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考试申论热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6497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调生考试申论热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选调生考试申论热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选调生考试申论热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选调生考试申论热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选调生考试申论热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选调生考试申论热点.docx

《选调生考试申论热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调生考试申论热点.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选调生考试申论热点.docx

选调生考试申论热点

选调生考试申论常见的两种错误

“得申论者得天下”已经成为广大公务员考生的共识,但是从国考和各地省考的情况来看,申论却成为考生公务员之路的最大“绊脚石”。

  如果我们静下心来看申论考试,会发现申论考试其实就是平时机关工作的模拟——领导没时间看大量的材料,把材料交给下属,让其将材料中的重要信息按照工作的要求提炼出来,以供参考。

所以,申论考试时,一方面,要时刻把握材料,材料是根基,所有答案都在材料中。

另一方面,要在材料的基础上抽象和概括。

  在考试中,大多数的同学却恰恰没能注意到上述两个方面,从而造成了两种常见的错误倾向:

  一、脱离材料,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专业及背景知识答题

  公务员考试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及背景知识,但是如果脱离材料完全靠所掌握的知

  识答题,就会本末倒置。

每年国考和各省省考的申论都会选择一个所谓的“社会热点”问题,作为展开材料形成试卷。

社会各界对“社会热点”的分析往往是多角度和多层次的,而申论试卷往往只能从其中的几个角度或层次出发,如果有仅从自己掌握的专业和背景知识答题,很有可能和材料所选的角度“风马牛不相及”,最终的结果是自身的感觉非常好,最后的分数却非常低,。

甚至有些同学会得出“申论考试看书根本没用”的结论,相信大家在一些相关的公考论坛上看到过,这样不仅让自己走入了误区,对其他人也是一种误导。

  二、照搬照抄材料,不进行任何的抽象和概括

  “申论考试抄材料就可以了”——公考论坛上所谓的名言,很多的考生将其奉为经典。

  在我看来,这就是很多的考生不能在申论考试中获得高分的根源。

那么什么是抽象和概括呢?

现在举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早晨你来到摊点上买早点。

从这样一个摊点考生应该抽象和概括出来怎样的东西呢?

从实践来看,大多数考生都只能看到这个具体摊点,做不到抽象和概括。

作为一个准备充分的考生,应该能从一个具体的摊点,想到“城市摊贩管理”、“下岗职工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等社会问题,答题时再结合材料,就可以使考生的答题有高度,符合申论考试大纲的要求,超出其他人,在考试中取得高分。

  综上所述,在申论考试中,广大考生要依据材料,并在材料的基础上适当的抽象和概括,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

希望这些意见能对大家备考带来帮助

2011选调生考试申论材料阅读方法和技巧

2011各省选调生考试,已经陆续启动,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的对选调生考试进行复习,在这里为大家提供2011选调生考试申论材料阅读方法和技巧,供大家参考。

  从选调生考试的实际情况来看,现在选调生申论考试给定材料的字数在不断的增加,这就要求广大考生的阅读能力要不断的提高,不仅要提高阅读速度还要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好材料方便作答。

怎样才能做到有效于都材料?

建议从一下5大方面入手。

  第一:

带着问题阅读。

要把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材料看成是一个整体。

脑袋里要装着问题:

这些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

不同的材料之间有什么关系?

作答的问题是什么?

这样我们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把与问题有关的材料进行着重处理。

  第二:

对段落标号,勾画关键词或关键句。

查找关键句规则:

  1.首尾句原则:

一般来说,写文章总是要讲究起承转合。

百分之六十左右的材料都是能从首句或尾句中找到段落大意或中心思想。

  2.关联词原则:

比如,转折连词出现的地方,强调的一定是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一定引起注意。

再比如,因果关系中,强调的原因的情况比较多见。

  “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不但……而且,然而、同时、于是、其实、还”

  3.常见词原则:

在申论考试的材料中,往往涉及事件或问题的表现、原因或解决措施等问题。

因此,与此相关的常见词也是经常出现。

只要我们认真反思和分析历年的真题,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词出现的地方就是关键的地方。

所以,我们必须要对这些词保持足够的敏感性。

我们既要有政治敏锐性,又要有材料的敏锐性,根源、危害、教育、体制、领导、法律法规、监督、落实、经验教训等等

  经调查、资料显示、反映、看出、告诉、据某某讲、据报道、初步推断、分析、强调、指出、认为等等

  第三:

总结段落大意。

需要把握整体性原则和关联性原则。

我们没有必要对每一段材料的段落大意都进行仔细推敲,只需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整体性的把握,对其进行简单标注几个关键词即可:

比如可标注“原因”、“措施”等等。

这样做,既准确,又节约时间。

  第四:

分门别类理清脉络关系。

这一步很重要,千万别忽视。

要按照问题表现、问题原因、问题对策三大类将材料进行划分。

这个分类的过程也是我们整理思路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对整个材料有个总体的把握。

分类可以采用横向结构、纵向结构或多层次结构。

  第五:

概括主要内容要注意模式表述。

如:

材料反映了……问题/反映的主要问题是……/说明了一个重要现象;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为:

/这个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等等。

  如果能够从这个思路出发,作答相关部分题就不会失分太多。

要按照这个模式,尽可能的把关键词概括进去,即使逻辑性不是很好问题也不大,这一部分完全是按点给分。

一般有十个左右的要点,根据阅卷的经验,能找到6-7个要点已经是很不错了。

因此,一定要在有限的字数内多写关键词,而不是在组织文字上浪费时间。

  以上2011选调生考试申论材料阅读方法和技巧,相关信息内容大家可以借鉴学习,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考试顺利!

2011年选调生考试申论热点:

社会管理创新

    【背景链接】

  2010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适应新形势,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合理调节社会利益关系。

认真解决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劳动争议、涉法涉诉等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

改善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着力解决突出治安问题,防范和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2010年9月2日,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院长马凯在国家行政学院秋季开学典礼上强调,要努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标准表述】

  [原则]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统筹兼顾、动态协调,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立足国情、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

  [意义]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中央准确把握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征,深刻总结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经验,更好地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促进人民安居乐业,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协调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途径。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尤其是流动人口增多,社会治安混乱等特点给社会管理创新带来的困难与压力、挑战与考验。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原有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现阶段社会建设的客观规律,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路和方法,提高社会管理的效能和水平,并且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及时发现和解决现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有力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的重要举措。

社会管理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关乎服务民众、改善民生、促进民和、维护民利、保障民安的重大责任。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越来越期待社会和谐、社区平安、民生改善。

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始终把维护人民权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使社会管理为民、利民、惠民更加突出。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提升社会管理效能和水平的必然选择。

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建设水平的高低、社会管理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和检验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随着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组织结构、人员结构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原有的社会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有些已不适应、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在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中认真改进和完善。

社会管理效能和水平的提高,关键是固本强基,夯实基层基础,应着力在体制机制上、组织推动上、狠抓落实上有所发展、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进而全面提升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科学化、人性化、制度化水平。

  [措施]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关键在领导,基础在基层,根本在落实。

因此,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责任,精心规划项目,突出实践特色,狠抓工作落实,务求取得实效。

  第一,要在深化认识、加强领导上抓落实。

加强社区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

各级领导要增强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把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摆上党政领导班子的重要议事日程,摆到与抓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

社会管理创新要纳入本地区、本部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做到与经济建设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

党政一把手应担负起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第一责任,亲自抓,带头管,真抓实干,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要在制订规划、强化责任上抓落实。

社会管理创新要紧密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出较为完善的社会管理创新的总体规划。

同时,明确目标责任,把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人员,并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度和讲评考核制度,确保每项工作的职责任务落实到位,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第三,要在深入调研、创新招法上抓落实。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必须与时俱进。

因此,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要在创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健全管理机制、破解管理难题上下功夫、用气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加强对社会管理的调查研究,掌握社情民意,分析社会矛盾,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同时,要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的好经验好做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第四,要在政策支持、工作保障上抓落实。

社会管理创新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上下左右齐抓共管。

因此,各地区、各部门都应按照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工作实际状况,切实加大社会管理创新的政策支持和工作保障力度。

政法综治部门作为社会管理的主力军,尤其对街乡镇和社区(村)综治信访服务中心(站)的建设,加强日常管理和指导。

同时,要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办公条件以及经费保障上给予支持,以保证社会管理创新的深入推进。

  第五,要在整体推进、夯实基础上抓落实。

新时期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任务非常明确,当前,要下力量把思路变成规划、把规划变成项目、把项目变成成果。

既要突出重点,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又要以典型引路,整体推进。

在实施社会管理项目规划中,要统筹抓好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等各项工作,推动政法综治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开创政法综治各项工作新局面。

同时,要着手研究建立长效机制,把社会建设纳入“十二五”规划。

  第六,要在解决问题、见到成效上抓落实。

衡量社会管理创新的成效,关键要看实践、看效果,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是否提高,看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是否增强。

要紧紧抓住工作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从关键节点上突破,因地制宜,脚踏实地,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管得到、管得住、管得好”,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总之,大力加强社会建设,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新形势下带有方向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认识新时期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特点,紧紧围绕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开创进取,创新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社会管理工作的新路子,为新时期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2011年选调生考试申论热点:

地质灾害预警预防

     一、背景链接

  【理论背景】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政策背景】

  2010年7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地质灾害隐患巡查和预警预报,及时转移受威胁群众,认真做好排险防治工作,强化应急抢险处置,落实各项防范应对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为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010年8月24日,“2010城市地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同济大学举行,论坛的宗旨是,使城市能针对不同的地质环境更合理地开发,也更有效地防治和减轻灾害。

论坛上有专家指出我国将在最短时间构建一个以气象、水文、环境等综合因素构成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

  【当前现状】

  今年以来,我国气候极端异常,南方持续强降雨,部分地区地质灾害多发频发,群死群伤事件时有发生。

据国土资源部统计,今年1~7月,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26009起,数量是去年同期的近十倍。

今年中国重大地质灾害发生的频次、造成死亡失踪的人数,均为本世纪以来最重。

其中8月7日甘肃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造成了1434人遇难,331人失踪。

  ●9月1日晚,云南保山市发生山体滑坡。

  ●2010年8月18日凌晨1时30分,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发生特大泥石流。

  ●8月13日凌晨3时许,四川省绵竹县清平乡突发泥石流。

  ●8月7日晚10时许,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

  ●6月19日上午9时,登封市白坪乡煤窑沟村袁家门发生1处地面塌陷并发滑坡及崩塌,造成十余间居民房屋开裂,400米道路破坏,毁坏林地80亩、耕地120亩;

  二、原因和意义

  【原因】

  每年4—9月汛期来临之时,我国部分地区都会出现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而今年地质灾害在一些主汛区大范围、长时间、高频率发生,是历年所罕见的。

陇海铁路、沪昆铁路因山体滑坡造成交通事故,福建、贵州等地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防不胜防,其主要原因:

  一是降雨持续时间长、地区集中、强度大。

今年夏季的降雨比较集中,广西、湖南、贵州、江西等地区强降雨持续一个多月,过去汛期日降雨量在100毫米左右,而今年日降雨量达到200-300毫米,降雨量、密度都非常大。

  二是贵州、云南、广西、四川等地在降雨前曾持续了约半年的干旱期,山体出现裂缝,突然进入汛期,裂缝遭到雨水的冲刷很容易形成泥石流。

  三是人工开挖削坡、采矿、水库蓄水、大量抽取地下水等人为因素所致。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不科学的人类工程活动使得西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活动点相应增加,这给地质灾害预防增加了难度

  【意义】

  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是确保各项生产生活正常有序进行的前提条件,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

  【对策措施】

  今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御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作重要指示,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也多次下发文件题要求。

但是,今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地质灾害频发,群死群伤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6月底以来大型、特大型地质灾害多发,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

应采取强有力的举措,切实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第一,充分认识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形势的严峻性。

一是我国山区所占面积为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那些区域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带;二是我国是地震频发国家,地震将许多山脉“抖松”,极易发生地质灾害;三是许多民房、集镇、城市依山而建,在审批、建设时没有进行地质灾害评估,那些地方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高。

四是全国已排查出数万处地质灾害隐患未治理、未实施异地移民搬迁仍在观测,安全风险比较大。

  第二,突出灾害防治重点。

我国山区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城市、集镇、学校、医院、道路和重建工地、矿山企业、房前屋后为人口聚集场所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对象;持续强降雨及后期3—5天是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时段。

把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潮从平原迅速拉向人口较多的基层山区,减轻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的折磨,是今后中国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

  第三,扎实开展隐患排查。

建立地质灾害隐患定期普查制度,特别是对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经常性进行拉网式排查,做到制度化、常态化,以全面掌握地质灾害隐患情况,确保不留死角,做到心中有数。

对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逐一登记造册,落实防范措施,纳入群测群防工作体系。

建立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汇总分析,建立数据库,为上级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社区、乡村、企业、学校、医院等基层单位应经常性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全面掌握、准确判断事件发生态势,加强监测、预警措施。

  第四,切实加强预防避让。

基层干部和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应保持高度警惕,昼夜值守,严密关注雨情、灾情的发展变化趋势,遇有较强降雨时,应提前组织泥石流堆积扇体、滑坡变形体、沟口、陡崖及水电工程、道路工程建设施工区及营地等地质灾害高易发地段受威胁人员果断避让至安全地带,转临灾避险为预防避让,掌握防灾工作主动权。

  第五,加大隐患整治投入力度。

一是必须树立人命关天的思想,加大对地质灾害治理的各级财政预算资金投入力度;二是整合移民扶贫资金、地质灾害异地避让搬迁补助资金、扶贫开发资金,加大资金投入;三是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处理按照治理、避让搬迁成本等因素,适宜治理的进行治理,适宜搬迁的实施异地避让搬迁。

  第六,落实防治工作责任。

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要求,应进一步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特别是应加强县乡两级责任制的落实,把责任层层落实到基层和人员。

