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管道安装施工工艺标准.docx
《工业管道安装施工工艺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管道安装施工工艺标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业管道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工业管道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1.1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各类工业管道的安装施工;公用工程管道安装可参照本工艺标准执行。
1.2本工艺标准属工业管道专项安装施工工艺标准,工业管道安装过程中的材料检验、管道预制、管道焊接、无损检测、热处理和管道压力试验与气密、管道吹扫与清洗、化学清洗与脱脂以及夹套管、伴热管的施工与管道防腐施工等,均应执行相应工艺标准的规定。
2.施工准备2.1材料
2.1.1管材、管件和阀门及焊材,均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要求的规格、材质、等级进行选用,各种材料必须具有质量证明书或合格证。
2.1.2工业管道用各类材料必须按照相应标准验收合格,入库材料应分类摆放,并进行材料标识和检验、试验状态标识。
2.2施工机具、设备
工业管道安装施工用机具设备,由项目部依据工业管道安装施
工需要进行配置,机具设备使用计划应纳入工业管道安装施工技术方案。
2.3施工技术准备
2.3.1工业管道安装施工前必须进行施工图纸会审;必要时,应由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技术交底。
2.3.2工业管道安装施工前,必须组织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和专项工艺技术文件,并向作业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2.4作业条件
2.4.1工业管道安装前,与工业管道有关的土建工程应施工完毕,并经土建与安装单位有关人员共检合格,办理工序交接手续。
2.4.2工业管道安装前,与工业管道相连接的设备应安装合格并固定完毕,二次灌浆已达到要求。
2.4.3工业管道安装前,已预制管段的预制质量已检查合格,无损检测和热处理工作已经完毕。
2.4.4需要在管道安装前完成的清洗脱脂和管道内防腐、衬里等工作已进行完毕并经共检合格。
3.工业管道安装3.1工业管道安装顺序
3.1.1工业管道安装应执行先地下管后地上管、先大管后小管、先高压管后低压管、先不锈钢和合金钢管后碳素钢管、先夹套管后单体管的安装顺序原则。
3.1.2当工业管道设计文件或设备制造厂有规特殊定时,其工业管道应按其规定顺序要求进行安装;若在工业管道安装的同时进行仪表部件安装时,仪表部件的安装应执行相应的设计和规范要求。
3.2施工工艺流程
工业管道安装施工工艺流程见图。
施工准备
土建工程和安装设备工序交接
管道材料、部件和预制管段接收
管道支吊架安装
图工业管道安装施工工艺程序图
3.3施工工艺要求3.3.1工业管道必须按照施工技术方案和管段单线图的规定要求
进行安装。
3.3.2工业管道安装前,应按以下要求对管材和管件进行清理、
检查和调试:
a.工业管道安装前,必须逐件清除管道组成件内部的砂土、铁屑、熔渣及其它杂物;有脱脂或化学清洗要求的管道,应对有脱脂或化学清洗要求的预制管段,按相应工艺标准要求进行质量复验;
b.工业管道安装前,有防腐蚀衬里要求的预制管段,必须按
