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五年级语文苏教版第二学期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7743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23 大小:15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五年级语文苏教版第二学期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3页
学年五年级语文苏教版第二学期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3页
学年五年级语文苏教版第二学期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3页
学年五年级语文苏教版第二学期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3页
学年五年级语文苏教版第二学期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五年级语文苏教版第二学期全册教案.docx

《学年五年级语文苏教版第二学期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五年级语文苏教版第二学期全册教案.docx(2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五年级语文苏教版第二学期全册教案.docx

学年五年级语文苏教版第二学期全册教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

教学目标:

1.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2.在观看图画的过程中,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

3.学生通过自主学

重点难点:

1.学生通过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

2.学会修改作文。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外阅读材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自主探究方案:

一、自主阅读。

1.看懂文中每幅图,弄懂每幅图的意思。

2.能用一段话描述出图中描述的情景。

二、搜集资料。

搜集一些有关实践的名言。

第一课时(总第课时)

上课时间:

月日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学生展示自学——教师了解学情

1.同学们,从小学到中学语文一直是门很重要的功课,你知道为什么要学好语文呢?

学好语文有什么意义?

2.学好语文是不是就是上好语文课,读好语文书呢?

请你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你平时是怎样学习语文的?

二、学生“学习释疑”——教师“点难拨疑”

1.过渡:

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学习语文的途径,除了这些还可以有哪些渠道学习语文呢?

我们一起来看图。

2.学生看图,想一想:

学习语文的渠道有哪些?

3.汇报交流,板书:

广播电视、电脑、参观、访问、图书、讨论……

4.同座议一议:

在这么多的渠道中你喜欢采用哪些形式去学习语文?

为什么?

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5.小结:

同学们通过看图,掌握了多种学习语文的渠道,希望你们能学以致用。

6.说一说:

本学期自己准备怎样学好语文。

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它是很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学好语文。

希望大家说到做到,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习的小主人。

板书:

处处留心学语文

第二课时(总第课时)

上课时间:

月日课型:

新授课

阅读探究:

1.看一看

按一定顺序观察书中的插图,弄清每一幅图的意思。

2.想一想

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说说你是怎样修改作文的。

教学过程:

一、学生展示自学——教师了解学情

1.(板书:

文章不厌百回改)提问: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

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二、学生“学习释疑”——教师“点难拨疑”

1.过渡:

我们都明白了修改的重要性,那到底如何修改呢?

我们一起来学习。

2.讨论:

一篇文章写好后,要修改些什么呢?

板书:

字词句标点

3.对,找出这些毛病后我们要运用规范的修改符号。

4.学生回忆所学修改符号。

5.自学书上例文《小花猫》

6.汇报:

这篇文章中修改了哪些部分?

毛病在哪儿?

7.练习:

⑴实物投影显示两篇学生日记,边讲评边运用修改符号修改。

⑵同桌互相批改一篇习作并交流。

⑶实物投影显示修改后习作,集体评议。

8.学生总结:

如何修改作文?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要想写出好文章就要多修改,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文章不厌百回改,期待着你们写出一篇篇优秀的文章。

板书设计:

文章不厌百回改

字词句标点

三、教师“引导实践”——学生“迁移创新”

1.分组编辑出版小报。

2.多参加语文课外活动。

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

多种渠道学

自主修改作文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读绿线里的4个生字,学会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生通过“自问自探”,从整体上感受作者的布局谋篇;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和写作的方法;学会首尾呼应和拟人、反复等写作手法。

3.通过理解诗歌内容和吟诵诗句,分享植树的快乐,体会作者绿化祖国、美化自然的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自主探究方案:

我会想:

读一读课题:

想一想围绕课题能产生哪些疑问?

动动你的小脑子,再猜一猜课文可能写什么?

我会读:

1.读一读课文:

多读几遍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带着你的疑问和猜想读课文,看看课文内容和你猜想有什么区别?

