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7071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8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惠州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高一期中考答卷(语文)

考试时间:

150分钟总分:

15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持续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分水岭,标志着大唐盛世的终结,也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自此,这条连接亚欧的商贸通道,逐渐衰落,终于湮没。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是唐代诗人元稹《行宫》中的两句。

这些宫女们,再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了。

因为“安史之乱”,唐朝不得不将驻守西疆的四镇边兵东调长安,一时西北边防空虚,吐蕃乘机北上占据河陇,回鹘亦南下控制了阿尔泰山一带,同时西边的大食亦加强了中亚河中地区的攻势,这三股力量又彼此争夺与混战,从此,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丝绸之路,“道路梗绝,往来不通”,杜甫写诗哀叹:

“乘槎消息断,何处觅张骞。

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著有一本《撒马尔罕的金桃:

唐代舶来品研究》,这是一本关于唐代文化交流史的名著,他写道:

“在玄宗时代,人们可以随处听到龟兹的琵琶,但到了九世纪,这一切就成了梦想。

”陆上丝路的中断,直接影响了唐朝的文化和社会。

爱德华·谢弗分析说,为什么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与《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的奇珍异物大量涌现,因为“从九世纪初期开始,唐朝的国际时代、进口时代、融合时代和黄金时代,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对于跨越大海、翻过大山而来的珍奇物品的渴求,都已经不可能轻易地得到满足了。

”在九世纪的时候,真实的新奇物品已经无法到达唐朝境内了,唐人只能杜撰虚构出怪异荒诞的贡物。

到了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丝路上的重要国家花剌子模,因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甚至遭遇了灭国之灾。

但随着元帝国的土崩瓦解,这条路又陷入没落。

河西走廊上的敦煌,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恢宏壮美的莫高窟洞窟,是当年走向远方的商旅祈求平安的精神驿站,从晋朝到南北朝,再到唐朝,都有,但是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因为到了明朝,这条路已经没人走了,后来被人遗忘,一直到了近代。

事实上,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有一个历史兴替,安史之乱后,陆路衰落,海路开始发达,后者在宋、元时代以及明前期始终保持兴盛,遗憾的是,明朝“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的“禁海令”和“迁海令”……海上丝路也日渐衰落,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全球重心转向了西方。

中国人因为丝绸之路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

(摘编自新华每日电讯2017.5.12关山远《丝绸之路与中华国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安史之乱”是大唐盛世的终结,是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结,这条商贸通道自此走向衰落。

B.吐蕃、回鹘、大食三股力量的彼此争夺与混战,使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

C.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大量涌现像《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怪异荒诞的奇珍异物,直接原因是陆上丝路的中断。

D.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使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花剌子模因此遭遇了灭国之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段引用元稹的诗,描述宫女的生活,是为了说明丝绸之路对唐人社会生活的重要性。

B.文章第三段引用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的著作,丰富了文章内容,说明了陆上丝路对唐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C.文章第四段提到莫高窟洞窟中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证明了明朝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已经没落了。

D.文章分析了唐代陆上丝路没落的原因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后来陆上丝路再度繁华与没落的现象,论证了丝绸之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唐朝就不会将兵力东调长安,也就不会失去对西域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可能也不会衰落。

B.九世纪,由于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人们不太可能随处听到玄宗时期龟兹的琵琶,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来的香料与珠宝。

C.如果明朝没有“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没有“禁海令”和“迁海令”,那么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就不会衰落。

D.丝绸之路的衰落,使中国人因之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可见开放、交流非常重要。

   

2、文学类文本阅读(9分)

造心

毕淑敏

蜜蜂会造蜂巢。

蚂蚁会造蚁穴。

人会造房屋,机器,造美丽的艺术品和动听的歌。

但是,对于我们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自己的心,谁是它的建造者?

