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社四年级上册备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7717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4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社四年级上册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品社四年级上册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品社四年级上册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品社四年级上册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品社四年级上册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品社四年级上册备课.docx

《品社四年级上册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社四年级上册备课.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品社四年级上册备课.docx

品社四年级上册备课

教学进度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单元检测

备注

1

9.3-7

启始课

2

10-14

1.多样的购物天地

3

17-21

2.买东西的学问

4

24-28

3.购物时要节省

5

26-30

4.做文明的小顾客

6

10.1-5

放假一周

7

8-12

1.从烽火台到互联网

8

15-19

2.现代通信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9

22-26

3.同学沟通你我他

10

29-11.2

4.文明通信

11

5-9

1.生活中也有灾难

12

12-16

2.当灾难来临时

13

19-23

3.人间自有真情在

14

26-30

4.灾难后的思考

15

12.3-7

1.我学会了

16

10-14

2.我会学了

17

17-21

3.珍惜时间

18

24-28

4.学无止境

19

31-1.4

期末复习

20

7-11

期末考查

21

14-18

期末总结

第一单元由购物想到的

一、本单元在全册教材中的位置及作用

购物是现代人享受现代生活的具体体现。

本单元注重引导学生探究购物活动中的特点、规律,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使他们建立初步的消费观念、理财意识和购物的行为规范,为他们适应社会生活奠定初步良好的公民素质。

二、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4个主题。

主题一:

“多样的购物天地”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多种购物场所,包括外国的一些购物场所,了解它们的特点,开阔学生的视野。

主题二:

“买东西的学问”主要是使学生初步学会选购商品,知道作为一个消费者要学会自我保护,初步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为他们今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打基础。

主题三:

“购物时要节省”主要是培养学生从小尊重父母的劳动,不乱花钱,学会勤俭节约。

主题四:

“做文明的小顾客”主要是引导学生正确了解买卖的关系;初步知道如何尊重售货员的劳动,如何爱护商品,如何做一名文明的小顾客。

三、本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对各种购物场所的观察、了解,使学生初步感受购物活动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初步认识购物场所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发展的辨证关系。

激发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感。

2.初步掌握购物的相关知识;了解在购物过程中消费者如何自我保护的一般常识,能够购买简单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

3.初步知道家庭经济来源的途径;知道量入为出的道理,知道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了解一些勤俭节约的方法。

4.了解购物场所中工作人员的工作,知道文明购物的基本要求。

四、本单元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购物的相关知识;了解在购物过程中消费者如何自我保护的一般常识,能够购买简单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

2.步知道家庭经济来源的途径;知道量入为出的道理,知道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了解一些勤俭节约的方法。

3.了解购物场所中工作人员的工作,知道文明购物的基本要求。

五、本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对各种购物场所的观察、了解,使学生初步感受购物活动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初步认识购物场所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发展的辨证关系。

激发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感。

六、教学资料准备

各种商店的照片或图片、食品包装、售货凭证、店规等。

七、本单元教学时间:

9课时。

每主题两课时,活动课一课时。

主题一:

多样的购物天地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各种购物场所的观察、了解,使学生初步感受购物活动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初步认识购物场所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发展的辨证关系。

激发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的兴趣和能力;丰富学生对购物场所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培养学生讨论和交流的能力。

3.了解不同的购物场所及各自具有的特点;了解一些现代化的买卖方式;了解部分国家的购物场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的兴趣和能力;丰富学生对购物场所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培养学生讨论和交流的能力。

2.了解不同的购物场所及各自具有的特点;了解一些现代化的买卖方式;了解部分国家的购物场所。

难点:

1.通过对各种购物场所的观察、了解,使学生初步感受购物活动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初步认识购物场所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发展的辨证关系。

激发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资源准备

(一)教师准备

课件、各种商店的照片或图片、网上购物订单

(二)学生准备

调查自家附近都有哪些购物场所;收集各种商店的照片或图片。

四、教材分析

购物是现代人享受现代生活的具体体现。

教材从三方面呈现了主题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购物场所。

不同的购物场所从不同方面为人们提供服务。

让学生通过调查、亲身体验、观察图片、交流来分析它们的特点和不同之处,从而领悟商业如何方便人们的生活。

五、学生情况分析

商业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在生活中,他们广泛接触到了各种商业场所,但缺乏购物的相关知识和规则。

