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7543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8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棉花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棉花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棉花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棉花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棉花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棉花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docx

《棉花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棉花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棉花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docx

棉花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棉花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详尽版)

棉花  拉丁语学名:

Gossypiumspp. 英语名字:

cottonplant

棉花科属:

界:

植物界 Plantae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目:

锦葵目 Malvales

科:

锦葵科 Malvaceae属:

棉属Gossypium

锦葵科(Malvaceae)棉属(Gossypium)植物的种籽纤维,绝大多数亚热带国家都有生产。

在热带地区可长到6公尺(20呎)高,一般为1∼2公尺(4∼6呎)。

花朵乳白色,开花後不久转成深红色後凋谢,留下绿色棉铃,棉铃内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从棉籽表皮长出。

棉铃成熟时裂开,露出柔软的纤维。

纤维有白色的,也有白色带黄的,长约2∼4公分(0.75∼1.5吋),含纤维素约87∼90%,水5∼8%,其他物质4∼6%。

 棉花历史:

棉花种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在共同时代之前,棉纺织品的使用传到了地中海地区。

公元一世纪,阿拉伯商人将精美的细棉布带到了意大利和西班牙。

大约9世纪的时候,摩尔人将棉花种植方法传到了西班牙。

15世纪,棉花传入英国,然后传入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

16世纪西班牙人进入墨西哥南部和尤卡坦半岛,发现当地植棉业已很发达,岛民将彩色棉纺成土布,做成当地人的服装。

现在占世界棉花总产90%以上的棉种都原产于墨西哥的陆地棉。

棉花的原产地是印度和阿拉伯。

在棉花传入我国之前,我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

宋以前,我国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

“棉”字是从《宋书》起才开始出现的。

可见棉花的传入,至迟在南北朝时期,但是多在边疆种植。

棉花大量传入内地,当在宋末元初。

至于全国棉花的推广则迟至明初,是朱元璋用强制的方法才推开的。

棉花分类:

粗绒棉--也叫亚洲棉,原产印度。

由于产量低、纤维粗短,不适合机器纺织,目前已被汰。

长绒棉--也叫海岛棉,原产南美洲。

纤维长、强度高是其特点,适合于纺高支纱。

目前我国只有新疆生产。

绒棉--也叫陆地棉,原产中美洲,所以又称美棉。

适应性广、产量高、纤维较长、品质较好是其特点,可纺中支纱。

棉花介绍:

棉花是离瓣双子叶植物,喜热、好光、耐旱、忌渍,适宜于在疏松深厚土壤中种植。

棉花是喜温作物,其生长起点温度在10℃以上,最适温度为25-30℃,高于40℃组织受损伤。

棉花生育时期长短,因品种、气候及栽培条件的不同而异,一般约130一150天。

在优越的生产条件下,可促使棉花生长加快,发育提前。

因此,创造适宜条件,满足棉花生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就能促进棉花早发,延长有效结铃期,从而达到早熟、优质、高产的目的。

世界主要棉花产区:

棉花主要分布在32°S到47°N之间,遍及亚、非、美、欧及大洋洲。

中国、美国、印度、乌兹别克斯坦、埃及等。

其中中国的单产量最大,乌兹别克斯坦有“白金之国”之称。

主要集中在亚洲和美洲,亚洲棉花面积和总产分别占62%和64%;美洲棉花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26%和24%。

全国棉花种植带划分为华南棉区、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北部特早熟棉区5个棉区(图)。

新疆、河南、江苏、湖北、山东、河北和安徽七省是我国的主要产棉省,植棉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的85%。

棉花的耕作、播种、种植、管理及收获:

一、施肥整地造墒

农谚说“土是本、肥是劲、水是命”,这说明棉花播种前搞好整地施肥造墒的重要性。

一般要求棉花播种前15天左右及时进行整地施肥造墒。

生产实践证明,增施钾肥,黄萎病发病株率明显低于不施钾肥的。

一般低洼地块形成积水,容易引发黄萎病发生,严重时,造成棉花萎蔫死亡;平整地块发病较轻。

播种前5天左右喷洒氟乐灵除草剂。

二、选用优良品种

“科技兴农,良种先行”,种子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棉花增产增收的第一要素。

三、种子处理

1、晒种。

一般在播种前15天进行晒种。

晒种,可以打破棉种的休眠状态,有效杀灭棉种表皮病菌,减轻苗期病害,促进种子后熟,增强种子吸水力和种皮透气性,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促进种子萌发出苗。

 2、浸种。

温汤浸种是我国一直沿用至今的传统毛籽处理方法,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种子萌发出苗,特别是在土壤墒情较差的条件下,有利于实现一播全苗。

3、药剂拌种。

药剂拌种,可以杀死种子携带的病菌和播种后周围土壤中的病菌,以提高出苗率,防治苗期病害,配合使用杀虫剂拌种,也可以减轻苗期虫害的危害。

拌种药剂,含有一定数量的杀菌剂、杀虫剂及适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四、播种:

1)足墒播种

2)适期播种:

一般从终霜期考虑,掌握“冷尾暖头”抢时播种。

终霜期前播种,终霜期后出苗最好。

 3)适量播种:

西北地区最为密集,其次黄河地区,长江流域最为稀疏。

4)适宜播深

5)抗旱播种

五、地膜覆盖:

大陇:

90—100cm,小陇:

45—60cm;宽度距垄宽而定。

一般地膜的厚度在0.004—0.01之间;如山东、河北等地,0.004—0.006mm即可;甘肃、新疆等地,因地膜污染较严重,需0.008-0.01mm,便于回收。

六、棉花的生长期及田间管理

(一)播种出苗期综合管理:

一般时长7-15天;

播种过早,地温低,容易造成烂种、缺苗;播种过晚,生育期推迟,会造成晚熟。

苗期防3病:

立枯病、炭疽病、猝倒病

(1)立枯病是黑杆不倒苗,黑根、烂根、缢缩变细

(2)炭疽病棉苗杆皮发红梭形、圆形斑,黑斑、中间凹陷

(3)瘁倒病:

茎基部变褐、凹陷、倒伏

(4)虫害:

苗蚜、地下害虫

(二)苗期综合管理:

一般时长40-50天,灌溉需水量占整个生育期的9-12%,需肥量占整个生长期的:

N5%、P2O53-5%、K2O3-4%,

1、苗期的生育特点:

(1)苗期一是长根、茎、叶为主。

二是花芽开始分化,幼叶的腋芽分化发育成果枝原基,顶芽发育成花原基。

(2)苗期气温偏低,地上部生长缓慢,而地下部生长较快,主根伸长比株高增长快4-5倍。

(3)棉苗3片真叶前,对不良环境抵抗力弱,导致弱苗迟发或病苗、僵苗或死苗发生。

(4)苗期对水分和养分需求不多,但对光照、温度要求严格。

2、苗期看苗诊断:

(1)全苗:

要选择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一播全苗。

(2)壮苗:

在确保全苗的基础上,达到壮苗早发。

(3)壮根:

三者的关系是壮苗先壮根,根壮苗早发。

3、苗期栽培技术要点:

(1)补苗、间苗、定苗

a、补苗:

直播苗田要育好营养钵预备苗,及时移苗补缺。

b、间苗:

长1—2片真叶时进行间苗。

c、定苗:

长3—4片真叶时进行定苗。

(2)中耕除草,及时灭茬

a、中耕除草要求:

“早、勤、细”,防止草荒苗。

b、中耕除草要与苗肥相结合,促苗生长。

c、中耕要与化学除草相结合,减轻劳动强度。

(3)排涝防渍,保墒抗旱

a、多雨:

清沟排渍,降低地下水位,防止病害死苗。

b、干旱:

及时灌溉,松土保墒,确保全苗。

(4)早施、轻施苗肥

a、齐苗后施一次“黄芽肥”,亩施尿素5斤。

b、3、4叶时施一次平衡肥,亩施复合肥15斤。

c、小苗、弱苗要多施,大苗、壮苗要少施。

(5)病虫防治

A、苗期病害:

炭疽病、立枯病、猝倒病、褐斑病、疫病等。

B、苗期虫害:

蚜虫、盲蝽蟓、地老虎等

C、防治方法:

苗病农业防治,清沟排渍,中耕除草,早施苗肥。

苗病药剂防治,用托布津、可杀得等杀菌剂喷雾防治。

虫害防治主要以化学药剂防治。

(三)蕾期综合管理:

一般时长22-28天,灌溉需水量占整个生育期的13-15%,需肥量占整个生长期的:

N18-20%、P2O523-25%、K2O15-18%,

小注:

五、六叶现蕾、开始防枯、黄萎;

进入现蕾期后是棉花枯萎病、黄矮病的发生开始期。

发病后植株不长,叶片黄萎,杆内发褐干枯

用药:

根腐宁、润露+枯萎灵+好先收+硼碘金施乐兑水淋施,株用药水30克,间隔10天一次,3次

1、蕾期的生育特点:

(1)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

(2)根系逐渐扩大,吸收肥水能力强。

(3)温度升高,光照条件好,叶面积系数增加,光合作用增强。

(4)控制氮肥用量,防止疯长。

2、蕾期看苗诊断:

(1)根系深,吸收旺。

(2)株型紧凑,发棵稳。

(3)茎杆粗壮,红茎比60%。

3、蕾期栽培技术要点:

(1)中耕、除草、培土:

在结合中耕除草时进行清沟培土,中耕深度为8—12cm,培土高度为10—12cm。

中耕除草中耕的要求:

一般中耕深度为10CM,如是粘土,行间的土块要翻过来打碎整平,砂质土,则只要锄深锄松即可。

长势旺的田块,增加中耕深度,暂时破坏棉株较多的根系,以抑制生长。

(2)稳施蕾肥:

开沟深施有机肥和无机肥,做到蕾期施,花期用。

(3)清沟排水,灌水抗旱:

蕾期正值雨季,清沟排水是关键,遇到旱情要及时灌水抗旱。

(4)适时适量喷施生长调节剂:

a、第一次在主茎叶8—10片时,用缩节胺3克兑水100斤喷雾。

b、第二次在花期时,用缩节胺5克兑水120斤喷雾

c、喷雾整株叶片全湿,但不滴水为宜。

(5)防治病虫害。

蕾期主要虫害有:

蚜虫、红蜘蛛、红铃虫、盲椿象、金刚钻等。

病害以立枯病、枯黄萎病为主,应及时防治和拔除。

蕾半初现花(铃)、再施促蕾肥、沟施穴施复合肥、打杈抹芽搭好架;

50%棉株现蕾初花时,棉花生长进入需肥水旺盛期。

以施复合肥为主,逐渐为后期丰产搭好架子。

抹赘芽、打叶枝、甚至中耕促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促控结合,。

 现蕾的顺序是:

纵向,由下而上;横向,由内向外,以第一果节为中心,呈螺旋形由内向外,由下向上逐渐推进(图)。

控制陡长A深中耕B板控(即不中耕,使土壤板结,减少对肥水的吸收)C捏顶(顶部3-4节幼嫩处)D喷施生长调节剂喷施缩节胺1.5-3.0对水50KG,进行整株喷雾。

喷药是时,注意打肥不打瘦,打湿不打旱,浓度不宜过高,用量不宜过多。

(四)花铃期综合管理:

一般时长48-52天,灌溉需水量占整个生育期的56-60%,需肥量占整个生长期的:

N65-70%、P2O570-75%、K2O60%,

1、花铃期的生育特点

(1)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时期。

(2)叶面积迅速增大,光合叶片制造有机养料达80%以上。

(3)开花量占60%以上。

(4)是根系吸收肥水最多的时期。

2、花铃期看苗诊断

(1)株型紧凑,茎杆下部粗壮。

(2)节间较短,果枝健壮,横着长。

(3)红茎比例为70—80%。

(4)打顶后株高110cm左右。

3、花铃期栽培技术要点

(1)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

a、花铃肥:

结合中耕开沟亩施尿素30斤,施后覆盖。

b、盖顶肥:

立秋后每亩施尿素15斤。

c、缺硼田:

花铃期喷硼1—2次,浓度为0.1—0.2%,每亩用硼砂2两兑水100—120斤喷雾。

增加秋桃,提高铃重。

(2)摘心整枝:

a、适时打顶。

一般在大暑至立秋打顶为宜。

b、抹净赘芽。

减少养分消耗,提高棉田通风透光条件。

(3)化学调控:

a、初花期用缩节胺3克兑水100斤喷雾。

b、打顶5—7天后,亩用缩节胺3克兑水120斤喷施上果枝。

c、用2%尿素加0.2%磷酸二氢钾兑水100斤喷雾,隔7—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防止叶片早衰。

(4)防治烂桃:

a、病害引起(红腐病、炭疽病等)。

b、雨水过多引起。

c、田间隐蔽引起。

防止烂桃的措施:

合理密度。

搞好肥水管理。

合理促控,及时整枝。

减少田间荫蔽,降低田间湿度。

注意防治病虫害。

(五)吐絮期综合管理:

一般时长30-70天,灌溉需水量占整个生育期的18-20%,需肥量占整个生长期的:

N5%、P2O514-15%、K2O12-14%,

1、吐絮期的生育特点

(1)营养生长期已停止,生殖生长期进入老熟阶段。

(2)代谢活动减弱,光合能力下降。

(3)根系活动减弱,吸收肥水的能力减弱。

(4)靠棉株体内营养供应棉铃发育。

2、吐絮期的栽培技术要点

(1)防涝抗旱:

a、秋雨多时要清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防止贪青晚熟,减少烂铃。

b、干旱时,要及时灌水,防止棉铃因干旱而逼熟,铃重减轻。

(2)防止虫害:

a、虫害防治要到9月下旬,主要是棉铃虫、红铃虫。

b、消灭在堆花房间的棉红铃幼虫。

(3)根外追肥:

初吐絮期,喷施1%尿素加0.2%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雾,增加铃重。

七、棉花的需肥规律

(一)产量与需肥量的关系棉花产量不同,需要的氮、磷、钾数量也不同(3:

1:

3)

(二)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特点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吸收氮、磷、钾的数量也不同。

(三)施肥原则棉花需肥量大,生育期长,施肥次数多。

科学、经济施肥应掌握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增施氮肥,配合磷钾肥的原则。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一般应占总施肥量的60%以上),应根据棉花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特点,掌握“轻施苗肥,稳施蕾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的原则

1、第一次苗肥叫“黄芽肥”,一般每公顷用腐熟人粪尿45-60担或硫酸胺30-40KG,对水条施,3-4叶期再施一次平衡肥

2、稳施蕾肥现蕾后,各地有“深埋肥”即施当家肥的经验,在6月中旬下旬开沟深施,使肥料逐渐分解,到花铃期发挥作用,做到蕾期施,花期用,每亩施用饼肥40-50KG,拌过磷酸钙10-20KG。

3、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施肥量一般要占追肥的50%左右,每公顷需施100-150KG尿素,并配合一定数量的磷钾肥,缺硼肥的地方要注意施用硼肥。

一般在8月15日左右施每亩施用尿素盖顶肥2.5-4kg

4、吐絮根外追肥叶面喷施N,P,K肥

八、棉花的生理特性

1、喜硼,缺硼时容易脱落;叶柄环带是棉花缺硼的生理标志。

2、喜钾,缺钾时容易早衰;红叶茎枯病是严重缺钾的后期症状;老叶发黄是早期症状。

3、喜氯,缺氯时柔软易倒

4、棉花一生都需要补钾,尤其是坐桃时进入需钾高峰.

5、严重缺钾时会发生红叶茎枯病.