相应工艺标准要求对防腐蚀衬里进行质量复验;
c.工业管道安装前,应按设计或规范要求对管道支吊架进行检查、调试和编号。
3.3.3与转动设备连接的管道,宜从设备一侧开始安装,并应在管道安装前先安装管道支架;管道安装时不得强力安装,其管道和阀门等的重量和附加力矩不得作用在设备上。
3.3.4工业管道法兰组对
3.3.4.1法兰组对前,应检查法兰密封面及密封垫片,不得有影响密封性能的划痕、斑点等缺陷;榫槽式密封面与密封环安装前还应作接触线检查,密封环垫在密封面上转动45°后,圆周应有宽度为~的不间断接触线。
3.3.4.2大直径的石棉橡胶板、橡胶、塑料等材质的软垫片需要拼接时,应采用斜口搭接或迷宫式拼接,不得平口对接。
3.3.4.3软钢、铜、铝等金属垫片在出厂前未进行退火处理时,安装前宜采用电炉整体退火方法进行退火处理。
垫片数量少时,也可用中性氧乙炔焰加热退火。
a.软钢垫片退火工艺:
加热至600700r,随炉冷却至300r
以下,出炉后在室温中空冷;
b.铜质垫片退火工艺:
加热至550650r,立即在水中冷却;
C.铝质垫片退火工艺:
加热至300350r,然后在室温中冷
却。
3.3.4.4法兰连接应与管道同心,并应保证螺栓自由穿入;法兰螺栓孔应跨中安装;法兰平行度偏差不大于法兰外径的%。
且不大于
2mm不得用强紧螺栓的方法消除歪斜。
3.3.4.5软金属垫片及缠绕式垫片一般不应重复使用。
软金属垫片如需重复使用时,应修整密封面并重新退火。
3.3.5法兰螺栓的安装
3.3.5.1法兰连接应使用同一规格的螺栓,螺栓安装方向应一致。
在直立管道上安装单头螺栓时,单头螺栓的头部宜在法兰的上方。
3.3.5.2螺母紧固后应与法兰紧贴,不得有楔缝。
需加垫圈时,每个螺栓不应超过一个。
紧固后的螺母与螺栓端面宜齐平。
3.3.5.3M14以下规格的螺栓宜采用对称拧紧、顺序拧紧二次拧紧的方法进行紧固;规格大于M14的螺栓宜采用对称拧紧、间隔拧紧、顺序拧紧三次拧紧的方法进行紧固。
不锈钢螺母和M30以下的碳钢、合金钢螺母拧紧时,不得使用加长套管、锤击扳手或两人合力的方法进行紧固。
3.3.5.4下列工业管道安装时,其螺栓和螺母应涂以二硫化钼油
c.
d.
露天装置;
处于大气腐蚀环境或输送腐蚀介质。
脂、石墨机油或石墨粉:
3.3.5.5螺栓的热态紧固和冷态紧固
a.高温或低温管道螺栓,应在试运行中保持工作温度2小时
后,按表的规定温度进行热态或冷态紧固,紧固应适度,并应有安
全技术措施。
管道工作温度
一次热、冷紧温度
二次热、冷紧温度
250~350
工作温度
---
350
350
工作温度
-20~-70
工作温度
---
-70
-70
工作温度
管道热态紧固、冷态紧固温度「C)
表
b.管道螺栓紧固时,管道最大内压应符合以下规定:
(1)当设计压力W6MPa时,热态紧固最大内压应小于;
(2)当设计压力>6MPa时,热态紧固最大内压应小于;
(3)冷态紧固应在卸压后进行。
3.3.6管道与不允许承受附加外力的机器连接。
3.3.6.1管道与机器连接前,应在自由状态下检查法兰的平行度
和同轴度,法兰的平行度和同轴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的规定。
连接
时应在连轴节上架设百分表监视机器位移,位移值应符合表的规定。
管道经试压吹扫合格后,应对管道与机器的接口进行复位检验,偏
差值仍应符合表和表的规定。
与机器连接时法兰平行度和同轴度偏差
3000~6000
6000
3.3.6.2管道系统与机器最终连接时,应在联轴节上架设百分表
监视机器位移,机器位移值应符合表的规定。
机器转速(r/min)
<6000
6000
位移值(mm)
与机器连接时机器允许位移值
表
图所示;当管子DN100mm寸,允许偏差为1mm当管子DN>100时,允许偏差为2mm但全长允许偏差不得大于10mm
图管口组对平直度测量示意图
3.3.
