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册文言文复习整理资料 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8359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册文言文复习整理资料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九年级册文言文复习整理资料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九年级册文言文复习整理资料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九年级册文言文复习整理资料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九年级册文言文复习整理资料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册文言文复习整理资料 2.docx

《九年级册文言文复习整理资料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册文言文复习整理资料 2.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册文言文复习整理资料 2.docx

九年级册文言文复习整理资料2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整理资料

16陈涉世家

词语解释

少时

年轻的时候

尝与人佣耕

曾经

辍耕之垄上

停止;去、往

怅恨

因失望而叹恨

苟富贵

如果

若为佣耕

太息

长叹

安知

怎么

適戍

发配守边。

適通“谪”,发配。

屯大泽乡

停驻

皆次当行

被编次;当在征发之列

会天大雨

适逢

度已失期

估计;误期

乃谋曰

于是、就

亡亦死

逃走

等死

同样

吾闻二世少子也

听说

数谏故

屡次;缘故

上使外将兵

皇上;带领

今或闻无罪

有人

楚人怜之

爱戴

今诚以吾众

果真

为天下唱

通“倡”,倡导

以为然

正确

乃行卜

去、往

卜者知其指意

意图

足下事皆成

指对方,古人对别人的敬称

念鬼

考虑卜鬼的事

威众

威服众人

丹书帛曰

用朱砂;写

陈胜王

称王

所罾鱼腹

用网捕

得鱼腹中书

指写有“陈胜王”的帛书

固以怪之矣

本来。

已经。

认为……奇怪。

间令

暗中。

命令

之次所旁丛祠中

往,到

旦日

第二天

指目

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

素爱人

向来

广故数言欲亡

故意;屡次

令辱之

使

笞广

用竹板打

陈胜佐之

帮助

并杀

一共

召令徒属

号令;所属的人

公等

你们诸位

借第令毋斩

即使。

仅仅。

使

宁有种乎

难道

诈称

冒充称

袒右

露出右臂

为坛而盟

筑;盟誓

蕲下

攻克

徇蕲以东

攻占

比至陈

等到

数万人

弗胜

豪杰

指当地有声望的人

会计

集会商量

身被坚执锐

亲自。

通“披”,穿。

铁甲。

握着。

武器

伐无道

讨伐

诛暴秦

消灭

社稷

国家

刑其长吏

惩罚

以应陈涉

响应

句子翻译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陈涉年轻时,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

嗟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唉!

燕雀怎么知道天鹅的志向呢!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适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时期。

误了期限,按法令都得杀头。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天下苦秦久矣。

天下老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很久了。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到外面带兵。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现在果真把我们的人冒充称为公子扶苏、项燕的部下,向天下的老百姓倡导,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此教我先威众耳。

这是教我们先威服众人罢了。

固以怪之矣。

本来就对这事感到奇怪了。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

又暗中命令吴广到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夜间用笼子罩着火装作“鬼火”,又学着用狐狸鸣叫的声音大喊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第二天,戍卒中到处谈论,都在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

吴广故意屡次说要逃跑,使尉恼怒,让尉责辱他。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即使仅能使我们不被杀头,可是守卫边境而死的人本来也占十分之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况且大丈夫不死便罢,死就要干出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几天后,(陈胜)下令召集当地掌管教化的乡官和有声望的人一起来集会商议大事。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将军亲自穿着铁甲,手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没有人道、残暴的秦王朝

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

各个郡县里苦于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纷纷惩罚当地郡县的长官。

关键问题

本文选自哪部名著?

作者是谁?

《史记》;司马迁

陈涉起义的直接原因及根本原因分别是?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天下苦秦久矣。

陈涉为起义所作的两方面舆论准备是什么?

丹书鱼腹;篝火狐鸣

陈涉是怎样一个人?