6、棉花生长季节多雨水,土壤施钾易随水流失,必须叶面喷施.

7、怕35℃以上高温,高温时不能受精,易脱落。

8、怕大风降温,24小时内气温下降8—10℃时会大量脱落

九、 棉花“三桃”及与产量的关系

(1)“伏前桃”---主动桃

  指7月15日以前成的铃。

常较少,但具有重要作用。

除直接构成产量外,棉株带桃入伏是早发稳长的标志,对整个产量与品质有较大的影响。

它能延长有效的开花结铃期,调节养分的供应状况。

(2)“伏桃”----主体桃

   指7月16日至8月15日成的铃。

在“三桃”中所占比例最大。

铃大、质优,是构成产量的主体。

(3)“秋桃”----高产桃

   指8月16日以后结的能正常吐絮的铃。

一般铃较轻,质较差。

只在早发棉株与当年秋季气温较高的条件下,部分早秋桃铃亦较大,品质亦较好。

棉花成铃的空间分布与产量品质有密切的关系。

从纵向看,以中部(5-10果枝)的成铃率较高,铃大、品质好,下部(1-4果枝)次之,上部(11果枝以上)较低。

从横向看,靠近主茎的内围1-2果节,特别是第一果节成铃率高,且铃大,品质好,越远离主茎的外围果节成铃率越低,铃重越轻。

十、棉花的蕾铃脱落与保蕾保铃的途径

(一)蕾铃脱落的一般规律不同棉种和品种间蕾铃脱落的差异,蕾铃脱落率差异较大,相差高达35%左右。

7月下旬一8月上旬开花结铃盛期的脱落数约占总脱落数的56%左右。

(二)蕾铃脱落的原因

1、生理原因:

(l)有机养料不足或分配不当当外界环境条件不适合时,棉株生长瘦弱或徒长,引起棉株体内有机养料不足或分配不当,使蕾铃得不到充足的有机养料而脱落。

在外界环境条件中,对生理脱落影响最大的是肥、水、光、温等因素。

①水分:

水分过多过少都会影响蕾铃脱落,过少,光合作用减少,呼吸作用加强,养分合成少,消耗多。

过多时影响根系的呼吸和吸收作用,新陈代谢不能正常进行。

②肥料:

过少棉株生长不好,易脱落。

过多,常引起棉珠荫蔽,从而降低了光合作用强度和影响光合作用的积累,也导致蕾铃大量脱落。

③光照:

愈少,脱落起多。

④温度:

温度过高,易引起呼吸强度提高,有机物质消耗过快。

低瘟则阻碍棉花的的代谢,养料不足收起脱落。

(2)没有受精未受精的幼铃,由于生长代谢强度弱,吸收养分能力差,必然导致脱落。

影响受精的原因很多,开花时遇到降雨、高温、干旱等不良环境条件,都会破坏花粉和授粉受精过程。

2、病虫害原因:

(1)直接蛀食和危害蕾铃,使之脱落;

(2)通过蛀食与危害光合器官与输导组织,使养料的制造受损和运输受阻,造成蕾铃养料供应不足而导致脱落。

3、机械原因

在蕾铃脱落前,先在蕾柄或铃柄的基部形成一离层。

在蕾铃脱落部分的“离区”,可分为“分离层”及“保护层”。

分离层是蕾铃直接脱落的地方,而保护层则是棉铃脱落后在暴露面所形成的一层保护组织。

在棉花生育正常时,一般下部果枝上的蕾铃脱落少,上部的脱落多,靠近主茎的节位上的脱落少,远离主茎的脱落多。

缺肥早衰的棉株,上、中部及外围的蕾铃脱落较多;徒长棉株中、下部的脱落较多。

棉株上不同圆锥体上蕾铃脱落的百分率,一般是内圆锥体脱落少,外围圆锥体脱落多。

一般规律是棉株开花前脱落少,开花后逐渐增加,进入盛花期后伴随开花高峰期的出现而达到高峰,以后又逐渐减少。

根本途径:

 根据棉花的生长发育规律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采取一套合理的综合栽培技术措施,使光、温、水、肥经常处于最适状况,协调棉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正确解决养料的制造、分配与供应。

增加光合作用,增加有机养料的积累,促使有机养料向蕾铃运输;促使受精作用正常;保持棉株体内激素平衡。

应选用适宜的品种,保持合理的种植密度,正确使用生长调节剂,进行整枝摘心,合理施肥,加强病虫防治和及时灌溉排涝等。

十一、棉花的虫害防治历及特征:

针对山东、河北地区

主要虫害:

蚜虫、红蜘蛛、棉铃虫、盲蝽蟓等四种虫;蚜虫在山东、河北等地每年发生都比较严重,2012年河北天津蚜虫大爆发,当时主要以黑蚜(紫团蚜)较为严重。

苗蚜每5-7天打一次药较为好控制,连着打3次较为号控制;因以刺吸式口器吸取作物汁液,一般选用内吸作用的农药。

对于红蜘蛛,一般较为干旱的年份发生比较厉害,近两年一般,没有到非常严重的地步,因红蜘蛛观察较小,一般看症状;对于螨类,较为常见的是阿维菌素,对于其他的价格稍高,目前联苯菊酯在杀螨效果方面也可以。

对于鳞翅目类的青虫,一般属于咀嚼式口器,而且,对于棉花来说,棉铃虫、红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会再打药时躲避起来,最好使用触杀型、熏蒸型(有刺鼻性气味:

如丙溴磷等有机磷类农药)、生物型(主要通过微生物在体内代谢产生不利于其生长的代谢物,进而杀死害虫)、病毒型(类似于人类病史上的癌症,即通过进入害虫的血液等进行细胞无限制的复制、增长,进而杀死病虫的一个原理)等农药。

防治时间

防治对象

防治药剂

备注:

5月15-25日

苗蚜、蓟马、地老虎

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乐果、氧化乐果、辛硫磷

一桶水/亩

5月25日-6月5日

蚜虫、红蜘蛛、盲蝽蟓

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乐果、氧化乐果、阿维菌素、哒螨灵、炔螨特、螺螨酯

两桶水/亩

6月15-7月2日

蚜虫、红蜘蛛、红铃虫、盲椿象、金刚钻

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乐果、氧化乐果、阿维菌素、哒螨灵、炔螨特、螺螨酯、功夫、甲维盐、多核角病毒

两桶水/亩

6月25-7月2日

二代棉铃虫、甜菜夜蛾

乐果、氧化乐果、阿维菌素、哒螨灵、炔螨特、螺螨酯、功夫、甲维盐、多核角病毒、氯虫苯甲酰胺

两桶水/亩

7月10日-7月20日

伏蚜、红蜘蛛、盲蝽蟓、甜菜夜蛾

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乐果、氧化乐果、阿维菌素、哒螨灵、炔螨特、螺螨酯、功夫、甲维盐、多核角病毒

两桶水/亩

7月20日-8月5日

三代棉铃虫、盲蝽蟓、红蜘蛛、甜菜夜蛾

乐果、氧化乐果、阿维菌素、哒螨灵、炔螨特、螺螨酯、功夫、甲维盐、多核角病毒、氟铃脲、虫酰肼等

两桶水/亩

8月15-9月10日

盲蝽蟓、蓟马

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乐果、氧化乐果、

两桶水/亩

8月25日-9月5日

四代棉铃虫

功夫、甲维盐、多核角病毒、氯虫苯甲酰胺

两桶水/亩

1、蚜虫:

节肢动物们,昆虫纲,蚜科,棉蚜种

症状:

蚜虫分为苗蚜和伏蚜棉蚜;以刺吸口器插入棉叶背面或嫩头部分组织吸食汁液,受害叶片向背面卷缩,叶表有蚜虫排泄的蜜露(油腻),并往往滋生霉菌。

棉花受害后植株矮小、叶片变小、叶数减少、根系缩短、现蕾推迟、蕾铃数减少、吐絮延迟。

分类:

棉黑蚜(cottonblackaphid)。

又名紫团蚜。

分布于西北内陆棉区的新疆、宁夏和甘肃,全新疆都有分布,其中北疆发生较南疆为重。

常群集在棉苗嫩头、子叶、真叶反面吸食汁液,幼叶弯曲皱缩,生长点枯萎脱落。

由于顶芽生长受阻,造成腋芽丛生,形成粗短畸形、多枝丛生的棉株,生长停滞15d以上,致使棉苗发育迟缓,甚至停滞,霜前花减少,产量下降。

棉黑蚜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16~23℃,低于16℃对有翅蚜起飞不利,高于25℃繁殖受到抑制。

棉长管蚜(bigcottonaphid)。

又名棉无网长管蚜、大棉蚜。

国外分布于印度、土耳其、伊拉克、以色列、埃及、阿尔及利亚、苏丹、俄罗斯,国内仅分布于新疆和甘肃。

此虫无群集现象,分散于棉株叶背、嫩枝和花蕾上取食,受害部位出观淡黄色失绿的细小点,叶片不发生卷缩,当虫口密度大时,造成不结铃或落蕾,为害盛期在蕾铃期。

棉长管蚜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0~27℃,以20~25℃最适宜。

适宜的相对湿度为36%~57%,一般为50%左右。

规律:

每年发生十几到三十几代,由北往南代数逐渐增加。

苗蚜发生在出苗到现蕾以前,适宜偏低的温度,气温超过27℃时繁殖受到抑制,虫口迅速下降。

伏蚜主要发生在7月中下旬到8月份,适宜偏高的温度,在27~28℃下大量繁殖,当平均气温高于30℃时虫口才迅速减退。

大雨对蚜虫虫口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多雨的气候不利于蚜虫发生。

而时晴时雨天气有利于伏蚜虫口增长。

苗蚜10多天繁殖一代,伏蚜4~5天就繁殖一代。

每头成蚜有10多天繁殖期,共产60~70头仔蚜。

防治:

拌种,药剂防治(敌敌畏、乐果、氧化乐果、甲拌磷、辛硫磷、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烯啶虫胺)

2、棉花蓟马:

棉花蓟马又称烟蓟马、葱蓟马。

蓟马是一种靠植物汁液维生的昆虫,在动物分类学中属于昆虫纲缨翅目。

幼虫呈白色,黄色,或橘色,成虫则呈棕色或黑色。

进食时会造成叶子与花朵的损伤。

蓟马一年四季均有发生。

春、夏、秋三季主要发生在露地,冬季主要在温室大棚中。

怕阳光,白天多在叶荫或叶腋处为害,阴天和夜间才到叶面上活动为害。

症状:

成虫和若虫多集中在棉株嫩头和叶背吸取汁液,棉苗被害后,子叶肥厚,背面出现黄绿色或银白色的小斑点,生长点焦枯,长不出新枝,棉农叫“公棉花”或“无头棉”;有的虽能长出新枝,但生长点分几个叉,棉农称为“多头棉”、“散头花”。

前者造成缺苗,后者使棉花生育期推迟,结铃少而减产。

规律:

成虫或若虫在绿肥、油菜和葱、蒜等作物上越冬。

春暖以后,先在寄主作物上繁殖,然后迁到棉苗上为害。

凡是靠近越冬寄主或附近杂草多的棉苗,棉蓟马发生重。

一般疏松的土壤有利其发生;黏重的土壤不利其发生。

早播一熟制棉田又比麦套棉受害重。

棉蓟马适宜发生于较干旱的年份。

特别是5—6月温度在25℃以下,相对湿度70%左右,为害常较重;气温超过25,雨水多,湿度大时,则对蓟马发生不利。

故一般年份6月中下旬以后,棉蓟马危害就显著下降。

完成一个世代约需20多天。

棉蓟马发生为害时期一般比棉蚜早,棉苗出土后,就应加强调查,及早防治。

防治:

田间间苗,拔出“公棉花”;药剂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