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域文化市情教育.docx
《西安地域文化市情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地域文化市情教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安地域文化市情教育
西安地域文化市情教育
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文化。
有些专家主张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的人民在特定历史阶段的具有鲜明特征的考古学文化。
经过反复探讨,多数专家认同“地域文化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
”
西安古称长安,是人类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旅游城市,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经济带最大的中心城市。
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区位优势,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西安现辖9区4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人口741.73万。
其中,中心城区规划面积275平方公里,建成区226.72平方公里,市辖区人口533.21万人。
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宜,日照充足,自然环境优越,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海内外著名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地理环境
西安地处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平原,中国地理版图中心(中国大地原点在西安附近)。
位于东经107°49’与北纬33°39’-34°45’之间。
境内南部为重峦叠嶂、巍峨青翠的秦岭山脉,北部为土地肥沃、河流密布的渭河平原,东临奇险峻峭的西岳华山风景区,西连岭峰林立的太白山自然保护区。
东西长约204公里,南北宽约116公里,平均海拔424米,境内最高点为周至县西南的太白山,海拔3867米。
地势大体东南高,西北与西南低,呈簸箕形状,山、川、原并存,地貌景观迥异独特。
平原面积为43.674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43.7%,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古人赞之为“资甚美,膏腴之地”。
气候条件
西安属暖温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一般以1、4、7、10月作为冬、春、夏、秋四季的代表月。
冬季比较干燥寒冷,春季温暖,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湿润。
年平均气温15.5℃,降水约600mm,湿度69.6%,无霜期207天,日照1377小时。
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0.9℃,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26.4℃。
雨量主要分布在7、8、9三个月。
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年平均降雪日为13.8日,初雪日一般在11月下旬,终雪日一般在3月中旬。
受地形影响,西安全年多东北风,年平均风速为1.3-2.6米/秒。
水资源
西安素有“八水绕长安”之说,灞、产、沣、皂、橘、镐、泾、渭绕城而过。
全市53条河流,除泾、渭和石川河外,均为发源于秦岭山脉的境内河流。
全市多年平均自产地表水资源量为21.78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17.27亿m3,扣除重复量,全市水资源量为26.66亿m3。
沿秦岭北麓各峪口水质较好,特别是黑河水利枢纽工程,向城市日供水达120万吨,目前市区已形成175万吨的日供水能力,可以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用水。
植物资源
西安植物资源丰富。
有野生植物138科、681属、2224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有1200余种,是我国种子植物的重要“基因库”之一。
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水稻、豆类和薯类,经济作物以棉花、油菜、蔬菜、瓜果为主,花生、甘薯、甜菜、烟草、麻类等均有种植。
西安现有林业用地522548公顷,其中有林地387361公顷、灌木林地72793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m3,森林覆盖率42%。
目前正在实施的大绿工程规划造林总面积60.57万亩,一期48.56万亩已全面完成,二期规划的12.01万亩将于2006年底完成.果类主要有苹果、桃、梨、石榴、葡萄、沙果、李子、山楂、枣和柿子等。
山货特产主要有猕猴桃、板栗、核桃、花椒、山杏、漆树、杜仲、黑木耳、桂皮、松香等。
药用植物品种1000余种,已被利用原有500?
