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专题练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6177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专题练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专题练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专题练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专题练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专题练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专题练doc.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专题练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专题练doc.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专题练doc.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专题练doc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专题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6·衡水中学期中]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斯在对五四运动进行评价时写道:

“我向上海的总领事发出具体的指示,告诫美国侨民团体,既不要鼓动也不要反对这场运动……没有人会不同意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他们是在为民族的自由和新生而战。

我本人也极感同情。

”这段材料表明(  )

A.美国同情支持中国的五四运动

B.五四运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C.五四运动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

D.五四运动彻底地反帝反封建

答案 B

解析 芮恩斯个人无法代表美国政府,A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根据“没有人会不同意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可知,五四运动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故B项正确;C项曲解材料的意思,且不符合史实;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

2.[2016·枣强中学猜题]毛泽东曾经指出:

“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

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

”毛泽东突出评价的是五四运动(  )

A.在政党政治方面的作用

B.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C.在文化系统重建中的地位

D.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

答案 B

解析 题干阐述了五四运动对国民大革命的影响,注意抓住关键信息:

准备了舆论、人心、思想、干部,这说明五四运动对国民大革命的重要作用,B项正确。

A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五四运动是反帝爱国运动,C、D两项说法与史实不符。

3.[2016·衡水中学月考]1921年中共“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中规定:

“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

”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B.党纲通过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中国共产党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

D.中国共产党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

反帝反封建的主要任务是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的,所以C项不正确,符合题意。

4.[2016·武邑中学周测]有学者认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就要对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来的奋斗历程和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而灿烂的文明怀有温情与敬意。

有同学整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奋斗历程,画出如下时序图。

观察下图,空白处应填写(  )

注:

古田位于今福建上杭县。

A.中共二大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答案 C

解析 由“古田位于今福建上杭县”这一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田会议召开时中国共产党已经在福建、江西等地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因此空白处的事件应发生在八七会议之后,中共七大之前,故选C。

5.[2016·冀州中学月考]1934年7月15日,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石峰、洪砂和小陶一线,写下了右面的抗日标语。

对此标语解读正确的是(  )

A.此标语出现于红军长征途中

B.表明中共的革命中心已发生转移

C.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它是对部分红军抗日意愿的反映

答案 D

解析 红军长征开始于1934年10月,故A项错误;此时中共的革命中心还没有转移,B项错误;“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于1935年华北事变之后,C项错误;从标语中可以看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表达的是“与中央红军共同北上抗日”的意愿,故D项正确。

6.[2016·衡水中学周测]1936年8月15日,共产国际在给中共中央的电报中用很大的篇幅说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前提,绝不是削弱苏维埃,绝不是把红军融合在共同的抗日军队中,把共产党融合在中国某一个一般性的政治组织中。

共产国际意在要求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  )

A.抵制国民政府的领导

B.放弃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

C.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D.实现国共两党两军的真正融合

答案 C

解析 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前提”可知,共产国际并不是要求中国共产党抵制国民政府的领导,故A项错误;由“绝不是削弱苏维埃”“绝不是把红军融合在……政治组织中”可知,B、D两项错误;综合分析材料可知,共产国际意在要求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在抗日战争中保持应有的独立性,故本题选C项。

7.[2016·枣强中学一轮检测]“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发表该对日声明的背景是(  )

A.九一八事变爆发B.华北事变爆发

C.卢沟桥事变爆发D.八一三事变爆发

答案 C

解析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民族危难时刻,蒋介石于7月17日发表“庐山谈话”,表示准备抗战,故选C项。

由材料中“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可知,该声明在日本全面侵华以后,排除A、B;“如果战端一开”表明蒋介石只是准备抗战,在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明确表示坚决抵抗暴力。

可见D项可以排除。

8.[2016·武邑中学模拟]台湾《联合报》报道,台“国防部”公布以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为主题的2015年“勇士国魂”月历。

有别以往,这份月历将八路军左权列“国军”抗战牺牲将领名单内,引起关注。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的编制反映了(  )

A.民族危难关头国共团结御侮

B.人民军队取得合法地位

C.国民党乘机取消共产党部队番号

D.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答案 A

解析 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英勇抗战,A项正确;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进行重庆谈判,但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B项错误;这是在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下,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国共两党共御外侮的表现,排除C项;D项材料无从体现。

9.[2016·衡水二中热身]2014年9月2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

下表选取了一批抗日英烈名单,从中最能反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史实是(  )

①孙铭武(1889~1932)

辽东血盟抗日救国军总司令

②左权(1905~1942)