2.读一读词语:

锨镐煎熬蹦跳叮叮当当

歌谣寂寞咆哮荒山野岭

茂密拥抱裸露枝繁叶茂

3.读读想想:

这首诗歌主要描绘了。

诗歌先写,接着写了植树劳动的和植树造林,最后一节与开头呼应,表现了我们要绿化祖国山山岭岭的。

4.你认为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学习哪些内容呢?

我会写:

1.用自己的方法学会田字格里的生字。

2.自我检测:

看拼音,写汉字。

gēyáoluǒlùjìmòpáoxiàobèngtiào

()()()()()

我知道:

课外搜索:

1.搜集有关森林作用的资料。

2.搜集保护环境的公益用语。

第一课时(总课时)

上课时间:

月日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学生展示自学——教师了解学情

展示学习:

1.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2.读生字

(1)出示:

锨镐煎熬蹦跳叮叮当当

歌谣寂寞咆哮荒山野岭

茂密拥抱裸露枝繁叶茂

(2)听写

教师读新词,生听写,同桌互评,在生字表或课后相应练习的题号旁记录听写结果。

二、学生交流问题——教师梳理问题

(一)提出问题:

1.通过预习,你们认为这篇课文应该学习哪些内容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写什么”。

总结学生的回答,同学们都关注了课文写的内容,那么围绕课题,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呢?

(板书:

写什么)

2.我们分节朗读课文。

3.学生交流课文写了什么?

概括总结:

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野岭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体现了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高尚的志趣。

4.对于这首诗,通过预习,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针对学生的提问,相机引导---“怎么写”。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同时形成共性需要解决的问题。

(课文围绕课题怎么写的?

(二)探究问题:

1.课文是一首诗歌,诗的结构是怎样的呢?

2.学生讨论、交流、相机给课文划分段落:

全诗共有8小节,第一小节先写“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

第2-7节接着写“我们”用双手为荒山披上绿装,使动物有了家园,让环境变得美丽。

最后写“我们”要绿化祖国山岭的决心和情怀。

三、学生“学习释疑”——教师“点难拨疑”

(一)首尾对比,引导突破。

1.自由读,思考:

这一段写了什么?

交流:

写“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

2.再读一读诗歌最后一节,思考这一节写了什么?

交流:

“我们”要绿化祖国山岭的决心和情怀

3.将首尾两节对比读一读,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

都有“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句子。

不同点:

两段的第三句话不同,第一节是“向荒山野岭进军”,最后一节是“走遍青山碧岭”。

4.再读这两节,你还能发现什么?

(1)这两节都能通过“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来体现“我们”愉悦的心情。

(2)开头“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是去植树造林,进行绿化,结尾“走遍青山碧岭”写出了植树造林带来的变化。

5.想象荒山野岭的情景。

(1)启发想象,感受荒山野岭。

(2)看到这样的情景,你的心情如何?

(3)“荒山野岭”又是如何变成“青山碧岭”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二)总结写法

文章首尾呼应。

(三)背诵课文

3.再齐读第1节。

4.指导背诵第1节。

四、学生“反思学习”——教师“反思教学”

回顾课文,贯穿学法。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课文内容。

2.阅读方法。

3.写作方法。

4.问问题的方法

五、教师“引导实践”——学生“迁移创新”

总结,课后延伸:

自学课文第2-7节,思考写了什么?

怎么写的?

为什么这么写?

第二课时(总课时)

上课时间:

月日课型:

新授课

一、学生“学习释疑”——教师“点难拨疑”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课《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第2-7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

这一段写了什么?

交流。

(热闹的植树场面,美好的遐想)

2.指名读第2节,想象一下当时的场面。

(热火朝天)

指导朗读,表现出同学们劳动的干劲。

锨镐/叮叮当当,

奏响了/植树歌谣;

清水/哗哗流淌,

滋润着/棵棵树苗。

3.演示水土流失实验,简要讲解植树造林与保持水土的关系

4.默读第3~7节,师生共同评价、交流、想象品味。

①思考:

植树活动给荒山野岭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交流(相机板书:

荒山披绿装动物有家园环境变美丽)

②“煎熬”什么是煎熬?

