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最新高考模拟卷语文PYJ系列.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8568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最新高考模拟卷语文PYJ系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省最新高考模拟卷语文PYJ系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省最新高考模拟卷语文PYJ系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江省最新高考模拟卷语文PYJ系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江省最新高考模拟卷语文PYJ系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最新高考模拟卷语文PYJ系列.docx

《浙江省最新高考模拟卷语文PYJ系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最新高考模拟卷语文PYJ系列.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最新高考模拟卷语文PYJ系列.docx

浙江省最新高考模拟卷语文PYJ系列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浙江卷)

语文

姓名:

准考证号:

考生须知:

1、请各考生将姓名、准考证号正确填写。

2、本试卷分为四个部分,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3、请各考生用按照规定的笔在答题卷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试卷、答题卷、草稿纸等一并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新广告法规定:

烟草制品生产者或者销售者发布的迁址、更名、招聘等启事中,不得含有烟草制品名称、商标、包装、装潢以及类似内容。

B.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我国政府立即起动人道主义援助,首批给他们提供了帐篷、毛毯、净水设备、医疗用品等灾区急需物资。

C.美国的亚洲鲤鱼泛滥成灾,渔夫要戴头盔防鲤鱼偷袭。

美国专家希望通过中美之间的经验交流,帮助美国有效控制亚洲鲤鱼繁沿。

D.最近网络上对节日促销抽奖活动吐嘈声一片,有关部门要想方设法堵塞作弊和暗室交易的渠道,破除网民对黑幕的质疑和想象。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养老金并轨只是此次改革的一部分,后面的医疗等制度方面的并轨将会逐渐展开,而此次工资的涨幅足以掩盖社保支出的部分。

B.在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之外,我们还可以从文化的角度、从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方面找到中国人滥用抗生素甚而至于他国的原因。

C.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夸夸其谈者海阔天空,自我陶醉,但牛皮终究要吹破;实干家都默默无闻,不在话下,却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来源:

学科网ZXXK]

D.“千元定制机”成为运营商攻城略地的神器,以华为、中兴、联想等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厂商借此东风飞速

发展,实现华丽转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再次提醒公众人物:

有名有钱别太任性!

从艺当知感恩,做人当知敬畏,名气伴随担当,别因自我放纵,一朝失足,终生余恨!

B.两国关系稳步发展,但仍面临一些突发事件的突然发生,如中国渔民与韩国海警冲突,中韩应如何切实解决渔业纠纷,避免影响两国关系。

C.铁路部门表示,考虑到无法读取有效信息,虽然可根据乘客身份电脑查询信息,但不能确定乘客所持车票是否为原票,因此无法退改签。

D.当太多的人都不看好中国男足的时候,队员们和他们的教练在出征仪式上却流露出超强的自信心,是彻底改变公众心目中的地位的根本保证。

5.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内容。

字数不超过50字。

(3分)

黑暗中,一块石头见身边的一块钻石没有一点光泽,忿忿不平地说:

“我不知道平时人们为什么把你抬得那么高,把你视作宝贝。

现在你跟我又有什么两样

呢,不都黯淡无光吗?

钻石说:

“是的,我和你一样,也不会发光。

”这时,天边露出一丝星光。

石头发现,身边的钻石立刻闪烁出熠熠光辉,它的光芒甚至比星光更闪亮、更耀眼。

石头明白了:

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题目。

(4分)

立夏到了,浙江的传统民间风俗是吃乌饭。

据说吃了乌饭,小孩子不怕蚊虫叮咬,身强体壮不生病,能保一夏平安。

这说法虽有些夸张,但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为此,2015年5月6日《钱江晚报》专为做乌米饭用图示法作了介绍。

为确保尝试者能顺利实现自己的愿望,请你结合图示,再给他们作一些重要提示。

 

7.依据下列的示例仿写,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已经出现过的地名作为描述对象。

(5分)

【示例】

撷一朵日尔曼的白云

装点我的记忆;

掬一把莱茵河的绿波

漂洗我的思绪;

当弗莱堡大教堂的钟声响起

一个美丽的梦已经织成……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

“啊,就是那啥啥……”“对对对,我说的就是那个,那

个什么嘛……唉,怎么话都到嘴边了,就是想不起来。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就是所谓的TOT现象,说复杂点,这是“一种提取记忆失败的现象,表现为记忆已经逼近被完全回忆,却无法转化成为确切的词语表达出来。

