机构

一、简述什么是国家形式?

它由什么决定的?

  1.国家形式:

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政体;也包括国家结构形式和治理形式。

  2.根本上是由国家的阶级本质、社会的经济基础、阶级关系决定的。

  3.它也受到国家的历史传统、地理环境、民族文化以及国际环境的影响。

二、简述政体分为哪几种?

主要从哪些方面区分?

  1.政体一般分为君主制和共和制;

  2.君主政体又有专政君主制和立宪君主制之分,君主立宪制又常分二元君主立宪和议会君主立宪。

  3.共和制政体分议会制共和制和总统共和制。

  4.区分政体的类型主要看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看元首、议会、政府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简述什么是国家结构形式,它分哪两种?

  第一。

国家结构形式:

是指国家政权的区域组织,即国家的整体和部分,中央机关和地方机关之间权力关系的形式,一般分单一制和复合制。

  1.单一制,是指若干行政区域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实行统一的中央集权,具有统一宪法和国籍,全国只有一个立法机关,一个中央人民政府。

  2.联邦制,指由共和国、州、省、邦员组成的国家。

四、简述什么是国家的机构?

它由什么决定的?

  第一。

国家机构是行使国家权力,执行国家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进行立法、行政和司法管理等各种活动的国家机关的总和;它包括中央机关和地方机关。

  第二。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任何社会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决定国家对内对外职能从而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和形式;因此,经济基础决定国家机构。

五、简述国家机关一般分哪几部分?

  第一。

国家权力机关;指代表统治阶级全面地独立地行使统治权的国家机关;

  第二。

国家行政机关;指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对国家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的国家机关;

  第三。

国家司法机关;行使国家司法权,代表国家进行审判和追究刑事责任并提出公诉的机关;

  第四。

国家元首;是国家对内对外的代表;

  第五。

国家军事武装领导机关;

六、简述我国国家机构由哪些机关组成?

  1.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

  2.中国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法院;

  3.国家主席是国家的最高代表,是国家元首;

  4.中国国家行政机关是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5.中国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6.中国国家军事机关是中央军事委员会,是全国武装力量和领导机关;

七、简述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如何?

在我国怎样体现?

  第一。

国家本质决定国家形式,即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起维护国家本质的作用;统治阶级采用何种政权组织形式,是服从其维护阶级统治和阶级利益的需要的。

  第二。

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是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国情特点相适应的,起着保证国家政权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全国各族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作用。

八、简述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它怎样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第一。

人民代表大会是指由选民或其代表依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依法选举代表组成全国及地方各级权力机关体系,即全国及地方各级人大,通过国家权力组织其他国家机关,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

  第二。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主要表现在:

  1.各级人大都是由民主选举产生,代表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集中行使职权,在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必须由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民主决定,以真正集中和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3.在执行上,实行严格的责任制,保证国家权力机关的决定,得到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迅速有效的执行。

九、简述中国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有哪些?

  1.议行合一的原则;

  2.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3.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

十、简述议行合一的原则,在国家机构设置中怎样体现?

  第一、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其产生,对其负责受它监督;由它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制定法律和决定国家重大问题。

  第二、各级人民代表必须密切联系群众,接受人民监督,收集意见,参加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审议和决定国家重大问题;把群众的意见变成法律和决定;人民代表即是立法者又是执行者,体现了议行合一的原则。

十一、简述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国家机构设置中怎样体现?

  第一、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第二、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并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第三、中央和地方职权范围的划分上,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之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十二、简述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原则的涵义

是什么?

  1.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监督,代表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2.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他享有立法权以及组织国家机关决定重大问题权力。

  3.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来自人民,按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进行活动,集中人民的意志对国家重大问题做出决定,并制定各种制度和法律。

  4.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十三、论述中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的原因有哪些?

  中国采取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是由中国的历史、民族关系、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环境等因素决定的。

  1.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广泛的经济联系。

  2.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长期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状况,因此可以采取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需要,决定中国只能采取单一制的结构形式。

  4.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是中国独立完整的保证;国际敌人、民族分裂主义者常用民族关系问题妄图分裂我国。

  5、我国的单一制形式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状况,有自己的特点:

  1)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建立民族自治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