八路军副总参谋长

③戴安澜(1904~1942)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军200师师长(牺牲于缅甸茅邦)

④威廉·康德(1903~1944)

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飞行员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③④

答案 D

解析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表格信息可以看出来,中国的抗日战争协同了盟军的作战,同时中国的抗日战争得到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国的支持,故选D项。

10.[2016·武邑中学期末]读图,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义革命过程中重要经历表述正确的是(  )

A.在④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B.在①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C.三大主力红军从③开始长征到②会师

D.中共七大在②胜利召开

答案 D

解析 1945年中共七大在②处陕北延安胜利召开,故选D项。

中共在江西南昌起义中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图中④处在湖南省,排除A项;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陕北延安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在图中②处,排除B项;三大主力红军从③处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到①处甘肃会宁会师,排除C项。

11.[2016·衡水二中预测]下图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  )

A.“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C.“联合起来共赴国难”

D.“将革命进行到底”

答案 D

解析 在解放战争中的渡江战役即是从三路横渡长江,与图片相符,故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应该是“将革命进行到底”,故选D项。

A项是中华民国国歌,当时的战场应该集中在长江两岸,与图片不符,排除;B项体现的是国民大革命的北伐战争,进军路线应是从珠江流域出发,与图片不符,排除;C项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抗日战场的反攻应是多个方向,而不是图片上的都从西北进军,排除。

12.[2015·石家庄模拟]共和国成立首日,一则更正启示被《人民日报》郑重置于头版:

本报二十九日所刊“义勇军进行曲”词“最大的吼声”应为“最后的吼声”,特此更正。

《人民日报》刊发“义勇军进行曲”的时代背景是(  )

A.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B.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C.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答案 D

解析 材料信息“共和国成立首日”可知是新中国成立第一天发布的更正启示,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一个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所以说是“最后的吼声”,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13题16分,14题12分,共28分)

13.[2016·衡水二中猜题]正在热播的政论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再现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7年俄罗斯的革命,实是20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

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Bolshevism胜利,就是20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

——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1918年

材料二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步骤。

而其第一步现在已不是一般的民主主义,而是中国式的、特殊的、新式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这个历史特点,并不是从鸦片战争以来就有了的,而是在后来,在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形成的。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材料三 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又以客观现实限制了主观愿望。

这个矛盾,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的“Bolshevism胜利”指的是什么事件?

怎样理解该事件是“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

结合所学指出李大钊一文意味着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寻求救国之道上发生的重大转变。

(6分)

(2)从任务、性质、领导者、前途四方面指出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殊”之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革命出现这种“特殊”之处的主要原因。

(6分)

(3)根据材料三概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含义。

结合所学,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上的主要表现。

(4分)

答案 

(1)事件:

十月革命的胜利。

理解:

冲破世界帝国主义阵线,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国际工人运动从理论变成了现实,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开辟民族解放运动新时代)。

重大转变:

从学习西方到以俄为师。

(2)“特殊”之处:

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前途是社会主义。

主要原因:

一战后的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资产阶级未能完成民主革命任务,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

(3)基本含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主要表现: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解析 第

(1)问“事件”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1917年俄罗斯的革命”作答;“理解”可以从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回答;“重大转变”可从学习对象的变化思考作答。

(2)问“‘特殊’之处”注意设问的限定词“任务”“性质”“领导者”“前途”;“主要原因”可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等角度思考作答。

第(3)问“基本含义”可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情况之间的关系作答;“主要表现”注意设问的限制信息“革命和建设道路”。

14.[2016·衡水二中一轮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有的学者把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归纳成以下公式:

中国抗战胜利=国共合作+苏联出兵+美国原子弹

运用中国抗日战争的有关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

可以对公式中的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2分)

答案 观点一:

此公式全面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抗日战争期间,国共合作促成了全民抗战局面的形成,国共两党及中国军民共赴国难,成为抗日战争最终胜利的根本原因;苏联出兵和美国原子弹,加速了中国抗战胜利的进程,都促使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因而抗日战争胜利是国内外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

观点二:

此公式夸大了美苏等外部因素。

中国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主要战场,中国抗战胜利是国共合作领导全民族进行抗战的结果;美苏等对日作战虽有助于加速中国抗日战争胜利进程,但其仅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局部事件;中国抗战胜利的外部因素,确切地说,应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的推动。

(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解析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

解题关键是从中国抗战胜利的构成因素中去分析论证,如可以从当时国共合作和美苏对日作战加速胜利进程的角度说明此公式全面反映了抗战胜利的原因;也可从抗战胜利主要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结果的角度说明此公式片面地夸大了美苏作用,美苏的对日作战应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推动因素。

