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8课 百家争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7493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8课 百家争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8课 百家争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8课 百家争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8课 百家争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8课 百家争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8课 百家争鸣.docx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8课 百家争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8课 百家争鸣.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8课 百家争鸣.docx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8课百家争鸣

2019-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8课 百家争鸣

1.右图是位于文登市圣经山上的《太上老子道德经》摩崖石刻,据记载为金元时期的道家弟子所刻。

下列属于老子思想的是(  )

A.“仁”

B.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C.主张改革,实行法治

D.“兼爱”“非攻”

2.[2017·玉林市玉州区期末检测]如下图所示,讲学者传授的是(  )

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3.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

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主要社会现实是(  )

A.孔子提倡“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周天子提倡思想自由

C.当时的知识分子喜欢议论时政,组成社团学派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4.[2017·柳州市期末考试]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把春秋战国时期称为“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其依据是当时出现了(  )

A.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B.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C.诸侯争霸的局面D.商业繁荣的局面

5.下列关于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的描述,最准确的是(  )

A.各个学派都希望统治者采用自己的主张

B.一些知识分子不安于现状,力争改变

C.各个学派的思想家都希望自己名垂青史

D.各国竞相改革,社会急剧变化

6.[2017·南宁市八中段考]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  )

A.“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兼爱”“非攻”

7.下列关于“好国君应该怎样作为”的表述,主要体现了战国时期的哪家思想(  )

A.儒家、道家B.法家、墨家C.儒家、墨家D.法家、道家

8.战国时期,在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下列思想家与其主张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墨子——“兼爱”“非攻”B.孟子——“仁政”

C.荀子——“礼治”D.韩非——“无为而治”

9.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各流派提出了不同的治世方案。

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方案最适合当时的社会形势(  )

A.儒家:

为政以德,仁政治国B.墨家:

互助互爱,反对战争

C.法家:

提倡法治,强化集权D.道家: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了猛烈的冲击。

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涌现出一批作出了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思想领域出现了活跃局面。

材料二

(1)我们通常把材料一中思想领域的活跃局面称为什么?

(2)请你从材料一中找出这种新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写出图(a)思想家的名字。

并写出图(a)、图(b)人物所代表的思想学派。

图(a)思想家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哪一书籍?

 

(4)战国时期,各家学派之间不仅阐述各自的思想主张,还相互争论和批判,这样做有什么作用?

1.B [解析]A项是儒家孔子的思想主张;B项是道家老子的思想主张;C项是法家的思想主张;D项是墨家墨子的主张。

故选B项。

2.B [解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仁者爱人”“以德治国”,根据图片上的关键信息“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可以判断,讲学者传授的是儒家思想。

3.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各种学说蓬勃兴起。

4.A 5.D 6.D

7.D [解析]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故选D。

8.D [解析]此题为否定型选择题,仔细辨析选项,D项中“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张,不是韩非的主张。

9.C [解析]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统一的历史证明,法家的思想更适合当时的社会形势。

10.

(1)百家争鸣。

(2)生产力的发展。

(3)孔子。

图(a):

儒家学派。

图(b):

法家学派。

《论语》。

(4)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019-2020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8课百家争鸣【学案】

第8课百家争鸣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老子和孔子。

2.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

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

难点:

百家争鸣。

【自主探究】

一、老子

1.老子:

是时期楚国人,学派的创始人。

2.主要思想:

人们应顺应;世间事物都有其,对立的双方可

以;在政治上主张“”。

3.著作:

他的学说集中在《》一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孔子:

是春秋后期国人,他的核心思想是“”。

2.孔子在政治上推崇的制度。

主张,他反对,认为统

治者只有实行。

社会才会稳定。

3.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他创办,主张,

他在教学中,注重教育和教育。

4.孔子是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一书。

三、百家争鸣

1.

派别

代表人

思想主张

墨家

墨子

儒家

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均为轻

荀子

礼治

道家

庄子

法家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2.百家争鸣促进了和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发展的高峰。

【合作探究】

1.概括老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你知道“塞翁失马”的故事吗?

这个故事体现了老子的哪一思想主张?

 

2.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有什么积极意义?

 

3.阅读课本38页“相关史事”,思考:

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

 

4.百家争鸣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拓展延伸】

诸子百家中许多思想对于我们现代生活和文明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请以此为题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学后反思】

答案

【自主探究】

一、1.春秋后期;道家。

2.自然;对立面;相互转化;无为而治。

3.道德经。

二、1.鲁;仁。

2.西周;以德治国;苛政,德政。

3.大教育家;私学;有教无类;道德、文化知识。

4.儒家;论语。

三、百家争鸣

1.

派别

代表人

思想主张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儒家

孟子

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均为情

荀子

礼治

道家

庄子

顺应自然和民心

法家

韩非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2.思想、学术;第一次。

【合作探究】

1.主张:

(1)顺应自然。

(2)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3)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塞翁失马”的故事体现的是其中的第2点:

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2.核心:

“仁”的学说;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现实意义:

体现了民本思想,有利于改善民生,弘扬正气,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借鉴意义。

3.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政治上新旧制度交替等,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发展引起社会大变革。

4.百家争鸣中,各学派聚众讲学,著书立说,直接促成了思想繁荣;同时,百家争鸣中形成的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风气,有力促进了文艺科学的发展。

【拓展延伸】略。

 

2019-2020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课标要求】

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教学目标】

1.了解老子及其思想主张、孔子和儒家学说;知道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

理解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和历史影响。

2.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的联系,初步形成历史的整体观。

通过阅读课文编制表格,增强阅读能力,学习制表的基本方法。

3.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对儒、道、法代表人物思想的理解,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和勇于创造的探索精神和勇气。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各家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和主张

难点:

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问题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同时也是学术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

这一时期的学术领域有哪些主要代表人物?

