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单元归类解析 经济生活 第二单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6156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单元归类解析 经济生活 第二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政治单元归类解析 经济生活 第二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政治单元归类解析 经济生活 第二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政治单元归类解析 经济生活 第二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政治单元归类解析 经济生活 第二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单元归类解析 经济生活 第二单元.docx

《高考政治单元归类解析 经济生活 第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单元归类解析 经济生活 第二单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政治单元归类解析 经济生活 第二单元.docx

高考政治单元归类解析经济生活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1.(2013·广东卷·25题)我国18.26亿亩耕地中,中低产田约占70%,大量。

为此,财政部制定农业综合建设规划,拟到2020年,依靠科学技术和综合治理,改造中低田、建设高标准农田4亿亩。

此举有利于()

①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②扩大耕地面积,增加产量,降低农产品价格

③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

④保障农民权益,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A。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点“劣质土地效益低”、“改造中低田、建设高标准农田”,说明耕地改造有利于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有利于现代化作业,所以选A。

材料中并没有扩大耕地面积,所以②说法不对。

④土地制度改革,材料没有体现。

2.(2013·天津卷·1题)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这一目标的提出,体现了“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的原则,顺应了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

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1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②要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④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A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难度中等。

实现居民收入倍增,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选项①②正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O一O年翻一番,选项③正确;大力发展生产力是促进收入分配改革的很本措施,选项④错误。

故答案选A。

3.(2013·安徽卷·2题)表1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整理而成。

分析该数据可看出()

表12004~2012年我国GDP及三大产业占GDP比重

年份

GDP(亿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04

159878

13.4

46.2

40.4

2006

210871

11.7

48.9

39.4

2008

314045

10.7

47.5

41.8

2010

401513

10.1

46.7

43.2

2012

519322

10.1

45.3

44.6

A.三大产业结构渐趋优化B.农业的基础地位在逐渐减弱

C.第二产业产值有所减少D.GDP增长必然优化产业结构

A

本题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考查对三大产业对GDP贡献的认识。

从过表格我们可以得出2004-2012年我国GDP处于增长趋势,其中第一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出现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且占GDP的比重增长较快。

这充分说明我国的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和优化;尽管农业占GDP比重下降,并不能说明农业基础地位逐渐减弱,故B表述不科学;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变化,并不意味着产值减少,C错;产业结构的优化必然是GDP增长加快,D项颠倒二者关系。

故答案:

A.

三大产业、发展生产的意义

4.(2013·安徽卷·3题)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各地要大力扶持和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

家庭农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不断促进农业增效。

这有利于

①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②解决分配不公,实现社会的和谐

③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业发展④转变经营方式,完善所有制结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A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家庭农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不断促进农业增效,这说明家庭农场这种经营方式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业发展。

人们分配不公问题应依靠改革和完善分配制度来解决,②与材料没有关系;我国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④与材料无关。

故答案:

A。

农业经营方式、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5.(2013·北京卷·31题)继续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①促进金融、通讯等服务业发展

②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科技创新

③增加出口补贴.扩大出口规模

④提高存款利率,减少居民消费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A。

考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知识以及学生从村料提取关健信息的能力,注意题目的关健信息: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②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①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③④与题意无关。

6.(2013·浙江卷·25题)2010年5月,国务院发布“新非公36条”,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

2012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进一步扫除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等领域的障碍。

这表明()

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原则进一步得到了贯彻

②非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得到了发挥

③市场规律进一步得到了尊重

④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障碍扫清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A。

材料重要表明我国政府遵循市场规律,促进非公经济发展,使非公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中平等竞争,故①③两项正确。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故②错误;④说法不科学。

7.(2013·天津卷·2题)在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浪潮下,全球许多名骚一时的大企业陷入困境;曾作为无线通信代名词的摩托罗拉被他人掌控;家电行业先驱索尼,松下和夏普巨霸亏损;原来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平台塞班系统,如今只剩下2.6%的市场份额。

这些案例表明

A.拥有最先进的技术储备,是企业长盛不衰的重要保障

B.缺乏国家必要的技术规划,是企业由盛而衰的主要原因

C.缺乏用于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是企业竞争失利的根本原因

D.适应市场发展趋势的技术创新,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D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及知识运用的能力,难度中等。

依据材料,全球的名企业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浪潮下纷纷陷入困境,说明企业要保持竞争力,必须适应市场发展趋势,不断进行创新,D项正确;A、B项衰述正确,但材料未体现,不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根本原因,C项错误。

故答案选D。

8.(2013·新课标全国II·13题).近年来,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除传统手机制造商外,许多网络公司也纷纷斥资研发智能手机,并将内置其网络产品的智能手机推向市场。

在下列选项中,能够解释“网络公司造手机”原因的是()

A.生产智能手机的利润率高于其他行业

B.网络公司的业务创新速度不断加快

C.传统手机制造商生产智能手机能力不足

D.网络公司延伸产业链提高综合竞争力

D。

考查公司经营的知识。

“网络公司造手机”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有利可图,二是公司产品有竞争力。

材料强调网络公司可以将其网络产品内置手机中,将手机的产业链延伸,可以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获得更大的利益,故D项正确。

