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综合能力整理笔记初级.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6356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整理笔记初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整理笔记初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整理笔记初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整理笔记初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整理笔记初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整理笔记初级.docx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整理笔记初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综合能力整理笔记初级.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整理笔记初级.docx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整理笔记初级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领域

1,社会工作的含义:

社会工作就是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的职业活动。

2,社会工作:

就是以利她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

当前我国对社会工作有三种不同的理解:

普通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

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就是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与制度保障,确定职业规范与从业标准,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质与专业水平。

3,社会工作的特点:

职业助人活动(注:

一个队伍,而不就是一个人)、注重专业价值、强调专业方法、注重实践、双方合作、多方协同

所谓专业价值就是指社会工作者在从事社会服务时所遵循的理念、指导思想与伦理。

专业价值就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它既就是社会工作专业遵循的原则,又就是社会工作专业努力的目标。

同时又强调要帮助服务对象实现个人价值,实现平等与正义。

社会工作专业的基本方法有:

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

4,社会工作的目标:

服务对象层面(解救危难、缓解困难、促进发展)社会层面(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

5,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

促进服务对象的正常生活(社会工作在物质帮助、心理与社会支持方面提供的援助就是具体的)、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社会工作专业的服务目标就是建立个人与环境之间的良好互动。

一方面要提高个人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另一方面则要改善匀境,调动环境中的资源,排除环境中的障碍。

6,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

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与谐。

7,社会工作的要素:

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价值观、专业助人方法、助人活动。

社会工作的对象就是指直接接受服务与帮助的个人或群体。

分为基本对象与扩大的对象。

基本对象主要指于生活极度困难的群体,包括:

第一,孤儿、无依无靠的老人与残疾人。

第二,精神病患者。

第三,因失业而沦为生存困难者。

扩大的对象表现在:

从帮助物质生活上最困难的人扩展到所有基本生活遇到困难而需要帮助的人,从贫困的个体与家庭到有问题、欠发展的社区,从困难民众到一般公众。

比如:

一些成员关系出现问题的家庭,某些在学业上遭遇困境的学生,那些受到虐待的妇女,因为退休而陷入孤独的老人以及心理压力过大、出现精神障碍的人士,这些非“生活困难”的人群也成为社会工作的对象。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就是利她主义,即以帮助她人、服务于她人、促进社会福利与社会公正为自己行动的目标。

社会工作价值观就是通过专业教育形成的,就是在服务实践中养成的。

价值观就是社会工作的灵魂。

科学的助人方法就是现代社会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

助人活动就是社会工作最核心的部分。

8,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儿童及青少年服务、老年人社会服务、妇女社会服务、康复服务、社会救助、就业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家庭服务、医疗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矫治服务、城乡社区发展、军队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

社会救助也叫公共救助就是政府或社会服务机构对物质生活面临危机的社会成员提供的物质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9,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提供直接服务角色(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助人自助”)、倡导者[社会工作专业的基本原则就是“案主自决”])、间接服务角色(管理者、资源筹措者、政策影响人、研究者)

10,社会工作者的知识基础:

理论知识、政策知识、技术知识、文化知识(包括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婚丧嫁娶、生育死亡等相关知识。

11,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

技术能力、文化能力、心理素质、持续学习能力。

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理论

1,社会工作价值观就是在专业或职业范围内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一整套对人、对事与对专业等的总体判断与核心理念,它对树立专业使命、规范专业行为与保护服务对象的利益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其重要意义在于它对专业实践的规范与功效的保障。

2,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推动了英国社会福利的制度化发展,也推动了慈善活动的发展,就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社会保障法案。

对社会工作发展的意义:

指出政府对社会救助负有责任并直接参与社会救助活动、确立了助人自助观念、救助人员的专门化为社会工作职业化奠定了基础。

3,社会工作价值观(国际认同):

服务大众、践行社会公正、强调服务对象个人的尊严与价值、注重服务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待人真诚与守信、注重能力培养与再学习。

4,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

对服务对象的接纳、对服务对象的尊重与包容、注重个别化原则、自我决定与知情同意(自决权原则)、强调为服务对象保密(除非在特别情况下必须透露有关信息时,社会工作者应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告知服务对象有限度公开隐私信息的必要性及采取相关保护措施。

如果在紧急情形下,必须打破保密原则而来不及提出报告时,社会工作者事后应当原证据并补办手续,已记录必要的工作程序。

5,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内容:

