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安徽省黄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6628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8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安徽省黄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学年安徽省黄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学年安徽省黄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学年安徽省黄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学年安徽省黄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安徽省黄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学年安徽省黄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安徽省黄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安徽省黄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学年安徽省黄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安徽省黄山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

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1.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时气错逆,霾雾蔽日”,雾所形成的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提取青蒿素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北宋沈括用胆矾炼铜的过程属于置换反应

D.“外观如雪,强烧之,紫青烟起”,南北朝陶弘景对硝酸钾的鉴定过程中利用了焰色反应

【答案】B

【解析】

A.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B.对青蒿素的提取利用的是萃取原理,萃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铁置换铜属于湿法炼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故C正确;D.K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紫色,故“紫青烟起”是由于消石中的K+在火焰上灼烧时呈现出特殊颜色,故D正确;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涉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胶体的性质等。

熟悉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平时要注意多积累。

2.有些科学家提出硅是“21世纪的能源”,下列有关硅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硅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存在

B.硅晶体是良好的半导体,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C.SiO2是酸性氧化物,不与任何酸发生反应

D.木材浸过水玻璃后,不易着火

【答案】D

【解析】

A.硅是亲氧元素,在自然界中全部以化合态形式存在,A错误;B.硅晶体是良好的半导体,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B错误;C.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氢氟酸发生反应,C错误;D.硅酸钠的水溶液是俗称水玻璃,可制作防火材料,因此木材浸过水玻璃后,不易着火,D正确,答案选D。

3.一定温度和压强下,用等质量的CH4、CO2、O2、SO2四种气体分别吹出四个体积大小不同的气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气球②中装的是O2

B.气球①和气球③中气体分子数相等

C.气球③和气球④中气体密度之比为2∶1

D.气球①和气球④中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4∶1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的推论:

同温同压下,同质量的气体的体积之比与其摩尔质量成反比,四种气体的摩尔质量的关系为M(SO2)>M(CO2)>M(O2)>M(CH4),所以气球①、②、③、④的气体分别为SO2、CO2、O2、CH4。

A项,气球②中装的是CO2,故A项错误;

B项,同质量的气体分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与摩尔质量成反比,气球①和气球③气体分子数不相等,故B项错误;

C项,同温同压下,气球的密度之比与摩尔质量成正比,气球③和气球④气体密度之比为2:

1,故C项正确;

D项,气球①和气球④物质的量之比为1:

4,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点睛】本题的易错项为D项。

依据理想气体方程PV=nRT可知,相同温度和压强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相同质量的气体,其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的反比,则①为SO2,④为CH4,故气球①和气球④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

64,即1:

4。

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L1mol/L的盐酸中含有HCl分子数为NA

B.8.8g由CO2和N2O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3NA

C.标准状况下,11.2LSO3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

D.Na2O2与H2O反应生成1.12LO2(标准状况),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HCl溶于水后完全电离,故盐酸溶液中无HCl分子,故A错误;

B.CO2和N2O的摩尔质量均为44g/mol,故8.8g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0.2mol,且两者均为三原子分子,故0.2mol混合物中含0.6NA个原子,故B错误;

C.标准状况下三氧化硫是固体,11.2LSO3的物质的量不是0.5mol,故C错误;

D.由Na2O2与H2O反应方程式:

2Na2O2+2H2O=4NaOH+O2↑可知,Na2O2中O是-1价,到O2是0价,1.12L的O2(标准状况)就是0.1mol,转移的电子就是0.1mol乘以转变的化合价(即由-1到0是1),就是0.1NA个电子,故D正确。

答案选D。

5.下列实验操作所用仪器合理的是

A.实验室配制480mL1mol.L-1的NaOH溶液,需称量19.2g固体NaOH

B.将CCl4与溴水混合后振荡、静置,再用分液漏斗分离得到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C.用托盘天平称取25.30gNaCl固体

D.用50mL量筒量取4.8mL硫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没有480mL容量瓶,应选用500mL容量瓶配制,实验室配制500mL1mol/L的NaOH溶液需要NaOH的质量为:

0.5L×1mol/L×40g/mol=20.0g,故A错误;

B、CCl4与溴水混合后,四氯化碳和水互不相溶,所以溶液分层,可以采用分液的方法来分离,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只能用托盘天平称取25.3g的NaCl,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故C错误;

D、用量筒量取和量筒的规格相近体积的溶液,否则误差会很大,故D错误。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6.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