7.3管道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的规定。
规定。
管道安装的允许偏差
允许偏差(mm
坐标
架空及地沟
室外
25
室内
15
埋地
60
标咼
架空及地沟
室外
±20
室内
±15
埋地
±25
水平管道平直度
DNK100
2L%o,最大50
DN100
3L%o,最大80
立管铅垂度
5L%o,最大30
成排管道间距
15
交叉管的外壁或绝热层间距
20
注:
L—管子有效长度;DN—管子公称直径。
3.3.8管道的预拉伸(或压缩,下同)
3.3.8.1管道预拉伸前应具备以下条件:
a.预拉伸区域内固定支架间所有管口(预拉口除外)的焊接、
探伤、热处理工作应全部完成;
b.预拉伸区域的支、吊架应安装完毕,管子与固定支架已固
定,预拉口附近的支、吊架已预留足够的调整裕量;
c.预拉伸区域内所有管道法兰的连接螺栓已紧固完毕。
3.3.8.2管道的预拉伸量应执行设计文件规定。
3.3.8.3当预拉伸管道的焊缝需热处理时,应在预拉伸管口热处
理完毕后,方可拆除在预拉伸时安装的临时卡具。
3.3.9工业管道安装的相关工艺技术要求3.3.9.1合金钢管道上不应焊接临时支撑物。
3.3.9.2安装不锈钢管道时,不得使用铁质工具敲击管道,并应
用专用砂轮片切割和修磨。
3.3.9.3埋地钢管的防腐层应在安装前做好,焊缝部位未经试压合格不得防腐。
3.3.9.4穿墙及过楼板的管道,应加套管,管道焊缝不应置于套
管内。
穿墙套管长度不得小于墙厚,穿楼板套管应高出楼面50mm。
穿过屋面的管道应有防水肩和防雨帽。
管道与套管之间的空隙应用不燃材料填塞。
3.3.9.5工作温度低于200r的管道,其螺纹接头密封材料宜选
用聚四氟乙烯带。
拧紧螺纹时,不得将密封材料挤入管内。
3.4工业管道安装的专项工艺技术要求
3.4.1高压工业管道安装
3.4.1.1高压管道的螺纹接头,在安装前应用煤油清洗干净后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毛刺、铁屑、砂土等杂质和螺纹缺损现象。
检查合格的螺纹应涂以二硫化钼油脂。
3.4.1.2螺纹法兰在管螺纹上安装时,应露出管螺纹倒角,但露出的长度不应超过倍螺距。
3.4.1.3管口连接组对时,应用手托、非金属线吊放或油脂粘连的方法安放垫圈,将垫圈准确放至管口中心或榫槽内,不可偏斜,并应及时拧紧螺栓以防垫圈偏离。
3.4.2高温工业管道的安装
3.4.2.1高温工业管道上的膨胀指示器应按设计技术文件要求装设,并在管道吹洗前将指针调至零位。
3.4.2.2高温工业管道上的蠕胀测点和监察管段的安装位置应按设计规定设在便于观测的部位,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监察管段应选择同批同规格管子中壁厚负偏差最大的管
子;
b.监察管段上不得开孔或安装仪表取源部件,也不得在该管
段上安装支吊架;
c.监察管段安装前应从该管子的两端各切取长度300500mm
的管段,连同监察备用管,作好标记和记录,一并移交建设单位;
d.蠕胀测点的焊接应在管道冲洗前进行,每组测点应在管道
的同一横断面上,并沿圆周等距分布;
3.
4.3
铸铁管道安装
3.
e.同一直径管子的各对蠕胀测点,其径向尺寸应一致,偏差值应不大于。
4.3.1铸铁管道安装铺设前,应清除铸铁管子与管件上的粘砂、
飞刺、铸瘤、沥青块,烤去承插部位的沥青涂层,并应检查管子、管件有无裂纹,有裂纹的严禁使用。
采用橡胶圈接口的铸铁管和管
件的承、插口工作面应光滑、轮廓清晰,不得有影响接口密封性的缺陷。
3.4.3.2铸铁管道沿直线敷设时,宜选用管径公差组合最小的管节组对连接,接口环向间隙应均匀。
3.4.3.3铸铁管道沿曲线安装时,其管道接口的允许转角不得大于表的规定。
接口种类
管径(mm
允许转角(°)
刚性接口
75〜450
2
500〜1200
1
滑入式T形、梯唇形
75〜600
3
橡胶圈接口和柔性
700〜800
2
机械式接口
>900
1
