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内容.docx
《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内容.docx(1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内容
费县小学语文单元备课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
单元
一
时间
2013.1
主备单位、教师
费城小学
季相飞
主题
走进祖国西部
课型
单元备课
使用单位、教师
教
学
内
容
本组课文由《草原》、《白杨》两篇精读课文和《丝绸之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两篇略读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一》和《回顾·拓展一》组成。
教
材
解
读
本单元以“走进祖国西部”为专题组织教学,教材选择了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的文章,使学生从多个侧面了解西部的建设与发展,了解西部的文化与风情。
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走进祖国西部、开发西部、建设西部的情感。
《草原》、《白杨》、《丝绸之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叙事与写景相结合,优美的语言文字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得益彰。
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
老舍的《草原》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生动的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遐想。
《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现身边疆的建设者们。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课
标
要
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6.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7.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教
学
目
标
1.会认会写20个生字,认识27个二类字。
2.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4.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
教
学
重
难
点
1.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朗读、领悟,体会作者的感情。
2.有意地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间的整合。
3.通过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并激发口语交际和写作欲望,进行写作。
4.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起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学情分析
本单元安排这四篇课文,注重了对学生阅读的引导,对写作方法的渗透,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每篇课文,特别是两篇精读课文,都有直接点明文章主旨的重点句,我们可以凭借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仅读懂课文本身,而且能延伸到生活,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这也是培养的语文能力和需要落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由于文章所描述的风景和风土人情和学生的生活体验有一定的距离,可以充分借助网络和一些影视资料辅助教学,以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
时
安
排
共约:
11—14课时
1、《草原》2-3课时
2*、《丝绸之路》2课时
3、《白杨》2-3课时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一》3课时
《回顾·拓展一》1-2课时
费县小学语文备课
2013年1月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
1、草原
课型
精读课文
主备单位、教师
费城小学钱丽丽
使用单位、教师
教学
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关联词“既……又……既……又”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培养爱美的情趣。
3、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教学难点
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准备
生课前查找草原的有关资料;师准备有关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激情导入
1.背诵《敕勒歌》说说诗歌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引入。
2.交流课前查找到的有关草原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
从哪里看出来的?
三、品读体验
1、感受草原风光美
草原的自然风光美美在哪呢?
读第一自然段,在自己喜欢的句子旁作旁注,想想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①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
有感情朗读。
②体会心情:
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
)
(2)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想象草原美景)
(3)四面都是小丘……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4)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理解、品味句子意思)
(5)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无限的乐趣。
(①联系生活谈感受;②学着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
)
2、感悟草原人热情
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
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
蒙族人民热情好客表现在哪些地方?
选择最让你怦然心动一段文字,反复读上几遍。
然后:
(1)画出最打动你的词句,读一读,品一品。
(2)读着这样的词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有什么感受?
思考好了之后,小组里面可以轻声地作作交流。
全班交流:
(1)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2)在汽车左右和前面引路。
(3)许多人从几十里外来看望客人。
(4)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端进来大盘手抓羊肉。
(5)姑娘、小伙子为客人们表演。
(学生从“迎客、相见、款待、联欢、话别”这些方面体会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
)
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四、拓展升华,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学习表达方法。
1.讨论: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课文前面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写了人情美,从风光美,从人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
因此整体都是围绕着“草原”来展开的。
)
2.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①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读一读,谈谈它的好处。
②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气特点。
五、作业:
1、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2、做个小导游,请为你的父母或朋友介绍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美好的民族风情。
板书设计:
1、草原风光美
人热情
教学札记:
费县小学语文备课
2013年1月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
2、丝绸之路
课型
略读课文
主备单位、教师
费城小学钱丽丽
使用单位、教师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七个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
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的价值。
教学准备
挂图有关丝绸之路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课前同学们收集了有关张骞与丝绸之路的相关资料,请拿出来我们做以交流。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
学生交流,教师及时点拨引导,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可在世界版图上画出丝绸之路所经路线,使学生对丝绸之路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如果能说说理由,就更好了。
3.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默读课文,思考:
“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
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预设:
“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
2.齐读这句话激疑:
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启发学生多层面追问:
为什么说这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一起了?
联系我们的仅仅是一条路吗?
中国使者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路呢”?
伟大体现在哪里?
3.小组合作讨论。
要求摆出观点,层次清晰地罗列事实以证明。
4.鼓励各小组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和学生的对话中相机梳理思路──友谊之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科学之路……
重点交流:
(1)“友谊之路”。
自由读课文描写大汉国和安息国使节见面的部分,在原来小组同学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
两国人民友谊体现在什么地方?
(2)商贸(科技)之路。
为什么说将中国的养蚕、冶铁等技术带向国外,将国外的葡萄、核桃等食品带到中国,就会促进经济或者科技的发展呢?
