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数据的表示和分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6972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数据的表示和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六数据的表示和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六数据的表示和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六数据的表示和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六数据的表示和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数据的表示和分析.docx

《六数据的表示和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数据的表示和分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数据的表示和分析.docx

六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四年级下册数学学科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年级

学科

数学

备课人

刘裕萍

教学内容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

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以及平均数等。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整理的过程,掌握简单的方法,并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2.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3.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能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进行简单分析。

 

4.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能进行数据整理,并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

 

2.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预测。

资源利用及整合

结合PPT课件演示,教具操作活动,借助学案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形象感知。

课时安排

共计7课时

李家鄢小学课堂教学导学案

年级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主备教师

刘裕萍

协作教师

窦君秀

设计时间

05.09

授课时间

总课时序数

53

导学教师

刘裕萍

学习内容

生日

学习

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调查班里同学生日所在的季节,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与分析的过程,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

过程与方法:

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重点

认识季节划分,认识条形统计图,分析条形统计图所蕴含的数学信息。

学习难点

经历数据的调查、整理、表示与分析的过程,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

学习准备

课件

 

导学过程

 

导学过程

问题导入

1.说一说你的生日在什么季节?

你的好朋友呢?

2.怎样才能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人最多?

预习交流

分一分:

哪几个月是春季?

哪几个月是夏季?

哪几个月是秋季?

哪几个月是冬季?

四季是怎样划分的?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3)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四季的划分?

合作探究

1.小组交流:

怎样收集和整理调查得到的数据?

2.涂一涂。

在统计表格中涂色,整理数据。

 

3.说一说。

(1)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2)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有几名?

 

(3)如果我们班某个同学的生日你不知道,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

 

展示提升

实物仪展示学生作业。

1.从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说一说。

2.引导学生分析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

3.如果今天恰好有一个同学没有来,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生日?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84页“练一练”的第1、2题。

拓展练习

完成教材第84页“练一练”的第3题。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生日

收集数据

表示数据(涂格子)

分析数据

导学反思

李家鄢小学课堂教学导学案

年级

学科

数学

课型

练习

主备教师

刘裕萍

协作教师

窦君秀

设计时间

05.09

授课时间

总课时序数

54

导学教师

刘裕萍

学习内容

栽蒜苗

(一)

学习

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经历将实验数据画成统计图的过程,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过程与方法:

能读出条形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

学习重点

理解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所表示的各种信息。

学习难点

依据收集的实验数据,合理确定统计图中1格所表示的单位量。

学习准备

课件

 

导学过程

 

导学过程

温故互查

1.出示学生栽种的蒜苗生长图。

2.将每个人记录的蒜苗生长情况在小组内交流,并说说准备如何整理数据。

预习交流

1.观察数据,制作小组蒜苗种植高度统计表。

2.小组选派代表介绍统计的情况。

提问:

通过观察他们小组的统计表,你能看出他们小组中谁种的蒜苗长的最高,谁种的蒜苗长的最矮吗?

 

3.除了统计表,还有什么形式可以很形象的表示出你们小组的蒜苗种植情况呢?

合作探究

1.观察空白统计图,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统计图设计的格子有限,按照以前所学的统计形式,无法完整的统计出他们蒜苗成长的记录。

 

2.小组讨论,寻找解决策略。

小组讨论,商量对策,让学生汇报一下他们小组商量的方法,教师简单评价。

3.小组合作,绘制统计图。

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利用统计表和方格图,制作统计图。

(2)说说统计图中的一格表示多少。

展示提升

1.介绍小组绘制的统计图。

重点请学生说说是怎么解决格子不够这个问题的。

引导学生想出如果格子画不满或者突出一点的时候,可以在相应的条形上标出数据。

2.小结:

在条形统计图中你能直观的了解到哪些信息?

你觉得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好处?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86页“练一练”的第1题。

拓展延伸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以通过数据来反映,比如:

一年中每个月的电费、水费等,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查、统计,并在附页3中制成条形统计图。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栽蒜苗

(一)

——条形统计图

统计图中的一格表示多少?

谁种的蒜苗长的最高?

谁种的蒜苗长的最矮?

导学反思

李家鄢小学课堂教学导学案

年级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主备教师

刘裕萍

协作教师

窦君秀

设计时间

05.09

授课时间

总课时序数

55

导学教师

刘裕萍

学习内容

栽蒜苗

(一)

学习

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经历将实验数据画成统计图的过程,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过程与方法:

能读出条形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

学习重点

理解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所表示的各种信息。

学习难点

依据收集的实验数据,合理确定统计图中1格所表示的单位量。

学习准备

课件

 

导学过程

 

导学过程

温故互查

1.在条形统计图中你能直观的了解到哪些信息?

2.你觉得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好处?

预习交流

自学教材86页“试一试”,尝试绘制统计图。

1.寻找如何把较大数据的统计表化成统计图的有效策略。

2.根据选择的适当单位与方式,把较大数据的统计表化成统计图。

合作探究

1.交流1格代表多少个鸡蛋?

