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新版部编人教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6712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篇新版部编人教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篇新版部编人教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

《10篇新版部编人教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篇新版部编人教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篇新版部编人教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

10篇新版部编人教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10篇】新版部编人教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木偶探海记

刘征

   木偶想测量大海的深浅,他到海上考察了一番后,回到海滩上召开大会,向听众介绍他探海的观感:

   “海,人们常说是很深的,其实,这是不可靠的传言。

我在海上________几千里地,海水只能________我的脚面。

我________在海上东摇西晃,海水也只能________我的后肩。

我生怕自己的体验不可靠,还特地观察了海鸥和海燕,他们从高空俯冲下来,浪花也只在胸脯下轻轻飞溅……”

   话没说完,全场乱起来了:

老蚌(bàng)掩着嘴唇哧哧地笑,螃蟹举起大锤咚咚地敲,连沉默的石子也又蹦又跳。

   木偶气得浑身发抖,用手拍着讲台大声叫道:

“你们为什么不好好听讲,乱吵乱闹?

难道我没有到海上去考察?

难道我的见解是主观臆(yì)造?

   怎么才能跟木偶说得清楚呢?

一个简单的道理他不知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测量”的“测”是________结构,按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先查________,读音是________。

“考察”的“察”是________结构,用部首查字法要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2)把下面的词语准确地填入第2自然段的横线上。

沾湿    走了    没过    躺

我在海上________几千里地,海水只能________我的脚面。

我________在海上东摇西晃,海水也只能________我的后肩。

(3)画线句“这是不可靠的传言”中“这”指的是________。

(4)文中的木偶的性格特点是(   )

A. 自信、有质疑精神,但过于浮浅    

B. 认真、仔细,但看不起别人

C. 严谨、自信,但脾气暴躁

(5)寓言结尾说木偶“一个简单的道理他不知道”,这个“简单的道理”到底是什么呢?

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

A.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 过于自信是不足取的,要虚心听取有经验的人的意见

C. 要获得真知就要深入下去,浮在表面上什么也看不到          

D. 个人的力量有限,集体的智慧才是无穷的

【答案】

(1)左中右;C;cè;上下;宀;11

(2)走了;没过;躺;沾湿

(3)海很深   

(4)A

(5)C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汉语拼音、音序、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字义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测量”的“测”是左中右结构,按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先查C,读音是cè。

“考察”的“察”是上下结构,用部首查字法要先查宀部,再查11画。

(2)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我在海上走了几千里地,海水只能没过我的脚面。

我躺在海上东摇西晃,海水也只能沾湿我的后肩。

(3)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画线句“这是不可靠的传言”中“这”指的是海很深。

(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文中的木偶的性格特点是自信、有质疑精神,但过于浮浅。

(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寓言结尾说木偶“一个简单的道理他不知道”,这个“简单的道理”到底是要获得真知就要深入下去,浮在表面上什么也看不到。

故答案为:

(1)左中右 C  cè 上下 宀 11

(2)走了  没过 躺  沾湿(3)海很深(4)A(5)C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

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对不会写的字用音序查字法。

(2)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3)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5)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2.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完成练习。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①男孩说:

“没……我没看见。

   列宁说: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

天气严寒,它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_______又不敢讲。

   ②列宁自言自语地说: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它还活着。

   列宁问:

“会飞回来?

   ③“一定会飞回来!

”男孩肯定地说。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_______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⑤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④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

“你好!

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

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_______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填序号)

A.因为    B.但    C.果然

(2)品读文中画横线的四个句子,想一想:

列宁和小男孩在对话时,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

(填序号)

第①句:

男孩在想________。

 第②句:

列宁在想________。

第③句:

男孩在想________。

 第④句:

列宁在想________。

A.我明天就把灰雀送回来

B.我不能说我把灰雀捉走了

C.男孩已经把灰雀送回来了,我不能问男孩,那样会伤害他的自尊心

D.灰雀是男孩捉走的,我要用我的担心与惋惜感染男孩,让他主动送回灰雀

(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⑤,想一想,男孩为什么会“低着头”?