”说简单点,就是话在心头口难开的感觉。

[来源:

Z§xx§k.Com]

关于TOT现象的研究由来已久,对其产生原因的解释也是多种多样:

传输不足模型,主要基于记忆表达的多元模型来解释TOT现象。

我们大脑中负责语音

和语义表达的其实是两个区域,当回忆的刺激产生时,你的语义表达区域很快被激活了;语音表达区域反应却总是慢半拍,你已经从语义存储中提取了关于目标词汇足够多的信息,但语音存储却还没有进行有效的提取。

你明明知道你要表达什么,却无法用精确的词汇表达——TOT现象产生了。

支持这种观点的证据很多,最直观的是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应用,通过脑扫描技术或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最直观的显示出产生TOT现象时大脑中被激活的区域;但问题也出现了,涉及到TOT现象的脑区很多,多到很难详细研究这些区域在TOT现象中的确切功能。

阻塞假说,是说你回想起的有关目标词语的线索反而抑制了你对目标词语的检索。

这种假说最直白的表达就是:

“因为你想多了,所以你想不起来。

不完全激活假说,解释起来很容易,就是:

“你记不起来,是因为你记得不牢!

”另一方面,这个模型也是建立在你确切知道要回忆的词语的前提下,但有的时候,连我们自己也很难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知道这个要表达的词语。

造成TOT现象的原因首先是年龄。

成年之后,年纪越大,TOT现象发生的频率越高;但有研究者发现,年长者和年轻人的大脑产生TOT现象的区域并不完全一样;年长者在发生TOT现象时更倾向于过度激活他们的前额皮质,这导致了记忆检索失败时不停的重复检索,因此老年人在遇到TOT现象时更加容易焦虑。

使用双语者可能会增加TOT现象产生的概率。

对于双语使用者的劣势的解释是,当你在记忆中搜索你要表达的东西时,双语会使你对同一件事物产生两种不同形式的表达倾向,实验也印证了这种假设;但当你要表达的是一个专有名词时,双语的影响可以忽略——的确,全世界看到的都是同一个太阳。

[来源:

Zxx

还有情绪影响。

“越想越是想不起来,不想说不定它突然在你脑中冒泡了。

”有研究显示,TOT现象中关于情绪的预期先于记忆行为的发生。

情绪恰恰会影响到

有关记忆的许多方面。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TOT现象产生时的情绪显然是消极的,因此这种消极的情绪也抑制了你回忆目标的过程。

不管你是什么年龄、性别,学历如何,你都有可能出现TOT现象。

如果TOT现象只是偶尔在你身上发生,那么你完全可以忽视它;只有TOT现象频繁出现以致严重的影响生活的时候,才是一种病态的表现。

这种病症可能是由幼年时的学习障碍或者脑损伤引起,一些失语症和阿尔茨海默症也表现出一定

的TOT现象。

(节选自《新发现》2014年11月)

8.下面对于“TOT现象”的表述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TOT现象产生时的消极情绪会影响到人的回忆目标的过程,导致“越想越是想不起来”。

B.TOT表现为记忆已几乎被完全回忆,却无法用确切的言语来表达。

C.双语使用者出现TOT现象的概率会比单语使用者要高。

D.TOT现象是一种常见的普遍存在的言语现象。

9.下列对文章有关信息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当回忆的刺激产生,语音存储的有效提取快于语义提取时,就会产生TOT现象。

B.阻塞假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被试者能否成功回忆目标词语有赖于对潜在的干扰项目的抑制和排除。

C.老年人在遇到TOT现象时更加容易焦虑,不停的重复记忆检

索,导致过度激活他们的前额皮质。

]

D.TOT现象是一种病。

这种病症可能是由幼年时的学习障碍或者脑损伤引起,它也体现在失语症和阿茨海默症上。

10.不管什么年龄、性别,学历如何,都有可能出现TOT现象。

请结合文本谈一谈,就如何减少TOT现象,作者给了我们哪些建议?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

老母为我“扎红”