你是怎样想的。

2.明晰1格表示几个单位与所要画的条形统计图的数据有关。

小结:

数据大,每1格所表示的单位就多,数据小,所表示的单位就少。

展示提升

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业。

1.说出自己选择这个统计图的理由。

2.说一说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87页“练一练”的第2、3题。

 

拓展练习

完成教材第87页“练一练”的第4题。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栽蒜苗

(一)

——条形统计图

统计图中的一格表示多少个鸡蛋?

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导学反思

李家鄢小学课堂教学导学案

年级

学科

数学

课型

练习

主备教师

刘裕萍

协作教师

窦君秀

设计时间

2016.11.18

授课时间

总课时序数

56

导学教师

刘裕萍

学习内容

栽蒜苗

(二)

学习

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过程与方法:

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

学习重点

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学习难点

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学习准备

课件

 

导学过程

 

导学过程

温故互查

1.出示教师栽种的蒜苗生长统计表(每隔3天观察记录一次)。

天数/天

3

6

9

12

15

蒜苗高度/厘米

2.你能帮助老师把它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3.说说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预习交流

1.出示教师所画折线统计图,提出问题。

(1)老师所画的统计图和你们的一样吗?

(2)这幅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它的名字叫什么?

(3)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2.自学教材88页,回答上面的问题。

合作探究

1.学习画折线统计图。

(1)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你想不想学着画一画呢?

(2)出示课件,讲解画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2.根据你栽种的蒜苗生长情况,在格子纸上绘出折线统计图,并交流(画图有困难的可以在组内寻求帮助)。

3.根据你画的统计图说说你的蒜苗生长情况好不好?

(先向同桌说说,再小组交流)

展示提升

1.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业,交流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1)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作为横轴、纵轴。

 

(2)用一定的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绘制成格子图。

 

(3)在格子图上描点。

 

(4)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2.小结:

在折线统计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你觉得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好处?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89页“练一练”的第1题。

拓展延伸

完成教材第89页“练一练”的第2题。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栽蒜苗

(二)

——折线统计图

什么是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不但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趋势。

导学反思

李家鄢小学课堂教学导学案

年级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主备教师

刘裕萍

协作教师

窦君秀

设计时间

2016.11.22

授课时间

总课时序数

57

导学教师

刘裕萍

学习内容

平均数

学习

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能结合简单的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平均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积累数据分析的活动经验。

学习重点

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

学习难点

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合情推断,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习准备

课件 

 

导学过程

 

导学过程

温故互查

教师左手拿9支粉笔,右手拿5支粉笔,提出问题:

1.怎么样才能让两只手中的粉笔一样多?

2.现在每只手都有()支粉笔了,这个()是它们的什么数?

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这个数的?

预习交流

课件出示记数游戏(每3秒呈现10个数字)。

1.你每次能记住几个数字?

填在统计表中。

2.根据这组数据,你能知道什么?

合作探究

1.你们组谁的记数能力最强?

你是怎么知道的。

方法一:

移多补少。

方法二:

求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求出5次记住数字的总个数,用5次记住数字的总个数除以次数,就是平均每次记住数字的总数,根据平均数=总数÷总个数,列式为:

2.深入理解平均数。

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

展示提升

1.说一说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平均数,这个平均数表示什么?

2.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求出一组数的平均数?

怎样计算平均数?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91页“练一练”的第1、2题。

拓展延伸

调查我校各班学生人数,并计算平均数,说一说这个平均数的含义。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平均数

补多移少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

导学反思

李家鄢小学课堂教学导学案

年级

学科

数学

课型

练习

主备教师

刘裕萍

协作教师

窦君秀

设计时间

2016.11.22

授课时间

总课时序数

58

导学教师

刘裕萍

学习内容

平均数

学习

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能结合简单的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平均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积累数据分析的活动经验。

学习重点

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

学习难点

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合情推断,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习准备

课件 

 

导学过程

 

导学过程

温故互查

1.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求出一组数的平均数?

怎样计算平均数?

2.我们一般用平均数表示什么?

3.我校平均每班多少人?

这个数据能表示我校各班人数的平均水平吗?

为什么?

预习交流

合作探究

展示提升

1.你是怎样估计平均值的?

平均值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2.根据一组数的平均值,你可以解决什么生活问题?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92页“练一练”的第3题。

拓展延伸

完成教材第92页“练一练”的第4题。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平均数

补多移少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平均数应在一组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导学反思

李家鄢小学课堂教学导学案

年级

学科

数学

课型

练习

主备教师

刘裕萍

协作教师

窦君秀

设计时间

2016.11.25

授课时间

总课时序数

59

导学教师

刘裕萍

学习内容

练习六

学习

目标

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对第六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整理。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准备

课件

 

导学过程

 

导学过程

温故互查

自己先对六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整理。

合作探究

1.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整理到的知识,小组再做整理。

2.针对知识点在小组内提问题,然后让其他同学进行解答。

展示提升

针对小组内的交流,进行全班的交流。

1.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整理(学生说,教师板书)。

2.针对知识点提出问题,有班内同学解答,教师及时鼓励。

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六的1、2、3题。

第1题:

鼓励学生用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并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第2、3题:

鼓励学生运用平均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拓展延伸

完成练习六的4、5、6题。

鼓励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关于收集、表示、分析数据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练习五

收集、整理、分析数据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不但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趋势。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补多移少)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

导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