(4)为什么说男孩是诚实的?

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

(1)B;C;A

(2)B;D;A;C

(3)他仍在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

(4)男孩承认灰雀“还活着”,承诺它“一定会飞回来”,最终放鸟归还,所以说男孩是诚实的。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心理活动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

解答时结合语境及选项分析判断。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

(1)B;C;A

(2)B、D、A、C

(3)他仍在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

(4)男孩承认灰雀“还活着”,承诺它“一定会飞回来”,最终放鸟归还,所以说男孩是诚实的。

【点评】

(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此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3.课内阅读。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

“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

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

“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第1自然段的意思是(  )

A. 先生认为不懂就问是对的,同意讲解书中的道理。

B. 先生感觉学生年龄太小,认为他们没必要知道书中的道理。

(2)孙中山向先生提出问题,挨打了没有?

先生是怎么做的?

(3)读第4自然段,说说你是否赞同孙中山说的话。

当你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你会怎么做?

【答案】

(1)B

(2)没有。

先生很详细地讲解了书中的道理。

(3)我赞同孙中山说的话。

我也会像孙中山一样,不懂就问。

【解析】【分析】

(1)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再结合选项判断。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

(1)B

(2)没有。

先生很详细地讲解了书中的道理。

(3)我赞同孙中山说的话。

我也会像孙中山一样,不懂就问。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4.读小伙伴的习作,学方法。

(一)

   一进门,我就看到碧绿的荷塘,大得一眼望不到边。

水面上,一张张荷叶像一把把小伞,一朵朵荷花亭亭玉立地站在绿色的舞台中间:

粉的、白的、白中带粉的、粉中透白的,各种美丽的颜色把荷花打扮成了漂亮的小公主。

(1)请把文中描写荷叶形状的句子找出来,画上横线。

(2)请把文中描写荷花颜色的句子找出来,画上波浪线。

(3)读了这段习作后,我知道观察事物要细致,可以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来观察事物。

【答案】

(1)一张张荷叶像一把把小伞。

(2)粉的、白的、白中带粉的、粉中透白的,各种美丽的颜色把荷花打扮成了漂亮的小公主。

(3)形状;颜色

【解析】【分析】

(1)、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1)一张张荷叶像一把把小伞。

(2)粉的、白的、白中带粉的、粉中透白的,各种美丽的颜色把荷花打扮成了漂亮的小公主。

(3)形状、颜色

【点评】

(1)、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读小伙伴的习作,学方法。

(五)

   含羞草很讨人喜爱。

我摸了一下它的叶子,叶子就合拢了;我不摸它,过了一会儿,叶子又打开了。

我每次摸它的时候,都有一个疑问:

为什么它的叶子会合拢和张开呢?

(1)请把文中描写含羞草变化情况的句子画上横线。

(2)读了这段习作,我知道观察事物时还要关注________。

【答案】

(1)我摸了一下它的叶子……叶子又打开了。

(2)它们的变化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1)我摸了一下它的叶子……叶子又打开了。

(2)它们的变化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6.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①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②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_____孩子_____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_____

   ③男孩说:

“没……我没看见。

   ④列宁说: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

天气严寒,它怕冷。

   ⑤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⑥列宁自言自语地说: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⑦男孩看看列宁,说: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它还活着。

   ⑧列宁问:

“会飞回来?

   ⑨“一定会飞回来!

”男孩肯定地说。

(1)给选文第②自然段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________孩子________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________

(2)以下哪一项体现了列宁对灰雀着急的心情?

(   )

A. 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B. 列宁问:

“会飞回来?

