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中小学生德育综合改革行动计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7143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中小学生德育综合改革行动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东省中小学生德育综合改革行动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东省中小学生德育综合改革行动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东省中小学生德育综合改革行动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东省中小学生德育综合改革行动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中小学生德育综合改革行动计划.docx

《山东省中小学生德育综合改革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中小学生德育综合改革行动计划.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中小学生德育综合改革行动计划.docx

山东省中小学生德育综合改革行动计划

《山东省中小学生德育综合改革行动计划(2015-2020年)》

  为加强和改进学生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现依据《山东省中小学生德育综合改革行动计划(2015-2020年)》,将我市推进德育综合改革有关任务作制定分工如下。

  一、工作目标

  用5年左右的时间,形成与教育现代化相适应、富有淄博特色的德育工作机制,构建起中小学各阶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教育横向融通的德育课程体系,有效整合家庭、学校、社会教育资源,同步推进中小学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新格局,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主要任务

  

(一)突出抓好德育课程改革

  依据中小学教育目标和任务,整合国家、地方与学校课程,建设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循序渐进、学段衔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富有淄博特色的德育课程与教学体系。

  1.建立学段衔接的课程体系。

落实《山东省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指导意见》,系统规划和设置学生德育课程,建立学段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

小学阶段主要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侧重基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培养。

初中阶段主要开展价值感知教育,侧重社会公德、社会规则和基本法治观念培养。

高中阶段主要开展价值认同教育,侧重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

  责任单位:

基础教育科、市教研室、各区县

  2.加大德育课程整合力度。

在坚持国家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整合德育课程资源,促进国家、地方和学校德育课程的有机统一,提高主题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比例,积极拓宽德育途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增强德育课程实施效果。

  责任单位:

市教研室、基础教育科、各区县

  3.强化学科课程德育功能。

将德育目标融入各学科课程,促进德育和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

落实省指导纲要要求,研制我市中小学各学科德育指导纲要。

建设学科德育课程资源库。

开展学科德育优秀案例和课例评选、展示、交流、研讨活动,打造一批省、市级学科德育精品课程。

  责任单位:

市教研室、各区县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重点加强制度建设、课程建设、心理辅导室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全员全过程心理健康教育。

到2020年,在全市分别创建一批全国、全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命名一批淄博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带动广大中小学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

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指导各地各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条件保障、教学活动、教师培训等工作。

  责任单位:

基础教育科、组织人事科、市教研室、市教师办、各区县

  

(二)完善德育实践活动体系

  促进校内常规德育实践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特色化,校外德育实践活动规范化,增强主题德育实践活动的实效性、针对性,丰富学生道德体验,改善学生道德行为。

  1.设计系列校内德育实践活动。

整合设计学校班会和德育实践活动,促进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德育活动系列化、层次化、科学化;加强升国旗教育;强化行为习惯养成系列教育。

开展入校、离校、毕业典礼、入队入团、成童礼、成人礼等仪式教育;通过讲座、主题班(队)会等形式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责任单位:

基础教育科、团委、各区县

  2.规范校外德育实践活动。

进一步完善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机制,把社会实践活动列入教育教学计划,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和成效纳入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协同有关部门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安全责任保障机制。

  责任单位:

基础教育科、市教研室、团委、安全管理办公室、各区县

  3.积极发展社团组织。

按照自主、多样、公益原则,指导学生社团建设,支持学生自主管理。

支持共青团、少先队开展团队主题活动,创新团队活动内容,丰富团队活动形式,保证少先队活动每周1课时。

  责任单位:

基础教育科、团委、各区县

  4.加强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编制“淄博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指南”,开发学生社会实践教育课程。

推动政府机关、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积极承担学生参观学习、社会实践任务。

协调各类学生活动中心、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免费向中小学生开放。

推进市级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推动各县(市、区)至少建成1处综合性、多功能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

完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认证制度,鼓励为学生定制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

建立学校和社会实践基地双向评价制度。

  责任单位:

基础教育科、宣传科、团委、各区县

  5.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积极拓展适合学生的校内外志愿服务项目、岗位和基地。

完善“青少年志愿服务制度”,每年举办中小学生公共服务周活动。

组织、鼓励、支持学生到社会公益机构做义工。

将学生参与服务学习的次数、时间、成效记入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责任单位:

基础教育科、团委、各区县

  (三)强化文化育人功能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建设现代学校文化,丰富学校文化载体,形成学校文化特色,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

  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落实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开好小学、初中传统文化课程,开设高中传统文化课程。

在语文、历史、地理和艺术、体育等课程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借助教育内部媒体设立优秀传统文化宣传专栏。

鼓励各地各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资源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深入开展创建书香校园、经典诵读、艺术家进校园、传统节日主题文化系列教育等活动。

推动建立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体验馆,组织学生到历史文化场馆进行实地考察和现场教学。

  责任单位:

基础教育科、体卫艺科、宣传科、市教研室、各区县

  2.建设现代学校文化。

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加强教风、学风、校风建设,鼓励学校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培育一批具有时代精神、淄博风格、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品牌学校。

  责任单位:

宣传科、基础教育科、各区县

  3.加强校园文化育人。

充分利用学校报刊、文化墙、广播电视以及校史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教育载体,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环境。

积极参加省快乐校园创建活动,形成生动活泼的校园氛围,建立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让学校成为师生自由、快乐、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

  责任单位:

宣传科、基础教育科、各区县

  (四)优化育人环境

  构建以学校为主体,家庭和社区密切参与的新型德育协作机制,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开放化的德育工作网络。

