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小题狂做专练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6778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小题狂做专练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小题狂做专练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小题狂做专练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小题狂做专练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小题狂做专练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小题狂做专练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小题狂做专练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小题狂做专练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小题狂做专练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1.(2018高考卷2)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

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

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

”其意在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2.(2018高考卷1)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这场争论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3.(2018涞水中学调研)1927年,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

“现在可有一种危险,是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

至于下层民众运动,国民党参加的少,共产党参加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

”由此可知,当时

A.工农运动决定战争走向

B.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

C.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

D.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

4.(2017高考浙江卷)20世纪是革命的世纪,一场前所未有的国民革命曾深刻影响中国近代历史,这场革命运动的“旗帜”是

A.“民主共和”

B.“革命统一战线”

C.“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

D.“工农武装割据”

5.(2018模考卷)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加到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

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

D.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6.(2018高考卷2)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

“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

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

”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7.(2018高考浙江卷)关于长征,八十年前毛泽东即有相当精辟的论述。

八十年后的今天,重温这场“激动人心的远征”,它的价值意义随着历史的演进愈益凸显。

下列项中,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①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②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

③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④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18大同中学联考卷)下表为不同报刊对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新闻来源地

报道的主要内容

北京《晨报》

青岛问题当以死争,被拘同学应宜营救,此罢课之第二理由也

天津《大公报》

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曹汝霖宅之焚烧

日本《大阪朝日新闻》

北京烧打起排日学生的暴动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火烧曹汝霖宅是事件的导火线

B.学生在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C.波及全国所有的大中型城市

D.学生展开盲目的排日行为

9.(2018岳阳中学模考卷)林毓生在《五四:

多元的反思》中认为:

“‘五四’个性解放思潮所向往的自由说到底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艺家所标榜的‘人格自由’,而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即‘政治自由’。

”该学者认为五四运动

A.未能彻底地变革中国社会

B.标榜民主却忽略民族危机

C.激进有余而政治变革不足

D.政治主张理想化而忽略实际

10.(2018汉中市质检卷)1926年至1927年我国南方出现了为数众多的农民报刊,其中尤以地方农民协会主办的农运报刊有影响力,如湖北、山东、湖南、四川等都有关于农民运动的定期刊物。

这说明

A.国民革命重视对农民的政治宣传B.农民运动是国民革命的主要形式

C.农民已成为国民革命的领导力量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迅速传播

11.(2018广安中学模考卷)下图是中国兴业烟草公司在《申报》(1919年5月17日)上刊载的一则“泰山牌”香烟广告,其商品命名别具深意。

该广告表明

A.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B.《申报》以弘扬爱国主义为己任

C.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

D.民族资本家对时势的策略性利用

12.(2018襄阳中学调研卷)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各种社会思潮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其中有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近代中国保守主义、近代中国无政府主义、近代中国民族主义、近代中国民粹主义、近代中国三民主义、近代中国科学主义、近代中国实用主义、近代中国改良主义。

这种现象反映了

A.各种政治势力角逐使中国政局动荡

B.政党政治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主流

C.社会主义成为民主革命的必然选择

D.中国国民的民族国家意识日益觉醒

13.(2018名校大联考)中共成立初期,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建议中共领导人同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遭到反对,但1923年党的三大正式确定了实行以“党内合作”为形式的国共合作方针,就是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期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

当时的中共中央认为合作

A.可以弱化国民党在中国国内的影响力B.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选择

C.将扩大中共在南方的群众、军事基础D.有利于改造和纯洁国民党的阶级成分

14.(2018东台中学模拟)下图是1927年3月北京《晨报》上一幅题为“孔雀东南飞”的漫画。

这一情形

A.预示着中国政治格局正在发生巨变

B.表明日本占据了我国北方大片国土

C.说明北伐战争改变了中国文化格局

D.加速了知识分子同工人相结合进程

15.(2018辽宁中学联考)1919年5月31曰,《申报》刊登了一个社会团体的通电:

“全省议会、教育会、商会、农会、工会暨全国公民均鉴北京政府反民好恶,任用内奸,视爱国行动为煽惑共和国家主权在民,安能任其压制而不思抵抗?

”由材料可知

A.五四运动得到了各界的支持

B.参加巴黎和会引起广泛不满

C.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D.推翻北洋政府成为民众共识

16.(2018天津河西区模考)2011年大陆出版的《中华民国史》中,对蒋介石追随孙中山,推倒北洋军阀,尤其是他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应有的肯定。

但对他发动政变、导致国共关系破裂,以及内外政策的保守性和个人独裁,抗战胜利后违背民意、发动内战的责任,也予以充分的揭露和批评。

这体现了作者的

A.文明史观

B.整体史观

C.革命史观

D.唯物史观

17.(2018成都外国语中学模考)观察下面的1934年10月江西部分地区农户土地占有状况调查表(%),表中农户的土地占有状况反映了江西

A.土地革命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B.地主依旧占有绝大部分的土地

C.无地群众对社会稳定不具威胁

D.中共土地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

18.(2018盐城中学模考)农会是国民革命时期中共领导建立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权。