因此,从小了解商业、购物方面的知识和规则是非常必要的。

六、教学时间:

2课时

*******************************************************************************

第一课时

一、活动主题:

1。

各种形式的购物场所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的购物场所及各自具有的特点;了解一些现代化的买卖方式;

2.通过对各种购物场所的观察、了解,使学生初步感受购物活动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初步认识购物场所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发展的辨证关系。

激发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了解不同的购物场所及各自具有的特点;了解一些现代化的买卖方式;

难点:

通过对各种购物场所的观察、了解,使学生初步感受购物活动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初步认识购物场所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发展的辨证关系。

激发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教学资源准备

(一)教师准备

课件、各种商店的照片或图片、网上购物订单

(二)学生准备

调查自家附近都有哪些购物场所;收集各种商店的照片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说一说:

你家里平时吃的食品、用的东西、你身上穿的衣服大都是从哪里买来的?

2、提问:

你家周围都有哪些不同的购物场所?

(二)学习新知

活动一:

探究活动

1、如果让你去购买一双球鞋,你想选择到什么购物场所去购买?

说说你的理由。

2、小组内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归纳购物场所的名称

活动二:

小组探究

1、教师导言:

买卖东西的场所各种各样,它们各有特点。

2、讨论:

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课前调查表:

商店名称

特点

3、小组汇报、教师归纳明确

明确:

我们常见的商业场所可大致分为以下几大类:

商店名称

特点

专门商店

专门出售某一类商品。

品种多,规格全,便于选择。

百货商场

面积较大、商品的门类比较齐全的综合市场。

分柜台陈列。

便民店

离居民区较近,营业时间比较长而灵活,经销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小型商店。

居民买东西比较方便。

集贸市场

原指集市,是农村或小城镇中定期买卖货物的市场,现在泛指以个体经营者为主进行买卖的市场,通常经营蔬菜、水果和简单日用品。

专卖店

专门经营某一类品牌商品的商店。

超级市场

采取开架自选方式销售商品的商店。

连锁店

分散营业,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由同一总部集中管理,经验的方针、规模、方式相同,是企业联合组织形式。

4、补充知识:

在这些购物场所以外,还有一个特殊的购物方式,让我们不出家门就可以买到想要

的东西,你知道是什么购物方式吗?

6、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说明。

活动三:

购物直通车

1、说一说:

在我们学校附近或你家附近有哪些不同的商业场所?

它们给你或你家提供了

哪些方便?

举例说明。

2、举例说说你自己或家人在购买某些物品时是怎样选择不同的购物场所的?

1、小组活动:

将组内同学或家里想要购买的物品卡贴在你们选择的购物场所后面,并

说明理由。

(三)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各种各样的商业场所及其特点,这些商业场所给我们的社

会生活提供了很多方便。

六、布置作业:

观察你家附近商业场所的买卖情况.

七、板书设计:

主题一:

多样的购物天地

百货商场专卖店

专门商店连锁店

超级市场便民店

集贸市场

八、课后小记:

本节课在完成认识不同的购物场所和特点时,自已感觉耗时较常,而且学生们还存在着对个别购物场所认识不清的现象,细究起来我觉得问题主要出在自己太生硬的强调学生们对购物场所的名称和特点认识的一致性了,其实在现实的生活中有些购物场所的特点趋同,不能简单的分开。

第二课时

一、活动主题:

1、多种多样的服务2、异国购物场所的风情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各种购物场所的观察、了解,使学生初步感受购物活动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初步认识购物场所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发展的辨证关系。

激发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的兴趣和能力;

3.了解一些现代化的买卖方式;了解部分国家的购物场所。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的兴趣和能力;2.了解一些现代化的买卖方式;了解部分国家的购物场所。

难点:

1.通过对各种购物场所的观察、了解,使学生初步感受购物活动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初步认识购物场所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发展的辨证关系。

激发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教学资源准备

(一)教师准备

课件、照片或图片、网上购物订单

(二)学生准备

收集各种商店服务及异国购物场所的照片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多样的购物天地里选择商品的时候,作为消费者,我们同时也享受到了多种多样的服务。

(二)学习新知

1、根据课前观察,请你说一说:

购物场所里的工作人员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方面的服务?