我们的心,是长久地不知不觉地以自己的双手,塑造而成。

造心先得有材料。

有的心是用钢铁造的,沉黑无比。

有的心是用冰雪造的,高洁酷寒。

有的心是用玻璃造的,晶莹脆薄。

有的心是用木头造的,安稳麻木。

有的心是用垃圾造的,面目可憎。

有的心是用谎言造的,百孔千疮。

造心要有手艺。

一只灵巧的心,缝制得如同金丝荷包。

一罐古朴的心,淳厚得好似百年老酒。

一枚机敏的心,感应快捷电光石火。

一颗潦草的心,门可罗雀疏可走马。

一滩胡乱堆就的心,乏善可陈杂乱无章。

一片编织荆棘的心,暗设机关处处陷阱。

一道半是细腻半是马虎的心,好似白蚁蛀咬的断堤。

一朵绣花枕头内里虚空的心,是假冒伪劣心界的水货。

心的边疆,可以造得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

没有一片乌云,可以覆盖心灵辽阔的疆域。

没有哪次地震火山,可以彻底颠覆心灵的宏伟建筑。

没有任何风暴,可以冻结心灵深处喷涌的温泉。

没有某种天灾人祸,可以在秋天,让心的田野颗粒无收。

心的规模,也可能缩得很小很小,只能容纳一个家,一个人,一粒芝麻,一滴病毒。

一丝雨,就把它淹没了。

一缕风,就把它粉碎了。

一句流言,就让它痛不欲生。

一个阴谋,就置它万劫不复。

心可以很硬,超过人世间已知的任何一种金属。

心可以很软,如泣如诉如绢如帛。

心可以很韧,千百次的折损委屈,依旧平整如初。

心可以很脆,一个不小心,顿时香消玉碎。

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因为人生有太多的压榨和当头一击,会与独行的心灵,在暗夜狭路相逢。

如果没有精心的特别设计,简陋的心,很易横遭伤害一蹶不振、也许从此破罐破摔,再无生机。

没有自我康复本领的心灵,是不设防的大门。

一汪小伤,便漏尽全身膏血。

一星火药,烧毁绵延的城堡。

心为血之海,那里汇聚着每个人的品格智慧精力情操,心的质量就是人的质量。

有一颗仁慈之心,会爱世界爱人爱生活,爱自身也爱大家。

有一颗自强之心,会勤学苦练百折不挠,宠辱不惊大智若愚。

有一颗尊严之心,会珍惜自然善待万物。

有一颗流量充沛羽翼丰满的心,会乘上幻想的航天飞机,抚摸月亮的肩膀。

当以我手塑我心的时候,一定要找好样板,郑重设计,万不可草率行事。

造心当然免不了失败,也很可能会推倒重来。

不必气馁,但也不可过于大意。

因为心灵的本质,是一种缓慢而精细的物体,太多的揉搓,会破坏它的灵性与感动。

造好的心,如同造好的船。

当它下水远航时,蓝天在头上飘荡,海鸥在前面飞翔,那是一个神圣的时刻。

会有台风,会有巨涛。

但一颗美好的心,即使巨轮沉没,它的颗粒也会在海浪中,无畏而快乐地燃烧。

(选自《百年中国性灵散文》,有删节)

4、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开头借鉴诗歌的表现手法,以蜜蜂造巢、蚂蚁造穴起兴,引出人类要塑造美好心灵的话题。

B、“心可以很硬”这一段运用了比喻、排比、借代、夸张的修辞方法,语言生动形象。

C、“心的质量就是人的质量”,这里的“心”指人的精神世界,包含品格、智慧、情操等,在文中的意思是说人的精神决定人的成就。

D、结尾以船喻心,以下水远航象征开启新的人生之路,喻指美好的心灵可以使人直面困难,承受挫折,永葆生命的活力。

E、本文意象新奇、联想丰富、文笔灵动,是一篇优美的富有哲理的散文。

5、请从内容和修辞手法上赏析画线句“心的边疆,可以造得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这句话。

(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9分)

钱穆:

一生为故国招魂的史学大师

钱穆(1895-1990),江苏无锡人,一代国学大师。

钱穆读书治学始终充满一种理想和激情,一种民族情怀。

钱穆的学生、著名学者余英时曾说:

“他给人的第一个印象,是个子不高,但神定气足,尤其是双目炯炯,好像把你的心都照亮了。

”当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认为史学就是史料学,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作艺术的建设,不是做疏通的事业。

这种思想在历史学界有很大影响,并得到政府支持。

但是钱穆却坚持自己的理想,做贯通的历史。

他在北京大学争取到一人把一门通史课讲完,其目的就是要说明历史应该是能融会贯通的,而不仅仅是考证史料,更重要的是他要说明中国历史是有其独特的规律和模式的,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它并对它保持信念。

通过多次备课和讲授,钱穆终于将上自太古,下至清末贯通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钱穆的民族情怀也贯穿在平时的生活中,在他初入北平,进燕京大学讲课时,就对校方用英文字母给教学楼命名表示不满。