如果你是裸露的山岩,你来诉说自己的痛苦吧。

“林涛”什么像波涛一样上下翻涌?

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把你感受到的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心中有图画,脑中放电影,你就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了。

③小鸟,你为什么到这里搭窝筑巢?

小松鼠,你快活得叫什么呢?

小兔、小猴你们呢?

谁来读读,把这种快乐、安全、衣食无忧的感觉读出来,你们现在就是小鸟、松鼠、小兔、小猴的代言人。

5.指导朗读,对比感受

“浑浊”—“碧波”,“咆哮”—“轻抚”

读一读这两对词语,给你怎样的感受?

6.讨论:

你觉得哪些诗句写得好?

为什么?

(引导学牛体会对偶、拟人等于法的运用,写出了荒山换新颜的喜人景象、写出了动物们生活得无忧尤虑的情景,写出了人们生活的美好、安宁。

(6)指导朗读第2~7节:

7.指导背诵。

(三)再读首尾,加深感受。

1.首尾两节可以调换吗?

2.最后一节在文中起到了一个怎样的作用?

表现了植树造林的意义之大,呼应了开头,点名了主题,深化了中心。

3.回归整体,朗读体会。

朗读全诗,深入体会其中的感情。

二、学生“反思学习”——教师“反思教学”

回顾课文,贯穿学法。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

1.课文内容。

2.阅读方法。

3.写作方法。

4.问问题的方法

三、教师“引导实践”——学生“迁移创新”

1.总结提升:

一是拟人手法的恰当运用,增强亲切感。

二是对比分明,给人深刻启迪。

三是句式整齐,结构完整,首尾呼应,遣词精当,音律和谐。

2.学习建议:

(1)背诵课文。

(2)背诵有关植树造林的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

植树造林

荒山野岭————青山碧岭反复首尾呼应

对比深刻启迪

比喻、拟人形象生动

 

 

2.暖流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读绿线里的4个生字,学会田字格中的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生“自问自探”,学习课文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3.在朗读感悟的过程中,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主席对青年人的关怀和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自主探究方案:

我会想:

读一读课题:

想一想围绕课题能产生哪些疑问?

动动你的小脑子,再猜一猜课文可能写什么?

我会读:

1.读一读课文:

多读几遍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带着你的疑问和猜想读课文,看看课文内容和你猜想有什么区别?

2.读一读词语:

暖流视察和蔼涌动致意阅览沉浸

压抑挫折苏轼宫阙婵娟强调抑扬顿挫

琼楼玉宇悲欢离合兴致勃勃情不自禁

3.读读想想: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

课文开头先交代了,接着通过对江主席活动情况的叙写,写他和同学们,并和他们一起背诵,说明了江主席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表达了他对青年人的,最后写了。

4.你认为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学习哪些内容呢?

我会写:

1.用自己的方法学会田字格里的生字。

2.自我检测:

看拼音,写汉字。

héǎisūshìchánjuānyìyángdùncuò

()()()()

yuèlǎngōngquèchénjìnqiónglóuyùyǔ

()()()()

我知道:

课外搜索:

1.搜集《滕王阁序》这首诗。

2.搜集和江泽民有关的小故事。

 

第一课时(总课时)

上课时间:

月日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学生展示自学——教师了解学情

展示学习:

一、揭示课题

1.读题。

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1)认读

暖流视察和蔼涌动致意阅览沉浸

压抑挫折苏轼宫阙婵娟强调抑扬顿挫

琼楼玉宇悲欢离合兴致勃勃情不自禁

(2)听写

教师读新词,生听写,同桌互评,在生字表或课后相应练习的题号旁记录听写结果。

二、学生交流问题——教师梳理问题

(一)提出问题:

1.通过预习,你们认为这篇课文应该学习哪些内容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写什么”。

总结学生的回答,同学们都关注了课文写的内容,那么围绕课题,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呢?