现象

结论

A

无色溶液先滴加BaCl2溶液后加稀盐酸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于盐酸

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B

无色溶液依次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

下层溶液显橙红色

原溶液中有Br―

C

新制氯水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先变红色后褪色

Cl2有漂白性

D

无色溶液滴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生成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大量CO32—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此白色沉淀可能为硫酸钡、氯化银、碳酸钡,继续滴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由于硫酸钡和氯化银不溶于盐酸,碳酸钡溶于盐酸,说明此沉淀不是碳酸钡,因此该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或Ag+,故A错误;

B.氯水可将Br-氧化生成Br2,Br2难溶于水,易溶于CCl4,故下层溶液显橙红色,B正确;

C.具有漂白性的不是Cl2而是HClO,故C错误;

D.如果原溶液中含有HCO3-,也会产生相同现象,故D错误。

答案选B。

7.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澄清的石灰水跟盐酸反应:

H++OH-=H2O

B.氯气与水反应:

Cl2+H2O=2H++Cl-+ClO-

C.碳酸钡与稀盐酸反应:

CO32-+2H+=H2O+CO2↑

D.金属钠跟水反应:

Na+H2O=Na++OH-+H2↑

【答案】A

【解析】

【详解】A项,是普通的酸碱中和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故A项正确;

B项,HClO是弱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书写不可拆分,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Cl2+H2O

H++Cl-+HClO,故B项错误;

C项,BaCO3是沉淀,在离子方程式中书写不可拆分,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BaCO3+2H+=Ba2++H2O+CO2↑,故C项错误;

D项,方程式未配平,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2Na+2H2O=2Na++2OH-+H2↑,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8.某溶液加入铝可以产生H2,则在该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A.Na+、Fe3+、SO42-、SCN-B.K+、Na+、AlO2-、Cl-

C.K+、Na+、I-、MnO4-D.Na+、K+、HCO3-、Cl-

【答案】B

【解析】

溶液中加入金属铝有氢气放出,则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则:

A.Fe3+与SCN-发生络合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选项A错误;B.在碱性条件下,四种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能大量共存,选项B正确;C.I-与Mn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存在,选项C错误;D.无论溶液呈酸性,还是呈碱性,HCO3-都不能大量存在,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9.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稀硫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①NaHCO3②Al2O3③NaAlO2④Al⑤(NH4)2CO3⑥AlCl3⑦Al(OH)3

A.①②③④⑥B.①②④⑤⑦

C.①③④⑤⑦D.①②⑤⑥⑦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中学常见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又能与稀硫酸反应的物质有:

铝、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弱酸酸式盐、弱酸的铵盐、蛋白质、氨基酸等。

【详解】①NaHCO3是弱酸酸式盐,与硫酸反应得到硫酸钠、二氧化碳与水,与氢氧化钠反应得到碳酸钠,故①正确;

②Al2O3是两性氧化物,与硫酸反应得到硫酸铝,与氢氧化钠反应得到偏铝酸钠,故②正确;

③NaAlO2与NaOH溶液不反应,故③错误;

④Al属于两性金属,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与氢气,与氢氧化钠反应得到偏铝酸钠与氢气,故④正确;

⑤(NH4)2CO3 与硫酸反应得到硫酸钠、二氧化碳与水,与氢氧化钠浓溶液反应得到碳酸钠、氨气和水,故⑤正确,

⑥AlCl3与硫酸不反应,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到偏铝酸钠,故⑥错误;

⑦Al(OH)3 是两性氧化物,与硫酸反应得到硫酸铝,与氢氧化钠反应得到偏铝酸钠,故⑦正确。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10.实验室按如下装置测定纯碱(含少量NaC1)的纯度。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滴入盐酸前,应将装置中含有CO2的空气排尽

B.装置①、④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CO2进入装置③

C.必须在装置②、③间添加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

D.反应结束时,应再通入空气将装置②中CO2转移到装置③中

【答案】C

【解析】

根据实验目的和装置图,实验原理为:

样品与盐酸反应产生的CO2用足量Ba(OH)2溶液吸收,通过测量装置③中产生沉淀的质量计算纯碱的纯度。

A,为了排除装置中含有CO2的空气对CO2测量的影响,滴入盐酸前,应将装置中含有CO2的空气排尽,A项正确;B,装置①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通入的空气中的CO2,防止空气中CO2进入装置③中,装置④的作用是防止外界空气中的CO2进入装置③中,B项正确;C,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反应产生的CO2中混有HCl,若在装置②、③间添加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HCl与NaHCO3反应产生CO2,使得测得的CO2偏大,测得纯碱的纯度偏大,C项错误;D,为了保证测量的CO2的准确性,反应结束,应继续通入除去CO2的空气将滞留在装置②中CO2全部转移到装置③中,D项正确;答案选C。