在他的提议下,燕京大学把外国名字均改为中国名字,也有了以钱穆名字命名的穆楼。

据说,今天北京大学校园内的未名湖,也是钱穆命名的。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钱穆随学校南迁。

学校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建西南联合大学。

生活一度非常艰苦,钱穆曾和吴宓、闻一多、沈有鼎四人合住一屋。

在西南联合大学,钱穆继续讲授中国通史课程,局面更胜以前。

著名历史学家、后来曾师从钱穆的严耕望讲述当时盛况:

“校外旁听者争坐满室,先生上讲坛,须登学生课桌,踏桌而过。

”也是在这里,钱穆开始手不停挥地编写《国史大纲》,因为正值抗战期间,钱穆笔间感情更加充沛。

《国史大纲》跨越了几千年的风雨,不断重演着外族人入侵与被同化的历史、中国人在面对外来挑战时所表现出的气节与智能……在一个西方世界占据优势,中国正在跌落自信的谷底时,钱穆希望中国人对于自己的历史保持着“温情与敬意”,该书一经出版发行,就成为全国大学的教科书,风行至今。

抗战胜利,北大复校,傅斯年主持校务,钱穆没有得到聘书,就闭门著书立说。

1949年,钱穆经由广州去了香港,离开大陆,此后再也没有机会回归故土。

当时的香港成了一个大的流亡场,各色人物从大陆逃亡香港,其中也有无数流亡学生。

这些流亡学生,就像在大海上四处飘泊,前途渺茫,失去了精神依托。

在这种情况下,钱穆放弃了较为闲适的教书生活,在极为艰苦的情况下创建新亚书院,为内地流亡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工作的场所。

严耕望后来感叹,钱穆此时正是学养成熟而精力未衰的阶段,正当更有高度发挥,却因时局动荡,被迫到香港办学,十余年间耗尽心力,对于学术界是一项不可弥补的损失。

但是,对于当时的学生,却有了精神的依归,更是为中华传统的存亡续绝。

钱穆回忆新亚书院初创办时,“彼辈皆不能交学费,更有在学校天台上露宿,及蜷卧三、四楼之楼梯上者。

予于晚间八九点返校,楼梯上早已不通行,需多次脚踏铺被而过”。

在这时代巨变的无可奈何中,钱穆是要努力去培养传递文化的薪火。

新亚书院是当时香港唯一不牟利的学校,许多老师来此授课,纯粹都是尽义务。

学校还在每周末设公开学术讲座,吸引校外人士来听讲。

新亚书院位于香港著名的贫民区,条件十分艰苦。

钱穆只有两间小屋,一间居住,一间办公。

办公室给余英时的印象是“一张长桌子已占满了全部空间”。

支撑着他的,是中国传统精神。

余英时回忆,在一个炎热、潮湿的夏天,他发现钱穆正躺在地板上,病了。

钱穆叫余英时去买二十四史给他读,仿佛这足以驱逐其所有的痛苦。

钱穆亲自给新亚书院写了校歌:

“……乱离中,流浪里,饿我体肤劳我精。

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

千斤担子两肩挑,趁青春,结队向前行。

珍重珍重,这是我新亚精神。

”新亚书院最终成为20世纪后半叶中国教育的奇迹之一。

而钱穆从香港到了台北,他再未回到大陆。

1990年8月30日,钱穆在台北寓所辞世,享年96岁,身后留下一千四百万言的著作。

1992年,家人将钱穆骨灰撒入茫茫太湖,以示其魂兮归来。

2009年8月8日,国学大师钱穆、傅斯年墨宝在香港拍卖。

其中钱穆的信札,用行书写就,字体飘逸、秀雅,信中钱穆写道,“今日之国运,吾侪从事学术教育工作者皆不得辞其咎”。

短短一句话,可见一代国学大师“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

(摘编自任士英主编《20世纪国学大师档案》)

6.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在20世纪三十年代,钱穆著书立说,主张国人要对国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就是希望国人能够对自己祖先的历史有一种深厚的情感,尊重自己的传统。

B.文章引用钱穆的学生、著名学者余英时的话“好像把你的心都照亮了”,说明钱穆先生是一位善于理解学生、把学生作为知己的好老师。

C.北大复校后,在傅斯年主持校务的情况下,钱穆没有得到聘书,所以他在1949年离开大陆由广州去香港,这也是钱、傅二人观点不同所致。

D.在严耕望看来,钱穆创建新亚书院时正是学养成熟阶段,如果把精力用在学术上,会收效更大,但终因创业耗尽心力而十余年无学术成果。

E.作为一代国学大师,钱穆有着非比寻常的治学精神和民族情怀,他秉承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经世救国的抱负,一生为国学复兴鞠躬尽瘁。

7.第二段中,作者引用严耕望对钱穆在西南联大讲课盛况的描述,具有怎样的作用?

