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28000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8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读《望岳》,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表现人性光辉的作品,魅力大多在于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而这种力量代表着社会的正能量。

C.虽然香椿树芽作为蔬菜在广西少见,但在北方却是高档蔬菜,营养丰富,还具有食疗作用。

D.有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传统文化。

2.下列有关文学知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临终这一年写给他8岁幼子诸葛瞻的,所写内容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谆谆教诲,殷切希望,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

B.《皇帝的新装》是丹麦童话家安徒生所作,他的一生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童话作品,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丑小鸭》等。

C.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郭沫若对此书的评价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D.《动物笑谈》的作者是康拉德·劳伦兹,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悼念(dào)   愧怍(zuò)   吊唁(yàn)    转弯抹角(mǒ)

B.歼灭(jiān)   拂晓(fú)   嫉妒(jí)     文绉绉(zōu)

C.荒谬(miù)    寒噤(jìn)   阻遏(yè)   毛骨悚然(sǒng)

D.尴尬(gān)    瓦砾(lì)    诘问(jié)    惊涛骇浪(hài)

4.下列各项中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将推出七期特别节目,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增加他们自救自护的法律意识和能力。

解说:

这句话没有语病。

B.西班牙人队中的中国球员武磊在西甲取得进球后迅速成为热搜头条。

解说: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

“西班牙人成为头条”。

C.鸟、三、集、精

解说:

这四个字的造字法各不相同。

D.印巴战争 意气风发 不忘初心 继续拼搏

解说:

这四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班长是个非常负责任的人,他每天切切察察,班上发生的每一件事他都清清楚楚

B.作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C.以前的我是一个非常内向害羞的人,很不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

D.为了揭示中华文化的传承规律,他潜心贯注进行研究,耗费了毕生精力。

二、字词书写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代,因天柱深藏万山丛中,一峰高耸,千岩万hè,远近大小,莫不围绕拱拜。

天柱山主峰海拔1488.4米,峻拔高耸,直插云宵,势如擎天之柱,故有天柱之名。

历代达官名宦,文人学士,无不为天柱山胜景所吸引。

他们或远眺,或登临,或结庐而居,筑亭而读,或吟诗作文,刻石勒名,留下了许多传世的诗文和珍贵的人文景观。

白居易歌曰: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王安石诗云:

“水无心而宛转,山有色而环围,穷幽深而不尽,坐石上以忘归。

”……这些诗文,歌颂了天柱山之雄奇壮丽,至今游人低徊吟诵,留连忘返之情,无不油然而生。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千岩万hè(______) 达官名宦(______) 结庐而居(______)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

(3)文中“胜景”中的“胜”的意思是______,“油然而生”中的“油然”的意思是______。

(4)画线句子是双重否定句,请改为肯定句,不得改变原意。

变为:

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善意之心,温暖生活

①善意之心,引导着善意之举。

②漆工顺手补好海船的漏洞,贪图的并不是回报,漆工“顺手”之劳,是对船主、对生活充满善意的体现。

③当张丽莉舍身扑开学生之时,她心里想的并非个人得失,“舍身救学生”之举,只不过是她对学生、对职业善意的反应。

吴斌拚尽生命的最后一丝力量停稳大车,也许并不知道他的举动已经超越了生命的定义。

在临终的几句话,洋溢着他对乘客、对生命浓浓的善意。

④善意之心,在举手投足间温暖着生活;善意之举,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汶川大地震中,面对巨大的浩劫,不正是一丝一丝浓浓的善意从四面八方汇集起来形成战胜灾难的滔天暖流吗?

“义丐”徐超,一个流浪的乞丐,蹒跚着把一把零钱捐出来时,周围的人震撼了,哭了。

徐超的105元,是他的全部家当,从情感上来说,并不比加多宝的一个亿逊色!

⑤怀着善意之心的举动才是真正的“善意之举”,如果只想做着“善意之举”的样子而没有善意之心,这样的举动不算善举,反而像作恶。

比如在村民门口放生大量蛇的事件,只会害了放生的蛇,威胁了村民的安全,扰乱村民的生活而已。

⑥善意之举,其实和功名利禄毫无关系。

⑦漆工并不知道他的顺手之举能救船主的孩子,张丽莉在扑向孩子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能救下孩子,吴斌在救下一车乘客之时可能并不知道已无法再生活下去,徐超在捐出全部家当时可能并没考虑到自己的生存,是他们的善良,是他们浓浓的善意指引着他们在行动。

⑧在法律法规完善、政府监管到位的情况下,如果制药厂能怀着善意,那毒胶囊可以杜绝了;如果牛奶厂能怀着善意,三聚氰胺就不会再有;如果医生患者都怀着善意,医闹就可以大大减少;如果拆迁能多点善意,因拆迁上访、自焚等极端事件想必又有另外的解决办法。

⑨其实善意,并不需要我们的举动有多惊天动地,并不需要我们如英雄一般时刻献出生命。

因为善意并无分量之分,如漆工一般,也许多一个微笑,多一个举手之劳,世界就为之改变了。

(选自新华网2013年11月29日)