800种。
动物资源
西安地区家养动物有牛、马、驴、骡、猪、羊、鸡、鸭、鹅、兔等,其中秦川牛和关中驴享有盛誉。
分布在秦岭山区的野生动物种类繁多。
鸟类有朱,环颈雉、锦鸡、血雉、杜鹃等177种。
兽类有55种,列为国家保护的一类珍稀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和羚牛,二类保护动物有斑羚、羚、天鹅、金鸡,三类保护动物有黑颧、豹、金猫等。
鱼类主要有鲢鱼、鲤鱼、鲂鱼等,山区溪流中的野生动物娃娃鱼(大鲵)、细鳞鱼也是国家保护的珍贵野生动物。
矿产资源
西安地质发育史复杂,构造类型多样。
秦岭山区大片的火成岩、变质岩以及渭河地巨厚的新生代沉积层,为各种金属、非金属及能源资源的集聚奠定了基础。
已发现各类矿产54种,已开发利用的矿产有24种,矿产地108处。
优势矿产主要有黄金、建材类非金属等。
主要金属矿有:
铁、锰、铬、钛、铜、铅锌、锌铜、钼、金、钨、铀和高铝矿物原料。
非金属矿主要有:
大理石、长石、白云岩、水泥灰岩、石墨、建筑砂砾、脉石英、“蓝田玉”、砂线石、硫矿等。
地热资源
西安地热资源分布广,水质好,水量大,仅城区可开发的地热面积约为780平方公里。
矿泉水矿产地32处,查明资源量为1.518万m3/万。
全市地热区主要分布在东南郊和城区,产河、灞河地区,长安区韦曲,周至县马召镇至蓝田的汤浴镇以及临潼骊山北麓等地带。
目前已勘探的地热浅层、中深点有100余处,水温一般在50℃以上,有的高达96℃。
高温热水中氟、硅、酸、硫磺、硼酸等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
西安这座闻名世界的古城,就像一本至今仍保存完好的线装书,忠实地记录和珍藏着城市的记忆。
古老的历史遗存和人文景观,浸润培育出西安风格独特的城市文化。
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素有“中华民族摇篮”之誉,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整个亚洲重要的人类起源地和史前文化中心之一。
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
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闻名遐迩的“丝绸之路”就是以西安为起点的,是与雅典,罗马。
开罗齐名的世界著名历史古都。
西安之名由来
西安府: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奉元路置西安府,府署在长安、咸宁县(即今西安市),辖区包括今陕西彬县、周至县以东,铜川、韩城市以南,镇安、山阳、商南县以北区域。
清代西安府辖境缩小,相当于今周至县、铜川市、渭南市之间区域。
西安市:
1928年设立西安市,下辖长安、临潼、蓝田、周至、户县、高陵等6县。
1930年改称西京市,1943年又恢复为西安市。
13朝古都:
朝代
首都
名称
首都地点
始止年份
前后历时(年)
西周
丰镐
西安市长安区境
文王四十九年(公元前1050年)至平王一年(公元前770年)
281年
秦
栎阳
西安市
临潼区
武屯镇
秦献公十二年(公元前383年)
至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
177年
咸阳
西安市
未央区域
秦孝公十二年至子婴一年(公元206年)
西汉
长安
西安市
未央区境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
至孺子初始一年(公元8年)
214年
新
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
至地皇四年(公元23年)
15年
东汉(献帝)
东汉初平元年(公元190年)
至兴平五年(公元195年)
6年
西晋(愍帝)
西晋建兴元年(公元313年)
至建兴四年(公元316年)
4年
前赵
前赵光初二年(公元319年)
至光初十二年(公元329年)
11年
前秦
前秦始皇元年(公元351年)
至太安一年(公元385年)
35年
后秦
后秦初始元年(公元386年)至永和二年(公元417年)
32年
西魏
北魏永熙三年(公元534年)
至恭帝四年(公元557年)
24年
北周
北周孝闵帝一年(公元557年)
至大定一年(公元581年)
23年
隋
今西安市区
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
至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
37年
唐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
至天授元年(公元690年)
272年
唐神龙元年(公元705年)
至天佑四年(公元90
“长安文化”代表着中华文化的主干。
从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改名为西安府起,除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入,曾一度改名长安外,西安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西安还是一个具有光荣传统的城市。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西安是全国最早响应的省会城市之一。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于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后,设在这里的八路军办事处,为延安革命根据地输送了大批青年知识分子和军需物资。
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叶剑英等都在这里领导过革命斗争。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