出现了怎样的繁荣景象?

让我们走进第8课百家争鸣。

一.老子

1.简述老子的主要思想并说出其代表作。

主要思想:

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考虑问题;主张无为而治。

代表作:

《道德经》。

2.名言: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解释:

福与祸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转化。

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这反映了老子的什么思想?

大家知道什么故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

《塞翁失马》的故事

在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们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

一天,有匹骏马无故逃跑到胡人那里去了。

人们都对他们的不幸表示安慰,老人却说:

“这怎么就不会是福气呢?

”经过几个月,那匹马竟带着一群胡人的骏马回来了。

众人都恭喜他们,老人却说:

"这怎么不会是灾祸呢?

”家里有了许多好马,儿子爱骑,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折断了大腿。

众人对他们的不幸表示安慰,老人又说:

“这怎么不会成为福气呢?

”过了一年,北方的胡人进攻,身体强壮的男子都拿起弓箭去战斗。

上战场打仗的人,绝大多数都战死了。

这个人的儿子因为瘸腿,免了从军,父子的性命双双得以保全。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简述孔子其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享年73岁。

他3岁丧父,17岁丧母,生活惨淡。

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后升任鲁国大司寇,但仕途失意。

55岁之后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屡遭冷遇。

晚年开始专心从事文教活动,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他还对《诗》《书》《礼》《易》《乐》进行了整理,并编写了《春秋》是为“六经”。

2.思想成就

材料一 厩焚。

子退朝,曰:

“伤人乎?

”不问马。

——《论语》

现代文翻译:

马棚失火。

孔子退朝回来,问:

“伤着人了吗?

”没有过问马的情况

材料二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轼)而听之。

使子路问之曰:

“子之哭也,壹(疑)似重有忧者?

”而曰:

“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

“何为不去也?

”曰:

“无苛政。

”夫子曰: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论语》

上述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成就?

反映了孔子“仁”的思想。

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3.教育成就

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

孔子的在教育上作出了什么贡献?

孔子创办私学。

夏商西周时期,“学在官府”,只有贵族才有机会接受教育,平民百姓是没有机会进入校门的。

孔子创办了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

主张“有教无类”,招收学生不问身份贵贱和家世贫富。

孔门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像是颜回、子路、曾参等人,在历史上都非常有名。

孔子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对我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研读

子路问:

“闻斯行诸?

子曰:

“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曰:

“闻斯行诸?

子曰:

“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

“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

同样的问题,孔子却给了两个学生不同的回答。

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

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材料研读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

孔子的这段话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学习过的知识要经常复习,要“温故知新”。

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要虚心好学,善于向别人请教。

4.文化成就

材料研读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材料研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上述两则材料分别出自哪部书?

《诗经》《论语》。

孔子在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是当时社会上的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孔子的思想?

积极:

①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值得我们敬仰。

②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③儒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消极:

站在维护旧的统治秩序的立场上,其学说后改造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精神工具,所形成的封建礼教钳制了人民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看法和治国主张。

那么,这些思想家的主张有哪些?

为什么会出现思想大繁荣?

下面让我们从百家争鸣中寻找答案吧!

三.百家争鸣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第38—39页内容,请同学们列表总结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思想家

地位

思想主张

墨子

墨家学派的

创始人

主张“________”“________”,要求人民互爱互利;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

孟子

儒家的

代表

主张实行“________”;“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反对一切________的战争。

荀子

主张实行“________”,明确尊卑等级

庄子

道家的

代表

强调治国要________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韩非

法家的

集大成者

强调________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________专制统治

2.古为今用:

我们班中存在着个别同学不按时上交作业的问题。

请同学们分成4组,分别以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的观点,来说出你的“治班方略”。

儒家小组:

应该多关心、爱护这些同学,加大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改正他们的错误行为。

墨家小组:

同学们之间就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我们可以成立学习小组,帮助那些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同学,共同进步。

道家小组:

应该采用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主张。

现在有些同学还小,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做作业的重要性,等升入高年级后,他们的自觉性会得到提高,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法家小组:

我们可以制定班规,对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同学进行惩罚,如果不完成作业,就不许参加三好学生的评选,也不许参加课外活动等。

同学们要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做到活学活用,其实每家学说都有可取之处,我们要做到“博采众长”,从中吸取精华,为我所用。

3.什么是百家争鸣?

有何影响?

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当时,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即各种思想学派。

诸子百家针对战国时期的社会问题,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

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励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

影响:

促进了学术和思想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课堂小结】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呈现出的“百家争鸣”,特别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成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法家的思想为历代统治者所采用,形成“外儒内法”的统治思想。

这些不仅对当时的思想文化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发展的第一次高峰,同时也是我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源头,为后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它的出现反映了战国时代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特征,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生动写照,彰显了当时中国人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

我们必须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和发扬伟大的文化成果,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板书设计】

第8课 百家争鸣

一.老子

1.生平  

2.思想主张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生平

2.思想成就

3.教育成就

4.文化成就

三.百家争鸣

1.背景

2.主要流派和思想主张

3.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