国土资源部门应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工作,并会同气象部门加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水利、交通、铁道、建设、安全监管、旅游、教育、电力等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分别组织指导做好相关领域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巡查、监测预警和排危除险工作。

纪检、行政效能、目标督查等有关部门,应深入基层进行认真督促、检查,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抓得不力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按照相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工作责任、法律责任。

  要完全成功应对灾害来袭,还有必要建立单个灾害点预警系统。

应当逐步建立和推进“灾害风险分析和评估灾害预报和警报灾害防御和治理灾害管理和应急处置灾害恢复和重建”的灾害防御体系

2011年选调生考试申论热点:

全民免费教育

    【背景链接】

  依托石油财政,吴起在全国率先实施幼儿园到高中15年免费教育;从2007年起,县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对近1.3万名农村45岁以下青壮年劳动力实行全免费技能培训,并将培训范围扩大到农、牧、医、教育等行业的专业技能人员,有效延伸了基础教育,完善发展了职业教育,吴起也因此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

  【标准表述】

  积极影响

  教育、医疗和住房是当代百姓最迫切、最关心的民生问题。

而教育是立国之本,孩子是国家未来。

吴起的免费教育被称为“政绩工程”,是因为:

  第一,它为所有孩子,尤其是穷人的孩子提供了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实现了人人享有教育的权利。

  第二,增加教育投资,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产生拉动内需的效果,而且这种“内需”更为刚性更加迫切。

  第三,它能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它本身的社会效益,自然也十分巨大。

  意义理解

  义务教育是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

政府应该把义务教育看成一件彻头彻尾的公益事业,不应掺杂丝毫的经济思维、功利观念。

吴起的举措也体现了现代社会治理的公平性、普惠性和前瞻性。

  遭遇困难

  “全民免费教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但在我国全面实施,除了财政投入问题,还涉及如何吸引社会资金进入教育领域的难题。

”在发达国家,公办学校一般只满足公民的基本教育需求,而优质教育资源多数为私立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投入产出比”较高,能持续不断吸引社会资金进入。

而在我国,优质教育资源多数为公办学校,由于政策、资金等制约,民办学校很难和公办学校竞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社会资金进入教育领域。

  对策措施

  全民免费教育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

这对于我国推行义务教育有极大的借鉴作用。

  一是“提质量”。

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是“缩差距”。

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

三是“建机制”。

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

2011年选调生考试申论热点:

住房问题

    导读: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住房问题。

提到了国家及地方对租房问题、住房问题的一些政策措施。

  2010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

意见中表示:

逐步推进房产税。

中国社科院财税研究室副主任杨志勇表示,现在开征的话,条件尚不具备;而强制征收会造成新的不公平。

  2010年上半年北京市住房每套均租金2792元/月,同比上涨18.5%左右。

虽然北京住宅租金近日略有下调,但难改上半年涨势。

同样,5、6月以来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房租也纷纷上涨明显。

  国家和一些地方连续出台抑制高房价的政策措施,直接打击投资投机性购房,其力度和针对对象的明确程度前所未见;预计短期内,它们将对房价过快上涨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从长期看,还需要采取一些彻底的改革措施来治本。

  一、租房问题

  近期房屋租金价格快速上涨有其客观原因。

北京市常住人口数量增加促使租赁需求上涨,链家地产市场分析师张月说,2010年至少新增了12万人左右的租赁需求。

应届毕业生产生的新增租赁需求同比增加。

据统计,2010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21.9万人,预计新增住房需求就达8万余人,这加剧了近期市场租赁需求的增长和价格上涨。

随着市场对新政的不断消化,由买转租的人群将逐渐稳定,高校毕业生的集中租房需求也将在三季度逐渐减弱,租赁市场不会再出现近期这种集中放量、价格快速上涨的景象,无论是租金涨幅还是市场表现都将变得更加温和。

  当前租金非理性上涨起因于种种具体因素,但根本原因是调控制度缺失。

可以说,我国房屋租赁市场基本处于无序状态,尤其是租赁合同可有可无,业主可以随意涨价,甚至租期之内涨价、单方违约、赶走租客屡屡发生。

这种状态使许多人在租赁房屋时缺乏安全感,转而投向住房买卖市场,扩大了房屋的市场需求。

  有效遏制商品房价格的再度上涨。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7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近日正式对外发布。

与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不同,“公租房”供给对象是城市中等偏低收入家庭,也即通常所说的“夹心层”。

《指导意见》的出台不仅意味着住房保障范围的扩大,更为重要的是,该项措施能够尽快落实到位。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两点,即引入行政问责机制与市场化的规范运作。

其一,必须要强化地方行政部门职责,一方面中央财政要扩大相关转移支付资金规模,另一方面对于地方行政部门拖延公租房建设的行为,须明确建立问责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