(3)根据选文中人物的对话,猜猜当时他们心里会想些什么。

在横线上填上正确的选项。

A.我不能说是我把灰雀捉走了。

B.我捉走了灰雀,害得别人这样担心,明天我就把它放回来。

C.这只灰雀大概是飞走了,或者冻死了。

D.也许这个小男孩见过那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

Ⅰ第②自然段中列宁想________

Ⅱ第③自然段中男孩想________

Ⅲ第⑥自然段中列宁想________

Ⅳ第⑦和⑨自然段中男孩想________

(4)“男孩说:

‘没……我没看见。

”’男孩为什么迟疑?

(5)读下面的句子,和选段比一比,说说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列宁看见小男孩,就和他交谈,表达自己对灰雀的喜欢和担忧。

小男孩被感动了,把提走的灰雀放了回来。

(6)从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中,你发现列宁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1):

“;,;?

(2)A

(3)D;A;C;B

(4)因为灰雀是他捉走的。

(5)选段运用了记叙和语言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出了事情的经过,生动具体;而题中所给的句子只是简单的叙述,平淡无奇。

(6)列宁是一位爱护下一代,保护小男孩自尊心,善解人意的人。

【解析】【分析】

(1)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选段运用了记叙和语言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出了事情的经过,生动具体;而题中所给的句子只是简单的叙述,平淡无奇。

(6)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

(1):

“,?

(2)A

(3)DACB

(4)因为灰雀是他捉走的。

(5)选段运用了记叙和语言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出了事情的经过,生动具体;而题中所给的句子只是简单的叙述,平淡无奇。

(6)列宁是一位爱护下一代,保护小男孩自尊心,善解人意的人。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2)、(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此题考查学生用对比的方法掌握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点和内容上的侧重点。

(6)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精神或品质。

7.课内阅读。

富饶的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

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

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

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有的全身(   );有的头上(   );有的(   )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   );有的眼睛(   ),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   )。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

遍地都是鸟蛋。

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1)请给课文所缺的部分选择合适的内容补充完整(   )

A. 布满彩色的条纹;长着一团红缨;周身插着、飘飘摇摇;圆溜溜的、像汽球一样圆

B. 布满彩色的条纹;长着一簇红缨;周身插着、飘飘摇摇;圆溜溜的、像皮球一样圆

C. 彩色的条纹;长着一簇红缨;周身插着、飘飘悠悠;圆溜溜的、像皮球一样圆

(2)短文的第4自然段主要是围绕______来写的,具体写了______种不同样子的鱼,写鱼多的词语有______。

(   )

A. 第1句话;4;“成群结队”、“各种各样”、“数不清”

B. 最后1句话;4;“成群结队”、“各种各样”、“数不清”

C. 第1句话;4;“成群结队”、“各种各样”

(3)“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象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对这句理解正确的是(   )

A. 这句话是强调了西沙群岛的海里鱼非常多,多到鱼和水各占一半的程度。

B. 这句话强调西沙群岛的海里鱼非常多,但并不真是鱼和水各占一半。

这是一种夸张的写法。

C. 这句话是在夸大其辞,这样好给读者留下鱼儿很多的印象。

(4)第5自然段共有____句话。

第一句总的写____,后几句从____、____、____方面分别写______。

(   )

A. 5;海岛是鸟的天下;鸟的种类、遍地鸟蛋、厚厚的鸟粪;鸟多

B. 4;海岛是鸟的天下;鸟、鸟蛋、鸟粪;鸟之多

C. 4;海岛是鸟的天下;鸟的种类、遍地鸟蛋、厚厚的鸟粪;鸟多

【答案】

(1)B

(2)A

(3)B

(4)C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B;

(2)A;(3)B;(4)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秋天的树林

   秋风,送来了凉爽;秋风,送来了沉甸甸的果实;秋风,使树叶翩翩起舞。

而秋天的树林,更是美不胜收,令人陶醉!

   秋姑娘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人间,她漫步在稻田,稻子熟了;漫步在果园,果实熟了;她又飞到树林里,树叶就犹如千万只蝴蝶在林中曼舞,吸引着我和一群伙伴的到来。

我们来到林中,望着一棵棵挺拔的树木,树又变成了我们亲密无间的朋友。

我们在林中尽情玩耍,尽情嬉戏,尽情地呐喊,忘掉了一切。

我们随着风与树叶尽情地舞蹈歌唱,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片普通的树叶,与秋姑娘一样欢呼着秋的到来!