(提示:

超市里、商场里、专卖店里、大型货物、节日礼品等)

2、小小故事会——周到的服务

举例说说你和家人在购物时享受过哪些方面的服务?

给你们带来怎样的感受?

3、情景剧表演:

小组合作,用表演的形式汇报周到的服务。

4、说一说:

通过以上的学习交流,你有什么感受?

5、教师小结:

我们能够在商店里买到我们需要的东西,应该感谢千千万万名商业者和为我们服

务的人们,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劳动。

6、教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异国购物的风情吗?

7、教师利用课件补充介绍。

8、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其他国家购物场所以及购物特点方面的资料(可介绍家长在国外购物的所见所闻)

9、师小结:

我们简单的了解了一些异国购物场所的知识,有助于我们了解其他国家的民族文化和风情,课下还要多搜集有关方面的资料。

(三)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各种各样的商业场所及其特点,在这些商业场所里我们还

享受到了多种多样的服务,这些商业场所给我们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很多方便。

而异国

购物场所的风情又让我们领略了异国购物的魅力,很是有趣。

六、布置作业:

搜集小食品包装

七、板书设计:

主题一:

多样的购物天地

1、多种多样的服务

2、异国购物场所的风情

八、课后小记:

收获:

本节课自己感觉最满意之处即是以小小故事会的形式师生共同讲述自己在购物场所中享受到的周到的服务。

不足之处:

自己一相情愿的以课件的形式为学生“填补异国购物”的风情。

而没有考虑到学生们本身已具有的异国购物的经验。

效果不太好。

主题二:

买东西的学问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买东西的简单知识,感受到购物的乐趣,增强他们作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2、具有初步识别商品及商品包装信息的能力;具有比较商品价格的能力;具有简单的消费者自我保护的认识和方法;

3、初步掌握购物的相关知识;了解在购物过程中消费者如何自我保护的一般常识,能够购买简单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使学生知道买东西的简单知识;具有初步识别商品及商品包装信息的能力;具有比较商品价格的能力;具有简单的消费者自我保护的认识和方法;初步掌握购物的相关知识。

难点:

能够购买简单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感受到购物的乐趣,增强他们作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资源准备

(一)教师准备

各种食品包装;条形码的图案及说明;售货凭证。

(二)学生准备

收集一些食品包装、售货凭证和学习用品。

四、教材分析

购物是现代人享受现代生活的具体体现。

如何选购商品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过程。

教材选择了以学生常见的食品为主的内容,扩展到买文具、日用品……给学生留下探索的空间,从而培养他们初步的独立购物能力。

五、学生情况分析

商业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在生活中,他们虽然有买东西的经历,但真正掌握买东西的学问,尤其是分析价格因素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从小了解掌握商业、购物方面的知识方法和规则是非常必要的。

六、教学时间:

2课时

*******************************************************************************

第一课时

一、活动主题:

1。

识别包装上的信息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买东西的简单知识,感受到购物的乐趣,增强他们作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2、具有初步识别商品及商品包装信息的能力;具有简单的消费者自我保护的认识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使学生知道买东西的简单知识;具有初步识别商品及商品包装信息的能力;具有简单的消费者自我保护的认识和方法;初步掌握购物的相关知识。

难点:

能够购买简单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感受到购物的乐趣,增强他们作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学资源准备

(一)教师准备

各种食品包装;条形码的图案及说明;售货凭证。

(二)学生准备

收集一些食品包装、售货凭证和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自己买过东西吗?

说说你有什么买东西的经验?

同学们,可不要小看

买东西。

你们知道吗?

