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6642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2.docx

《八年级物理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2.docx

八年级物理2

联考八年级物理期中试卷

(试卷总分100分测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一共12小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每小题2分,共24分。

请将答案填在下列表格里)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B.一般是根据歌声的响度来判断歌手是谁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D.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乐音,不可能是噪声

2.冬天,结冰的湿衣服也能晾干。

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B.升华

C.凝固D.凝华

3.如图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场馆之一“水立方”,其建筑设计充分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是中国建筑节能环保的典范.下列对其屋面的部分设计解释不正确的是

A.在屋面上设计临时悬挂的隔噪网,可以减弱降雨时雨滴声造成的噪音

B.屋顶上设立多个自然排风机,能让建筑空间中的热量散发出去

C.采用ETFE膜结构屋面能保证场馆白天大部分时间采用自然光,是因为其透光性好

D.游泳池消耗的水大部分能从室内屋顶收集并反复使用,这是利用水的升华和液化形成的水循环

4.如图所示,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

(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白雾;

(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以下解释中

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

5、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哪些方法是有效、合理的是:

A、老师讲话声音要小一些。

 B、每位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C、在教室周围植树。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7.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外线具有较强的荧光效应

B.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C.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D.能从不同方向看清物体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8.下列自然现象中,由液化形成的是

9.下列演示实验中,实验现象与结论一致的是

甲图是闹钟放在玻乙图是拨动直尺丙是音叉振动推开丁图是扬声器旁的蜡

璃钟罩里振动泡沫球的火焰在晃动

A.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D.丁实验说明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10.“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中,猴子看见月亮在井中(如图所示),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

B、井有多深月亮就有多深

C、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D、和猴子的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11.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的异同点,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

A.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温度计要高

B.体温计玻璃管的内径有一弯曲处特别细,实验室用温度计没有

C.读数时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实验室用温度计也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D.体温计可以用力甩动使水银回到玻璃泡中,实验室用温度计不能用力甩

12.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舞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A.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B.上衣、裙子都呈红色

C.上衣呈白色,裙子呈蓝色D.上衣、裙子都呈黑色

二、填空题(每个空格1分,共20分)

13.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55°,此时反射角为。

我们能从教室的不同方向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是因为光发生反射的缘故。

14.“祥云”火炬燃料为丙烷气体,为了便于储存或携带,常温下可采用的方法使其液化,这一物态变化过程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5.晾衣服时,充分抖开凉在衣架上干得快,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蒸发越快;冬季的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发生______形成的.

16.用手机接打电话时,很容易听出熟悉人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___判断的,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带耳机听MP3,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__________,若长此以往会使听力下降,有害健康.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

音(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

17.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或变成了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当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长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又形成了雨.

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仔细阅读下面关于赞美光的诗句:

“大千世界,五光十色;湖面映照着,人来车往;镜头记忆着,世事沧桑;宇宙鸿朦,远在天边;回想起古人,凿壁的佳话;怎能不珍惜,今天的时光。

”从中可以获得许多与光有关的知识。

请根据示例,另举一例。

示例:

诗句:

大千世界,五光十色。

光的知识:

各种各样的光。

举例:

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

光的知识:

_______________

19.海安的七星湖公园风景秀丽如画,让人流连忘返。

盛夏时节,湖水减弱了周围地区的“热岛效应”。

这是利用湖水的来吸热从而降低了周围空气的温度;美丽的廊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经过光的所形成的像(填“实”或“虚”)。

20.今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党和政府十分关怀灾区人民的生命安危,使用了很多

最新科技设备进行救援。

(1)生命探测仪:

光学生命探测仪将一根柔软细长的光纤管伸进瓦砾堆中扭动前行,

搜救人员利用观察器可以看清瓦砾深处的情况,光沿弯曲的光纤传播是利用了

光的原理;

(2)热红外生命探测仪利用感知差异来判断不同的目标,因此在黑暗中也能确定生命体的位置;声波生命探测仪有3~6个“耳朵”——声探头,即使幸存者不能说话,只要轻轻敲击使周围物体发出微小声响,就能够被它“听”到,甚至心脏微弱的颤动,它也能探测到。

三、

作图与实验探究(21-----23每图1分,共4分)

 

第21题图第22题图第23题图.第24题图

21.如图所示,小明通过一平面镜看到了桌子下面的小球.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光的传播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平面镜的位置(保留作图的痕迹)

22.你能让一束平行光的传播方向改变180°吗?

如果能做到,请你提出需要的器材,并用作图的方法表示。

23.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

24.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S发出的一束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该光线的光路图.

25.(7分)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可乐饮料的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

这一实验表明:

(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4)某研究小组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

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的直径关系:

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选填符号a、b、c或d)。

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

③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

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

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④两位同学还可以选择琴弦(选填符号a、b、c或d),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

26.(5分)回顾实验和探究:

①如图,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发现反射光线OF。

将纸板沿NO向后折,在NOF面上将            。

 

第①题图第②题图

②在研究水沸腾实验中,晓丽得到如下数据:

t时/min

0

1

2

3

4

5

6

7

8

9

t温/℃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请将表格数据填写完整。

图像中的图线   反映了上述实验过程。

水沸腾时上升的气泡变化情况如右图中   所示。

③冬天上课时紧闭门窗,开启教室空凋,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玻璃窗上常常会出现一层水雾。

这层水雾是在室内一侧,还是在室外一侧?