A项说法太绝对,排除;B项是网络公司造手机的表现,不是原因,排除;C项不是网络公司造手机的原因,排除。

9.(2013·重庆卷·1题)有消费者说,我只喜欢购买明星代言的产品,有企业认为,通过广告遍撒鱼饵,有“鱼”上钩。

企业就赚钱了。

这说明()

A.消费者不能盲从广告

B.广告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C.明星代言可能提升企业诚信度

D.代言明里的声音决定产品的声誉

A。

广告对企业的成功经营有重要影响,但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在经营战略正确的前提下,企业成功经营,主要应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竟争优势,故B不选,广告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知名度,而不是诚信度,故C不选:

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主要应通过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明星代言的声誉并不能决定产品的声誉,故D不选,A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之。

10.(2013·福建卷·32题)图10是a、b两种理财产品在一定时间内的收益率走势图。

就这两种产品的比较,分析正确的是

 

A.a产品投资风险小,适合低收入者投资

B.a产品投资收益率波动大,不适合投资

C.b产品投资收益率上升幅度小,不适合投资

D.b产品投资风险小,适合稳健型投资者投资

D

曲线图选择题,a线上下波动幅度较大,投资风险较大。

b线波动幅度较小,投资风险较小,属于稳健性投资。

A错误,a线投资风险较大。

B错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C错误,b线波动幅度较小,适合投资。

故选D项。

本题考查投资的风险性和收益性,难度不大。

11.(2013·四川卷·3题).2013年4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实施正回购(央行向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市场操作,净回笼资金430亿元,这是央行今年第九次开展正回购市场操作。

央行正回购的连续实施,其意在于()

A、调节货币供应,释放通货膨胀压力B、引导利率下行,激发企业投资需求

C、宽松货币供应,预防经济增速下滑D、稳定利率水平,保障居民储蓄收益

A,“正回购”可能考生较陌生,但“资金回笼”应理解。

这与“利率”无关,直接PASS掉B\D。

注意“释放通货膨胀压力”一句的理解:

我国目前经济通胀预期加大,即通胀压力大了,需要国家采取措施来减压。

12.(2013·新课标Ⅰ卷·15题)2011年我们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35.2万亿元,人均储蓄25548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16%和15.3%,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

根据上述事实可以推断出

①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增加了人们储蓄意愿

②我国居民的储蓄率随GDP的增长而增长

③我国居民高效理财的渠道比较狭窄、品种较少

④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下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D

本题考查我国城乡居民高额储蓄说明了什么。

①说法错误,是因为我们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人们才不敢花钱,所以要不断的储蓄;②不合题意,材料中说的是储蓄率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而不是储蓄率随着GDP的增长而增长;③说法正确反映了我国目前的现实,确实投资理财渠道比较单一;④因为在收入一定的前提下,储蓄增加必然带来消费支出减少,所以我们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下降。

答案选D。

储蓄率,投资与理财,恩格尔系数。

13.(2013·山东卷·17题)山东省自2012年开始试点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保费用由政府承担80%,农户承担20%。

在保险期间,因暴雨、干旱等人力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对投保农产品造成的损失,由保险公司根据受害程度给予农民补偿。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有利于()

A.降低生产成本,确保农民稳定增收

B.优化资源配置,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C.完善初次分配,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D.降低生产风险,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D

政策性农业保险并不能降低生产成本,也不能优化资源的配置,故AB与题意不符。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支持资金属于国家再分配的内容,而不是初次分配,C表述错误。

故选D。

14.(2013·广东卷·37题)(2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

当前,油价高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凸显,汽车消费者日趋理性,提倡环保消费和前瞻消费。

这种新的消费观念催生出低油耗、低排放、一车多能的时尚新车型,并逐步引领汽车消费的新趋势。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知识,分析消费新趋势对汽车行业的影响。

(8分)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真正完成。

汽车行业只有关注消费新趋势,面向市场组织生产,才能被消费者认可,最终实现利润。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消费新趋势必将引领汽车行业不断创新的,更多地生产环保、节能和多功能的汽车,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甚至几个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环保节能的汽车逐步引领汽车消费的新趋势,从而给汽车产业发展带来的新的机遇。

注意设问中已经给出明确的知识范围,要求运用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知识回答问题。

回归课本,反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

结合材料从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容易拿高分,应该说这一问是比较容易的,但也要注意答题语言的组织。

15.(2013·新课标全国II·38题)(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镇化,指农村人口、富余劳动力和企业逐渐在空间上聚集而转化为城镇的经济要素,成为促进经济发展重要动力的过程。

材料一:

2004年,某县在R镇征地近2000亩(1公顷=15亩)建立了一个工业园,在一家知名装备制造企业入驻后。

150多家配套企业相继入园,2012年该区实现产值120亿元。

在园区周围,学校、医院、银行等纷纷出现。

2012年,该镇人口由2.3万增加到3.5万,新增人口中有7000多人脱离土地的农民,他们在接受培训后成为园区的产业工人。

务工农民留下的土地由一些经管大户集中起来、统一经管,建立了一批优质稻米、蔬菜和水果等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该镇90%的劳动力实现当地就业,人均收入明显增加。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城镇化对R镇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14分)