冯骥才

①今年是马年,我的本命年,又该扎红腰带了。

②在古老的传统中,本命年又称“槛儿年”,本命年扎红腰带——俗称“扎红”,就是顺顺当当“过槛儿”,寄寓着避邪趋吉的心愿。

故每到本命年,母亲都要亲手为我“扎红”。

记得12年前我甲子岁,母亲已86岁,却早早为我准备好了红腰带,除夕那天,亲手为我扎在腰上。

那一刻,母亲笑着,我笑着,屋内的人也笑着。

所有孩子自出生一刻,母亲最大的心愿莫过于孩子的健康与平安,这心愿一直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执著不灭;而我竟有如此洪福,60岁还能感受到母亲这种天性和深挚的爱。

一时心涌激情,对母亲说,待我12年后,还要她再为我扎红,母亲当然知道我这话里边的含意,笑嘻嘻地连说一个字:

好、好、好。

③12年过去,我的第六个本命年来到,如今72岁了。

[来源:

Zxxk.Com]

④母亲呢?

真棒!

她信守诺言,98岁寿星般的高龄,依然健康,面无深皱,皮肤和雪白的发丝泛着光亮;最叫我高兴的是她头脑仍旧明晰和富于觉察力,情感也一直那样丰富又敏感,从来没有衰退过。

而且,一入腊月就告诉我,已经预备了红腰带,要在除夕那天亲手给我扎在腰上,还说这次腰带上的花儿由她自己来绣。

她为什么刻意自己来绣?

她眼睛的玻璃体有点浑浊,还能绣吗?

她执意要把深心的一种祝愿,一针针地绣入这传说能够保佑平安的腰带中吗?

⑤于是在除夕这天,我要来体验七十人生少有的一种幸福——由老母来给“扎红”了。

⑥母亲郑重地从柜里拿出一条折得分外齐整的鲜红的布腰带,打开给我看;一端——终于揭晓了——是母亲亲手用黄线绣成的四个字“马年大吉”。

竖排的四个字,笔画规整,横平竖直,每个针脚都

很清晰。

这是母亲绣的吗?

母亲抬头看着我说:

“你看绣得行吗,我写好了字,开始总绣不好,太久不绣了,眼看不准手也不准,拆了三次绣了三次,马字下边四个点儿间距总摆不匀,现在这样还可以吧。

”我感觉此刻任何语言都无力于心情的表达。

妹妹告我,她还换了一次线呢,开头用的是粉红色的线,觉得不显眼,便换成了黄线。

妹妹笑对母亲说,你要是再拆再绣,布就扎破了。

什么力量使她克制着眼睛里发浑的玻璃体,顽强地使每一针都依从心意、不含糊地绣下去?

⑦母亲为我“扎红”时十分认

真。

她两手执带绕过我的腰时,只说一句:

“你的腰好粗呵。

”随后调整带面,正面朝外,再把带子两端汇集到腰前正中,拉紧拉直;结扣时更是着意要像蝴蝶结那样好看,并把带端的字露在表面。

她做得一丝不苟,庄重不阿,有一种仪式感,叫我感受到这一古老风俗里有一种对生命的敬畏,还有世世代代对传衍的郑重。

⑧我比母亲高出一头还多,低头正好看着她的头顶,她稀疏的白发中间,露出光亮的头皮,就像我们从干涸的秋水看得见洁净的河

床。

母亲真的老了,尽管我坚信自己有很强的能力,却无力使母亲重返往昔的生活——母亲年轻时种种明亮光鲜的形象就像看

过的美丽的电影片段那样仍在我的记忆里。

⑨然而此刻,我并没有陷入伤感。

因为,活生生的生活证明着,我现在仍然拥有着

人间最珍贵的母爱。

我鬓角花白却依然是一个孩子,还在被母亲呵护着。

而此刻,这种天性的母爱的执著、纯粹、深切、祝愿,全被一针针绣在红带上,温暖而有力地扎在我的腰间。

⑩此刻,心中更有一个近乎贪婪的祈望,12年后让母亲再给我扎一次红腰带。

(摘自2014年2月14日《冯骥才博客》。

有改动。

11.第④段连用三个问句,写98岁高龄老母在“扎红”腰带上绣花,反映了“我”怎样的心理?

(3分)

12.文中写老母两次为我“扎红”有什么不同。

(4分)

13.第⑧段怎样写母亲的形象?

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4分)

14.怎样理解结尾一段中的画线句“更有一个近乎贪婪的祈望”?

(4分)

15.结合全文,谈谈标题的作用。

(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

朋党论

(宋)欧阳修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

其故何哉?