(板书:

写什么)

2.我们分节朗读课文。

3.学生交流课文写了什么?

概括总结:

1994年冬,江泽民主席看望南开师生员工并和学生亲切交谈的事,表达了江主席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对青年一代的关怀之情。

4.对于这个故事,通过预习,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针对学生的提问,相机引导---“怎么写”。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同时形成共性需要解决的问题。

(想一想,课文怎么的?

(二)探究问题:

1.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课文是怎么写的呢?

学生讨论,相机给课文划分段落。

第一段

(1):

江主席来到南开大学看望师生员工。

第二段(2-6):

江主席和学生们亲切交谈并和他们一起背诵中国优秀的文学作品。

第三段(7)写同学们对江主席发自内心的敬佩。

三、学生“学习释疑”——教师“点难拨疑”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

这一节写了什么?

江主席来到南开大学看望师生员工(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从“涌动”一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南开大学师生员工心情十分激动)为什么会这么激动?

(江主席看望师生员工)

3.课文的题目是《暖流》,文章的第一句“1994年年底,寒冬里的南开大学涌动着一股暖流”就进口题目来写,并且第二句“在天津视察工作的国家主席江泽民,来到南开大学看望师生员工”自然而然地引起下文,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生“反思学习”——教师“反思教学”

回顾课文,贯穿学法。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课文内容。

2.阅读方法。

3.写作方法。

4.问问题的方法

五、教师“引导实践”——学生“迁移创新”

总结,课后延伸:

自学课文3---7节,思考写了什么?

怎么写的?

为什么这么写?

第二课时(总课时)

上课时间:

月日课型:

新授课

一、学生“学习释疑”——教师“点难拨疑”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暖流》。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2至6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

这一段写了什么?

交流:

江主席和学生们亲切交谈并和他们一起背诵中国优秀的文学作品。

2.怎么写的?

(1)分角色朗读,注意体会江主席是怎么问的,王辉又是怎样回答的。

(2)结合课文谈感受。

①你觉得江主席怎么样?

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细细体会。

平易近人:

江主席来了,他满面春风,向同学们致意。

……走到王辉身边,和蔼地问、兴致勃勃、抑扬顿挫。

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

背《滕王阁序》、背《水调歌头•中秋》。

②分组朗读、讨论。

③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程序:

分角色读——说感受——再次有感情朗读。

(3)课文写江主席平易近人,关心青年,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但并没有直接讲出来,而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的。

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真实、自然、生动、形象)

(三)学习第7自然段

(1)齐读。

这一段写了什么?

(2)提问:

王辉为什么说自己打心眼里佩服江主席?

(3)反复朗读王辉的话,体会其中的激动和佩服之情。

讨论: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想一想,课题的“暖流”是什么意思?

(体会:

江主席对师生的关心,对青年人的关怀,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使大家产生了激动、兴奋、喜悦的情绪。

)这样的题目充满深意,令人回味。

二、学生“反思学习”——教师“反思教学”

回顾课文,贯穿学法。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

1.课文内容。

2.阅读方法。

3.写作方法。

4.问问题的方法

三、教师“引导实践”——学生“迁移创新”

1.总结提升:

通过江主席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江主席的,文章的题目充满深意,令人回味。

2.学习建议:

(1)熟读《滕王阁序》、《水调歌头•中秋》

(2)小练笔:

写一段话,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一个特点。

板书设计:

2.暖流

写什么看望南开师生

怎么写语言、动作、神态

为什么写平易近人关心青年

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

 

 

3.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通过“自问自探”,从整体上感受作者借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体会比喻句的含义及其作用,学习作者按照游览顺序记叙的方法。

3.理解“只拣儿童多处行”的含义和缘由,感悟儿童活泼可爱的形象和无比旺盛的生命活力,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一样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自主探究方案:

我会想:

我会想:

读一读课题:

想一想围绕课题能产生哪些疑问?