  1.充分发挥道德榜样的示范作用。

开展各级“好少年”评选活动,在学校设立“美德荣誉榜”或“善行义举四德”,大力宣传校内外美德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展示优秀师生的道德风尚,用身边典型人物的事迹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崇尚美德、践行美德。

  责任单位:

基础教育科、宣传科、各区县

  2.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协作机制。

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推动全市中小学全面建立班级、年级、校级家长委员会,推进建立市级和区县级家长委员会联合会、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建立家校通网络平台,实施家庭教育普及工程,加强家庭生活教育,开展亲子教育活动,推行“家长义工制度”。

鼓励培养优秀家庭教育指导师和志愿者,支持建设一批优秀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示范基地。

  责任单位:

基础教育科、各区县

  3.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

支持成立学校社区教育理事会,加强对学校周边歌舞厅、游戏机房、网吧等娱乐场所和书籍、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监督与管理,为青少年成长提供健康、绿色、安全的环境。

  责任单位:

办公室、宣传科、各区县

  (五)完善德育评价体系

  加强德育评价改革,探索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方式,重视过程性评价,不断提高德育评价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

  1.健全德育评价体系。

完善中小学生德育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统一的学生德育评价体系,建立学生成长档案,重视学生道德成长过程的客观记录。

强化对地方政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的德育工作评价,突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文明城市、教育现代化、规范化学校等各类考核评估中的权重。

  责任单位:

基础教育科、宣传科、组织人事科、各区县

  2.改进德育评价方式。

小学德育课不留书面作业,学业评价采用日常品德习惯养成纪实性考核办法。

初中德育课倡导开卷考试,增强是非观、价值观的考察考核,重点考察学生案例分析和道德判断能力。

高中德育课采用笔试、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和行为表现考评等方式,考核综合素质。

  责任单位:

基础教育科、市教研室、各区县

  3.完善德育工作评价机制。

将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纳入德育工作督导评估范畴,每年组织一次专项督导。

建立由教育行政部门、团委、少工委、学校、社会各界和教师、学生、家长参与的德育工作评价机制。

建立德育工作监测和公告制度。

将社区、校外实践基地的德育工作纳入评价范围。

  责任单位:

督导室、基础教育科、各区县

  (六)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育人能力,建设一支符合时代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具有良好师德素养和较高育人能力的教师队伍。

  1.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

探索和完善与全员育人相适应的工作机制,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一岗双责”制度、班教导会制度,倡导学长制、首见负责制、校外辅导员制度等。

鼓励引导教师担任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指导老师,将其纳入教师工作量考核。

在教师工作考核中强化育人业绩的考核。

  责任科室:

基础教育科、组织人事科、各区县

  2.提高学科教师的德育能力。

建立教师全员德育工作培训制度,开发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科教师德育培训和研修课程。

建立学科教师德育教研制度,探索校本教研、联片教研、区域教研、网络教研等多种德育工作培训形式。

定期开展学科教师德育基本功比赛、德育成果展示等活动。

  责任科室:

市教研室、市教师办、各区县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建立新任、在岗、骨干班主任梯队培养模式。

制定《中小学班主任校本培训指导意见》,建立班主任校本培训制度。

定期举办各级各类学校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

推行班主任职级制。

成立市“优秀班主任工作室”。

推动提高班主任津贴标准。

每2年评选一次“优秀班主任”。

  责任科室:

市教师办、组织人事科、基础教育科、各区县

  4.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

规范学校大、中队辅导员选拔配备和管理使用。

教师从事少先队工作的工作量、工作质量纳入工作考核和职称评审范畴,教师在少先队工作中活动的奖励和研究成果,与教育教学方面奖励和研究成果同等对待。

  责任科室:

团委、组织人事科、各区县

  5.加强师德建设。

贯彻落实《山东省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办法》,把师德水平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教师聘任的先决条件,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将师德教育纳入各级各类教师培养培训课程体系,开展师德建设系列主题活动。

定期推出教书育人先进典型。

  责任科室:

市教育工会、组织人事科、市教师办、各区县

  6.成立学生成长指导中心。

吸收优秀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少先队辅导员、家长委员会代表参加,加强对学生学习、生活、心理、交友、活动等方面的指导,加强单亲家庭子女、孤儿、贫困家庭子女、残疾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和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服务工作。

  责任科室:

基础教育科、团委、各区县

  (七)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教育、文明办、团委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规划和协调。

成立德育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统筹做好区域学生德育制度建设、课程设计、教学研究、指导服务、监督检查等工作。

  责任科室:

基础教育科、各区县

  2.健全管理机制。

每2年召开一次全市德育工作会议、举办一次德育工作论坛,编制德育工作年度报告。

将德育工作纳入各级教育督导范畴,定期开展专项督导。

建立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状况和学校德育发展状况监测制度。

落实建立省、市、县三级德育资源共享机制和优秀德育成果表彰机制。

  责任科室:

基础教育科、督导室、各区县

  3.加大经费投入。

各级教育财政设立学生德育工作专项资金,不断加大德育工作经费投入,支持各类德育资源建设,加强专项经费使用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加强少工委专项工作经费和学校少先队工作专项补助经费的使用和管理。

  责任科室:

计财科、各区县

  5.加强舆论宣传。

充分利用社会主流媒体,加大学生德育综合改革报道力度,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学生德育工作。

借助网络、微博、微信等现代传媒手段,搭建德育工作交流平台,宣传推广德育工作先进典型。

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广大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事迹,为学生德育综合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责任科室:

宣传科、各相关科室、各区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