公称直径
轴向间隙
公称直径
轴向间隙
75
4
600〜700
7
100〜250
5
800〜900
8
300〜500
6
1000〜1200
9
表
3.4.3.4承插铸铁管对口的最小轴向间隙,应符合表的规定。
承插铸铁管对口最小轴向间隙(mm
3.4.4衬里管道安装3.4.4.1搬运、吊装和堆放衬里管段及管件时,应避免强烈振动
和碰撞。
严禁在衬里管道上敲击、施焊、加热和矫形。
3.4.4.2橡胶、塑料、玻璃钢、涂料等衬里的管道组成件,应存
放在温度为5〜40C的室内,并应避免阳光和热源的辐射。
3.4.4.3衬里管道安装前,应检查衬里层的完好情况以及清洁情
况。
3.4.4.4衬里管道的安装应采用软质或半硬质的垫片。
当需要调
整安装长度误差时,宜采用更换同材质垫片厚度的办法,垫片的厚
度不应超过设计厚度的20%当法兰找正确有困难时,允许使用斜垫
片,但不应把偏差集中在一对法兰上作积累矫正,而应分摊在相邻的有关法兰中。
3.4.5管道阀门安装
3.4.5.1阀门安装前,应按设计文件核对其型号,并根据阀门的结构形式与管道介质确定其安装方向及阀杆方向。
3.4.5.2当阀门与管道以法兰或螺纹方式连接时,阀门应在关闭状态下安装;当阀门与管道以焊接方式连接时,阀门应在开启状态下安装,焊接宜采用氩弧焊打底。
3.4.5.3安装铸铁阀门时,不得强力连接,受力应均匀。
3.4.6管道补偿器安装
3.4.6.1n形和形补偿器安装
a.补偿器安装时,应按设计文件进行预拉伸或压缩,允许偏
差为±10mm;
b.补偿器水平安装时,平行臂应与管线坡度相同,两垂直臂
应平行;
c.补偿器铅垂安装时,应设排气和疏水装置。
3.4.6.2填料式补偿器安装
a.补偿器安装应与管道同心,不得偏斜,插管应安装在介质
流入侧;
b.补偿器的导向支座,应保证运行时补偿器能自由伸缩,不
偏离轴心。
c.补偿器安装时,应按设计文件规定的安装长度及温度变
S=S
0(t1-t0)/(t2-t0)
化,留有剩余的收缩量。
剩余收缩量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S—插管与外壳挡圈间的剩余收缩量(mm;
So—补偿器的最大行程(mm;
t0—室外最低设计温度(C);
11—补偿器安装时的温度「C);
t2—介质的最高设计温度「C)0
d.填料石棉绳应涂以石墨粉后逐圈装入、逐圈压紧,并使各
圈接口相互错开。
3.4.6.3波纹膨胀节安装
a.波纹膨胀节安装时,应按设计文件规定进行预拉伸,预拉伸受力应均匀;预拉后应临时固定,待管道安装固定后再拆除临时固定装置,此时膨胀节只允许承受轴向力,不得承受横向力;
b.波纹膨胀节内套有焊缝的一端,在水平管道上应迎介质流
向安装,在铅垂管道上应置于上部;
c.膨胀节应与管道同轴,不得偏斜,严禁用膨胀节来调整管
道的安装偏差。
3.4.6.4球形补偿器
a.球形补偿器安装前,应将球体调整到所需角度,并与球心
距管段组成一体;
b.球形补偿器的安装应靠弯头,使球心距长度大于计算长
度;
c.球形补偿器的安装方向,宜按介质从球体端进入、由壳体
端流出的方向安装;
d.垂直安装球形补偿器时,壳体端应在上方0
3.4.7管道静电接地安装
3.4.7.1设计有静电接地要求的管道,各段管子间应导电,并设
置静电接地。
当每对法兰或螺纹接头间电阻值超过Q时,应设导线跨接;当管道系统的对地电阻值超过100Q时,应设两处接地引线。
接地引线宜采用焊接形式。
3.4.7.2跨接导线应采用与管材材质相同的过渡板进行连接,不
得与管材直接连接。
3.4.7.3用做静电接地的材料或零部件,安装前不得涂漆,导电
接触面必须除锈并紧密连接。
3.4.7.4静电接地安装完毕后,必须进行测试,电阻值超过规定
时,应进行检查和调整。
4.工程竣工技术文件
工业管道安装竣工技术文件应按QG/<压力管道安装竣工技术文
件规定》进行编制。
1.本标准由技术管理处提出,曹美生审核,吴忠宪批准。
2.本标准由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