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容县域城镇体系规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8352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容县域城镇体系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华容县域城镇体系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华容县域城镇体系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华容县域城镇体系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华容县域城镇体系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容县域城镇体系规划.docx

《华容县域城镇体系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容县域城镇体系规划.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容县域城镇体系规划.docx

华容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华容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2005~2025年)

岳阳市规划勘测设计院

华容县规划测绘设计室

二ΟΟ五年元月

目录

第一章 总 则………………………………………………………………………3

第二章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目标…………………………………………………3

第三章 城市化与城镇发展战略……………………………………………………4

第四章 城镇体系规划………………………………………………………………5

第五章 基础设施规划………………………………………………………………6

第六章 社会设施规划………………………………………………………………7

第七章 环保与防灾规划……………………………………………………………8

第八章 旅游发展规划………………………………………………………………9

第九章 地区调控与管制规划………………………………………………………11

第十章  近期建设规划………………………………………………………………11

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政策与措施………………………………………………………12

第十二章附则………………………………………………………………………12

附表:

1、城市化指标体系与实施策略简表………………………………………………14

2、城镇体系规划指标一览表………………………………………………………15

3、城镇人口与用地规模控制规划表………………………………………………16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贯彻落实湖南省推进城镇化进程的要求,适应并促进华容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积极推进县域城镇化进程,合理、有序指导华容县城乡建设,特制订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是宏观调控与指导华容县城市化和城镇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县域各城镇的规划、建设活动必须以本规划为依据,相关部门及行业规划必须与本规划相协调。

第3条本规划以推进华容县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形成具有一定区域竞争力和发展特色,城镇功能较强,建设水平较高,体系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县域城镇体系。

第4条本规划为华容县行政区域范围,规划区总面积为1642平方公里。

第5条本规划期限分三期,2005-2010年为近期;2011-2015年为中期;2016-2025年为远期。

第6条本次规划依据主要包括: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4.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10.1)

5、《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1994.9.1)

6、国家其它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标准,规范。

7、《岳阳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

8、华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

9、华容县城总体规划(1999年)

第7条华容县域乡镇发展规划与建设在遵循本规划的同时,应符合国家、省、市、县、其它相关法律、政策和规范规定。

第二章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目标

第8条通过推进工业化、城市化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合理开发园区,强化城镇功能,经济和社会发展达到或超过湖南省发达地区的平均水平。

第9条在城市主导经济定位上,全县突出城镇、工业、生态、旅游、庭园等五大经济,逐步形成有特色、有活力、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支柱产业。

第10条以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为中心,以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狠抓“主攻工业,调优农业,建好县城”的战略重点,把华容建成以“湖区特色,山水城市,田园风光,工贸繁荣”为基本特征的新兴生态经济强县。

第11条GDP近期(2010年)达到102亿元,人均13000元;GDP中期(2015年)达到164亿元,人均21000元;GDP远期(2025年)达到558亿元,人均69000元,年平均递增10%,人民生活达到富裕型小康水平。

第12条以第一产业为基础,第二产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为龙头,驱动整个县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城乡经济发展。

第13条国内生产总值的三个产业结构应逐步调整为:

  时 间

项 目

2004年

2010年

2015年

2025年

一产业

38.7

33

30

20

二产业

34.3

36

37

40

三产业

27.0

31

33

40

第14条全县土地划分为农业生产地域、城镇建设地域与生态保护地域的三个功能区。

第15条全县工业地域划分为一个工业园区(石伏工业园)、六个工业小区(三封、插旗、注滋口、麻里泗、南华渡、新河)及若干工业点(采矿、电站及农产品加工等)。

第三章城市化与城镇发展战略

第16条加快区域整体发展,促进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组织城乡融合的县域城镇体系结构,强化县域中心和中心城市功能,加强区域基础设施统一建设与协调,加强环境保护,坚持中心带动、点轴发展的核心强化战略;因地制宜体现特色的洞庭湖区整合战略;城乡融合、效率公平的城乡一体化战略;整体协调、资源共享的市场导向战略以及基础设施、社会设施共建共享的适度超前等城镇发展战略。

第17条撤县建市,把华容县城发展成为岳阳市的副中心城市,规划远期达到中等城市规模。

第18条华容县域城镇化水平近、中、远期分别为28%、35%和50%。

县域城市化发展一览表

年限

人口类型

现状

(2004年)

近期

(2010年)

中期

(2015年)

远期

(2025年)

总人口(万人)

(含暂住人口)

71.48

74

76

80

城镇人口(万人)

(含暂住人口)

16.08

20.7

26.6

40

城市化水平(%)