能力组时间:

4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5.[2016·冀州中学周测]为反对巴黎和会牺牲中国主权,反对日本侵占山东,为营救五四运动中被捕学生,全国各地,各个阶层,包括工人、工商业者、教育界、学术界、新闻界,甚至军界,都有人奋起抗争。

据此可知,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之一是(  )

A.国民觉醒B.工运发展

C.主权维护D.民族团结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全国各地,各个阶层……都有人奋起抗争”可知,五四运动促进了国民觉醒,故答案为A项。

仅从五四运动中有工人参加不能得出工运发展,排除B项。

五四运动并没有使主权得到维护,排除C项。

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民族团结,排除D项。

16.[2016·冀州中学热身]有学者称,五四运动作为一场国内社会运动,它因国际外交事件而起,最后又对中国政府的外交决策产生了影响,因此可以用观众成本理论来分析五四运动中的集体行动与政府外交决策之间的关系。

五四运动成功地迫使政府拒绝了列强的不平等协议。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五四运动是(  )

A.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

B.一个典型的“国内—国际”互动事件

C.近代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D.一场革故鼎新的“文化革命”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源于巴黎和会的不平等协议,五四运动所造成的巨大的观众成本,影响了政府的外交决策,B项符合题意。

材料中不能体现反封和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作用。

故排除A、C、D。

17.[2016·枣强中学周测]1925年1月,中共四大通过的《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指出:

“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

”这表明(  )

A.中共开始认识到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B.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出现了裂痕

C.中共已经认识到右倾主义错误

D.中共认为国民革命不是民主革命

答案 C

解析 A、B两项中的“开始”从材料无法得出,排除。

D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

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右倾主义错误,而右倾错误的表现就是放弃对革命的领导权,该材料表明中共已经认识到右倾主义错误,所以此题答案为C项。

18.[2016·冀州中学预测]1927年毛泽东在给中央委员会的信中写道:

“中国客观上早已到了1917年,但以前总认为这是1905年。

这是以前极大的错误。

工农兵苏维埃完全与客观环境适合,我们此刻应有决心立即在粤湘鄂赣四省建立工农兵政权;此政权既建设,必且迅速地取得全国的胜利。

”这说明毛泽东(  )

A.未吸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B.提出了符合国情的革命方向

C.是一个激进的社会主义革命者

D.未从中国实际认识中国革命

答案 D

解析 根据“中国客观上早已到了1917年”“工农兵苏维埃完全与客观环境适合”可知,毛泽东照搬苏联的道路衡量中国革命,这说明他还没有从中国实际出发认识中国革命,故D项正确。

19.[2016·冀州中学期末]1931年6月,中共中央责令江西中央苏区红军必须“日益向外发展,日益扩大苏维埃根据地的领域而威胁中心城市”“即使红军在某些根据地受到了一些挫折,也必须以坚壁清野和群众游击战争的办法去困扰敌人,给敌人以不及预料的反攻”。

这段材料反映出当时(  )

A.中共对革命形势的客观分析

B.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初见成效

C.党的军事指导思想出现冒进

D.第五次反围剿红军战术失当

答案 C

解析 1931年以后随着博古、李德成为中共中央的实际领导人,中共改变了原来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在军事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冒进倾向,材料信息正是这一冒进思想的表现,故选C。

20.[2016·衡水中学预测]毛泽东在一封给蒋介石的电报中称:

“红军将士,咸愿在委员长领导之下,为国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土卫国之目的,迫切陈词,不胜屏营待命。

”该电文出现在(  )

A.北伐战争中B.七七事变后

C.百团大战中D.重庆谈判后

答案 B

解析 北伐战争发生于国民革命时期,红军是国共对峙时期中共领导军队的名称,故A项错误;七七事变后,中共为促成国共合作抗日,愿意接受国民政府领导,电报内容表达了中共合作抗战的诚意,故B项正确;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红军已经改编为八路军,故C项错误;重庆谈判发生于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军队为解放军,故D项错误。

21.[2016·枣强中学热身]1940年9月5日,周恩来在给中央的电报中说:

“(此次)大战是第一件兴奋人心的大事……今日《大公报》、新蜀社论称赞华北八路军战绩,蒋有电嘉奖,何亦允发子弹。

”材料中所说的“大战”(  )

A.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B.坚定了国共合作的决心

C.振奋了国人的抗战信心D.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中“1940年9月”“华北八路军战绩”等信息可知,“大战”是指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百团大战,此次大战在打击日军侵略气焰的同时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C项正确。