建国后,西安曾是中央西北局和西北行政委员会所在地,中央人民政府的直辖市;1954年改为省辖市;1984年恢复计划单列;1992年被批准为内陆开放城市;1994年被批准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和副省级城市。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西安已形成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和城市服务体系,成为我国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及辐射北方中西部地区的金融、科技、教育、旅游、商贸中心。
西安的人文景观内涵丰富、品位高雅,有以宗教文化为特色的寺庙道观,如宗圣宫、悟真寺、重阳宫、兴教寺等,涵盖了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教派;有反映不同王朝兴衰的宫殿御苑遗址与帝王陵墓,有反映古代经济、社会、政治、艺术的石刻、典籍与各种艺术珍品,有反映人类发展进化历史的遗址、化石、器物,这些资源凝聚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许多在国内外都是独一无二的。
西安的文化遗存具有资源密度大、保存好、级别高的特点,在我国旅游资源普查的109个类型中,西安有80种。
西安周围有72座帝王陵墓,其中有“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的陵墓;西汉帝王11陵和唐代帝王18陵等陵墓;有秦阿房宫、唐大明宫等宫殿遗址20余处;大小雁塔、钟鼓楼、唐皇城城墙等古建筑700多处,居全国古建筑之最。
西安市区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
位于市区中心始建于明洪武17年(1384年)的钟楼;古代碑石精华荟萃的碑林;黄河流域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的半坡博物馆;全真教祖庭重阳宫;距今600多年历史的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的明城墙;被誉为“华夏珍宝库”和“中华文明的瑰丽殿堂”的国家级现代化大型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译经之地大雁塔;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兵马俑;西北历史最长的清真寺化觉巷清真大寺以及西安周围的华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黄帝陵;汉武帝刘彻之墓汉茂陵;唐女皇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乾陵;释伽牟尼佛指舍利存放之处法门寺等驰名中外的景点。
近年,汉阳陵的开发又一次造成了世界的轰动,其出土的裸体彩俑被誉为“东方的维纳斯”。
西安市现有市属文物、博物馆机构45个,不可移动文物点2944处,文物保护单位282处。
文物库房保存文物118955件,其中珍贵文物14359件。
2005年,发掘各个时期的墓葬近千座,出土各类文物数千件。
其中,唐长安城大明宫丹凤门遗址被评为2005中国考古七大成果之一。
该遗址不仅为唐大明宫遗址的整体保护提供了准确的依据,也为中国古代都城考古、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西安市部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称
时代
地址
钟楼
明洪武17年
市区中心
碑林
公元1078年
三学街15号
唐皇城城墙
明洪武3年到11年修复
市中心区
大雁塔
唐永徽3年
雁塔路南大慈恩寺内
大清真寺
盛唐
鼓楼化觉巷
国家博物馆
名称
面积(平方米)
地址
半坡博物馆
3000
西安以东约6公里的产河东岸
秦始皇兵马俑
博物馆
34730
临潼区城东
陕西历史博物馆
56000
小寨东路
宗教祖庭:
西安是中国古代佛、道及伊斯兰教的集中地、融合地、传播地。
其中佛教八大支脉中,有六大祖庭在西安。
中国道文化的发祥地和道教祖庭圣地楼观台也位于西安。
佛教支脉六大祖庭
序号
名称
地址
1
唯识宗祖庭
西安大慈恩寺
2
密宗祖庭
西安大兴善寺
3
华严宗祖庭
长安区华严寺
4
三论宗祖庭
户县草堂寺
5
净土宗祖庭
长安区香积寺
6
律宗祖庭
长安区丰峪口净业寺
楼观台位于西安市周至县东南15公里的秦岭山麓。
相传道教先祖老子李耳曾在此著《道德经》五千言,并在楼南高岗筑台授经,楼观台由此得名。
古籍有云:
“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峰耸翠,以楼观为最名。
”这里是我国道文化的发祥地和道教祖庭圣地,始建于春秋,兴于魏晋,鼎盛于唐,复兴于元,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天下第一福地”之美誉。
历史典故
梨园
中华梨园历史悠久,梨园艺术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国粹,更是联系海内外华人情感的精神纽带。
承古续今,华清池的梨园文化与温泉沐浴文化两大品牌受到海内外专家学者的热切关注。
华清池温泉馨泉香汤,细腻柔滑,以历代帝王专用、贵妃出浴芳香凝脂的动人故事名冠诸泉之首,赢得“天下第一御泉”的美称。
且与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杨玉环结下不解之缘,“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六宫粉黛无颜色”,自白居易的《长恨歌》问世以来,华清池作为唐明皇与杨贵妃传奇爱情故事的发生地而家喻户晓。
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及随驾梨园弟子在唐华清宫中开创了梨园艺术先河,后世梨园弟子将唐明皇奉为梨园鼻祖。
1995年考古工作者在唐华清宫遗址区域内获得重大考古发现,并在此基础上将唐玄宗与杨贵妃教习梨园弟子演练歌舞的场所唐华清宫梨园恢复和建立起来,这是目前全国仅存的3座梨园遗址中唯一展出的一座。
华清宫不仅仅是唐代梨园弟子活动的重要场所,也堪称是中国戏曲的发源地。
关中八大怪
当你畅游在西安的大街小巷时,会发现这里的一砖一瓦都烙下了历史的印记,散发着强烈的文化魅力。
而给人印象更深刻、震撼更大的,却是流传在民间的民谚“关中八大怪”。
它所展现出的关中民风、民情、民俗,历史的印记更深刻,文化的沉淀更厚重!