11.下列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HCO3质量分数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①取ag混合物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g固体

②取ag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g

③取ag混合物与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g

④取ag混合物与过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bg固体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方案能确定碳酸钠、碳酸氢钠任一物质的质量,即可测定混合物中NaHCO3质量分数,

①氢氧化钠过量,在加热、蒸干、灼烧过程中可生成Na2CO3;

②碳酸氢钠的不稳定性,加热分解,利用固体差量法即可计算出固体中碳酸氢钠的质量;

③应先把水蒸气排除才合理;

④只有碳酸钠可与氯化钡反应,根据沉淀的质量可确定Na2CO3的质量,进而可确定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详解】①氢氧化钠过量,在加热、蒸干、灼烧过程中可生成Na2CO3,则不能确定NaHCO3分解生成的碳酸钠的质量,不能确定质量分数,故①错误;

②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通过加热分解利用差量法即可计算出Na2CO3质量分数,故②正确;

③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也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逸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但会混有水蒸气,即碱石灰增加的质量不是二氧化碳的质量,不能测定含量,故③错误;

④只有碳酸钠可与氯化钡反应,根据沉淀的质量可确定Na2CO3的质量,进而可确定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故④正确。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含量的实验方案的设计,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以及实验方案的原理,该题注意测量数据能否计算出结果,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12.KClO3与浓盐酸发生如下反应:

KClO3+6HCl(浓)=KCl+3Cl2↑+3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l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转移5mol电子时,产生67.2L的Cl2

C.盐酸既体现酸性,又体现还原性

D.被氧化的元素和被还原的元素的质量之比5:

1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反应KClO3+6HCl(浓)=KCl+3Cl2↑+3H2O中,KClO3中的Cl得到电子,被还原变为Cl2,每摩尔的氯得到5mol电子,HCl中的Cl失去电子,也变为Cl2,每摩尔的氯失去1mol电子,以此分析解答。

【详解】A项,该反应中氧化剂是氯酸钾,浓盐酸是还原剂,所以氯气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故A项正确;

B项,温度和压强未知,无法计算气体体积,故B项错误;

C项,该反应中HCl中氯元素部分化合价不变、部分化合价升高,所以盐酸体现酸性和还原性,故C项正确;

D项,该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由+5价、-1价变为0价,被氧化的元素和被还原的元素的质量之比5:

1,故D项正确。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元素化合价变化结合基本概念来分析解答,熟悉元素化合价是解题的关键,易错选项是B,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为易错点。

13.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发生“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的是

A.向Ca(ClO)2溶液中通入CO2至过量

B.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至过量

C.向NaAlO2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D.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向Ca(ClO)2溶液通入CO2,先产生CaCO3沉淀,当CO2过量时,继续反应生成Ca(HCO3)2,沉淀又溶解,所以不符合条件,选项A不选;

B、向硅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硅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硅酸,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有沉淀生成”,所以符合条件,选项B选;

C、向NaAlO2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偏铝酸钠和盐酸反应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后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铝,所以看到的现象是“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所以不符合条件,选项C不选;

D、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先胶体和电解质溶液产生聚沉现象,有沉淀生成;后氢氧化铁又和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铁,所以沉淀又溶解,所以不符合条件,选项D不选。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熟悉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有些反应与反应物的量有关,量不同反应现象不同,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物质的溶解性来分析能够反应且“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注意反应与量有关。

14.mmolCu2S与足量的稀硝酸反应,生成Cu(NO3)2、H2SO4、NO和H2O。

则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

A.4m molB.2m/3molC.10mmolD.10m/3mol

【答案】D

【解析】

【详解】硝酸分为两部分计算,一部分硝酸形成NO,根据电子守恒分析,

形成NO:

mmolCu2S,Cu由+1变为+2,失去1个电子,一共是2mmol电子;

S由-2变为+6,失去8个电子,一共是8mmol电子;总共失去2m+8m=10mol电子,

HNO3中N是+5价,NO中N是+2,降低3价,所以形成NO是

mol,即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

mol,

答案选D。

15.将0.01molNaOH和1.06g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L稀盐酸。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详解】A项,向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时,盐酸先与NaOH开始反应时没有气体生成,当滴入0.1L盐酸时,两者恰好反应完全;而盐酸与Na2CO3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时也没有气体生成,则图像与反应不符,故不选A项;

B项,向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时,盐酸与NaOH开始反应时没有气体生成,但图像中一开始反应即有气体生成,与反应不符,故不选B项;

C项,向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时,盐酸先与NaOH反应生成NaCl和H2O,没有气体放出;当滴入0.1L盐酸时,两者恰好反应完全;继续滴加,盐酸和Na2CO3开始反应,首先发生反应:

Na2CO3+HCl=NaHCO3+NaCl,不放出气体,当加入0.2L盐酸时,此反应进行完全;当继续滴加时,发生反应:

NaHCO3+HCl=NaCl+H2O+CO2↑,此时才开始放出气体,C中图像与实际相符,故选C项;

D项,向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时,盐酸先与NaOH反应生成NaCl和H2O,没有气体放出。

当滴入0.1L盐酸时,两者恰好反应完全;继续滴加时,Na2CO3与盐酸先反应生成NaHCO3和NaCl,此时没有气体生成,则图像与反应不符,故不选D项。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16.某溶液中只可能溶有Na+、NH4+、SO42-、CO32-、NO3-、Cl-中的几种离子。

取200mL该溶液,分为等体积的两份分别做以下实验:

(1)第一份加入足量的烧碱并加热,产生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mL。

(2)第二份先加入足量的盐酸,无现象,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过滤,得固体2.33g。

(3)在

(2)的滤液中滴入AgNO3,产生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可能含有Na+B.该溶液中肯定含有NH4+、SO42-、Cl-

C.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a+D.该溶液中一定不含CO32-、NO3-

【答案】C

【解析】

(1)第一份加入足量的烧碱并加热,产生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mL,证明含有NH4+,且物质的量为0.01mol;

(2)第二份先加入足量的盐酸,无现象,则一定不含有CO32-,再加足量的BaCl2溶液,得固体2.33g,证明一定含有SO42-,且物质的量为:

2.33g÷233g/mol=0.01mol,根据溶液电中性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Na+;(3)在

(2)的滤液中滴入AgNO3,产生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白色沉淀是氯化银,但由于前面加入了氯化钡,所以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a+,A错误;B.该溶液中肯定含有Na+、NH4+、SO42-,Cl-不能确定,B错误;C.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a+,C正确;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NO3-不能确定,D错误,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掌握常见离子的性质、发生的反应以及实验现象是解答的关键。

注意互斥性原则、电中性原则、进出性原则的判断。

本题中钠离子、氯离子判断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方法的灵活应用。

17.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的本质区别是:

_____________。

(2)工业上制玻璃的原料有纯碱、石英和_____________(填名称)。

(3)工业上金属钠可用来制备钛等金属,利用了金属钠的____________性。

(4)盛放NaOH溶液的玻璃试剂瓶应选用____________塞(填“玻璃”或“橡胶”)。

(5)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后,分液时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_____________(填“下口放出”或“上口倒出”)。

(6)6.20gNa2O晶体中含离子数目是_____________(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7)等质量的NH3和H2S中,氢原子的个数比是_________。

(8)加热某碱式碳酸镁晶体[4MgCO3∙Mg(OH)2∙5H2O]至质量不再变化时,得到10.0g残留固体和__________LCO2(标准状况下)。

【答案】

(1).分散质粒子直径

(2).石灰石(3).还原(4).橡胶(5).下口放出(6).0.3NA(7).3:

1(8).4.48

【解析】

【分析】

(1)根据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来解答;

(2)根据工业上制玻璃的原料分析解答;

(3)根据钠与四氯化钛表现的性质来分析解答;

(4)根据二氧化硅与NaOH溶液溶液反应分析判断;

(5)根据四氯化碳密度大于水分析;

(6)Na2O晶体为离子晶体,1mol晶体中含有2molNa+和1molCl-,以此分析;

(7)质量相等,计算NH3和H2S气体物质的量之比结合二者分子构成解答;

(8)加热[4MgCO3∙Mg(OH)2∙5H2O]至质量不再变化时,得到的固体为MgO,根据n=

,V=nVm及原子守恒进行计算。

【详解】

(1)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最本质的特征是Fe(OH)3胶体的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在1~100nm之间,即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

故答案为:

分散质粒子直径;

(2)工业上以石灰石、纯碱、石英为原料制取玻璃,

故答案为:

石灰石;

(3)钠是活泼金属,极易失去电子被氧化,工业上金属钠可用来制备钛等金属,利用了金属钠的还原性,

故答案为:

还原;

(4)由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粘性的硅酸钠,而使玻璃塞和瓶口粘在一起不易打开,因此盛放NaOH溶液的玻璃试剂瓶应选用橡胶塞,

故答案为:

橡胶;

(5)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后,有机层在下层,分液时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故答案为:

下口放出;

(6)6.20gNa2O的物质的量为0.1mol,Na2O晶体为离子晶体,1mol晶体中含有2molNa+和1molCl-,所以晶体中含离子数目是0.3NA,

故答案为:

0.3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