22.[2016·衡水中学猜题]20世纪的一个农历新年,某国侵略者在山西大同邀请397名当地知识分子前来,拿出英文书让这些知识分子每人念一遍,众人念完后侵略者头目说“懂英语的都是亲英美派,是帝国的敌人,统统要杀掉”,当时397人全部被活埋。

该事件可能发生在(  )

A.北洋军阀混战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外国侵略者与中国、英国、美国均处于敌对状态,该事件应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故选C项。

23.[2016·衡水中学一轮检测]1947年底,党中央在杨家沟开会,毛泽东说:

“这是一个令人高兴的会议,20年来未解决的优势问题,今天解决了。

局面开展胜利可期。

”这里使“未解决的优势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是(  )

A.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

B.实现了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

C.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D.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答案 A

解析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成为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转折点,A项符合题意。

B项是七届二中全会解决的问题,D项指的是三大战役的胜利,时间都在1949年,故可排除。

材料强调“20年来未解决的优势问题,今天解决了”可见是指战略反攻,排除C项。

24.[2016·冀州中学模拟]下面为张汀的漫画《解放道路上的障碍》,登载于1947年的《东北画报》。

这里的“障碍”主要是指(  )

A.四大家族的官僚统治B.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美蒋之间的友好通商D.美日组成侵华联合战线

答案 B

解析 1915年日本与袁世凯签订的“二十一条”,旨在灭亡中国,但中国政府一直没有正式承认过二十一条,1949年之前也早已被彻底废除,1947年的日本作为法西斯战败国没有形成D项所述局面,故D项可排除。

1947年正是美国扶蒋反共的中国内战时期,此漫画把《蒋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后美国对中国进行的变本加厉的经济侵略视为“解放道路上的障碍”,故选B项。

A、C表述都不符合漫画主旨。

二、非选择题(25题16分,26题12分,共28分)

25.[2016·衡水二中周测]地图是历史事件发生空间范围的体现,是时代发展变化的反映,是历史发展趋势的展示,也蕴含着历史发展潮流。

仔细阅读以下地图,回答相关问题。

(1)据图一,如何理解国民大革命的含义?

分析这次革命对以后革命的影响。

(4分)

(2)据图二,从革命任务变化以及革命中心转移的角度说明长征的历史转折意义。

长征对中共发展有何影响?

(4分)

(3)图三中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分布有何特点?

依据图二和图四说明中共军事力量发生的变化,并说明这一变化的原因。

(6分)

(4)据以上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分析中国革命的性质。

(2分)

答案 

(1)“国民大革命”是指1924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影响:

国民革命中各革命阶层建立起统一战线,为以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供了经验。

(2)意义:

革命任务从反对封建主义到反对日本帝国主义;革命中心从南方转移到北方。

影响:

保存了革命火种,传播了革命精神。

(3)特点:

处于敌后,分散性。

变化:

中共军事力量日益强大。

原因:

中共依靠中下层人民,代表普通民众的利益,群众基础广泛;而国民党单纯依靠军队,缺乏群众基础。

(4)特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大革命的时间和性质分析思考;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立统一战线的角度思考。

(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小问从“保存了革命火种,传播了革命精神”等角度来概括。

第(3)问,根据图片中抗日根据地的分布情况来回答分布特点;从红军被迫长征到解放军主动发起三大战役可知中共军事力量日益强大,据此回答力量变化;原因从群众基础的角度回答。

第(4)问,依据四幅图片中中共革命形势的变化以及革命对象的变化概括作答。

26.[2016·枣强中学仿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5年9月3日,是中国第二个法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首个决定放假的抗战胜利纪念日。

中国政府开展了盛大的纪念活动,天安门广场大阅兵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70年前的9月2日,日本政府签署投降文件,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力量的最终胜利。

这一天,对中国尤其刻骨铭心:

这个历经百年屈辱沉浮、付出无数惨痛代价的古老国家,迎来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首次完胜,成为由衰落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证明了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摘编自新华网等

结合所学知识和当今时事,就中国设置抗战胜利纪念日的意义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

史论结合,理由充分)(12分)

答案 层次1:

中国设置“抗战胜利纪念日”,旨在告慰在日本侵华战争中惨遭杀戮的千万同胞和为国捐躯的抗战英烈。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始,至1945年日本投降终,14年间,面对穷凶极恶的侵略者,中华民族誓与侵略者殊死抗争,付出了巨大代价。

南京大屠杀的惨绝人寰,山河破碎的国恨家仇,中国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