社会工作价值观,就是指一整套用来指导与支撑社会工作者开展专业实践的理念与判断,受到人文主义、人道主义、实证主义、实用主义、集体主义等各种意识形态的影响,成为一种系统的、成熟的、引领社会工作者从事专业实践的指南,同时它也就是内化于社会工作者专业实践的精神标准。

专业价值观的建立与履行就是社会工作专业化的重要前提,也就是社会工作专业区别于其她专业的一个标志。

具体可通过以下几点来体现:

1)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瞧法;2)社会工作者对专业实践的瞧法;3)社会工作者对服务机构的瞧法;4)社会工作者对公共福利发展的瞧法(要坚持效率与平等兼顾,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服务效果,最大限度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5)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瞧法。

6,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

1)以人为本、回应需要;2)注重与谐、促进发展;3)平等待人、注重参与;4)道德与责任并举;5)个人潜能提升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7,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p38-43

社会工作者的准则:

(1)履行专业行为的一般规定。

(2)以受助者利益考虑第一,任何时候者不能剥削受助者的利益。

(3)不得夸大专业资格与能力,不得效用组织的名义。

(4)在有关受助者个人的信息使用与处理上,要知会受助者并获得其同意,同时要严格发行保密原则,确保受助者的隐私不受侵犯,以及保护受助者及相关者的利益不受损害。

(5)严格专业标准,避免渎职与失职的行为。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主要内容:

(1)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包括对服务对象的义务,自我决定,知情同意,实践能力,文化能力,利益冲突,隐私与保密等。

(2)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主要包括:

尊重,保密,合作,咨询,服务的转介等。

(3)社会工作者对服务机构的伦理责任,主要包括:

督导与辅导,教育与培训,服务对象档案管理,服务对象的转介,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4)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主要包括:

实践能力,个人道德要求等。

(5)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主要包括:

专业的完整性,评估与研究等方面的要求。

(6)社会工作者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

主要包括:

社会福利,公众参与,公共紧急事件,社会行动等方面要求。

社会工作中的伦理难题及基本处理原则:

1、保密问题;2、人情与法制及规定的冲突问题;3、价值介入与客观性的矛盾;4、社会工作者的个人利益满足与职业的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5、自我决定原则与家长制。

8,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守则:

P43-46

1)尊重受助者利益。

2)严守受助者秘密。

3)公平服务大众。

4)重视同僚工作。

5)恪守公私界限。

6)维护社会正义。

7)信守机构政策。

8)充实社会工作知识与能力。

9)促进专业发展。

10)约束不当行为。

11)增进公共福利。

12)共同执行守则。

8-1,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内容应包含:

1)以人为本,服务社会。

2)协助政府,为民排忧解难。

3)依法行政,公正无私。

4)坚持普遍与个别相结合的原则。

5)坚持倾听沟通,有效缓解矛盾,促进社会与谐。

6)工作中同事之间密切配合,相互支持。

7)坚持政策与管理的理性原则,注重服务中的人情味。

8)平衡个人利益,满足与社会发展要求之间的差异。

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五种需要: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分三类:

生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

3,莫瑞的需要理论,分两大类:

第一需要,也称生理性需要,包括对食物、水、排泄、性、避免伤害等几种需要;第二需要,又称心因性需要,其中包括两小类,一类就是学习任务有关的需要与影响学生操作水平的一些需要,另一类就是与人际关系有关的需要。

4,人类需要的类型:

1)生物性需要、社会性需要(按需要的起源与性质);

2)物质需要、精神需要(需要的对象)

3)间接需要与直接需要(按人们对需要的迫切程度来划分)

5,人类行为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

行为就是由客观刺激通过人的心理活动而引起的内部与外部的反应。

狭义:

仅指外显的行为。

6,人类行为的类型:

1)本能行为与习得行为(人类的起源)

2)亲社会行为与反社会行为(对社会的作用就是积极还就是消极)。

3)正常行为与偏差行为(行为就是否符合常模、社会规范)。

划分正常异常行为的标准:

内省经验标准、统计学标准、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行为适应性标准。

(怎样判断异常?