(1)企业的聚集发挥了规模经济优势,带动了产业发展,促进了产值增加;(4分)

(2)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为园区和该镇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3分)

(3)土地的统一集约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率,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3分)

(4)居民收入的增加刺激了消费,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或有利于扩大内需)。

(4分)

(其他诸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等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本题考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劳动生产率、产业化经营、生产与消费等相关知识。

以“城镇化”的重大时政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根据题意对知识进行整理、重组、运用的综合判断及逻辑思维能力。

解答第

(1)问要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解题的核心在于结合材料解读信息,重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涉及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劳动生产率、现代农业、生产与消费等相关知识。

应注意材料与教材知识的紧密结合。

16.(2013·四川卷·13题)(28分)加强自主品牌的培育和发展,是中国经济创新驱动的内在要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与中国相关的什么经济现象和问题?

(4分)

中国GDP全球排名第二,福布斯全球品牌100强拥有量为0;中国是经济大国,但却是品牌小国。

现象是就事论事而已;问题是隐藏在现象之下的本质的东西。

要分开来答。

17.(2013·四川卷·13题)(28分)加强自主品牌的培育和发展,是中国经济创新驱动的内在要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L公司是中国一著名空调企业,注重自主品牌建设提升国际竞争力是其多年来坚持追求的目标。

该企业每年的研发经费达20亿元,其空调的变频控制器、DSP芯片等核心技术不断实现突破;企业已开发出400个系列、7000多个品种规格的产品。

其品质超越了发达国家在节能环保、售后服务等方面严苛的技术要求;企业“对用户负责,才能对品牌负责”的营销理念,赢得了巨大的市场回报,自主品牌出口占其整体出口的30%,覆盖100多个国家;企业连续5年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展示企业形象,宣示与全球顶尖品牌一起,服务全球消费者。

(4)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L公司的做法对中国自主品牌的建设的启示。

(10分)

①制定发展战略,明确品牌建设任务;2分

②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品牌竞争力;2分

③追求卓越质量,突出品牌优势;2分

④秉承诚信,赢得品牌的市场信赖;2分

⑤主动“走出去”,提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2分

你把题干中的“做法”一一找出来了吗?

再转化为经济教材语言。

18.(2013·新课标Ⅰ卷·38题)(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材料二

H剧团是一家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

在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方针的指引下,H剧团结合自身发展于2007年改制为演艺有限责任公司。

经过六年的努力,该演艺公司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其改制前后的对比如下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该演艺公司取得成功的经济原因。

(14分)

(2)改制后,公司以营战略目标明确,市场定位准确;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合理的组织机构保证了公司高效运转;科学的管理、高质量的演出节目和市场化的营销形成了公司的竞争优势;合理的分配制度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演出场次增加、多个节目获奖,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2)问企业经营成功的原因,更有标准答案,靠正确的经营战略、靠科技靠管理、靠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等。

结果一看答案可能有点傻眼。

(2)问还算常规,注意要结合表格中的材料。

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19.(2013·安徽卷·39题)(28分)“收入倍增”和“教育发展”关乎民生之利,为人民群众所广泛关注。

某校高三学生在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过程中,围绕这两项内容进行了交流。

请你参与其中。

第二组热议“教育”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

综观国际国内大势,立足基本国情,十八大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教育的力量,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力量,是国家的力量。

(2)联系第二组观点,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教育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8分)

(2)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来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促进劳动者就业和自主创业,改善人民生活。

通过培养人才,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

通过培养人们的市场经济意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营造有利的文化环境。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开放性较大,注重对学生概括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考查。

审设问可知:

考查范围:

《经济生活》;切入点:

教育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中是如何发挥作用即教育对经济的作用。

教育对经济的作用主要体现:

教育与劳动者关系;教育与科教兴国的关系;教育与科技自主创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劳动与就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20.(2013·山东卷·30题)(22分)科技创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驱动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3为2008—2012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与经济发展情况。

表3

项目

年份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R&D经费支出(亿元)

4616

5802

7063

8687

10240

国内生产总值(GDP)(亿元)

314045

340903

401513

473104

519322

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

1.47

1.70

1.76

1.84

1.97

注: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是目前国际通用的衡量科技活动规模、科技投入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

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该指标平均水平为3%。

材料二 近年来,为推进科技创新,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完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 、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1)2008—2012年我国R&D经费支出不断增加,GDP持续幸长,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表明我国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2)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增加财政科技投入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物质保障;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咱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和激励机制可以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以企业为主体可以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可以在科技创新过程中优化人财物的配置。

本题属于材料分析题,涉及《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相关内容。

(1)问比较容易,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高度的概括能力。

根据表格和注释的内容概括材料体现的信息即可(不要忽视注释中体现的信息)。

(2)问要注意材料所列举的科技创新的具体措施,根据《经济生活》的知识对应概括具体的经济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