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漆工、张丽莉、吴斌、徐超,他们有这样的善意之举,是因为“他们浓浓的善意指引着他们在行动”。

B.作者认为“善意之举”是源自内心的,不贪图回报,不计较个人得失,是跟功名利禄毫无关系的。

C.作者认为之所以有毒胶囊、三氯氰胺、医患纠纷等的出现都只是因为他们毫无“善意之心”。

D.“善意之举”要怀有意在善义之心,有善义之心,与功名利禄无关。

如果只想做着“善意之举”的样子而没有善意之心,这样的举动不算善举,反而像作恶。

8.(小题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门见山,直接亮出中心论点:

“善意之心,引导着善意之举”,再列举身边平凡之人用“善意之心”成就的不平凡之举。

B.作者善于运用排比,如文章的第⑦⑧段都运用了排比,这些排比既有力地证明了观点,又增添了文采,还加强了气势。

C.本文既有正面论证,又有反面论证,正反结合,突出了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第②③自然段运用了举例论证,有力论证了“善意之心,在举手投足间温暖着生活”的观点。

9.(小题3)根据文意,结合实际举例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用善意之心去温暖生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病友

石磊

①第523号病房,住着两位病人,都是做了摘除胆囊手术的。

一个不到四十,一个五十出头。

来看望年轻患者的人特别多,出出入入。

从他们的交谈中可以得知,年轻的病人姓金,是县里的一位局长,且有一定权力。

年纪大的那位,除了儿子和儿媳来看过一次,再没有其他人来看过他,只有老婆陪着他。

金局长的妻子送走一位老板刚回来,又有一位挺着大肚子的男人手提着水果和鲜花又走进了523号病房,他肯定又是来看金局长的。

他一进来,就走到金局长的床前,叫道:

“金局,您好!

②“哎呀,黄总,你这位大忙人怎么也来了?

”金局长有点惊讶地说。

③黄总把鲜花递给金局长的妻子,说:

“您躺在医院,我能不来吗?

再忙也要来看一下。

④“黄总,这些天,我就无法到工地去了,你可要保质保量。

不然,别怪我铁面无私!

”金局长小声地警告他说。

⑤“金局,这您就放心吧。

”他说完,又接着叹了一声,说:

“哎,共产党的干部,要是都像您这样……”黄总看了邻床的病人一眼,收住了口,说:

“不说了,不说了……”

⑥黄总坐了一会儿,就告辞走了。

黄总临走时,用眼睛对金局长的妻子示意了一下他的水果袋。

金局长的妻子没有反应,装作不知道黄总的意图。

黄总走了,金局长的妻子,拿起黄总的水果袋一看,里面有一个大信封,眉开眼笑,乐呵呵地说:

“买了这么多水果!

”她说完,拿出两个大苹果,递给邻床病友的妻子,说:

“大姐,你吃苹果吧。

⑦那位大姐摆着手,不好意思地说:

“不要不要,老是吃你的水果。

⑧“别客气,我们是病友了,这是有缘分才在一起啊!

”金局长接着妻子的话说。

金局长说完,看了一眼病友,他微闭着双眼,小心地问:

“大哥,你贵姓?

⑨“我姓钟。

”病友回答他。

⑩“在什么单位?

听口音好像不是本地人。

”金局长又问了一句。

⑪老钟的嘴角笑了一下,他本想回答他,又有两个人进来看望金局长了。

于是,老钟也就不说了。

此时,老钟的妻子,拿来一碗粥,给老钟喂粥。

那两个人走后,金局长的妻子,趁着老钟吃粥,在小心地处理那些水果袋。

老钟还没有吃完粥,又有人敲门了,金局长的妻子急忙打开门,进来了四五个人。

老钟夫妇没有理会人家,知道不是来看他们的。

来人对着老钟叫了一声:

“钟市长,你好!

⑫老钟听到这熟悉的声音,急忙抬起头来,说:

“陈书记……”

⑬“钟市长,你怎么到这里的医院来了?

”陈书记握着钟市长的手,不解地问。

⑭“这里很好,这里安静!

”钟市长微笑着说。

⑮钟市长的话还没有说完,又有人来看望金局长,霎时,一连来了好几位。

这回,弄得金局长很尴尬。

市委陈书记跟钟市长聊了一会儿工作,告辞走了。

陈书记他们一走,金局长就问:

“钟市长,您就是邻市的钟炳生市长?

⑯钟市长微微地对他点了一下头。

⑰此时,金局长低下了他的头,满面愧色。

不到半个钟头,金局长提前出院了。

(原载《北京文学》2016年第2期)

10.结合全文,请你对钟市长这一人物形象作简要的分析。

11.小说第⑧自然段划线部分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12.作者为什么要用较多的笔墨描写金局长的妻子?

13.金局长为什么“提前出院了”?

请根据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四、句子默写

14.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者、篇名。

①______________,涵虚混太清。

(________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②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王勃《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蒹葭》)

④______________,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

(《关雎》)

⑤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

纵我不往,______________?

(《子衿)

⑥佁然不动,__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

(柳宗元《桃花源记》)

五、课内阅读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5.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尊君在不

(3)下车引之

16.翻译句子。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