动动你的小脑子,再猜一猜课文可能写什么?

我会读:

1.读一读课文:

多读几遍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带着你的疑问和猜想读课文,看看课文内容和你猜想有什么区别?

2.读一读词语:

理解倚靠栏杆纽扣额前颐和园

四肢海棠欢畅旺盛玉澜堂成千盈白

3.读读想想:

这是一篇写的散文,作者以欢快的笔调写了

,字里行间中洋溢着一种生机和快乐。

课文以“我们”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我们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

课文先写了在颐和园,接着写在知春亭和湖边,然后写了在玉澜堂的院子里,最后写了“我”的感想。

4.你认为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学习哪些内容呢?

我会写:

1.用自己的方法学会田字格里的生字。

2.自我检测:

看拼音,写汉字。

bùjiěyǐkàolángānniǔkòu

()()()()

wàngshènghuānchàngsìzhīchéngqiānyíngbǎi

()()()()

我知道:

课外搜索:

1.搜集冰心的资料。

2.搜集冰心的作品。

第一课时(总课时)

上课时间:

月日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学生展示自学——教师了解学情

展示学习:

1.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去春游。

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春游时的情景。

板书课题:

只拣儿童多处行 

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1)认读

理解倚靠栏杆纽扣额前颐和园

四肢海棠欢畅旺盛玉澜堂成千盈白

(2)听写

教师读新词,生听写,同桌互评,在生字表或课后相应练习的题号旁记录听写结果。

3.学生简介作者:

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书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情真意切。

 

二、学生交流问题——教师梳理问题

(一)提出问题:

1.通过预习,你们认为这篇课文应该学习哪些内容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写什么”。

总结学生的回答,同学们都关注了课文写的内容,那么围绕课题,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呢?

(板书:

写什么)

2.我们分节朗读课文。

3.学生交流课文写了什么?

概括总结:

本文是冰心的一篇散文,以欢快的笔调写了生机勃勃春游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着旺盛生命力的花儿,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生机,令人感到十分快乐。

4.通过预习,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针对学生的提问,相机引导---“怎么写”。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同时形成共性需要解决的问题。

(想一想,课文怎么写的?

(二)探究问题:

1.理清文章脉络

(1)分段读文,思考:

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

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2)交流画出的词语。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边 玉澜堂   

(3)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

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

    

第二段(3-4):

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第三段(5-8):

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第四段(9):

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三、学生“学习释疑”——教师“点难拨疑”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自由读,想一想:

这段写了什么?

2.交流:

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

3.怎么写的?

4.学习第一段

(1)画出给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即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   

①这句话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在下面画上记号。

     

②“成千盈百、闹嚷嚷、挤、飞涌、一群接着一群 ”从这些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孩子多)

③这句话好在哪里?

(用“魔术匣子”比喻“颐和园”,用“小天使”比喻“儿童”,写出了儿童的活泼、可爱。

)   

(3)指导朗读。

5.引读第二自然段。

 诗人说“()不解春何在,只拣()多处行”,而作者认为“()不解春何在,只拣()多处行”。

 

 

四、学生“反思学习”——教师“反思教学”

回顾课文,贯穿学法。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课文内容。

2.阅读方法。

3.写作方法。

4.问问题的方法

五、教师“引导实践”——学生“迁移创新”

总结,课后延伸:

自学课文3---9节,思考写了什么?

怎么写的?

为什么这么写?

第二课时(总课时)

上课时间:

月日课型:

新授课

一、学生“学习释疑”——教师“点难拨疑”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课《只拣儿童多处行》。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第3、4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

这一段写了什么?

2.交流:

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这一段也是些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呢?

   3.学生自学课文。

    

①自由读,画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

    

②交流画出的句子,赏读,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出示句子: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3)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

    

(4)学生畅谈体会。

  

(5)小结

“只拣儿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