请简要分析。

(5分)

四、文言文阅读(共25分)

(一)翻译下面两个句子(6分)

8.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分)

9.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19分)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

举进士第一。

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

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

士无留难。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

将入对曰:

“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

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

“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

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

禧又曰:

“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

“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

””禧惭不能对。

归报,神宗善之。

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

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

“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

父老叹曰:

“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

上疏言:

“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

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哲宗以问将,对曰:

“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知颖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

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知颖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

B.知颖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

C.知颖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

D.知颖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

1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

他入仕不久,取代聘史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

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

B.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牢狱皆空。

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

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

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

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

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

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将曰:

“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

”禧惭不能对。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五、诗歌鉴赏(9分)

春夕旅怀[唐]崔涂①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

【注】①崔涂:

终生飘泊,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

 ②五湖:

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

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14.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两项是:

(  )(  )(4分) 

A.首联上句描绘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写我依依不舍送春归去。

 

B.颔联第二句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子规啼声与三更月色,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C.颈联“故园书动”写自己长久在外,因而家中的书一直没有被翻动过,充满寥落之意。

 

D.诗中前四句都是对春夕之景的描绘,写春景之寥落;后四句重在抒情,抒发了凄婉动人的愁绪。

 

E.“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两句运用了设问的手法,其言外之意是说,故乡五湖美好的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的。

 

15.本诗蕴含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 

          

六、名句默写(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

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

,。

(2)《赤壁赋》中作者与客人共饮秋江之酒时引吭高歌的诗句是:

,。

(3)《赤壁赋》中用比喻正面描写悲凉幽怨的箫声的句子是:

(4)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是:

,。

 

(5)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的“,

”道出了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历为世人传诵。

 

七、语言文字运用(14分)

17、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②季羡林先生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佛教,又从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角度勾勒了中印两国文化交流的轨迹,其论述逻辑分明,文字平易近人。

③夫妻俩惨淡经营着这片小店,生意一直很红火,供孩子上学和赡养老人全靠这生意了

④我的文章写得不好,请你帮我修改,就算是狗尾续貂了。

⑤在葛大马的记忆里,那是一段极为特殊、不堪回首的岁月,人事变迁如白云苍狗,谁也无法预料。

⑥这则笑话,因为对旧中国办事推诿、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当世诸公”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颇广,几乎家喻户晓。

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④⑤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B、电影《七月与安生》中的两个女主人公七月与安生尽管天各一方,但纯真美好的友情无时无刻不萦绕在两人的心中。

C、微信和支付宝今年不再鼓动红包大战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能让人们在春节期间少一分浮躁与功利,多一分平淡与从容。

D、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收益。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______我们的散文拒绝精神的攀沿,______拒绝起码的思想含量,______始终徘徊于低层次的琐碎生活,______生活的细小咀嚼,______散文还会有它沉甸甸的分量吗?

还会有它宏阔的天宇吗?

  

A.既然  从而  因而  和    所以 

B.如果  甚至  因而  和    所以 

C.因为  和   所以  乃至  那么 

D.如果  甚至  而   乃至  那么

20、下面是江西“长期从教教师荣誉徽标”(除空白处皆为红色),请写出徽标主体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

(5分)

八、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按照要求作文。

2015年9月,在一家号称“世界那么大,俺想去瞧瞧”的“俺瞧瞧”网站上可以看到全国景区直播、全国雾霾监测、城市实时路况,一些店铺、酒吧、街道的实时监控等,为此引发网友的众多争议。

特别是不少市民发现自己被直播了,认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直播存在一定隐患。

  对以上事情,你怎么看?

请就此表明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

1.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2.不得套作、抄袭。

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班级:

姓名:

试室号:

试室座位号: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装······························.订······························线···································

惠州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答卷(语文)

命题人:

高一语文组审题人:

刘春琳马英

考试时间:

150分钟总分:

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6

10

11

12

14

17

18

19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

5、(5分)

 

7、(5分)

 

8、(3分)

9、(3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5分)

(2)(5分)

15﹒(5分)

 

16、名句默写(10分)

20、(5分)

 

21.作文(60分)

标题:

100100

200

100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