1927年中共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口号,这是对传统乡村社会政治关系的有力冲击。

它推翻了地主阶级政府,成为新的政权形式。

这说明当时

A.国内形势变化导致革命性质变化

B.土地革命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C.乡村民众政治追求高于经济诉求

D.中共注重政权建构动员农民革命

19.(2018湖北重点中学联考)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积极推行反苏方针,使中苏关系严重恶化,但1932年6月,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议通过决议,决定与苏联复交,并愿与之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国民政府这一政策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A.积极抵抗日本侵略

B.为剿共创造有利环境

C.顺应美英远东政策

D.压制东北抗日义勇军

20.(2018绵阳中学模考)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4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从“打土豪分田地”到“双减双交”(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再到“耕者有其田”的几次变化。

这反映了

A.生产关系调整以民主革命任务为导向

B.政治局面动荡影响经济政策制定

C.中共土地公有制的确立过程曲折艰难

D.中共始终以废除封建剥削为目标

21.(2018天津滨海区调研)导致下列表格中中共党员代表成份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

召开地点

党员代表总数

工农分子数量

知识分子数量

中共五大

1927.4

武汉

82人

11人

71人

中共六大

1928.6

莫斯科

84人

50人

34人

A.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B.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

D.深受共产国际的影响

22.(2018名校大联考)1930年4月中原大战爆发,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联合发动反对蒋介石的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军阀混战。

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乘机提出把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来抓。

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

A.对中国革命的任务认识模糊

B.能从时局出发做出正确决策

C.对革命形势的估计明显错误

D.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23.(2018宜昌中学模考)1930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七十号通告,提出“扩大红军的总策略是要建立在集中农民武装,扩大红军向着中心城市发展”。

同时,又提出“打破游击战争中之上山倾向、保守观念、分散政策等农民意识和土匪倾向”。

由该报告可判断出

A.中共党内存在“左”倾冒进思想

B.当时的革命形势利于中央根据地

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有待完善

D.中共中央对时局的估计过于乐观

24.(2018洛阳中学模考)据陈云手稿记载,遵义会议作出了四项决定:

据此判断,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确定了毛泽东的最高领导地位B.使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C.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纠正了军事指挥上的“左”倾错误

25.(2018天水中学质检)中国近代在学习西方政治模式的历程中,其学习对象经历的演变是

A.英日式——美法式——俄国式

B.英日式——俄国式——美法式

C.美法式——英日式——俄国式

D.俄国式——美法式——英日式

 

1.【解析】由“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可知孙中山认为国民党之所以在革命之后十二年还没有成功,而俄国革命六年就成功了,是因为俄国有团结而强有力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所以选C;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所以不可能走苏俄革命道路,也没有放弃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所以排除A、B;孙中山把原因归结为领导核心不够好,而没有改变斗争目标,故排除D。

【答案】C

2.【解析】解题时要重点理解材料关键信息的含义。

“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即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五四运动后,关于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论,出现了走资本主义道路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两条路线。

通过这场争论,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从而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C项正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开辟于20世纪20年代末,故A项错误;这场争论没有涉及欧美的社会制度,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仍有分歧,“消除”一说太绝对,故D项错误。

【答案】C

3.【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国民党专做上层工作,共产党参加下层民众运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畸形的发展”导致了国共合作的分裂,故C正确;当时的工农运动是配合北伐战争的,因此工农运动不可能会决定战争的走向,故A错误;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标志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这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故D错误。

【答案】C

4.【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前所未有的国民革命是指1924年开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故C选项正确;“民主共和”只符合国民党的主张,故A选项错误;“革命统一战线”是各个革命阶级合作的形式,不是运动的旗帜,故B选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是国民革命失败以后毛泽东等共产党人探索革命道路的产物,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答案】C

5.【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国民革命运动的相关知识。

解题的关键是把握“1925年”这一关键词。

1924年国共合作实现,国民大革命迅速发展,导致中共人数的大量增加,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共产国际的支持是外因,排除A项;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7月,排除B项;土地革命开始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排除C项。

故选D。

【答案】D

6.【解析】由题干中的“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说明在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使得农民摆脱了原来“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的处境,农民获得了很多的自由和权利,这样就获得了农民的拥护,并激发了他们抗日的热情,故选A;由“是否减租减息”可以看出地租还要交的,所以B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由题干中的“抗日根据地”可以得出,这是抗日战争时期,而国民革命是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故排除C;D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排除。

【答案】A

7.【解析】本题考查关于长征意义的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征没有改变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新中国成立才改变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故①错误;长征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故②正确;土地革命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与长征无关,故③错误;长征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故④正确。

故①③组合错误,故A排除。

①④组合错误,故B排除。

②③组合错误,故C排除。

②④组合正确,故D正确。

【答案】D

8.【解析】“同学应宜营救”“学界之大举动”“排日学生”的信息说明五四运动中学生发挥了重要作用,B正确;五四运动导火线是巴黎和会外交失败,A错误;C中波及全国不符合材料主旨信息;D中盲目说法是日方观点。