请写出你的猜想及你猜想的依据。

我的猜想:

呈在______________侧(选填“室内”或“室外”)。

猜想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4分)利用身边常见的物品,做一些小实验是同学们学习、研究

物理的好方法,也是一种创新.请你用图所示的塑料吸管和激光笔,

从正反两方面分别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正方案:

探究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反方案:

探究光在空气中不可能是沿曲线传播的.

28.(6分)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饭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

“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填“实”或“虚”)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四.简答题

29、(5分,图2分,选择2分)据天气预报报道,国庆前后几天的天气相差不大,南南同学记录了10月3日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温度如下表:

时间

7:

00

8:

00

9:

00

10:

00

11:

00

12:

00

13:

00

14:

00

15:

00

16:

00

17:

00

温度/℃

14

15

18

22

24

25

26

28

28

27.5

27

(1)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下图中绘出温度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提示:

可以用柱形图、线形图或曲线图表示)

(2)请根据你画出的图像估测10月3日

下午13:

30的大致温度_______________。

(3)温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以下给

出了一组常见的温度值,你认为合理的是(  )

A、人体正常体温是39℃

B、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C、沸水的温度一定是100℃

D、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约70℃

30、(6分)如右图所示,是-10℃的冰块受热熔化,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

分析图像可知:

加热后最初5min内冰块呈态;冰块熔化过程持续分钟,

此过程温度(填升高、不变、降低),加热到25min时,冰全部变成℃的水。

由以上分析可知,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那么,区分晶体与非晶体的重要依据是:

31、(3分)“关爱生命,安全出行,争当安全模范公民”的教育活动,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红灯停,绿灯行”是公民的基本素质.

交通信号灯用红、绿灯,而不用蓝色、紫色等其它颜色的灯.对此,小明、小华、小宇三位同学展开讨论.

小明说:

人的眼睛对红色光、绿色光比较敏感.用红绿灯作为交通指挥灯,容易引起视觉反应,可以提高人们的警惕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小华说:

红光穿透能力比蓝色、紫色等其它的色光强,很远处就能看到;人的眼睛对

绿色光敏感.

小宇说:

红绿灯作为交通指挥灯,是国际通用的,并不具有科学依据.

(1)雾天,小明、小华和小宇一起在远处观看路口的红绿灯,收集有关“红色光穿透能力强”

的证据.小明和小宇看到红灯亮时,小华却认为红灯不亮.此事实说明红色光引起的视觉效果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三位同学向路口的红灯走近,都感到红色光强度逐渐增强,表明色光的穿透能力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红绿色盲的人不能分辨红绿灯颜色的变换.请你描述现行交通信号灯是如何让色盲的行人做到“红灯停、绿灯行”的或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回答一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3分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请阅读下列表格

在空气中

在气、固、液体中(0℃)

在15℃空气中

温度/℃

声速/m·s-1

介质

声速/m·s-1

频率/Hz

声速/m·s-1

0

330

氧气

316

2000

340

15

340

1450

1000

340

30

349

3160

500

340

100

386

4900~5000

256

340

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试写出三个与声速有关的结论:

(1)

(2)

(3)

33.(8分)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

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从海面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秒后接到回波信号。

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每秒传播1530米,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耳能听到超声波吗?

为什么?

(2)海洋的深度是多少?

(3)运用声波的反射,能否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为什么?

(4)请你再列举二个超声波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34.(5分)在“观察水的沸腾”试验中

(1)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

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

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

③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少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

(2)小明同学在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

(写出两种即可)

①  ;②  。

八年级物理答案

一、1-6ABDBCD7-12CCACCA

二、13、35°,漫

14、加压;放出

15、增大液体表面积;凝华

16、音色;响度;传递信息

17、液化;凝华;熔化

18、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

19、蒸发;反射;虚

20、反射;温度;振动

三、21、略22、

23、

 

24、

 

25、

(1)固体能传声,且传声能力比空气强。

(2)金属的传声能力比棉线强。

(3)阻止了振动在棉线上的传播。

(4)①ad②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

③没有控制琴弦的材料相同④ac

26、①看不到反射光线②99;c;甲

③室内;室内气温比室外高,水蒸气遇冷才会液化

27、

(1)将塑料吸管拉直,用激光笔在一端沿着吸管照射。

塑料吸管另一端对着

地面(或墙壁),观察地面是否有亮斑。

(2)将塑料吸管弯曲,用激光笔在一端沿着吸管照射。

塑料吸管另一端对着

地面(或墙壁),观察地面是否有亮斑。

28、

(1)确定像的位置

(2)到镜面距离(3)大小(4)不能;虚(5)不变

29、

(1)略

(2)27℃(3)B

30、固;10;不变;10;晶体;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

31、

(1)不同人的视觉感觉不同;距离

(2)采用灯光图形或者语言提示等方法

32、

(1)同种物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2)相同温度下,固体中的声速大于液体中声速,气体中的声速最小。

(3)声音的速度与频率无关

33、

(1)不能;超声波频率超过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

(2)

(3)不能;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B超、声纳等

34、

(1)①玻璃泡与容器底部接触②玻璃泡没有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③48.0

(2)①水太多②水的初温太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