第一怪房子半边盖
关中农村的房屋,如同把双坡形式的房屋从中间一刀切开,背面是从屋顶到地面的一堵高墙。
另一面是斜坡的屋面,这名独特的“半边式”建筑,堪称一绝,在国内其他地方是罕见的。
第二怪头帕头上戴
关中一带的中老年妇女都喜欢头上顶一幅大手帕。
手帕前边的两只角打成两个“结儿”用发夹别住,后面的两只角任其飘拂。
戴手帕的目的,既可以防止太阳直射头顶,同时也起到了防尘的效果。
第三怪面条像腰带
关中面切得特别宽,人称“裤带面”,虽说有点夸张,但其宽度也有15毫米,长的一条可盛一海碗,饭量大者“一条”足矣。
饭量小的就不敢问津了。
第四怪锅盔赛锅盖
锅盔是一种形如锅盖的发面饼,草帽大小,足有10斤重,吃时切开,可一连吃好几天,而且炎夏半月不变味,隆冬百日不变质。
相传,女娲在骊山“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死后被尊为“骊山老母”。
为了缅怀这位造福人类的女神,每年农历正月二十女娲生日这天,人们都要烙饼纪念。
饼烙熟后,先向房上扔一张,叫做“补天”;再往地上扔一张,叫做“补地”。
既是补天补地之饼,当然就越烙越大了。
第五怪油泼辣子一道菜
油泼辣子是关中人家的看家菜肴,不论是拌面夹饼,还是啜粥吃馍,都少不了它。
西安传统风味名吃羊肉泡馍,之所以成为“名吃”,关键在于油泼辣子。
故有“无辣不下饭,无辣不成席”之说。
人们都知道四川、湖南人最爱吃辣子,殊不知关中人把辣子视命根子。
第六怪唱戏吼起来
唱戏,指秦腔。
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
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
“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
吼戏者,脸红脖子粗,吼得“走火入魔”,但只要观众叫声“好”,这吼戏者的高兴程度不亚于获得什么大奖,人们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秦腔,听起来“过瘾”“解馋”“燎得太(好极了)。
”
第七怪碗盆难分开
陕西人(老陕)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县产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为“老碗。
”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
在关中农村,每到吃饭时,村头、庄前、树下,男人们就端着大老碗(一碗汤饭外加两块馍足有六七两),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边吃饭边拉着话,这就是有名的“老碗会”。
在农村,人们劳动强度大,干活出力多,吃饭也多,所以出门用老碗盛一碗就够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饭,省了不少麻烦。
第八怪有凳不坐蹲起来
关中人平时宁蹲不坐,村头树下,房前屋后,大人小孩吃饭、抽烟、下棋、玩扑克、听故事,一蹲就是几个小时。
就连大姑娘、小媳妇,也都在一块儿蹲着做针线、聊家常。
可以说,关中人的“蹲功”是练到家了!
西安的文化艺术人才阵容庞大。
如文学界的陈忠实、贾平凹,美术界的刘文西、王西京,书法方面的钟明善、吴三大,音乐方面的赵季平等。
艺术表演方面,先后涌现出戴春荣、李梅、李东桥、李岚、侯红琴、齐爱云等获得全国戏剧“梅花奖”的年轻演员;张艺谋、郭达、李琦、尤勇等一批艺术人才也是从西安走向全国的。
文化形式色彩绉呈。
由于历史文化的滋养,秦腔、书法、绘画、影视、泥塑、剪纸、社火、民间工艺、皮影等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艺术风格、艺术魅力。
秦腔
秦腔是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主要地方戏曲,是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的最大剧种。
因此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以梆击节时发现“恍恍”声)。
它的发源和成长虽无十分可靠的材料考证,但大体上可以肯定,它是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这一地区就是周代的“秦”,直到现在,人们还都习惯称之为“秦”,“秦腔”也就以此而得名。
西安有众多的旅游景点,2005年,西安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423.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9%.其中,国内游客2346万人次,海外游客77.6万人次,分别增长12.8%和19.3%.旅游总收入178.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9%。
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45.2亿元人民币,旅游外汇收入4.09亿美元,分别增长14.3和24.0%。
旅游节庆
西安以自然山水风光、历史文化古迹为依托,推出一系列有特色、有影响的旅游节庆活动。
主要有中国西安国际丝绸之路旅游狂欢节、大雁塔新年敲钟祈福法会、清理公祭轩辕黄帝陵活动、西安槐花节、华山旅游登山节、西安国际青少年管乐节、西安“金秋”彩摘节、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友谊赛、仿古迎宾入城式等。
体育健身
共有各级各类体育场地4828个,场地总面积1286.4万平方米,体育场馆600个,游泳池馆85个,健身健美场馆110个,大型高尔夫球场3个,保龄球、台球、乒乓球等综合类场馆150个,全民健身路径260个分布在全市各个区域,为群众体育健身提供良好的服务。
市中心的西安市人民体育场、西安市全民健身中心,是内设有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体育健身等服务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健身场馆。
南郊有陕西省体育场、游泳跳水馆,北郊有城运体育运动公园等。
健身休闲方面,有紫薇国际乡村俱乐部、西部奥瑞特、明威体育健身健美场馆和国际标准的亚建高尔夫球场。
西安的旅游商品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远道而来的客人,可随着挑选几样纪念品,把西安装进兜,把西安带回家。
西安的旅游纪念品主要有:
秦俑仿制品、仿古青铜器、秦绣、玉器、丝绸、工艺瓷器、户县农民画、唐三彩、瓷板画、景观表、麦杆画、关中剪纸等。
全市有涉外旅游定点商店26家,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购物需要。
历史文化散步道:
2005年“五一”期间,西安首条历史文化散步道书院门古文化一条街正式开街。
该街东起端履门,西至南门,全长近千米,不仅有著名的碑林博物馆、关中书院、宝庆寺等人文景观,还有众多老字号的文房四宝、珠宝玉器店铺,展现了浓郁的古朴之风和人文特色。
书院门古文化艺术街路线为:
文昌门?
