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三节社会行为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27507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三节社会行为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三节社会行为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三节社会行为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三节社会行为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三节社会行为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三节社会行为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三节社会行为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三节社会行为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三节社会行为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三节社会行为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三节社会行为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方面

(1)、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探究蚂蚁的多咱行为。

(2)、对比观察四种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中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2)、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

2、教学难点

(1)、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2)、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实施。

三、课型、教学时数

新课、讨论法。

课时:

1课时

四、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教学挂图等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环节和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

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蚂蚁、狗、猫等一些身边动物的取食过程。

问:

1.这些动物取食行为都相同吗?

2.哪些是群体生活的动物。

学生发言。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领学生走入生活

群体生活的动物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

新授

教师引导学生在以上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最终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社会行为的特征。

学生能提出很多问题。

如:

群居动物内部不同成员之间是如何分工合作的。

首领都是执行一样的功能么?

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意识。

放录像:

白蚁和狒狒的群体生活。

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录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白蚁、狒狒群体的社会行为特点。

问题:

1.白蚁群体成员有哪些?

它们的职能分别是什么?

白蚁的社会分工:

雌蚁、雄蚁、工蚁、兵蚁。

 

2.在狒狒的群体中哪一个是首领?

为什么?

学生看录像回答问题,在此基础上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哺乳动物的群体中有等级

 

 

带着问题观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的参与到分析和讨论中,在表达交流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可以更好的掌握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

   推测:

为什么牧羊人放牧时管好头羊就可以?

   学生热烈的讨论,最后总结出社会行为的特征。

社会行为的特征:

群体内部形成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有的群体形成等级

进行推测,能够使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对社会行为的特征加深了理解,同时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在学习社会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

1.群体中不同个体之间是如何实现分工合作的?

2.群体中的社会行为的意义是什么?

3.动物群体中存在信息交流吗?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不用语言人类如何进行交流?

引导学生明白人类可以通过表情、动作和气味进行信息交流。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可以举出很多的例子。

如:

1、用闻花香的气味辨别花的种类。

2、学生做各种表情和动作让同学去猜一猜所表达的意思。

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明确人类除了可用语言进行交流外,还可以通过动作、表情、气味进行信息交流,为学习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打基础。

动物群体是如何进行信息交流的呢?

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黑长尾猴发现蛇、豹、鹰发出叫声的录像,(如果没有就阅读教材的文字内容)。

问题:

1.黑长尾猴在发现不同敌害时的叫声相同吗?

2.听到同伴的叫声,其它黑长尾猴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3.黑长尾猴为什么要结群生活呢?

   学生看录像后(或阅读完后),说出动物群体间的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动作、声音,这种交流使群体间保持联系,共同取食和御敌。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使学生明白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性。

小结:

动物群体生活的意义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

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的延续都是很重要的。

动物为什么要结群生活呢?

它们的群体生活是如何维系的?

提出问题,讨论总结

认识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的延续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提供资料:

探究蚂蚁的通讯

提出问题

观察蚂蚁取食时,一只蚂蚁发现食物,会迅速返回巢穴,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奔向食物所在地。

作出假设

让学生根据资料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提出问题:

蚂蚁没有发出声音,是靠什么传递信息的?

领路的蚂蚁为什么总是要经过曲折的路径再次找到食物,并没有走一条捷径呢?

作出假设:

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作出假设的能力,增强探究意识。

制定计划、实施计划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可以不按教材中的实验进行。

提示:

1.蚂蚁喜欢吃什么?

2.怎样饲养蚂蚁?

3.观察蚂蚁的取食行为时饥饿状态和吃饱的状态哪一个效果好?

4.怎样能更好地控制蚂蚁的行为?

5.能不能用其它的一些物体代替纸片?

6.最好将观察过程拍下来。

每四人一组阅读教材提示,拟定计划,小组成员确定实验步骤;明确实验材料;进行分工。

确定记录的方法。

 

实施方案,进行探究。

观察记录,分析得出结论。

组内的分工与合作可以使学生体会合作与信息交流的意义,同时体会组内成员共同完成的实验要比个人单独完成要好。

   

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实验完后,请各小组派代表在班级进行交流,其它小组的同学评价其小组实验的优缺点,并对提出的问题给予解释和说明。

教师也要适时的参与评价。

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组同学评价其实验方案的优、缺点,并对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

让学生评价优点和缺点使学生在看到其它组的同学不足时,也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

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展开热烈的讨论。

思维拓展情感教育

实验完成以后让学生设想如果自己是一只小蚂蚁会有什么感受?

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动物?

 

学生谈感受。

让学生换位思考,体验生命的脆弱,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

在此基础上油然而生热爱生命的情感。

小结

请获得实验成功的同学用一句话概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在音乐声中让学生一起朗诵屏幕上的一段文字:

“仁慈地善待生命进化低于人类的动物,应该是人类的一种责任,人性的光辉将通过人类自身照亮同样有喜怒哀乐的动物世界”。

 

学生发言。

学生有感情的朗诵。

使学生明白,科学的探究能否成功,还取决于对科学的热爱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

也可以起到榜样的作用。

升华情感,体验人性的美。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社会行为

一、概念:

二、特征:

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3、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制度

三、通讯作用:

群体中的不同个体间随时交流信息

检测案

1、在动物的社会行为中,最占优势者是(A)

A、主要表现在攻击行为上总是得胜者B、最后享用食物者[来源:

21

C、往往是一个雌性个体D、负担对外战斗、保护群体者

2、不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A)

A、鲫鱼B、象C、白蚁D、金丝猴

3、狗外出时走很远也不会忘记回家的路,这是由于它出去时走不远就要撒尿,其目的是(B)

A生理活动的需要B留下气味做“记号”

C与其他的狗沟通信息D吸引异性的狗前来

4、具有社会行为的一组动物是(D)

①蚂蚁②菜粉蝶③苍蝇④蜜蜂⑤黑猩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

5、在白蚁群体中,不具有生育能力,担负着建筑蚁巢,喂养雌蚁、雄蚁、兵蚁和幼蚁等职能的白蚁是(C)

A、雄蚁B、雌蚁C、工蚁D、兵蚁

6、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不包括(C)

A、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分工合作B、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C、群体内部成员各自独立生活

D、群体内部成员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交流

7、下列几项动物行为中,不能起到同种个体之间交流信息作用的是(D)

A、蜜蜂的舞蹈行为B、鸟类的各种鸣叫声

C、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D、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

8、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蚂蚁是用那种语言进行交流的(B)

A、舞蹈B、气味C、声音D、表情

9、有人做了如下试验:

迅速将一只椿象杀死,尽管做的干净无声,也能引起其他椿象的逃逸。

椿象间的联系方式是(C)

A、椿象发出的光B、椿象发出的声音

C、椿象发的气味D、椿象的挣扎动作

反思与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