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解增值税账务处理新规10个亮点与22个争议点全归纳.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6631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解增值税账务处理新规10个亮点与22个争议点全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正解增值税账务处理新规10个亮点与22个争议点全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正解增值税账务处理新规10个亮点与22个争议点全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正解增值税账务处理新规10个亮点与22个争议点全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正解增值税账务处理新规10个亮点与22个争议点全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正解增值税账务处理新规10个亮点与22个争议点全归纳.docx

《正解增值税账务处理新规10个亮点与22个争议点全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解增值税账务处理新规10个亮点与22个争议点全归纳.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正解增值税账务处理新规10个亮点与22个争议点全归纳.docx

正解增值税账务处理新规10个亮点与22个争议点全归纳

正解增值税账务处理新规,10个亮点与22个争议点全归纳

2016年12月3日,财政部发布《财政部关于印发<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财会〔2016〕22号,以下简称22号文件),对营改增后增值税的账务处理进行了全面规范,其中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的亮点,明确了之前的很多争议和模糊地带,尤其是对于营改增后新形势下的账务处理起到了理顺的作用。

在文件中,个人认为尚有一些争议的方面或者模糊地带,同时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事项。

因此,本文根据22号文件规定,从争议点和亮点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如下:

一.文件争议点争议1.营改增前误提营业税的账务处理争议可能导致报表不准确22号文件:

全面试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前已确认收入,此后产生增值税纳税义务的账务处理。

企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前已确认收入,但因未产生营业税纳税义务而未计提营业税的,在达到增值税纳税义务时点时,企业应在确认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同时冲减当期收入;已经计提营业税且未缴纳的,在达到增值税纳税义务时点时,应借记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等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并根据调整后的收入计算确定计入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科目的金额,同时冲减收入。

个人理解:

该段描述了两种情况,个人认为第二种情况账务处理不准确。

第一种情况,营改增前确认收入,未计提营业税因为应该缴纳增值税,所以直接计提销项税额或者简易计税或者应交增值税等,同时冲减收入。

此种情况比较简单。

第二种情况,营改增前计提营业税且未缴纳,但该业务应缴纳增值税举例:

假设营改增前收入为1000万元,营业税税率3%,计入收入且计提营业税。

但根据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判定原则,该业务应缴纳增值税。

根据22号文件规定的账务处理方式,分录如下:

营改增前计提营业税:

借:

营业税及附加30 贷: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30应缴纳增值税,营改增后账务调整:

借: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30 贷:

主营业务收入30(注,为何只冲销应交营业税,而不冲销营业税金及附加?

)计算增值税额=30÷3%÷(1+3%)×3%=29.13计提增值税:

借:

主营业务收入29.13 贷:

应交税费简易计税29.13(注:

此处分录个人认为是正确的)根据22号文件规定进行了账务处理,其结果如下: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余额为0;营业税金及附加发生额仍然为3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发生额为1000+30-29.13=1000.87万元。

假设只有这一笔业务,在报表上,营业税金及附加发生30万元,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余额为0,收入发生额却虚增了30万元,这种报表明细不准确。

根据还原法,正确的结果应为:

营业税及附加的发生额为0;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余额为0;增值税额为29.17;收入为1000-29.17=970.83万元。

正确的账务处理应为:

红字冲销误提的营业税:

借:

营业税金及附加-30 贷: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30营改增后计提增值税:

借:

主营业务收入29.13 贷:

应交税费简易计税29.13如此账务处理的结果与正确结果一致。

争议2.采购等业务进项税额不得抵扣账务处理争议遗漏了重要步骤,专栏误为科目22号文件:

采购等业务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的账务处理。

一般纳税人购进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服务、无形资产或不动产,用于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等,其进项税额按照现行增值税制度规定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应借记相关成本费用或资产科目,借记应交税费待认证进项税额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经税务机关认证后,应借记相关成本费用或资产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

个人理解:

有以下几个问题:

(1).遗漏了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的重要步骤未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而直接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导致账务处理结果与增值税申报表不符,账务上显示的应纳增值税额大于增值税申报表上的增值税应纳税额,或者账务上显示的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借方余额小于增值税申报表上的期末留抵税额。

而且应交税费待认证进项税额科目永远无法转平。

这显然遗漏了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这一重要步骤,即应补记分录如下:

经税务机关认证后:

借: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

应交税费待认证进项税额

(2).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的表述不准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不是科目,而是专栏。