   林中有各种各样的树叶,如枫叶、柳叶,还有很多果树叶。

我带着笔记本在林中找到了许多树叶,做出了一本树叶集。

没事的时候,就翻开笔记本,看着那一片片树叶就仿佛又回到了树林,秋天又来了……

   秋天使人心旷神怡,秋的到来使农民收获果实,我爱秋天,更爱秋天的树林!

(1)“胜”在字典中的解释有:

A.打败(对方);B.尽;C.能担任,能承受。

“美不胜收”中,“胜”的意思应该选择________(填序号),该词在文中是指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描写“我们”在树林中的表现的语句,这些句子表现了“我们”的心情。

(3)秋姑娘来到了稻田、________、________等地方,这些地方发生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读读本文的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请找出互相呼应的语句,写在下面,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开头处:

________

②结尾处:

________

③好处:

________

【答案】

(1)B;秋天的树林很美

(2)我们在林中尽情玩耍,尽情嬉戏,尽情地呐喊,忘掉了一切。

我们随着风与树叶尽情地舞蹈歌唱,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片普通的树叶,与秋姑娘一样欢呼着秋的到来!

这些句子表现了“我们”欢快的心情。

(3)果园;树林;稻子熟了;果实熟了;树叶就犹如千万只蝴蝶在林中曼舞

(4)秋风,送来了凉爽;秋风,送来了沉甸甸的果实;秋风,使树叶翩翩起舞。

而秋天的树林,更是美不胜收.令人陶醉!

;秋天使人心旷神怡,秋的到来使农民收获果实,我爱秋天,更爱秋天的树林!

;这样写首尾呼应,更表现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解析】【分析】

(1)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体会语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考查照应句。

解题思路引导:

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这就是前后照应要根据文章整体意思找相照应的句子。

故答案为:

(1)B、秋天的树林很美

(2)我们在林中尽情玩耍,尽情嬉戏,尽情地呐喊,忘掉了一切。

我们随着风与树叶尽情地舞蹈歌唱,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片普通的树叶,与秋姑娘一样欢呼着秋的到来!

这些句子表现了“我们”欢快的心情。

(3)果园;树林;稻子熟了;果实熟了;树叶就犹如千万只蝴蝶在林中曼舞

(4)①秋风,送来了凉爽;秋风,送来了沉甸甸的果实;秋风,使树叶翩翩起舞。

而秋天的树林,更是美不胜收.令人陶醉!

②秋天使人心旷神怡,秋的到来使农民收获果实,我爱秋天,更爱秋天的树林!

③这样写首尾呼应,更表现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点评】

(1)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正确理解字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然后根据字的意思再一一对号入座。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对照应句的把握能力,要求会判断,写作时会运用。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故园春(节选)

   故乡的三月,是田园诗中最美的段落。

   桃花笑脸迎人,尽你自在流连,尽情欣赏。

   冬眠(mián)的草木好梦初醒,抽芽,生叶,嫩绿新翠,妩媚得像初熟的少女。

   油菜花给遍野铺满(mǎn)黄金,紫云英染得满(mǎn)地嫣(yān)红,软风里吹送着青草和豌(wān)豆花的香气,燕子和黄莺(yīng)忘忧的歌声……

   这大好的阳春景色,对大地的主人却只有一个意义: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天对乡下人不代表诗情画意,却孕(yùn)育着梦想和希望。

(有删改)

(1)给下列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遍________(piàn biàn)野    铺________(pù pū)满

尽________(jìn jǐn)情      嫩________(lùn nèn)绿

(2)用横线画出选文中概括写故乡的三月景色美的句子。

(3)下列哪些景物在选文中被描写过?

(   )

A. 好梦初醒的草木                     B. 初熟的少女                     C. 紫云英                     D. 油菜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