(3)文化之路。
丝绸之路对东西方的文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及时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通过朗读传递出来,可采用个人读、全班齐读或有相同感悟的学生一起读的方式。
)
5、回扣句子,升华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
此时的你,面对这伟大的创举,最想说些什么呢?
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学交流一下,并说出来。
四、体会写法,感悟课文
1.读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再体会一下文章的首尾与中间一部分的联系。
五、拓展延伸
1.丝绸之路给我国的经济带来许多好处,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回家问问爸爸、妈妈,他们对丝绸之路了解多少,把他们不知道的讲一讲,他们会夸奖你的。
2.推荐阅读:
段万翰等编著的《世界五千年》及《中国通史故事》中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3.同学们而今我国西部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有兴趣课后可以去做个了解.
板书设计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丝绸之路 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伟大的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教学札记:
费县小学语文备课
2113年1月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
3.白杨
课型
精读课文
主备单位、教师
费城小学申团结
使用单位、教师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新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希望。
教学重点
理解白杨本质特性和爸爸的心愿。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爸爸两次陷入沉思的内容 ,领悟爸爸的心愿。
教学准备
新疆、戈壁的资料。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在上册我们学习了许地山的《落花生》一课,文中赞美了花生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品格,并表达出了做人要做像花生那样的人的想法。
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袁鹰的《白杨》,看看白杨有什么品格,作者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本课生字词,扫除文字障碍。
2.理清脉络,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段意。
三、精读感悟,入情入境
1.爸爸和两个孩子看到的白杨生长在什么地方?
划出有关的词,再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图片体会环境的恶劣。
2..看到这白杨树,爸爸的神情是怎样的?
兄妹俩又是怎样的呢?
分角色朗读4—13小节。
3.兄妹只知道白杨很高很直,不知道它为什么这么直,长得这么高,当哥哥提出这问题时,爸爸的脸色有什么变化?
他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学生默读课文,在书上画出爸爸介绍白杨树特点的话,并说一说每句话都讲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
( 高大挺秀、适应性强、坚强不屈的品格。
)
老师描述:
在风沙面前,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在干旱面前,白杨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杨像中流砥柱一样牢固坚定。
这就是白杨的品格!
4.启发过渡:
爸爸介绍白杨树时为什么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了呢?
他为什么要想一会儿才告诉儿子和女儿呢?
爸爸的话只是在介绍白杨树吗?
不是的,他也表白了自己的心。
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爸爸“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他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愿?
引导学生讨论爸爸的心愿。
(爸爸的心愿是:
不仅自己要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还希望孩子们也能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
所以爸爸上面的三句话既回答了儿子的问题,又是在借白杨勉励自己,教育孩子。
)
可是,此时此刻孩子们还不能理解爸爸的“表白”,他们“只知道”什么呢?
他们不知道的又是什么?
学生讨论不知道的内容是什么?
老师指导小结:
是的,在千千万万个像爸爸、妈妈这样的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把茫茫的大戈壁变成了一片片的绿洲。
5.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读后讨论:
(1)爸爸为什么又陷入沉思?
(2)为什么他又露出了一丝微笑?
(3)“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作者仅仅就是写小白杨吗?
(作者用小白杨的茁壮成长,来暗示在父母的影响下,孩子们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建设新疆,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
)
(四)巩固延伸
1.祖国西部的建设者们就像这顽强的白杨,一代又一代,把根深深扎在祖国的土地上,他们把荒凉带走,留下了繁华.读文后的《帐篷》,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小练笔。
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 “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附:
板书设计:
借物喻人
白杨―――――――――建设者
坚强
无私奉献扎根边疆
教学札记:
费县小学语文备课
2013年1月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课型
略读课文
主备单位、教师
费城小学申团结
使用单位、教师
教学
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修建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感受建设者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
弄清建设者们是如何克服冰冻土层、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这些困难的。
教学难点
修建风火山隧道中的施工困难及科技攻关的方法。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展示拉萨,师简介拉萨概况。
拉萨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给物资流通,文化交流带来了重重困难,是全国唯一一座未通火车的城市。
为了造福广大人民,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2001年,党中央作出了指示:
揭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思考:
(1)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2、检查个别难读的字音是否读准。
如械(xiè),不读jiè“狰狞”读准后鼻韵。
三、直击重点,自学探究
过渡:
是啊,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自读课文,勾出课文相关语句。
小组交流。
四、想象情境,领悟内涵
出示句子: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1.研读“困难1”:
(1)了解困难“正在修建的是一条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冰土铁路”
(2)体验困难: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冻土”“海拔”。
②联系资料谈谈高原冻土给施工带来了哪些阻碍?
(3)克服困难:
体验情感:
从“昼夜”“反复”,你体会到了什么?