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有超人的才略和胆识。

文中能体现陈涉少时就有远大志向的一句是?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既表明陈涉对统治阶级无比愤恨又表明其伟大抱负的动员群众的名言是?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九上20岳阳楼记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

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

2)越明年

越:

到了

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乃:

于是。

制:

规模。

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

在;其:

它的。

5)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

我;以:

来。

6)予观夫巴陵胜状

夫:

那。

胜状:

美好景色。

7)衔远山,吞长江

衔:

衔接。

8)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涯:

边。

晖:

阳光灿烂。

9)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

雄伟景象。

10)前人之述备矣

述:

描述。

备:

详尽

11)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然则:

既然这样,那么……。

极:

到达。

12)迁客骚人

迁客:

降职远调的人;骚人:

诗人。

13)霪雨霏霏

霪雨:

连绵的雨。

霏霏:

文中指雨繁密的样子。

14)连月不开

开:

放晴。

15)薄暮冥冥;去国怀乡

薄:

迫近。

去:

离开。

国:

国都

16)春和景明;沙鸥翔集

景:

日光。

集:

群鸟停息在树上。

17)岸芷汀兰;此乐何极

芷:

小草;汀:

小洲。

极:

穷尽。

18)宠辱偕忘

宠:

荣耀。

偕:

一起。

19)把酒临风

把:

持。

2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

探求。

古仁人:

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21)或异两者之为

或:

或许。

为:

指两种心情。

22)

庙堂:

在朝廷上做官。

江湖:

不在朝廷上做官。

2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

在……之前。

后:

在……之后

24)微斯人(登斯楼也),吾谁与归

微:

如果没有;斯:

这。

归:

归依。

25)

若夫:

像那。

至若:

至于。

嗟乎:

唉。

26)不以物喜

以:

因为。

心旷神怡怡:

愉快。

27)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8)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9)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横生而十分悲伤的了。

30)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似乎忘记,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3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何哉?

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的心情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心情不同,为什么呢?

3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3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

34)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大概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35)【通假字】

(1)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

(2)百废具兴具同“俱”,全。

中心思想:

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①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

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④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

唐贤今人诗赋。

⑤“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

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⑥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

⑦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迁客骚人。

⑧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是指:

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⑨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

居庙堂之高;“退”指:

处江湖之远。

⑩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指: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指: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⑾、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⑿、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⒀、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

古仁人。

⒁、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⒂、《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

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⒃、“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

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九上21醉翁亭记

一、词语解释:

1.环滁皆山也;环而攻之

环:

环绕。

环:

包围。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

茂盛的样子。

秀:

秀丽。

3.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泻:

飞泻。

4.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

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临:

靠近。

5.名之者谁

名:

命名。

6.饮少辄醉

辄:

就。

7.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情趣。

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

寄托。

9.云归而岩穴暝

归:

聚集。

10.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归:

回家。

从:

跟从。

11.吾谁与归

归:

归依。

1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芳:

香花。

发:

开放。

秀:

草木茂盛。

繁阴:

形成浓阴。

13.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者:

背着东西的人。

14.休于树

于:

在。

15.山肴野蔌

肴:

野味。

蔌:

菜蔬。

16.宴酣之乐

酣:

尽兴的喝酒。

17.非丝非竹

丝:

弦乐器。

竹:

管乐器。

18.弈者胜

弈:

下棋。

19.觥筹交错

觥:

酒杯。

筹:

酒筹。

20.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

醉醺醺的样子。

乎:

于。

21.树林阴翳

翳:

遮盖。

22.鸣声上下

上下:

指树林的上面和下面

23.太守谓谁

谓:

是。

二、句子翻译: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顺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并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这就是酿泉。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绕过山峰,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看到一座四角上翘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似的亭子,高踞在泉水上,这就醉翁亭了。

3)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给它命名的人是谁?

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

4)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太守与宾客到这里来喝酒,他喝了一点就喝醉了,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6)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并把它寄托在喝酒上。

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像那太阳出来了,林间的雾气逐渐消尽,暮云四合,岩谷洞穴变得昏暗起来。

这明暗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8)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9)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射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欢乐的情景。

10)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这是太守喝醉了。

11)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不久,太阳落在西山,人影散乱,宾客们跟着太守回去了。

12)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这时树林里变得昏暗了,上上下下一片鸟啼声,游人离开后,鸟儿欢乐起来了。

1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人们只懂得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懂得太守心中自有他的乐趣。

1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述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三、文章内容理解:

《醉翁亭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与民同乐的图画。

前人说本文“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1.全文的主旨是:

与民同乐。

“乐”字贯穿全文。

2.文章的名句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①、醉翁亭命名的缘由是: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

日出而林霏开;

④、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

云归而岩穴暝;

⑤、写春景的句子是:

野芳发而幽香;

⑥、写夏景的句子是:

佳木秀而繁阴;

⑦、写秋景的句子是:

风霜高洁;

⑧、写冬景的句子是:

水落而石出者;