22.50

28.00

35.00

50.00

第19条依托岳阳中心城,以城区为中心,注滋口、东山、操军为副中心,通过点轴组成区域的城镇体系。

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建设城区与注滋口、东山、插旗三镇,积极发展重点建制镇,加快边贸城镇发展,择优培育一般建制镇,以及适度发展乡集镇的城镇发展战略。

第四章城镇体系规划

第20条县域城镇体系以“培育县域中心,强化中心城区极点功能,组合强镇发展,形成四级城镇结构”为总体框架。

第21条县域城镇体系等级结构规划分为:

一级中心城区(1个);二级重点建制镇(3个);三级一般建制镇(8个);四级乡集镇(8个)。

第22条县域城镇体系规模结构规划分为:

>20万人,1个(城区);2-5万人,3个(注滋口镇、东山镇);1-3万人,8个(三封寺镇等);<0.5万人,8个(新河乡等)。

第23条县域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分为:

综合型4个;工贸型9个;农贸型7个。

第24条县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以交通网络扩张为总体框架,形成一心、三点、三级轴、五条线的城镇空间格局,通过点的中心辐射和轴的带动扩张,加速城镇建设步伐。

第25条一心:

县城;三点:

注滋口镇、东山、操军;三级轴:

半小时都市圈为一级轴;S203、S306为二级轴;其它为三级轴。

五条线:

(1)华东线为县域东北部发展主轴线;

(2)华石线为县域北部发展轴线;(3)华鲇线为县域西部发展轴线;(4)华注线为县域南部的发展主轴线;(5)华南线为县域西南部的发展主轴线。

第26条县域城镇发展按四个经济区进行指导建设

1、北部城镇经济区:

以东山镇为中心,充分发挥资源、环境和频临长江及省际边境的优势,形成以能源、矿产、农牧、旅游等为特色的城镇经济发展区。

2、中部城镇经济区:

以县城为中心,三封、万庚为副中心,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大力发展种植板块,纺织、建材、食品等资源型的加工业,加快农业名优资源开发。

3、南部城镇经济区:

以注滋口镇为中心,南山为副中心,重点发展棉花、渔业及农副产品加工等。

4、西部城镇经济区:

以操军镇为中心,北景港为副中心,重点发展粮食、油料及农副产品加工等。

第27条城镇发展形态,要体现“紧奏建设、聚集发展”的原则,严格控制城区及各城镇全面铺开无序的发展状态,协调各级城镇在用地结构、区域服务设施和社会设施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第28条建设用地指标,全县规划人均建设用地为95m2,中心城区为90m2/人。

重点建制镇<110m2/人。

一般建制镇<120m2/人。

第29条县域主要城镇的发展

一、中心城镇

1、主中心-城区

发展成为岳阳市西部的副中心城市,湘北重要的湖区旅游生态城市。

人口规模远期为20万人,用地规模为20万平方公里。

城区用地发展方向近期以充实马鞍新区、发展石伏工业园区、旧城升级改造为主,远期东移东扩,远景东移北扩。

为适应城区发展需要,把护城乡、胜峰乡、万庚镇等乡镇部分村场划入城区范围,以利“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与统一管理”。

2、次中心-注滋口镇、东山镇、操军镇。

注滋口镇:

注滋口镇位于华容县南部距县城35公里,是华容县古镇之一、并是华容县南部地区经济中心、农副产品集散地。

是一个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商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发达的滨湖集镇,现辖31个村场。

3个街道居委会,耕地面积40570亩,水田12807亩。

东山镇:

东山镇地处湘鄂边界,与塔市驿、洪山头合并后为全县第一大镇,为县域北部城镇经济中心,镇上有湘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乡镇集贸市场。

另外境内的桃花山旅游开发已正式批准立项,为全县的重点建设工程之一。

操军镇:

操军镇位于华容县境西部,与南县县城隔藕池河相望,为西部城镇经济区的中心

二、主要建制镇

1、三封寺镇:

县域东部门户,为中部城镇经济区城镇,是以工业、交通、商贸为主的综合型城镇。

2、万庚镇:

为中部城镇经济区城镇,以工业、交通为主的工交型城镇。

3、北景港镇:

为西部城镇经济区城镇,以农副产品加工、商贸为主的综合型城镇。

4、鲇鱼须镇:

为中部城镇经济区城镇,为工贸型城镇。

5、插旗镇:

为南部城镇经济区城镇,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工贸型城镇。

6、治河渡镇:

为中部城镇经济区城镇,以疏菜食品加工、农副产品贸易为主的农贸型城镇。

7、宋家嘴镇:

为中部城镇经济区城镇,为集市贸易为主的一般型城镇。

8、梅田湖镇:

为西部城镇经济区城镇,为工贸型城镇。

第五章基础设施规划

第30条综合交通规划

构建综合、高效、便捷的县域交通网络,加强城镇间的联系,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一、公路

县域范围形成高速公路、省道、县道、乡道四级公路网络结构。

1、高速公路

(1)新建岳常高速公路,贯穿县域东西部,设有2个互通式立交。

2、省道

S202线华容段全线升级为二级公路。

S306线在县城改道,使过境公路绕越城区通过。

3、县道

花注线、华鲇线、东洪线、珠跑线、华钱线全部升级为二级公路。

4、桥梁

(1)新建城区华容三大桥。

新建鲇鱼须至新建大桥。

启动县乡危桥改造。

二、水运

考虑货物弃水走陆日益加快的趋势,维护现有水运码头装卸设施,适当发展。

第31条给、排水工程规划

保护与合理利用水资源。

合理选择水源,确定供水分区和水厂位置。

完善供水设施。

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100%。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给水工程规划:

各城镇分别设置独立水厂。

供水能力满足城镇人口与经济发展的需要。

排水与污水工程规划:

城区的生产生活污水,通过集中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工业废水净化率达95%以上,污水处理工程应布置在城区河流下游。

第32条电力、电讯、广播电视规划

电力:

以平衡、超前为基点,将县域电网建成为设备先进、供电可靠、自动化程度高,能满足城乡人民用电日益增长的需要。

通过220kv、110kv、35kv变电站与线路及中低压电网结合城镇与农村居民点的分布进行建设。

电讯:

规划期末形成母局、模块局、接入网点组成的三级光缆体系网络。

广播电视:

以城区广播电视台为中心,向全县乡镇光缆联网的一级主干网络,到行政村的二级干支线网络,逐步形成基本覆盖全县专用的有线电视网络。

逐步实现:

城区-乡镇-行政村-用户的双向传输。

并逐步建立起适应多媒体信息高速传输的综合宽带网络,把广播电视网建成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

第六章社会设施规划

第33条科技设施

根据经济发展目标,增强科技意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科技、经济、社会向一体化方向发展,积极引进和开发新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努力培养、引进科技人才。

城区建立科技中心,各乡镇建立科技推广站,形成县域科技网络体系。

第34条教育设施

贯彻科教兴市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巩固、加强高标准实施九年义务教育,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加快普及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成人教育,积极创办大中专教育,以进修学校、职业中专等为基础,发展特色教育院校。

第35条文化设施

立足基层,依托城镇,发展农村,重点建设。

按城区、乡镇和中心村三级层次建立不同等级的文化设施网络。

第36条体育设施

认真贯彻国家关于“全面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指示精神,普遍提高市民身体素质。

城区、各乡镇逐步完善配套具有不同水平的各项体育设施,以适应全民健身运动的需要。

第37条卫生设施

重点发展城区医院,合理配置乡镇医院,整顿规范村级卫生机构,发展特色医疗,形成城区、乡镇、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

第38条集市贸易设施

按照城镇的等级结构,中心城区,区片中心与各乡镇分别建立一级、二级、三级批发市场,从而形成市场网络,促进城乡经济发展。

第七章环保与防灾规划

第39条环保规划

1、城镇环境:

城区与各乡镇的工程性环境保护规划,主要是对工业企业进行设备改造,设置垃圾处理场,垃圾中转站及污水处理厂。

2、区域环境:

广大区域的生物工程性环境保护规划,主要是划定生态环境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保护区。

美化环境,保护生态。

第40条防灾规划

1、城区与各乡镇的各项建筑物按6级地震烈度设防,建筑间距,道路宽度,绿地广场布置,均要满足防灾要求。

2、长江干堤按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防。

藕池河、华容河的防洪排涝,按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防。

第41条 消防规划

1、县城增设1个二级站,2个三级消防站;注滋口镇、东山镇、操军镇按三级站设置;非农业人口在一万人以上的城镇设专职消防队;其它乡镇设义务消防队。

2、加强易燃易爆设施的隔离保护,加强消防通道建设,保障消防车快捷安全抵达火场。

3、建设合理的消防给水管道,修建通向天然水源的消防车通道、回车场和取水码头。

第42条 燃气工程规划

在县域重点城镇先结合天然气管道实行液化石油气为气源的管道煤气,等国家大网建成后再利用现有管道建成天然气的煤气管道。

第43条水利工程规划

1、防洪建设:

防洪大堤达到堤顶高程超1998年水位1~2米,其中重点垸和长江大堤超高1.5~2米;堤顶面宽达到8~12米,其中重点垸和长江大堤12米;矮堤平台按设计要求配套,距堤脚100米范围内无水塘、鱼池。