碑林博物馆?
三学街?
书院门?
关中书院?
宝庆寺塔?
城墙南门瓮城。
这条散步街道不仅包括了古城墙内重要的历史文化景点,还较为集中地体现了西安的历史文化特色。
从历史沿革、人文遗迹、中国书法、民间艺术、宗教文化、长安美食等方面展示了古长安的特色,将历史遗迹与现代都市、古代官府活动与民间活动连为一体。
西安是我国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被誉为中国西部科学城。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西安释放出巨大的创新潜能,走出了一条内陆地区依靠体制创新,发展自主知识产权、高科技产业的道路。
西安现有两院院士46人,国家级勘察设计大师1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00多人。
各类科研及技术创新机构3000多个,各类独立科研机构661家,其中国家级重点试验室93家,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行业测试中心29家,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0余万人,科技人员密度居全国前列。
我国第一台火箭发动机、第一台星载计算机、第一块集成电路、第一架民用客机等一批尖端技术都是在西安诞生的,“神舟”系列火箭发动机、逃逸塔和箭载计算机等关键部件就是西安研制的。
2005年,全市投入市级科研经费4900万元,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370项,其中重大科技项目18项,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72项,扶持重点创业孵化平台10个。
全年争取国家资金支持8412万元,带动企业自筹和银行贷款7.4亿元,协调科技贷款21亿元,全年技术市场交易额达到7.7亿元。
全市专利申请达到2950件,比上年增长30%。
2005年,张立同院士的“耐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填补了这一奖项六年的空缺;周廉和张锦秋两位院士分别荣获首届西安市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
在2006年1月9日全国科技大会上,我市11个项目分别荣获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二等奖。
目前,西安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4000多家(其中被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161家),科技企业孵化器40余家。
200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值达到470亿元,占全市工业生产总值的31%,集成电路产业、软件产业、通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机电一体化产业五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成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
在未来发展中,西安将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为核心,努力建成中国创新型城市。
信息产业
软件产业:
2005年我市成功引进了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京软件工程研制中心等“软件国家队”,设立了863软件孵化器公司,进一步提升了西安软件产业的工程服务水平和软件技术创新能力。
集成电路产业通过“大招商、招大商”,建立健全产业链,总投资3亿美元的应用材料(西安)半导体设备研发及制造项目,总投资2.5亿美元的美国美光半导体封装测试项目等均落户西安。
目前,西安已成为国家集成电路设计及产业化基地、国家光电子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和国家软件国际人才培训等11个国家品牌基地。
同时,日本富士通、德国英飞凌等30多家世界知名企业也相继在西安设立了研发机构,“西安软件”的品牌形象正在崛起。
教育
2005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6919所,各级各类在校生2567772人,招生615674人,教职工177816人。
目前,全市共有省市级重点中学66所,省级示范初中9所,省级示范小学30所,市一级小学64所。
2005年,全市创建教育强区县1个(长安区),省级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1个(户县),教育强乡镇10个。
目前,全市共创建教育强区县2个,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3个,教育强秀镇38个,“创强”工作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西安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西安的土地、文化孕育我们成长,西安也放飞着我们未来的希望。
作为西安市人,我们怀有生活在这座千年古都的自豪感,我们应该为了美丽文明的西安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