⑨、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

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⑩、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⑾、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⑿、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⒀、从句子“水落而石出者”中找出一个成语:

水落石出。

⒁、“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⒂、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

“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⒃、对联:

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鱼我所欲也――孟子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二者不可得兼

同时得到

2、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祸患,灾难。

辟:

通“避”,躲避。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假如

4、贤者能勿丧耳

不丢掉

5、蹴尔而与之

践踏

6、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通“辨”,辨别。

7、万钟于我何加焉

有什么益处

8、妻妾之奉

侍奉

9、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通“德”,感激。

与:

通“欤”,语气词,吗。

10、乡为身死而不受

通“向”,从前。

11、是亦不可以已乎

停止,放弃。

12、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来的思想

二、翻译下列句子

1、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3、呼尔而与之

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从前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6、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本来的思想。

三、回答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作者以什么方式引出论点?

舍生而取义

比喻

2、“鱼”与“熊掌”分别比喻什么?

“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

3、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

批判了什么?

赞扬了“舍生取义”,批判了“见利忘义”。

3、为什么行道之人、乞人不接受施舍?

因为这是侮辱性的施舍,受之有损人格。

4、写出一两个你所知道的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一、词语解释

舜发于

被任用

人恒过

常;犯过失

傅说举于

被选拔

衡于虑

同“横”,不顺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责任,担子;这

而后作

奋起,有所作为

苦其心志

使┅┅痛苦

征于色

脸色

劳其筋骨

使┅┅劳累

发于声

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饿其体肤

使┅┅饥饿

而后喻

了解

空乏其身

使┅┅贫困

法家拂士

同“弼”

拂乱

使……颠倒错乱

入则

指国内

所以动心忍性

用来;使┅┅惊动;使┅┅坚韧;

出则

指国外

曾益其所不能

增加。

曾同“增”

生于忧患

二、翻译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必先苦其必志,劳其筋骨

一定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使他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行拂乱其所为

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人恒过,然后能改

人常犯过失,这样以后才能改正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三、中心内容

 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就的,有了艰苦环境的磨练,才能使人性格坚韧、顽强,才能担负重大的使命。

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答: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答:

都是在经历了一番艰难困苦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3、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经受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将会有怎样的益处?

答: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

答: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词语解释

1、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

讽谏。

纳:

接受。

2、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

长,这里指高。

有,“又”。

3、朝服衣冠,窥镜。

服:

穿戴。

窥:

照。

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复:

又一次。

5、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明日:

第二天。

孰:

通“熟”,仔细。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

认为······美。

私:

偏爱。

7、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蔽:

受蒙蔽。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

面刺:

当面指责。

9、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

议论。

市朝:

公众场合。

10、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间进:

偶然进谏。

二、翻译下列句子。

答 案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丽?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3、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

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徐公,自认为不如徐公美丽。

5、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人,授给上等奖赏;

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在公共场所指责我的人,传到我的耳中来的,授给下等奖赏。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旨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朝廷进谏,宫门口和庭院里就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常常断续有人来进言规劝,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了。

三、回答下列问题。

1、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一件家庭小事,即:

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

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3、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家庭琐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4、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5、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

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

曹刿论战

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

答 案

1、十年春,齐师伐我。

伐:

攻打

2、肉食者鄙。

3、又何间焉?

鄙:

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浅。

间:

参与

4、小惠未 ,

 :

通“遍”,遍及,普遍。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

指猪、牛、羊等。

加:

虚报。

信:

实情。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

赐福,保佑。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

案件。

虽:

即使。

8、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可以:

可以凭借

9、既克,公问其故。

克:

战胜

1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作:

振作。

再:

第二次。

1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测:

估计。

伏:

埋伏。

二、翻译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恩小惠,还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明是不会保佑你的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后,勇气就没有了。

3、夫战,勇气也。

作战,靠的是勇气。

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云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让我跟随你去。

三、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文中的“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什么?

“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

“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5、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

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

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

彼竭我盈。

辙乱旗靡。

6、本文的成语是什么?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一鼓作气。

7、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充分体现了他审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

愚公移山

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

答 案

1、方七百里,高万仞。

方:

指面积,方圆。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惩:

苦于。

迂:

曲折,绕远。

3、聚室而谋。

谋:

商量。

4、吾与汝毕力平险。

汝:

你们。

5、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指:

通“直”。

6、杂然相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