蓄洪安全建设达到二期治理规划标准。

水库按防洪设计标准全面完成除险加固任务。

2、排灌建设:

服务和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战略,旱涝保收率达到90%以上。

3、重点垸建设:

加修护城大垸北间堤,永固垸北间堤;搞好大堤固脚护坡和基础防渗;完成涵闸整险重建;续建防汛公路和完善防汛通讯系统。

4、蓄洪垸建设:

加高培厚大堤,搞好涵闸整险重建和蓄洪垸安全台建设。

5、一般垸建设:

搞好大堤加修、填塘固基、压浸平台、堤身劈裂灌浆、涵闸整险和大堤固脚护坡,继续按标准建好防汛公路、主要渠道衬砌。

6、在全县规划建设防汛抗旱计算机网络系统、通讯系统等,全面增强防灾抗灾工作的科技含量和自动化,现代化程度。

第44条 城市防空系统与地下空间规划

1、在县政府所在用地附近结合地面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成立通讯指挥部。

2、各乡镇建地下通讯指挥所。

3、县城设立地下医疗急救中心,各乡镇设立救护站,并与地面新建医院结合修建,尽量分散布置。

4、各级指挥所配置专用地下车库。

5、结合地面建筑配套建设地下粮、油、水、燃油、药品等后勤保障设施。

6、各乡镇结合小区开发、高层建筑、重点目标及大型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作为人员掩蔽工程,人员就近掩蔽。

7、结合市政隧道建造疏散连通工程及连接通道,连网成片。

第八章旅游发展规划

第45条旅游发展目标

1、以桃花山景区为中心,华桃旅游热线为依托,鼓励全县各大小风景区和红色旅游景点的开发,大力改善交通条件,开拓旅游市场,完善各项设施,使华容县建成集旅游、观光、度假、会议、购物等活动于一体的设施先进、服务水平一流、环境优美的湘北旅游胜地。

2、规划期内开发利用四大旅游区

3、把城区建成为县域旅游服务基地

4、加强与周边旅游区的合作,增强旅游的综合优势,提高旅游竞争力。

第46条旅游区划

旅游空间结构的总体格局为“一区三园多景点”。

“一区”为县城区。

“三园”指桃花山风景公园,宝寺观旅游风景区,禹山风景旅游区,重点开发桃花山风景公园。

1、县城区:

2、桃花山风景区:

3、宝慈罐风景区:

4、禹山风景区:

第47条旅游线路及服务设施规划

1、游线路分一日游、二日游两种线路。

2、服务设施,按四级布置:

3、在田家湖建设水上公园,开展垂钓、休闲活动。

第48条 历史文物保护

1、名胜古迹的保护:

章华台宋乾道初年,知县胡绾按杜预《左传注》所记,认为章华台在华容县,并考迹、集贸、修台于伏元街南岗岭上,成“一邑之望”。

乾道六年(1107)台成作记,极赞当时景观:

“亭势并于小竹,湖光远漾天涯;樵蓑渔艇,邑屋林居,宛入图画;风云面变,景象幽妍……”,元以后,台毁于兵燹。

刘孙羽候编修明万历《华容县志》时,山上台基犹存。

禹庙位于离县城15公里的南山主峰(离山),创建年月无考。

相传大禹治水曾登此山,庙宇宏伟,前后三进。

庙东有文昌阁,民国以前历代都有国祭,民国初,山上仍古柏苍松,为华容县人景之一、民国32年,日军纵火焚庙,占作据点,后未修复。

范蠡墓1957年前,县城西半里外田家湖边的范蠡石墓及石雕翁仲,灵兽群像犹存。

对此史籍记载不一。

晋代王隐《晋书地道记》载:

“陶朱冢在华容县树碑云:

是越之范蠡。

”1958年《湖南省志文物志》说:

“范蠡墓现属华容护城乡,尚完好。

”文化大革命中墓被毁,失垦为田,后辟为街。

烈士陵园位于东城区边的陡岗山。

1961年开始建设,中经1988年、1989年扩建,已具相当规模,被列为湖南省民政厅直接管理的三大县级陵园之一。

陵园内建有烈士墓群(单墓24座、合冢3座)、将军墓区、纪念馆、纪念碑、纪念亭,还有旱冰场、花园、荷池等建筑,陵园山水相映,松竹长青,是瞻仰、游憩佳地。

明碧山革命纪念地明碧山是“马日事变”后中共华容县委驻地。

明碧山地区在革命战争年代先后有411名烈士为革命献身于此。

1979年政府在此修建一座高5米的烈士纪念碑和一个占地12平方米纪念亭,一座90平方米纪念室。

纪念碑镌贺龙元帅题词:

“革命先烈们的业绩,永远鼓励我们奋勇前进”。

车轱山遗址位于三封寺镇五湖村,方台湖与代档湖之间。

遗址为一高出周围农田3-5米的台地。

华洪运河从台地南部通过,遗址在修华洪运河时被挖掉三分之一、现存面积约万余平方米。

1982年和1983年冬,曾先后三次对遗址进行挖掘,清理了381座墓葬、出土文物2000多件。

初步研究整理结果证明,墓葬一般距今5500-3600年之间;延续时间近2000年,包括了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等三个发展阶段,对于研究我国特别是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社会组织形态、物质文化与葬位,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咬梳坡遗址位于万庾镇塌西湖村,西南临塌西湖,东南距万庾镇约4公里,石华公路从南部通过,将遗址劈为两部分,遗址高出周围地面约15米。

1985年文物普查,采集有陶质生活用具缸豆、盘、鼎的残片,以及石铲、石锛、石斧等生产用具。

1986年,湖南省考古研究所派人来复查,定为龙山文化期。

七星墩遗址位于洪山头镇东旭村,县城东约35公里的大荆湖南岸,因有七个高大土墩,故名。

遗址分布在七星墩附近,面积约5万平方米,有大量陶片和石器,暴露在地表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

章华台元墓1988年4月18日,在传说中的古章华台遗址——华容县城关油厂,发现一座元代墓葬,由于墓内尸体、葬具以及随葬物,经元、明、清三个封建王朝,历数百年仍保存完整,而轰动省内外,名扬全国。

根据出土文物考证,墓的年代为元朝初期,死者服饰反映了我国宋末元初江南地区上层妇女服饰的特点。

2、对县域文物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划定保护范围,制定保护措施,对有观赏价值的文物资源进行修缮与充实,以发挥其社会经济效益。

第九章地区调控与管制规划

第49条优先发展生产要素集聚最好的中心城区,注滋口、东山、操军等城镇,带动县域经济。

第50条鼓励开发潜力较大的三封、万庚、北景港等城镇发展,大力改善县域交通运输条件,搞好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第51条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与生态敏感区,要按照国家及有关部门法规要求,进行保护控制,使其生态、文物古迹不受破坏。

第十章 近期建设规划

第52条应区分轻重缓急,主次先后;集中建设,滚动发展;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由近及远,远近结合的原则进行建设。

第53条加快资金、技术、人才与信息,向中心城区与中心镇集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特色经济,形成全县的增长极与核心。

第54条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注滋口、东山、操军等城镇发展,使之尽快形成县域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55条启动岳常高速公路的建设及S306省道的改线。

加快县城外环路建设,促进半小时大都市圈的形成。

第56条不断完善全县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设施及防洪排涝设施的建设程度,促进城镇群体职能作用的发挥。

第57条逐步搞好桃花山景区的开发与建设工作,着手启动宝慈罐和禹山生态旅游开发区的勘测和建设工作。

第58条规划的2个新设建制镇,逐步创造条件,分期分批建制。

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政策与措施

第59条全县耕地保护率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规定进行保护,并与城镇建设形态协调,调整基本农田布局。

第60条实行停垦还林和退田还湖政策,积极发展水源涵养林与水土涵养生态林,逐步恢复原有湖面和湿地,保护生态环境。

第61条严禁向水域排放废水、废气、废物等,防止污染水体。

第62条对公路干线两侧100m范围进行建设控制,城区段按城镇总体规划控制,应以农业、绿化生态为主。

第63条风景名胜区内用地开发要体现生态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景区设施与项目建设要求严格控制开发率。

一般要求土地开发率应小于0.5%,严禁景区的城市化倾向。

第64条依靠市场,形成国家、集体、个人与外资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建立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整体协调机制。

第65条城镇建设,必须“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出让、分期征用”,严禁无限扩容,造成土地浪费。

第66条健全管理机构,完善管理制度,提高人员素质,加强规划管理。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67条本规划成果,由文本、说明书、图纸及基础资料汇编等四部分组成,其中文本与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68条本规划从岳阳市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实施。

第69条本规划由华容县人民政府负责实施,由县建设局定期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负责解释,并及时报告县人民政府。

表1  城市化指标体系与实施策略简表

项目

城市化指标

指标值

实施策略

1.县域人均GDP(元/人)

33000

形成经济可持续发展机制,培育支柱与特色产业

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40

加快城镇第三产业发展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发旅游资源,加强交通.通讯,服务等公共事业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