7,人类行为的特点:

适应性、多样性、动态性、指向性、可控性、发展性。

8,影响人类行为的三种因素:

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9,社会环境:

就是指与人类生物遗传、心理状态及社会过程相互作用的社会系统。

主要构成要素:

家庭、学校、单位、群体、社区、文化等子系统。

10,社会环境的主要特点:

多样性、复杂性、定性、变化性。

11,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人类行为要适应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社会环境与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人类行为能改变社会坏境;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

——社会环境与人类行为的交互影响,但力度并不就是对等的,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要多些。

社会工作者要正确把握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不仅要评估服务对象行为方面的情况,还要评估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更重要的就是评估服务对象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情况。

帮助服务对象要改变个人、环境,同时也要改变个人与其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状况,恢复与发展个人的社会功能。

12,人类发展的七个阶段,每阶段的主要特征都包含(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性发展)

1)婴幼儿(从出生到3岁左右)

家庭就是婴幼儿成长最关键的社会单位。

生理发展:

动作发展最为迅速,在此期间逐步掌握了独立行走及用手操作物体的能力

心理发展:

记忆主要以无意识记忆为主,母婴依恋的形成就是儿童情绪社会化重要标志

社会性发展:

(至6个月)单纯社会反应阶段、感情联结建立阶段、(2至3周岁)伙伴关系的发展阶段

主要问题:

如婴幼儿的遗传机制与心理发育不健全,照顾者没有给予婴幼儿充分的照料等因素将会影响婴幼儿的发展,并导致行为出现偏差。

这些偏差行为主要有拒食、吮吸手指、咬指甲与心理自闭等

2)学龄前(从3至6岁)

生理发展:

智力发展迅速,儿童活动范围扩大

心理发展:

能正确掌握全部本土语言、词汇发展迅速、初步掌握语法结构、口语表达能力日益增强、开始形成内部语言、开始掌握书面语言。

社会性发展:

学龄前期儿童已经逐渐从以自我为中心,学会区分她人与自我。

主要问题:

口吃、攻击以及沉迷于电视等。

3)学龄期(重点)

生理发展:

6至12岁

心理发展:

儿童语言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与内部语言的发展上。

社会性发展:

学龄期儿童的社会交对象仍然就是父母、同伴与老师,但儿童与她们之间的关系却有了新的发展。

主要问题:

学龄儿童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心理障碍、交往障碍与学习困难等问题。

学龄儿童的行为问题具体表现为儿童多云症、焦虑症、强迫症与学习障碍等。

4)青少年(12至18岁,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平衡,被称为“成长期”“混沌期”“危险期”)

生理发展:

性成熟,生长迅速,出现第二性征并开始具有生殖能力。

青春期的起始一般以女性初潮与男性梦遗为主要标志。

(重

心理发展:

主要有三方面特点:

一就是青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就是通过假设的、形式的与反省的思维;二就是青少年的逻辑思维处于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阶段;青少年阶段就是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与成熟期。

青少年的情绪发展比较丰富与强烈,出现两极性发展特征。

情绪发展的两极性就是指情绪的内容、强度、稳定性、概括性与深刻性等方面具有两极性。

情绪发展的两极性使青少年经常出现反抗情绪,需要加强情绪的自我调节。

随着生理方面的迅速发展,青少年的性心理有了相应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就是性意识的发展。

社会性发展:

就是由青少年社会化的任务决定的,青少年社会化的核心任务就是自我意识,道德观与社会交往的进一步发展。

在这一时期,青少年自我意识继续发展,并努力寻求自我的身份,在某些时候会出现个人的认同危机。

如果认同失败,个体则会陷入角色混乱之中。

一般而言,越轨少年多出现在家庭管教不当的家庭。

5)青年(指18至35岁,也称青春后期)

生理发展:

已成熟并呈现出稳定的状态。

心理发展:

青年人感知、记忆、想象能力均达到成熟水平,并进入最佳时期。

心智活动的效率达到最高水平。

青年的认知发展表现为能力发展,包括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发展两个方面。

一般能力由思维感知、观察、记忆、想象、语言与操作技能组成,主要表现为认识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特殊能力包括职业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管理能力与适应能力。

社会性发展:

更为成熟,主要表现在人生观、友谊与爱情、心理适应等三个方面的发展。

人生观的稳定与成熟表现在价值观、道德观与社会观的发展与成熟上。

青年人在思想或行动上做自我调整,借以保持自身与环境间的与谐关系的过程,就就是心理适应。

青年期个体适应主要表现在对婚姻、职业与子女的适应上

主要问题:

学角色转换与冲突;在工作上遭遇到的歧视问题;婚姻家庭的调试问题。

6)中年(35-60岁)

生理发展:

个体各种生理机能发生不断变化的时期。

女性在50岁左右经历更年期,男性晚一些。

心理发展:

个体的认知发展错综复杂。

能熟练处理社会关系,解决问题更加充满智慧。

社会性发展:

开始真正承担公民的责任与义务,并体现出符合其身份的社会行为。

这一阶段,工作养家、教育子女成为重要责任,与朋友、亲戚、同事维持与谐关系。

主要问题:

度过更年期;适应婚姻关系变化;处理好养育子女与赡养父母间的关系;处理好工作当中的问题。

7)老年(60岁以上)

生理发展:

个体各种生理功能发生较大退

化。

老年疾病开始出现,身体渐依赖她人。

心理发展:

智力衰退就是事实,但就是,到70、80岁以后才表现出明显的衰退趋势。

社会性发展:

社会角色逐渐消退。

主要问题:

无用感、孤独感、恐惧感、疾病。

第四章个案工作法

1,个案工作:

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与技巧(基础),通过专业的工作程序(原则),帮助有困难的个人或者家庭(对象)发掘与运用自身及其周围的资源(内容),改善其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目标)。

2,个案工作的服务模式: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1930汉金斯“心里社会”;1937汉密尔顿首次系统阐述;20世纪60年代霍利斯发扬光大),危机介入模式(1946林德曼与卡普蓝“危机调适”;1974美国正式列入服务项目并推广),行为治疗模式(巴普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反射性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杜拉创立社会学习理论;史华哲1975进行总结与概括)与人本治疗模式(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

3,心理治疗模式

内容:

理论假设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方面:

(1)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

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涉及生理、心理与社会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这三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个人成长与发展。

(2)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

强调服务对象的问题与服务对象感受到的压力有关,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就是在成长的早期因愿望没有获得满足或者情绪冲突没有解决而形成的压力;二就是当前社会环境的压力,导致成长早期形成的问题出来,三就是对外部环境的理性处理能力以及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欠佳而导致无法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要求。

(3)对人际沟通的假设;

(4)对人的价值的假设。

坚持认为每个都就是有价值的,即使就是暂时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也具有待开发的潜能。

治疗技巧:

直接治疗(非反思性技巧、反思性技巧),间接治疗(通过辅导第三者或改善环境间接影响服务对象)

心里社会治疗模式各技巧之间的关系

特点:

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

4,危机介入模式

内容:

危机介入模式就就是针对服务对象的危机状态而开展的调适与治疗的工作方法。

危机(就是指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受到意外危险事件的破坏而产生的身心混乱的状态。

一般分成长危机与情景危机),危机的发展阶段(危机发生、危机应对、解决危机、恢复期)。

目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有效地帮助服务对象摆脱危机的影响),因而危机介入模式注重不同服务介入技巧的综合运用。

危机介入基本原则(要按原则处理问题):

及时处理、②限定目标[尽可能降低危机造成的危害]、③输入希望、④提供支持、⑤恢复自尊、⑥培养自主能力[增强自主能力面对与客服危机的过程]。

危机介入模式的特点:

迅速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快速作出危险性判断;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积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问题。

5,行为治疗模式的内容:

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三种学习理论都强调:

以行为作为理论研究的中心,探讨行为习得、改变的规律;以学习作为核心,研究行为学习的具体机制与条件;注重外部环境在行为习得中的作用。

治疗技术:

放松练习、系统脱敏、满灌疗法、厌恶疗法、模仿。

特点:

注重服务对象行为评估、关注服务对象行为修正、侧重修正行为效果的评估。

6,人本治疗模式的内容:

对人性的基本瞧法,自我概念,心理适应不良与心理适应失调。

治疗策略:

⑴能够准确领悟周围的人与食物,具有基本的安全感,就是理性的人。

⑵能够充分把握每一时刻,珍惜与享受生活,适应力强。

⑶能够依据自己的真实愿望选择生活方式,并勇于承担行为的责任,忠于自己。

⑷面临众多的选择时能够体会到心理上的极大自由。

⑸积极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具有丰富的创造力。

特点:

注重社会工作者自身的品格与态度,强调个案辅导关系(表里如一、不评价、同感、无条件接受、无条件的爱、保持独立性),关注个案辅导过程。

☆7,个案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

结合时间与服务内容两个标准,可将个案工作程序化分为:

接案或转介、收集资料、制定计划、签订协议、开展服务、结案、评估与追踪等不同的阶段。

⑴接案或转介:

接案:

工作者与求助对象初步接触评估其问题,并根据机构的功能与求助者商讨就是否可以提供服务,使求助者成为案主的过程。

接案的工作重点包括:

了解求助者的求助愿望,促使有需要的求助者成为服务对象,明确服务对象的要求,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

转介:

即针对一些非本机构或者个人所能提供服务的个案,经过必要的程序,介绍到其她机构或者个人,使求助者能够得到适当的服务。

转介服务发生在两种情况下:

一就是工作者判断求助者所需解决的问题不属于本机构服务的范围;二就是服务对象生活在本机构的服务区域之外,例如机构只为芙蓉区的老人提供服务,那么对于天心区的求助老人就要实行转介。

⑵收集资料:

包括两方面工作重点

①收集与服务对象问题有关的资料(资料包括个人资料与社会环境资料),

②对服务对象的问题进行评估(包括服务对象的问题;服务对象问题产生的原因;服务对象曾经作出的努力)

⑶制定计划。

服务计划的基本内容:

①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服务对象的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与职业等情况。

②服务对象希望解决的问题,包括主要问题以及其她一些相关的问题。

③工作计划的目标,包括总目标与每一阶段的子目标

④服务开展的基本阶段与采取的主要方法,包括各阶段需要发掘与运用的资源。

⑤服务开展的期限,包括每一阶段的时间安排与总的时间期限。

⑥联系方式,包括直接见面与不直接见面的联系方式。

制定一个完备的服务工作计划,要求社会工作者做到以下五点:

①准确分析服务对象的需要与问题②明确服务工作的目标、阶段与方法③熟悉服务机构提供的具体服务

④清晰认识社会工作者具备的能力⑤了解服务对象拥有的资源

⑷签订协议(书面或口头)内容包括:

一就是服务目标;二就是服务的内容与采用的方法;三就是服务双方应有的权利与义务;四就是服务的地点、时间、期限与次数;五就是服务双方签字。

⑸开展服务(工作者需扮演的角色):

使能者[即社会工作者运用自身拥有的专业知识与技巧调动服务对象自身的能力与资源,发挥服务对象的潜在能力,促使服务对象发生有效改变]、联系人、教育者、倡导者、治疗者。

【P83案例4-2】

⑹结案:

就是指工作者为结束与案主的专业关系所作的一切准备工作。

可以结案的情况:

①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认为工作目标已达到;②虽然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但服务对象已经具备独立面对与解决问题的能力;③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专业关系不与谐,希望结束服务;④服务对象出现了一些新的要求与问题,需要其化社会工作者或者服务机构解决;⑤因为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需要结束服务。

结案前的准备工作:

①预先告知服务对象,让服务对象对结案做好准备;②巩固服务对象在以前服务工作中获得的改变与进步;③帮助服务对象进一步探讨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为结案之后独立面对问题做好准备;④鼓励服务对象表达结案时的情绪,与服务对象一起探讨结案后的跟进服务。

结案的形式:

①直接告诉案主;②延长服务间隔的时间;③变化联系的方式

⑺评估:

指对个案工作的服务效果与效率进行评定

评估的内容:

①服务对象的改变情况;②工作目标的实现程度;③服务介入工作的人力、物力与其它资源的投入

评估的方法:

①由服务对象评估服务工作的开展状况以及对服务工作的满意程度;②由社会工作同行评估服务工作的开展状况;③由服务机构评估服务工作者的服务工作开展状况。

⑻追踪:

结案并不意味着完全终止服务,工作者还需根据案主的情况安排追踪(又称跟进)

追踪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任务:

①根据服务对象的状况安排一些结案后的联系,巩固服务对象已经取得的进步,增强服务对象独立面对问题的能力。

②调动服务对象的周围资源,增强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

③持续评估服务工作的效果。

8,个案工作的技巧:

会谈、建立关系、收集资料、方案策划与评估。

个案会谈技巧包括:

①支持性技巧(专注、倾听、同理心、鼓励)、②引领性技巧(澄清、对焦、摘要)、③影响性技巧(提供信息、自我批露、建议、忠告、对质。

建立关系的的技巧:

①感同身受、②建立有利于服务对象积极表达的关系模式、③制造气氛、④积极主动。

收集资料的技巧:

①会谈的运用、

②调查表的运用、③观察的运用、

④现有资料的运用。

方案策划的技巧:

目标清晰且现实、服务对象范围明确、策略合理。

评估的技巧:

正确运用评估类型、合理运用评估的方法、服务对象的积极参与、坦诚保密。

第五章小组工作方法

1,小组工作旨在以人际间的依存互动关系为基础,通过专业的小组活动过程来恢复与增强个人的、团体的社会功能,进而实现社会发展的目标。

2,小组工作四要素:

①小组工作就是一种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②小组工作就是社会工作者按照既定的目标带领与引导的一个过程;③小组组员在小组过程中面对面的互动,互相影响,共同解决所面对的问题;④小组以组员之间经验的相互影响与分享为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