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教学指导意见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8305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教学指导意见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武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教学指导意见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武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教学指导意见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武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教学指导意见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武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教学指导意见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教学指导意见精.docx

《武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教学指导意见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教学指导意见精.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教学指导意见精.docx

武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教学指导意见精

武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教学指导意见

市教科院教研室政治科

前言

《武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教学指导意见》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以《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思想政治》为指导,针对我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实际,在借鉴先期实验省市经验的基础上,对本学科课程标准中各模块的“内容标准”提出较为明确、具体的学习要求以及相应的教学建议。

本《教学指导意见》以模块为单位呈现,各模块包括教学指导思想、内容特点要求、学科逻辑关系等内容。

模块的每一单元包括教材内容、逻辑脉络、教学要求,以及“内容目标”、“学习要求”和“教学建议”,以便更好地帮助教师正确把握模块内容,组织教学活动。

“内容目标”、“学习要求”和“教学建议”三个栏目内容,以列表的形式加以呈现。

“内容目标”采用《课程标准》的表述,展示相关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标依据,旨在方便教师理解《课程标准》,对照《课程标准》掌握教学要求。

由于我市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实验教科书没有完全按照《课程标准》中内容目标的顺序编写,因此,教师在使用时应该根据“内容目标”的要求,参考教材的内容体系,组织教学内容。

“学习要求”旨在规范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知识范围和能力目标应达到的程度。

这一部分整合了《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相关内容与要求,并结合我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实际,对每一点“内容目标”要求进行了细化,提出了学生学习相关部分内容所应达到的要求,明确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知识范围和对相关知识点学习的深广度,行为主体是学生。

“教学建议”参考《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建议和新课程教学实验地区教师的教学经验,对教师实施“内容目标”和“学习要求”提出建议,旨在为教师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提供可选择的参考路径和策略,同时也体现了相关知识的教学目标。

它并不是针对“学习要求”逐点提出建议,而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来确定的,主要是围绕教学重难点、具有较高能力目标要求以及较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的落实而提出的。

教师在使用时,可参考和选择使用,亦可根据实际条件和师生情况加以调整和创新。

建议包括以下几方面:

落实课标中相关的活动建议;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目标方面的建议;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建议等,行为主体是教师。

本学科“学习要求”涉及或与之相当、相关的行为动词有:

了解所学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知识的行为动词:

了解、说出、知道、辨认、识别、列举、描绘、引述、复述等。

理解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常识等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行为动词:

懂得、理解、明确、解释、阐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整理、赏析、感悟、体察等。

应用历史的、辩证的、阶级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经济现象、政治现象、文化现象等,认识事物的本质以及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行为动词:

运用、应用、分析、解析、剖析、评析、评议、评述、评价、比较、综合、探寻、设计、坚持、树立、实践等。

必修一《经济生活》

一、明确教学指导思想

《经济生活》教学应该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知道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感受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所具有的巨大优越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认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获得参与现代经济生活的必要知识和技能,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珍惜诚信的价值,增强法律意识,培养进取精神。

二、把握教材特点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经济生活》教学应该坚持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时代特征,不断增强教学的能动性、针对性、实效性。

教学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强调与时俱进。

教学应该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强调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中贯彻“精讲管用”原则。

 

第二,坚持以育人为本。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需要,致力于为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注重贴近学生。

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经济理论观点的教学融入到生动的社会生活场景之中,借助学生熟悉的、现实的、典型的生活事例与语言,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观点,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教育。

同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学科知识为支撑,把生活主题与学科知识有机地融合起来,既使学科知识走进生活,又使生活主题获得理性升华。

 

第四,重视实践环节。

强调实践环节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追求之一。

新教材通过设置各种各样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和实践问题,帮助学生准确理解知识、学会理性思考,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参与经济生活所必需的技能,为即将参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好思想、知识与能力准备。

第五,突出创新精神。

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针对不同情境和不同问题初步设计出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或针对同一个问题初步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学习的能力。

三、坚持生活逻辑与学科逻辑的统一

《经济生活》教材中生活逻辑与学科逻辑的关系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课程主题

生活与消费

生产、劳动与经营

收入与分配

面对市场经济

生活主题

生活的体验

生活的创造

生活的规划

生活的“舞台”

学科知识

为何生产

谁来生产

为谁生产

怎样生产

价值观

消费者

创业者

管理者

建设者

《经济生活》教材的基本逻辑顺序是:

从消费、交换出发,依次分析生产、分配,最后介绍我国从事这些经济活动的基本背景──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教学应该紧紧把握“生活逻辑”这一主线,强调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

教师应该准确把握教材在单元内部及单元之间的生活逻辑与学科逻辑的统一,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与生活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保持一致。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1.教材内容

教材依据“三贴近原则”从“消费”切入经济生活,透过消费中常见的商品、货币、价格等现象,把学生领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及商品货币理论殿堂,为学生将来继续学习经济学理论、认识经济生活打下理论基础,帮助学生提升将来参与现代经济生活所必需的理论与政治素养。

(1)本单元的生活主题:

财富的交换与消费;

(2)本单元经济主体参与经济生活的基本身份:

消费者与市场交易者;

(3)本单元要回答的经济学基本问题:

生产什么。

2.逻辑脉络

消费的两个基本条件(消费离不开货币媒介;消费必须了解商品价格)——影响消费水平与结构的因素、支配消费行为的心理。

3.教学要求

本单元围绕公民的消费生活,讲述与消费现象有关的商品、货币、价值规律、价格、供求的基本知识。

通过教学,应该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观点,懂得劳动在商品生产与交换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劳动在人类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伟大意义,培育“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情感与观念;应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商品货币理论,破除拜金主义思想倾向,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应该帮助学生掌握有关消费水平、消费类型、消费结构、消费心理的基本知识,培育在消费中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观念与精神,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4.本单元的“内容目标”、“学习要求”和“教学建议”

内容目标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1.理解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2.了解货币产生的过程;理解货币的概念、本质及其在商品交换中所起的作用。

3.理解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了解货币的其他职能。

4.了解纸币产生的原因、纸币的本质、优点及发行规律。

5.理解货币流通公式、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6.理解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

了解支票的含义、类型及在使用上的特点。

7.了解外汇和汇率。

理解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8.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以金银、纸币、账面结算为例,归纳出货币的基本职能。

2.演示使用支票、信用卡、外汇的情景。

3.通过事例描述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情景,讨论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讨论“金钱万能”吗?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归纳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1.理解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2.理解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3.理解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4.理解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5.运用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分析相关问题。

6.了解互代商品、互补商品的含义及对价格和人们消费的影响。

7.运用价格变动的相关知识,分析价格变动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讨论“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物以稀为贵”的涵义。

2.收集政府调节和控制物价的信息,讨论其作用与意义。

3.注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平等意识和尊重劳动的品质。

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了解收入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对消费的影响。

2.了解不同的消费类型。

3.理解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及其变化。

4.理解不同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

5.理解消费观念的变化。

6.运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1.收集广告词,分析广告对人们消费心理的影响。

2.通过对某些消费行为的分析,引导学生树立“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绿色消费”的消费意识。

3.联系消费观念的变化和冲突,讨论“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义”。

4.联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树立环保和绿色消费的理念。

5.课时安排

第一框题“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第三框题“影响价格的因素”各2课时,其他框题各1课时,综合探究活动1课时,复习与练习1课时,共计10课时。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1.教材内容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离不开经济生活中的生产、劳动与经营。

本单元围绕经济生活中的生产、劳动与经营现象,讲述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企业组织形式、企业资金筹集方式与经营等重要的基本知识,通过学习生产、劳动与经营的基本常识,了解社会财富是如何生产出来的,树立诚信的创业观、自主自立的择业观。

(1)本单元的生活主题:

财富创造。

(2)本单元经济主体参与经济生活的基本身份:

经营者、劳动者、投资者、融资者。

(3)本单元要回答的经济学基本问题:

如何生产。

2.逻辑脉络

消费离不开生产——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社会主义生产的基本经济制度条件——创造财富的主体与主要场所——如何筹集创造财富所必须的资金。

3.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应该帮助学生认识生产在经济生活中的中心地位和决定性作用,认识物质资料生产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应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树立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的信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应该帮助学生准确了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体会到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与我国当前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从而用智慧和行动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大力发展,培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具有优越性的基本情感;应该帮助学生进一步增强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者地位平等的观念,应该帮助学生为将来参与社会财富的生产和创造准备有关企业经营、择业、投资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确立为国家经济建设积累资金、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观念。

4.本单元的“内容目标”、“学习要求”和“教学建议”

内容目标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列举实例,阐释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1.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2.了解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

3.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4.了解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含义。

5.了解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理解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6.了解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7.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1.讨论扩大消费需求的方法、作用和意义。

2.汇集事例,了解各种所有制经济存在的形式和特征,并讨论其作用。

3.用实例说明基本经济制度适合我国国情。

识别公司的不同类型,描述公司的经营表现与发展状况,阐述锐意进取、诚实守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

评析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案例;列举几种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树立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极创业的观念,确立正确的择业观。

1.了解企业的含义。

2.了解公司的含义、设立和组织机构。

了解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3.了解公司制的优点。

4.理解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5.理解企业兼并与破产的原因及意义。

6.了解我国的就业问题。

理解就业对生产发展和劳动者自身的意义,懂得就业是民生之本。

7.运用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8.理解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收集企业锐意进取、诚实守信的案例,帮助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价值观。

2.讨论“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现象,认同“行行出状元”的价值取向。

3.采集就业信息,调查市场需求,了解各种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

4.收集劳动者维权案例,讨论劳动者维权的途径和意义。

解析银行存贷行为,比较商业保险、债券、股票的异同,解释利润、利息、股息等回报形式,说明不同的投资行为。

1.了解储蓄存款的含义。

了解我国主要的储蓄机构。

2.了解利息的含义及计算。

了解定期储蓄和活期储蓄。

3.理解我国的商业银行及主要业务。

4.了解股票的特点和股东的权利。

5.了解债券的含义及国债、金融债券及企业债券的特点。

6.了解商业保险的含义、种类和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

7.了解几种主要的投资方式及其特点,初步形成正确的理财观念。

1.计算:

银行贷款与储蓄利率。

2.调查不同的投资(购买保险、债券、股票)行为,使学生明确投资都是追求价值的增值,都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培养风险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3.制订一项家庭投资或贷款投资经营方案。

5.课时安排

每框题各1课时,综合探究活动1课时,复习与练习1课时,共计8课时。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1.教材内容

社会财富已经生产出来以后,应该考虑财富如何分配。

所以,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集中介绍有关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相关知识。

本单元围绕社会财富如何分配的问题,讲述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财政和税收的基本知识,正确认识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正确对待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树立纳税人观念。

(1)本单元的生活主题:

财富分配。

(2)本单元经济主体参与经济生活的基本身份:

生产要素提供者、国家管理者、纳税人。

(3)本单元要回答的经济学基本问题:

为谁生产。

2.逻辑脉络

个人收入分配(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国家集中性收入分配即国家财政(财政收入与支出、征税与纳税)。

3.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应该帮助学生准确了解我国当前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认识我国当前的分配制度有利于调动各方面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培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具有合理性与优越性的基本情感;理解我们党和国家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方针政策,认识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通过了解财政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领悟社会主义国家的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教育学生树立起纳税光荣、纳税是公民义务的观念,做到诚信纳税。

4.本单元的“内容目标”、“学习要求”和“教学建议”是:

内容目标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阐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1.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3.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4.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含义。

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讨论:

不论什么要素参与分配,是否都应该得到等量的报酬?

2.模仿:

为一家公司设计合理的分配方案。

3.引导学生正确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

评议一个由政府财政承担的工程项目,说明政府的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分析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重要税种;知道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了解财政、预算、决算的含义。

2.了解财政收入的含义和来源。

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3.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种类。

4.了解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基本含义。

5.理解我国财政的作用。

6.理解税收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7.了解增值税、个人所得税。

8.了解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区别与联系。

9.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0.了解违反税法的表现及对违反税法行为的处罚。

1.评议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特大型建设项目,或影响公众日常生活的公共设施。

2.搜集近年来人大公布的财政收支材料,了解财政政策对经济、人民生活的影响。

3.讨论征收个人所得税对调节收入的作用。

4.调查、了解社区内人们的纳税情况,引导学生树立依法纳税意识。

5.课时安排

每框题各1课时,综合探究活动1课时,复习与练习1课时,共计6课时。

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

1.教材内容

我们的经济生活是在一个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舞台上,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本单元主要介绍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大背景。

围绕人们经济生活运行的体制背景,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知识,懂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在全球化中把握机遇,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的道理。

(1)本单元的生活主题:

经济活动的背景或舞台。

(2)本单元经济主体参与经济生活的基本身份:

现代化建设者、经济全球化参与者。

(3)本单元要回答的经济学基本问题:

生产的背景或舞台。

2.逻辑脉络

资源配置体制(市场经济一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我国宏观调控)——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如何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国际经济环境(经济全球化趋势——如何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

3.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应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比具有根本的不同,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应该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观念,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确立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当前各项工作指导思想的观念,并初步培养学生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自己的生活工作中去,培养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个人习惯和讲求个人信用的品质,养成遵守、维护市场规则的意识和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的良好行为习惯;应该激发学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学习工作的热情;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对外开放是我国的长期基本国策,培养一种科学的辩证的开放宽容心态,树立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

4.本单元的“内容目标”、“学习要求”和“教学建议”

内容目标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阐释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阐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解析政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的典型事例,说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1.了解市场经济的含义。

2.理解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作用。

3.理解市场规则内容。

4.理解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和措施。

5.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6.理解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7.理解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和手段。

1.讨论:

经济生活中制定和遵守规则有什么好处?

信用在经济生活中有什么意义?

2.分析国家在宏观调控方面的典型事例,说明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涵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1.了解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2.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4.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5.理解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6.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1.展示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责任感。

2.调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程对人们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影响。

3.通过典型事例,揭示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危害,促进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

评述遵循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典型案例,感受经济全球化进程,明确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1.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

2.了解跨国公司及其对经济全球化的作用。

3.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4.了解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5.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基本原则。

6.理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7.明确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8.理解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1.搜集应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典型案例,讨论如何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2.了解我国目前自主品牌及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情况,讨论自主创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明确在对外开放过程中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重要性。

5.课时安排

第一框题“市场配置资源”2课时,其他框题各1课时,综合探究活动1课时,复习与练习1课时,共计9课时。

必修二《政治生活》

一、明确教学指导思想

《政治生活》教学应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优势和特点,懂得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了解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义、途径和方式;理解国际竞争与合作对于我国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观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把握教材特点要求

《政治生活》是集理论学习、社会认识和公民教育于一身的综合性课程,依据“德育贴近生活”的理念,以生活为基础,以思想政治观点为统领,以政治学科知识为支撑整合教学内容。

在坚持正确政治导向的同时,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

《政治生活》教学应该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关注学生的政治生活实践,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政治价值观;要鼓励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