其实买东西的学问可大啦。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买东西的学问。

(二)学习新知

1、小组体验活动:

《购买商品》

(1)对桌上放置的某一类商品进行选购,并说说选购的理由

(2)小组汇报,说明选购此商品的理由

(3)其它小组的同学可做补充说明

(4)教师引导归纳,明确相关知识并板书

①买带包装的食品,要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思考:

什么叫保质期?

举例:

A、出示食物包装,生产日期2007。

1.保质期6个月,请问这包方便面还能吃吗?

B、出示饼干:

生产日期2006.10.23,保质期一年,这包饼干你买不买?

为什么?

C、小组练习:

看食品包装说出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算一算是否过了保质期。

D、小结:

如果遇到“三无”产品应坚决不买。

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E、思考:

购买不带包装的食品时,需要注意什么?

②买用品是讲究实用、价格合理、物美价廉。

③买小摊贩处食品要看有无营业执照或卫生许可证。

2、教师:

在购买有包装的食品时要仔细阅读包装上的信息,上面有很多学问呢。

你知道上面有哪些信息吗?

3、学生发言

4、指导看书P10,明确

(三)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如何识别食品包装上的一些信息,初步掌握了购物的相关

知识。

在生活中可以运用这些知识购买简单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感受购物的乐趣,

并增强我们作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六、布置作业:

调查了解商品的价格及变化

七、板书设计:

主题二:

买东西的学问

包装食品:

生产日期、保质期

怎样买东西用品:

实用、便宜(物美价廉)

货摊食品:

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

蔬菜、肉、蛋、鱼:

新鲜

八、课后小记:

本节课在设计上主要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请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一谈,并由老师加以总结,但是自己觉得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是教师自己对包装上的知识不够了解,特别是条形码知识,导致知识上有缺憾;其次是自己总结时太生硬,急于得出结论。

我想应该让学生在课前充分调查,课上充分观察,充分讨论。

 

第二课时

一、活动主题:

1。

价格中的小秘密;2。

消费者要自我保护

二、教学目标

1、具有比较商品价格的能力;具有简单的消费者自我保护的认识和方法;

2、初步掌握购物的相关知识;了解在购物过程中消费者如何自我保护的一般常识,能够购买简单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具有比较商品价格的能力;具有简单的消费者自我保护的认识和方法;

难点:

初步掌握购物的相关知识;了解在购物过程中消费者如何自我保护的一般常识,能够购买简单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

四、教学资源准备

(一)教师准备

售货凭证、价格变化的标签等。

(二)学生准备

售货凭证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是从保证质量的方面来讨论买东西的学问的。

其实,我们买东西时,既要注意质量的优劣,还要注意价格是否适中,那么,什么叫价格呢?

(二)学习新知

价格中的小秘密

1、提问:

你在商店或集贸市场买东西时,注意过价格的变化吗?

2、课件演示,思考:

为什么农贸市场上同样的西红柿,早晚价格不一样?

为什么商店里的皮衣、连衣裙要销价?

3、讨论:

(1)、为什么在我国南方买香蕉比在北方价格便宜?

(2)、为什么同一商品,在不同地区的商店里价格不一样?

什么原因引起价格有变化?

明确:

时间、数量、地区

4、说明:

你和家人发现的价格中的小秘密。

5、教师小结:

我们在买东西时,可以灵活运用这些小知识,做到省钱、实用。

消费者要自我保护

1、教师:

我们每一位顾客都是消费者,都要懂得自我保护的方法和知识。

2、看P14C插图,说一说:

从下面的内容中,你能学到哪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呢?

3、你和你的家人买到过假冒伪劣商品吗?

如果买到过,你们是怎样处理的?

4、看书了解消费者权益及保护法的相关知识;“3·15”的由来及意义。

(三)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买东西的简单知识。

其实,买东西的学问可大啦!