【答案】B

9.【解析】材料并未涉及五四运动是否彻底地变革中国社会,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五四运动标榜民主,故B错误;“人格自由,而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即‘政治自由’”说明作者认为五四运动激进有余而政治变革不足,故C正确;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五四运动政治主张理想化,故D错误。

故选C。

【答案】C

10.【解析】首先根据材料所给出的时间:

1926年至1927年,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这一时期处于国民革命时期,所以排除D选项。

再从材料内容看,农民受到革命的重视,尤其是对农民进行政治上的宣传,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B选项错误,国民革命主要形式不是农民运动。

C选项无法从材料得出。

【答案】A

11.【解析】根据“1919年5月17日”“泰山牌与青岛之关系”,结合所学,1919年巴黎和会决定把中国在山东的权力转让给日本,中国外交的失败是导致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泰山牌”香烟广告此举意在宣传爱国思想,故D正确;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只是反映《申报》上刊载的一则“泰山牌”香烟广告,无法体现《申报》以弘扬爱国主义为己任,B错误;甲午战后实业救国思潮已经兴起,C项“开始兴起”表述错误,排除。

【答案】D

12.【解析】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各种社会思潮涌现,这与当时中国民族危亡的背景相适应,说明中国国民的民族国家意识日益觉醒,故D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各种政治势力角逐使中国政局动荡,故A错误;各种社会思潮涌现也不能说明政党政治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主流,故B错误;社会主义只是当时各种思潮之一,并未成为民主革命的必然选择,故C错误。

故选D。

【答案】D

13.【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时间上,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这个时间是国民党势力快速增长的阶段,只有与国民党联合才有可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错误,削弱他的势力不是目的,目的是与其合作实现革命;C、D选项不是主要目的。

【答案】B

14.【解析】漫画反映这一时期学生、学者、教师纷纷南下,联系时间信息(1927年3月),可知这一情形预示着中国政治格局正在发生巨变,因为是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带来的变化。

故答案为A项。

B项是日本对中国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的情形,排除;C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答案】A

15.【解析】根据“全省议会、教育会、商会、农会、工会暨全国公民均鉴北京政府反民好恶,任用内奸,视爱国行动为煽惑……安能任其压制而不思抵抗?

”反映出五四运动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故A正确;由“北京政府反民好恶,任用内奸,视爱国行动为煽惑”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对北京政府的不满,排除B;C材料没有体现;材料无法体现“推翻北洋政府成为民众共识”,排除D。

【答案】A

1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历史史观问题。

根据材料关于对蒋介石的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和认识,即能够体现出作者所持的史观是唯物史观。

可知,ABC三项明显不正确,排除。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答案】D

1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

由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农户中无田和占有大量土地的都是少数,大多数农民都分得了土地,这是中国开展土地革命、执行土地政策的结果,所以A项和B项错误。

C项无地群众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无法反映,故本题选择D项。

【答案】D

18.【解析】从材料来看,共产党在国民革命时期格外注重开展农民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国民革命运动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推翻地主阶级政府建立新政权,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错误,此时的革命性质依旧是反帝反封建;B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突出这种比较。

【答案】D

19.【解析】“积极推行反苏方针”“决定与苏联复交,并愿与之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说明蒋介石政府目的主要是剿共的需要,B正确;国民党政府此时对日本是不抵抗政策,A错误;C不符合材料主旨;D中压制显然不是国民政府主要目的。

【答案】B

20.【解析】“双减双交”是抗战时期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的条件下,为完成反帝任务实行的土地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和“耕者有其田”均是为完成反封建的任务,而采取的措施。

因此这一变化过程反映出随着不同时期需要完成的民主革命任务而进行生产关系的调整。

故答案为A项。

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前土地政策的变化,排除C项;D项说法绝对,不符合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排除。

【答案】A

21.【解析】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工人阶级队伍被削弱,故A错误;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导致工农分子数量减少,与表格数据不符合,故B错误;1928年农村革命根据地还没有广泛建立,故C错误;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深受共产国际的影响,故工农党员代表大增,故D正确。

【答案】D

22.【解析】据材料“1930年……中共中央领导人乘机提出把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敌我力量对比仍然是敌强我弱,正确的革命道路应该是农村包围城市,故这说明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对革命形势的估计明显错误,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明中国革命的任务,而是反映革命的道路和策略,故A项错误;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地方起义并不是当时的正确决策,故B项错误;在此之前中国共产党已经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故D项错误。

故选C。

【答案】C

23.【解析】1927年秋收起义后,走向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材料中“扩大红军向着中心城市发展”“打破游击战争中之上山倾向、保守观念、分散政策等农民意识和土匪倾向”,表明反对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仍坚持城市中心论,脱离中国国情,存在“左”倾冒进思想,故选A;B不符合国共对峙的严峻现实,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左”倾冒进思想,并非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完善,并非对时局的估计过于乐观,排除C、D。

【答案】A

24.【解析】根据材料文字“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可知,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上,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遵义会议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无关,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根据材料文字“取消‘三人团’(博古、李德、周恩来),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可知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纠正了军事指挥上的“左”倾错误,D项表述符合题意,D正确。

【答案】D

25.【解析】略

【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