争议3.实行免、抵、退办法的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账务处理争议收取退税款不通过应收出口退税款科目不准确,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定义描述不准确22号文件:

实行免、抵、退办法的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在货物出口销售后结转产品销售成本时,按规定计算的退税额低于购进时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增值税额的差额,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按规定计算的当期出口货物的进项税抵减内销产品的应纳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科目。

在规定期限内,内销产品的应纳税额不足以抵减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不足部分按有关税法规定给予退税的,应在实际收到退税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科目。

个人理解:

个人认为,此段描述中有两个地方不准确:

(1).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账务处理中的描述不准确文件对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账务处理的描述为:

按规定计算的退税额低于购进时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增值税额的差额,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该描述不准确。

实行免、抵、退办法的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即进项税转出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出口货物适用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计算方式与退税额以及取得的专票上的增值税额无任何关系,该段描述仍然停留在外贸企业退税的思路上。

一般来讲,免抵退税业务中的进项税额转出,根据经税务机关审核的《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中的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当期数列示金额进行账务处理即可。

(2).收取退税款的分录不准确文件的描述为:

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科目,但实际上,无论何时收到退税款,均应通过应收出口退税款科目核算,通过该科目记录企业应收和已收以及未收的退税款信息,这是账务核算的基本功能。

同时,如果在收到退税款时再进行该账务处理,则在收到退税款前无法进行当期免抵退税额的账务处理,即无法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专栏。

准确的分录应为:

根据《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中相关数据:

借:

应收出口退税款100借: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50 贷: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150收到退税款时:

借:

银行存款100 贷:

应收出口退税款100同时,收到的退税款,并不一定与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专栏的金额相等,如上述分录,收到退税款为100,而出口退税专栏为150,该错误的根源在于,误以为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专栏核算的是应收的退税款,我们从文件对于该专栏的定义中也可看出其错误根源。

争议4.出口退税专栏定义争议内容不够准确、完整22号文件:

出口退税专栏,记录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服务、无形资产按规定退回的增值税额。

个人理解:

该条款中对于出口退税专栏定义不准确,该专栏与应退税额并不完全是一个概念。

比如,实行免抵退税的生产企业当期实现了免抵退税额,应将其金额计入该专栏,但是当期不一定会实现应退增值税,或者应退增值税额与免抵退税额不相等。

生产企业免抵退税出口退税核算:

借:

应收出口退税款100借: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50 贷: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150此时,出口退税专栏并不是按规定退回的增值税额,应退回的增值税额是100万元,而不是150万元。

在免抵退税退税政策下,出口退税专栏的金额,一般情况下等于税务机关审核的《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中的免抵退税额的当期数。

外贸企业的退税中,这样定义尚可,但是对于适用免抵退税方式退税的情况,此种说法不准确。

因此,其定义建议可修改为,按规定计算的当期免抵退税额或按规定直接计算的应收出口退税额。

争议5.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定义争议定义不够准确22号文件: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专栏,记录实行免、抵、退办法的一般纳税人按规定计算的出口货物的进项税抵减内销产品的应纳税额。

个人理解: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专栏,很容易让人望文生义,认为是抵减内销产品的应纳税额,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举例:

某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当月实现外销收入FOB价RMB1000万元,退税率13%,征收率17%.取得进项税额100万元,当期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即进项税转出额)为1000×(17%-13%)=40(万元),因此期末留抵税额为100-40=60(万元)。

当期免抵退税额=1000×13%=130(万元),当期应退税额为60万元,当期免抵税额为130-60=70(万元),此处的免抵税额在账务上即为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但是并未抵减内销产品的应纳税额,因为本例中根本就没有内销收入。

建议改为,按免抵退税规定计算的当期应免抵税额,或者经税务机关审核的《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中的当期免抵税额的当期数。

小编寄语:

不要指望一张证书就能使你走向人生巅峰。

考试只是检测知识掌握的一个手段,不是目的。

千万不要再考试通过之后,放松学习。

财务人员需要学习的有很多,人际沟通,实务经验,excel等等等等,都要学,都要积累。

要正确看待考证,证考出来,可以在工作上助你一臂之力,但是绝对不是说有了证,就有了一切。

有证书知识比别人多了一个选择。

会计学的学习,必须力求总结和应用相关技巧,使之更加便于理解和掌握。

学习时应充分利用知识的关联性,通过分析实质,找出核心要点。

争议6.减免税款的定义及账务核算争议表述不够严谨,科目名称错误,专栏误为科目22号文件:

(1).减免税款专栏,记录一般纳税人按现行增值税制度规定准予减免的增值税额;

(2).减免增值税的账务处理。

对于当期直接减免的增值税,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科目,贷记损益类相关科目。

个人理解:

个人认为有这么几个问题探讨:

(1).减免税款定义不够严谨如果一般纳税人选择简易计税方式,发生减免税额的情况,则不应使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应使用应交税费简易计税科目。

因此,该专栏实际上是核算一般纳税人适用一般计税方式时发生减免税额的情况。

所以,建议其定义改为,减免税款专栏,记录一般纳税人按现行增值税制度规定适用一般计税方式时准予减免的增值税额。

(2).账务处理内容不完整,未包括简易计税和小规模纳税人情况账务处理中并未提及一般纳税人选择简易计税方式以及小规模纳税人发生减免税款的情况应如何账务处理,表述不完整。

注意,文件中所述的是减免增值税的账务处理,并未特指是一般纳税人一般计税方式下的减免税款的情况。

(3).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科目,这句话出现了两个错误,一是应交税金不正确,应是应交税费;另一个,减免税款是专栏,不是科目。

(4).既然减免的是应纳增值税款,为什么不将其设置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而是将其设置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的专栏中。

如果一般纳税人当期未实现一般计税方式下的增值税应纳税额,但是发生了可以减免的增值税额,则此时不能计入该科目,否则可能会导致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的借方余额与增值税申报表中的留抵税额不符。

所以,财务人员只能在帐外记着有这么个事,在实现增值税额的当期,在实现增值税额范围内计入该科目。

当然该问题并不是22号文件产生的,以前既有这样的问题,这只是个人的想法。

所以个人建议,减免税款是否可在应交税费下设置明细科目,而不是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下设置专栏。

这只是个人想法,供参考。

争议7.税金及附加科目定义争议名称有误解,包括内容待商榷22号文件:

全面试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名称调整为税金及附加科目,该科目核算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的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教育费附加及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等相关税费;利润表中的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调整为税金及附加项目。

个人理解:

(1).很多人都望文生义,以为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中的营业税金指的是营业税,其实这种理解不准确。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指南对于会计科目的解释,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相关税费。

所以,此处的营业税金指的是经营活动发生的各种价内税费,而不是特指营业税,比如消费税也包括在该科目的核算内容中。

因此,个人认为,不能因为营改增取消了营业税,而将其科目名称从营业税金及附加改为了税金及附加,但是现在已经改变了名称,问题也不大,此处只是阐述该误解。

(2).根据该条款规定,利润表中的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调整为税金及附加项目,而利润表中税金及附加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应包括营业税,所以文件将营业税从税金及附加的范围内剔除,个人认为不是非常合理。

比如,在2016年5月1日前发生的营业税业务,应缴纳营业税,已经计入了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22号文件将该科目改为税金及附加,但利润表中税金及附加项目的本年累计数,仍然需要包括营改增前实现的营业税的金额。

再如,在2016年5月1日前发生的营业税业务,但当时因为对政策的误解未计入营业税,在2016年年底进行账务调整,补提的营业税也应计入税金及附加科目。

因此,建议将该科目包括内容中增加营业税项目。

争议8.预交增值税明细科目定义争议内容不够严谨22号文件:

预交增值税明细科目,核算一般纳税人转让不动产、提供不动产经营租赁服务、提供建筑服务、采用预收款方式销售自行开发的房地产项目等,以及其他按现行增值税制度规定应预缴的增值税额。

个人理解:

一般纳税人只有在适用一般计税方式时发生的预缴行为,方可使用应交税费预交增值税科目,而一般纳税人选择简易计税方式时,发生预缴增值税行为的,应使用应交税费简易计税科目,因此建议对预交增值税的定义改为,核算一般纳税人适用一般计税方式时转让不动产、提供不动产经营租赁服务、提供建筑服务、采用预收款方式销售自行开发的房地产项目等,以及其他按现行增值税制度规定应预缴的增值税额。

争议9.待抵扣进项税额定义争议内容不完整22号文件:

待抵扣进项税额明细科目,核算一般纳税人已取得增值税扣税凭证并经税务机关认证,按照现行增值税制度规定准予以后期间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

包括:

一般纳税人自2016年5月1日后取得并按固定资产核算的不动产或者2016年5月1日后取得的不动产在建工程,按现行增值税制度规定准予以后期间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实行纳税辅导期管理的一般纳税人取得的尚未交叉稽核比对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上注明或计算的进项税额。

个人理解:

根据以上定义,待抵扣进项税额只包括取得不动产或者不动产在建工程分2年抵扣,以及辅导期的情形,而且没有托底条款,没有等字样。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不动产进项税额分期抵扣暂行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15号)规定,取得的不动产,包括以直接购买、接受捐赠、接受投资入股以及抵债等各种形式取得的不动产。

发生的在建工程的情况不属于取得的情况,未包括在该定义范围内,但实际上发生的在建工程符合条件,也应分2年抵扣进项税。

另,还有不动产改变用途可以抵扣等情况,也需分2年抵扣,但定义中也未包括。

至少缺少以下内容: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16年15号公告的规定,纳税人2016年5月1日后购进货物和设计服务、建筑服务,用于新建不动产,或者用于改建、扩建、修缮、装饰不动产并增加不动产原值超过50%的,其进项税额依照本办法有关规定分2年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购进时已全额抵扣进项税额的货物和服务,转用于不动产在建工程的,其已抵扣进项税额的40%部分,应于转用的当期从进项税额中扣减,计入待抵扣进项税额,并于转用的当月起第13个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按照规定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不动产,发生用途改变,用于允许抵扣进项税额项目的,按照本条规定计算的可抵扣进项税额,60%的部分于改变用途的次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40%的部分为待抵扣进项税额,于改变用途的次月起第13个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上述情况均应通过待抵扣进项税额核算,但其内容未包括在该科目的定义中。

但是在后面的账务核算中,却有购进时已全额抵扣进项税额的货物和服务,转用于不动产在建工程的情况,使用了该科目,说明在定义时不够严谨。

另,扣缴境外纳税人增值税时的缴款凭证,可以不需认证或稽核即可抵扣,在未发生扣缴义务但进行账务处理时,是计入待认证还是待抵扣?

计入待认证不合适,因为不需要认证或稽核;计入待抵扣也不合适,因为待抵扣进项税额科目的定义中不包括此种情况。

这就给纳税人实务操作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争议10.待转销项税额名称争议名称待商榷22号文件:

待转销项税额明细科目,核算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服务、无形资产或不动产,已确认相关收入(或利得)但尚未发生增值税纳税义务而需于以后期间确认为销项税额的增值税额。

个人理解:

在准则确认收入(或利得)早于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情况下,使用该科目进行过渡,在达到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时,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将该科目转入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或者应交税费简易计税中,但简易计税方式的增值税额不能称之为销项税额,所以此处的名称改为待转增值税额是否更为合理。

争议11.采购存货暂估定义争议未付款的说法不严谨,专栏误为科目22号文件:

货物等已验收入库但尚未取得增值税扣税凭证的账务处理。

一般纳税人购进的货物等已到达并验收入库,但尚未收到增值税扣税凭证并未付款的,应在月末按货物清单或相关合同协议上的价格暂估入账,不需要将增值税的进项税额暂估入账。

下月初,用红字冲销原暂估入账金额,待取得相关增值税扣税凭证并经认证后,按应计入相关成本费用或资产的金额,借记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科目,按可抵扣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应付金额,贷记应付账款等科目。

个人理解:

有两个问题:

(1).该条款将采购暂估的条件之一描述为尚未收到增值税扣税凭证并未付款的,如果采购货物已经验收入库,但已经预付了部分或者全部款项,暂未取得发票的,应如何处理?

笔者就经常碰到这样的事,只能一边暂估,一边预付,还有别的好方法吗?

因此,此处的对于采购暂估中的并未付款的定义不是非常准确。

(2).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说法不严谨,应是专栏。

小编寄语:

不要指望一张证书就能使你走向人生巅峰。

考试只是检测知识掌握的一个手段,不是目的。

千万不要再考试通过之后,放松学习。

财务人员需要学习的有很多,人际沟通,实务经验,excel等等等等,都要学,都要积累。

要正确看待考证,证考出来,可以在工作上助你一臂之力,但是绝对不是说有了证,就有了一切。

有证书知识比别人多了一个选择。

会计学的学习,必须力求总结和应用相关技巧,使之更加便于理解和掌握。

学习时应充分利用知识的关联性,通过分析实质,找出核心要点。

争议12.扣缴义务人的账务处理争议表述不严谨,专栏误为科目22号文件:

购买方作为扣缴义务人的账务处理。

按照现行增值税制度规定,境外单位或个人在境内发生应税行为,在境内未设有经营机构的,以购买方为增值税扣缴义务人。

境内一般纳税人购进服务、无形资产或不动产,按应计入相关成本费用或资产的金额,借记生产成本、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管理费用等科目,按可抵扣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进项税额科目(小规模纳税人应借记相关成本费用或资产科目),按应付或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应付账款等科目,按应代扣代缴的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费代扣代交增值税科目。

实际缴纳代扣代缴增值税时,按代扣代缴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代扣代交增值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个人理解:

(1).一般不直接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在实务中,扣缴增值税的账务处理与扣缴义务的时间可能不一致,所以一般在进行扣缴增值税账务处理时不直接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而是计入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等科目。

举例:

借:

销售费100借:

应交税费待认证进项税6 贷:

应交税费代扣代交增值税6 贷:

其他应付款境外单位100所以,此时不一定要计入进项税额。

同时我们可以感觉到,设置待认证进项税是比较别扭的,同时待抵扣进项税定义的不完整也对实务操作产生了麻烦,此种缴款书不需要认证稽核,因此不宜计入待认证进项税科目,但是根据文件规定也不能计入待抵扣进项税,待抵扣进项税科目定义的内容不包括此种情况。

(2).应交税费进项税额名称错误似乎应该是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是笔误,还是创新?

争议13.增加待认证进项税额科目,与待抵扣进项税额同时使用的争议账务处理更加复杂22号文件:

待认证进项税额明细科目,核算一般纳税人由于未经税务机关认证而不得从当期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

包括:

一般纳税人已取得增值税扣税凭证、按照现行增值税制度规定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但尚未经税务机关认证的进项税额;一般纳税人已申请稽核但尚未取得稽核相符结果的海关缴款书进项税额。

个人理解:

细化核算当然是完善了账务核算功能,但是增加待认证进项税额科目,在进行相关账务处理时,需考虑是否认证或者稽核的情况,之后可能还需要再转入待认证或者进项税额等,可能以后还要做进项税额转出,账务处理很可能会更加复杂,但其核算意义其实不是非常必要,未认证的增值税扣税凭证有很多帐外的方法予以管理,没有必要一定要在账务上体现。

但现在尴尬的问题在于,如果企业均使用待抵扣进项税额科目予以简化核算,又会导致不符合22号文件对于待抵扣进项税额的定义。

争议14.抵扣和抵减概念混淆争议表述不严谨22号文件:

(1).金融商品转让按规定以盈亏相抵后的余额作为销售额的账务处理。

如产生转让损失,则按可结转下月抵扣税额,借记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科目。

(2).企业发生相关成本费用允许扣减销售额的账务处理。

按照允许抵扣的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抵减)个人理解:

这两处使用抵扣的字样,个人认为不是非常准确,在增值税概念中,只有进项税抵扣销项时方能称之为抵扣。

争议15.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晚于会计确认收入或利得时点的账务处理争议遗漏了小规模纳税人账务处理,表述不严谨22号文件:

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确认收入或利得的时点早于按照增值税制度确认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点的,应将相关销项税额计入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科目,待实际发生纳税义务时再转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或应交税费简易计税科目。

个人理解:

该条款中只描述了一般纳税人的账务处理,却未提及小规模纳税人的账务处理,但是小规模纳税人也会发生此种情况。

将相关销项税额待实际发生纳税义务时再转入应交税费简易计税科目的说法不严谨,转入应交税费简易计税科目的就不能是销项税额了,而是应纳税额。

争议16.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早于会计确认收入或利得时点的账务处理争议,表述不严谨,不一定要计入应收账款,遗漏小规模纳税人账务处理,销项税额的表述不严谨22号文件:

按照增值税制度确认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点早于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确认收入或利得的时点的,应将应纳增值税额,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或应交税费简易计税科目,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确认收入或利得时,应按扣除增值税销项税额后的金额确认收入。

个人理解:

(1).在确认收入前计提增值税时,不一定要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还有可能是冲销预收账款,还有可能是计入其他应收款或其他应付款,或者计入工程结算等科目,甚至直接计入银行存款,不能简单的认为一定会计入应收账款科目,此种说法不是非常严谨。

(2).该条款中只描述了一般纳税人的账务处理,却未提及小规模纳税人的账务处理。

(3).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确认收入或利得时,应按扣除增值税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