今天我们只学习了其中的点滴知识,在今后的生活中,只要多观察、勤思考,就会学习到更多的买东西的学问。

六、布置作业:

调查了解你家的经济来源

七、板书设计:

主题二:

买东西的学问

时间、季节、地点价格变化

八、课后小记:

本节课主要研究价格的变化和消费者自我保护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是学生们对商品价格变化的情况远不如我所估计的了解的多,因此需要教师通过有目的的补充相关事例来做说明,所以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做相应的调整。

 

主题三:

购物时要节省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自家的经济来源,使学生明白钱来得不容易,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尊重父母的劳动。

增强合理消费的意识,树立勤俭节约的美德。

2、初步学会处理“需要与想要的关系”;有为他人着想、为家庭着想的意识;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能力。

3、初步知道家庭经济来源的途径;知道量入为出的道理,知道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了解一些勤俭节约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初步知道家庭经济来源的途径;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尊重父母的劳动。

知道量入为出的道理,知道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了解一些勤俭节约的方法。

难点:

初步学会处理“需要与想要的关系”;有为他人着想、为家庭着想的意识;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能力。

增强合理消费的意识,树立勤俭节约的美德。

三、教学资源准备

(一)教师准备

收集勤俭节约的事例;设计一个“家庭开支小帐本”。

(二)学生准备

调查自家的经济来源;收集勤俭节约的事例。

四、教材分析

家庭的经济来源是购物的前提和基础。

教材从三方面呈现了学习内容。

让学生知道自家的经济状况,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和自我的需要去购物,从而培养学生的勤俭节约意识。

五、学生情况分析

什么是家庭经济收入的来源,以及它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学生不容易真正理解。

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消费层次,注意学生中可能存在的攀比、摆阔的苗头,正确引导他们认识量入为出、合理消费。

六、教学时间:

2课时

*******************************************************************************

第一课时

一、活动主题:

1。

我家的经济来源2。

量入为出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自家的经济来源,使学生明白钱来得不容易,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尊重父母的劳动。

增强合理消费的意识,树立勤俭节约的美德。

2、初步知道家庭经济来源的途径;知道量入为出的道理,知道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了解一些勤俭节约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初步知道家庭经济来源的途径;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尊重父母的劳动。

知道量入为出的道理,知道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了解一些勤俭节约的方法。

难点:

有为他人着想、为家庭着想的意识;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能力。

增强合理消费的意识,树立勤俭节约的美德。

四、教学资源准备

(一)教师准备

收集勤俭节约的事例;设计一个“家庭开支小帐本”。

(二)学生准备

调查自家的经济来源及开支情况;收集勤俭节约的事例。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们在超市里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食品和物品时,你们想过你们买这些东西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吗?

(二)学习新知

我家的经济来源

1、说一说:

你知道你家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吗?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归纳

3、明确什么是家庭经济来源?

P16指导看书

4、教师小结:

家庭经济来源呈多样化。

但不管形式如何,其实都是靠父母的劳动报酬来维持家庭生活的。

5、听故事《妈妈能不渴吗?

》了解家长工作的辛苦以及挣钱的不易。

6、说一说:

你父母是如何辛勤工作、挣钱养家的?

我们应该如何尊重他们的劳动?

量入为出

1、教师导语:

既然大家了解了父母家庭收入的来之不易,那我们应该如何使用对待呢?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引出“量入为出”,使学生了解其含义。

3、教师:

要做到“量入为出”,首先就要了解你家的必要开支。

说一说:

你知道你家生活中的必要开支都有哪些吗?

4、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吃饭、穿衣、住房、出行、文化娱乐、休闲爱好等。

5、根据课前调查完成作业:

《我家的必要开支大多用在……》

6、根据你家的经济来源情况和开支情况,说一说你家的收支是否平衡?

有无剩余?

应怎样保持收支平衡?

(教师首先举例说明什么是收支平衡)

(三)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家庭经济来源的不易,以及家庭的必要开支情况。

其实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可以为家庭的收支平衡和家庭的经济积累做贡献。

六、布置作业:

收集勤俭节约的事例。

七、板书设计:

主题三:

购物时要节省

经济来源

量入为出

八、课后小记:

本节课在教学之前我安排学生们了解家庭的经济收入和支出情况,原本上设想学生们能够通过和家长沟通很容易的了解到家里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可是没想到学生们反应有的家长不愿意说明家庭的经济收入情况;还有的个别家长收入很不稳定。

所以学生们调查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