(4)感情朗读,激发情感。
战风雪,斗严寒,在生命禁区的高原,这是一种无法想象的施工,当我们体会到这些,你会怎样读这段话?
(指导朗读第5.6自然段)
2.研读“困难2”:
(1)了解困难: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2)体验困难:
把对你触动最大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并联系实际或结合资料进行想象。
(3)克服困难:
①理解词语:
哪些词语体现了科技人员的艰辛?
②想象“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情景。
(4)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天气恶劣,繁重危险,多么特别,多么凶险的施工!
当我们体会了这些,你又会怎样读这段话呢?
(读第8.9自然段)
师:
所以,──“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五、拓展教学资源,丰富形象
青藏铁路工程足以让世界震惊。
出示资料,老师讲述《建设者的“苦”“笑”“酷”》。
1.同学们,为了建设这条铁路,40多万各族同胞远离亲人朋友,奋战在这荒凉恶劣的高原,多少年轻的生命永远地长眠在皑皑的雪山下,还有多少人奉献着自己的热血和青春,但是正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才可能彻底改写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西藏才可能真正走向繁荣富裕。
2.面对着这样一群铁路工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写下来)
附:
板书设计: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共同的心愿
冻土层
风火山恶劣天气勇气毅力智慧
极度缺氧
教学札记:
费县小学语文备课
2013年1月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
回顾拓展一
课型
新授
主备单位、教师
朱田小学王全海
使用单位、教师
教学
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学习与感悟。
2.积累古诗。
3.通过“趣味语文”的学习,感受到标点符号的魅力。
教学重点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学习与感悟。
2.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学习与感悟。
2.积累古诗。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想一想,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2.自由地进行课堂交流。
3.选择重点展开讨论。
(1)说说对西部的认识和感受。
教
(2)说说对课文写法特点的认识。
①《白杨》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
(以白杨的品格来比喻、暗示西部建设者的品质等。
)
②《草原》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篇。
(景色的铺陈,直抒胸臆的抒情等。
)
(3)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体会。
①找一找在这组课文中有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简要的说说其中的含义。
②说说你是怎样去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二、日积月累
1.导入
古人云: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可见积累的重要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中唐时期素有诗豪之称的大诗人刘禹锡写的《浪淘沙》。
2.学生自由朗读,如果有不理解的,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4.引导学生课外找一些刘禹锡的诗来读一读。
第二课时
趣味语文
1.谈话导入。
师:
批改作文时,常发现有些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随心所欲。
或一“,”到底,或通篇不用,想起来了就随手点一下,说明这些学生对标点符号极不重视。
今天我们来读一则关于标点符号的故事,读完之后,谈谈你的感想。
2.学生读文中故事。
3.交流读后感受。
4.教师提供故事:
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
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
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富翁根据自己主观愿望。
理解为“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欣然签字。
那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
“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
我们不是约定了‘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么?
”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只好照合约上的办。
5.动手练习加标点,使之成为不同意思。
①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②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③某家有少女人材十分丑陋全无一双好脚
④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6.小结。
教学札记:
费县小学语文备课
2013年1月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
口语交际和习作一
课型
新授
主备单位、教师
朱田小学王全海
使用单位、教师
教学
目标
1.通过策划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在口语交际中领悟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并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3.懂得在信中有条理地书写内容,并写出真情实感。
4.学会评改习作,并通过书信与人交往,分享习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懂得在信中有条理地书写内容,并写出真情实感。
学会评改习作,并通过书信与人交往,分享习作的快乐。
教学难点
懂得在信中有条理地书写内容,并写出真情实感。
学会评改习作,并通过书信与人交往,分享习作的快乐。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1.播放课件。
(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地方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部分山川风物的图片、文字资料)
2.伟大祖国幅员辽阔,江南水乡,塞外风光,西部高原,独特的地理特色,迥异的风土人情,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
二、明确主题,出谋划策
1.今天我们要来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去结交更多的朋友,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更深入地了解他们那里的风景和物产,必要时向对方献上一片爱心。
板书:
策划“手拉手”活动
2.要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我们首先要做的准备工作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建立联系
3.远方的小伙伴和我们相隔遥远,千山万水把我们阻隔,不过现代科学技术这么发达,我们总会有很多办法和他们建立联系的,好好想一想,把你的办法告诉大家。
4.学生分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
(如,网络上聊天工具、报纸杂志上的交友栏目,作文书上注明的详细地址、电视节目介绍的学生……)
板书:
网络 报纸杂志 各类书籍 电视节目……
三、集思广益,进行策划
1.与远方的小伙伴建立起联系之后,我们就要着手思考如何开展“手拉手”活动来增进彼此的了解了。
(1)你认为可以通过什么形式来增进和小伙伴的了解?
(2)远方的小伙伴虽然和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可是他们中还有很多人不能像我们这样享受到优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