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

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

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君子则不然。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

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

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

《书》曰:

“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

”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

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

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

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

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

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

“此辈清流,可投浊流。

”而唐遂亡矣。

[来源:

学科网ZXXK]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

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

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

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嗟呼!

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幸:

希望。

B.但当退小人之伪朋退:

斥退。

C.尽解党人而释之解:

押解。

D.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欺:

蒙骗。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闻朋党之说蚓无爪牙之利。

B.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宁许以负秦曲

C.二十二人并列于朝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善人虽多而不厌也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起笔不凡,作者理直气壮地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它包含三个方面内容:

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朋党有君子与小人之别;人君要善于辨别。

B.第二段运用了对比。

得出“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的结论,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同时领起下面的一段文字。

C.第三段以尧之时进元、恺君子之朋,晚唐昭宣帝时朱全忠杀害名士的史实,引用反面例证,阐明迫害残杀君子之朋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

D.文章不讳言朋党,而是指出朋党有原则的区别,并引证历史来说明君子之朋有利于国,小人之朋有害于国,希望人君进君子之真朋,去小人之伪朋。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

[来源:

Z.xx.k.Com]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来源:

Zxxk.Com]

(1)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

(4分)

(2)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3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

(7分)

题菊花画菊

唐·黄巢宋·郑思肖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21.这两首菊花诗都运用了▲的写法(2分)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情感上的差异。

(5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

(5分)

太史公曰:

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

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

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廉颇蔺相如列传》)

23.《史记》一般在文章最后一段用“太史公曰”领起,主要作用是▲。

(2分)

24.结合文段内容,谈谈司马迁的“智勇”观。

(3分)

(四)古诗文默写。

(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野马也,尘埃也,▲。

天之苍苍,▲?

(《庄子·逍遥游》)

(2)▲,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3)春花秋月何时了?

▲。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

(4)秦人不暇自哀,▲;▲,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5)丰草绿缛而争茂,▲;草拂之而色变,▲。

(欧阳修《秋声赋》)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在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时,“成功”一词出现的频率最高。

人人都向往成功,没有人愿意自己一生事业无成,碌碌无为。

但也有人说,一个人能否成为优秀的人,基本上是可以自己做主的,能否在社会上获得成功,则在相当程度上要靠运气。

所以,应该把成功看作优秀的副产品,不妨在优秀的基础上争取它,得到了最好,得不到也没有什么。

在根本的意义上,作为一个人,优秀就已经是成功。

综合上述材料,以“成功与优秀”为题,结合你的所感所思,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②不得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其含义的范围作文。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不得抄袭、套作。

⑤不少于800字。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浙江卷)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B【A攒zǎn;C豢huàn;D抠kōu。

】2.A【B起-启;C沿-衍;D嘈-槽。

】3.D【A项,“掩盖”是指隐藏;隐瞒。

一般用在不好的事情上。

此处可以改用“覆盖”。

B项,“甚而至于”,连词。

用以提出突出的事例,表示更进一层达到某种程度。

此不符合文意,可以改用“甚于”。

C项,“不在话下”指事物轻微,或者理所当然,不值得一提。

此处误用,可以改用“埋头苦干”。

D项“攻城略地”指攻打城市,掠夺土地。

此处比喻抢占市场份额,使用恰当。

】4.A【B项,重复。

“但仍面临一些突发事件的突然发生”应改为“但仍面临一些突发事件”。

C项,缺少相应的介词。

“电脑”前应加“在”,“电脑”后加“中”。

D项,搭配不当。

“自信心是……根本保证”不能搭配。

可以把“是彻底改变公众心目中的地位的根本保证”改为“这是他们彻底改变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的必备态度”。

】5.答案示例:

钻石虽然不会发光(1分),但它懂得反射别人的光芒(1分),传播别人的光芒,并把别人的光芒传播得更亮(1分)。

(意思到位,表达自然顺畅即可。

)6、参考答案:

(1)严格选好纯正优质的乌饭树叶和香糯的晚梗米。

(2)严格按照乌饭米的制作流程操作,保证一些环节的时间和细节要求。

(评分标准:

每点2分。

)7、答案示例:

摘一朵钱塘江的浪花,寄托我的诗意;吸一口西子湖的桂香,发酵我的灵气;当南屏山净慈寺的晚钟响起,一个神奇的故事开始演绎……(符合题干要求,意象意境自然和谐即可。

)8.C(可能会)9.B(A语义快于语音。

C关系颠倒。

原文是说“过度激活他们的前额皮质,这导致了记忆检索失败时不停的重复检索,因此老年人在遇到TOT现象时更加容易焦虑”。

D不是所有的TOT现象都是一种病)10.①保持年轻的心态,同时在记忆检索失败时不要过于焦虑;②适时调控(放松)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克服消极情绪;③偶尔出现可以忽视,频繁出现时要重视。

(每点1分)11.答案:

连用三问,反映了“我”的感激、吃惊、担忧的心理。

老母寿星般的高龄,还刻意地要把她的祝福绣到腰带里,让“我”感激不已,但母亲毕竟年事已高,让我吃惊和担忧。

12.答案:

①第一次重在介绍“扎红”这一古老传统的意义和母亲希望孩子避邪趋吉的心愿。

②第二次中重在叙写“扎红”的过程和动作细节,写出母亲的认真细致、执着深切、庄重严肃。

13.答案:

通过自己俯视母亲头顶,借助形象比喻,写母亲的老。

把“稀疏的白发,光亮的头皮”,比作“干涸的秋水,洁净的河床”,写出了母亲年老心纯。

通过“我”的内心独白,表达沉浸在母爱中的幸福和感恩中却无法回报的遗憾。

14.答案:

“更”字说明已经有过,结构上跟上文形成了呼应。

(1分)“近乎贪婪”是因为“母亲真的老了”,要让她12年后再为我“扎红”几乎是不可能了。

(1分)这句话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愿望,是对拥有更多伟大母爱的祈望。

(2分)15.答案:

①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事件”。

全文共写了两次“扎红”,以及围绕“扎红”的感受。

②充当全文的线索。

老母为我“扎红”贯穿全文,结构极为严密紧凑。

③暗示了主题。

“扎红”本是古老传统表达避邪趋吉心愿的仪式。

而老母为“我”扎红,,更彰显了母爱的伟大。

(每点2分,答全三点得满分)16.C【“解”是“解除,赦免”的意思。

】17.D【D项,都是转折连词,却。

A项,助词,的/助词,构成定语后置。

B项,连词,因/连词,来。

C项,介词,在/介词,比。

】18.C【“尧之时进元、恺君子之朋”是论证用君子之真朋则国兴,以东汉桓、灵时的党锢之祸、晚唐昭宣帝时朱全忠杀害名士的史实,才是阐明迫害残杀君子之朋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

】19.答案:

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

亲戚/不能自保(前2分每断对两处得1分,第3分需答对七处).20.

(1)商纣王的时候,亿万人各存异心,可以说不成朋党了,但是纣王因此而亡国。

【“各异心”指各存异心;“朋”指朋党;“然”,但是;“以”,因此。

(2)前代治乱兴亡的过程,为君主的可以把它做为借鉴了。

【“迹”,轨迹,这里指过程;“可以”是“可以之”的省略。

】21.托物言志(回答“借物抒情”不给分)22.?

第一首“满院栽”的菊花显得普通平凡,“蕊寒香冷蝶难来”是诗人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不平。

三、四两句用豪迈的语言,立志让菊花和桃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

(3分)第二首颂菊自喻,借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表达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忠于故国的决心。

(3分)23.评价历史事件或人物24.面对强秦不卑不亢,巧妙周旋,可谓“智”;大义凛然,维护国家利益,置生死于度外,可谓“勇”;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嫌怨,促成将相合心,更是“大智”。

(答出两点即可,要兼顾“智”和“勇”两方面。

)25.

(1)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其正色耶

(2)寄蜉蝣于天地哀吾生之须臾(3)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4)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5)佳木葱茏而可悦木遭之而叶脱26.写作提示:

从作文的类型看,这是新标题作文。

标题“成功与优秀”属关系型,“成功”与“优秀”的关系复杂,需要辩证思维。

“成功”是一种结果,一个人取得了成功,取决于许多因素(多因),一个人没有取得成功,可能就因为某一因素(一因);优秀是一种素质,一个人具备了优秀的素质,取得成功的几率就高,一个平庸的人,取得成功的几率就低。

材料中有的人说的话有一定道理,但并非十全十美,本文需要在材料的观点上综合辩证思考,结合生活实际来写。

新标题作文要特别注意,材料是标题的内涵所在,标题不能脱离材料的主旨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