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暑假作业历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5953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暑假作业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一暑假作业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一暑假作业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一暑假作业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一暑假作业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暑假作业历史.docx

《高一暑假作业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暑假作业历史.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暑假作业历史.docx

高一暑假作业历史

2012年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一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于英国煤的蕴藏量非常丰富,建立工厂十分方便。

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材料二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其重工业畸轻而轻工业畸重,从而形成一种“超轻结构”。

规模庞大的轻工业加上规模同样庞大(甚至更为庞大)的农业,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

——李伯重《英国模式:

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三马嘎尔尼访华并没有带来满意的结果。

英国对代表翠性主义工业文明成果的高度自信,在乾隆朝中高级官员以及皇帝眼中的只有不屑。

清政府对马嘎尔尼的所有请求概不答应,最后马嘎尔尼使团除了带着一堆乾隆帝赐予的无用赏赐经广州入海夕卜,一无所获。

西方人心中关于中国形象最后一点崇高崩塌了。

马嘎尔尼在其《纪事》中写道:

“中国自满洲鞑靼占领以来,至少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没有进步,或者更确切的说反而倒退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与英国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分析马嘎尔尼出使中国的深层次原因。

清政府为什么拒绝马嘎尔尼的要求?

 

(3)材料三中马嘎尔尼得出“至少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没有进步,或者更确切的说反而倒退了”的结论,客观上是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

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有人说:

中国经济在明清时期落下了营养不良、先天不足的毛病,这一顽疾一直影响着近代经济的发展。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中间,是占地宽广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纪念园。

在林林总总的纪念雕塑间,最富有历史意味的,可能就是一列在门口列队的人群铜塑。

……许多到访的游人都喜欢站在铜像人群中,和昔日的“落魄白领”合影一张。

如果说在过去几十年里,这种行为更多是出于一种新奇,那么,现在则似乎真有重复历史

悲剧的可能了。

——摘自《经济参考报》2008年12月30日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

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

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

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摘自“XX百科•罗斯福新政”

材料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1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而采取以下十项措施。

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

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摘自“新华网”

材料四从奥巴马竞选时提出的施政方针看,其改革内容涵盖广泛,可能是上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来,至今最全面的经济改革。

除了包括延长一些住房贷款者丧失住房抵押赎回权的期限、大幅投资公共建设、为商界提供税务优惠及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在内的总值600亿美元的挽救经济计划外,奥巴马还打算将税赋负担移转到高收入者,改变已实行20多年的管制松绑政策方向,扩大医疗保险范围,并且重新检视美国的自由贸易协议政策。

依照目前情况来看,奥巴马很可能成为美国有史以来任内预算赤字最高的总统。

分析师预测,2009年美国财政赤字可能增加两倍,至1万亿美元。

——摘自“新浪网”

请同答:

(1)材料一中的“历史悲剧”指的是什么?

这一“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为了应付“历史悲剧”,并对“落魄白领”和普通家庭实施“救济”,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这些措施有何特点?

 

(3)据材料三和材料四,中美两国都采取积极措施应对金融危机说明了什么?

 

(4)据材料二、材料三和材料四,美国的罗斯福总统、竞选中的奥巴马以及中国的温家宝总理在应付严峻局势时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共同特点?

 

1、如何作答历史材料题

1、首先课本的知识要烂熟于胸早晨多背背没事多翻翻然后学会把不同的历史事件进行横向、纵向比较最后要多练习。

书本上的知识是基础一定要想办法抓牢要注重细节知识点之后在题里面很容易就知道它要考什么了反正你记住题再怎么变都离不开考点出题的人就是根据点来考查面的不要想的太复杂了

2、你做历史材料题的时候,首先要明确这是一种主观题,主观题在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答案并不是唯一的,意思对了就可以啦。

3、你在做这一类的题目还要明确,这是中国的历史考试,一定要注意中国国情,我是说比如碰到近代历史或者现代历史就一定要注意多夸夸共产党,联系材料。

4、在答任何历史题的时候,不论是简答还是材料题,都可以采用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政治-材料2、经济-材料3、文化-材料4、军事-5、科技-6、生活-

历史其实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具体的发展就体现在这些方面,当然你自己还可以补充,只要是历史题,不管什么题型,都始终脱离不了这样的思路,特别是答题,你先分开方面,用简练的语言说一下,比如说1、汉朝政治制度,汉承秦制。

材料说道:

汉朝仍然采用郡县制~~~~很简单了吧,前面总括,后面引述材料中能够证明观点的部分。

这样下来思路明确,答案清晰!

5、材料题要紧密结合材料,不然那段材料给在那里干什么呢。

然后运用书上知识点来分析材料,要踩点答题,因为问答题是按点给分。

答案的来源归根结底还是在书上,记熟知识点并加以活用,会事半功倍,注意总结分析,找出自己答案和标准答案的差距,学会使用标准答案的一些专业术语和答题套路。

6、看时间确定历史分期

看地点确定特定时期发生的特定事件

看人物本身确定其阶级属性,根据该人自身背景和行动确定当时人们做了什么

看材料事件内容确定答题范围

紧紧围绕材料分析问题前因后果

归纳总结材料诸多线索所反应的共同问题

2012年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二

1.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从总体上说,二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国家提供巨额科研经费,组织大规模的科研活动,将其成果无偿地提供给全国使用。

如美国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到1970年共计达175亿美元;宇航工业从60年代末起,每年耗费50多亿美元。

国家为私人垄断组织扩大国外市场,如为了维持战后高出口水平,在“援外”项目下提供的出口在美国的出口比重中,1949年占46%,50年代占30%,60年代占20%。

从50年代中期起,为加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政府对一些出口产品进行补贴。

——《二十世纪的世界历史》

材料二据战后调查,由于战争的破坏,(联邦德国)约有30%~40%的工厂不能开工……经济部长艾哈德实施“社会市场经济”,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保护自由竞争。

艾哈德认为,切身的物质利益能够激发人的积极性,社会经济的发展只能依靠每一个经济细胞的作用,因此必须通过竞争发挥个人和企业的作用。

(2)国家的干预主要是采取符合市场规律的手段,通过货币、信贷、财政、税收和外贸政策进行总体调节。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以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公平。

1950年,联邦德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从1951年到1971年,联邦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5倍多,平均每年增长6.1%。

……其中50年代经济呈现飞跃状态,年平均增长率达7.2%~8.8%,被国内外誉为“经济奇迹”。

——《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三日本政府为经济开发提供了各种计划和情报等项服务。

1956年日本政府制订《经济自立五年计划》,从此进入了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时期。

1960年继岸信内阁之后的池田勇人内阁,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十年后的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都增加一倍。

1960年6月24日,日本政府发表《贸易汇兑自由化计划大纲》……

——王斯德、钱洪《世界当代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美国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施这些措施的前提条件。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二战后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政策的特点。

 

(3)比较材料二、三,概括指出“二战”后日本、联邦德国的经济政策侧重点及其取得的共同效果。

对此有何认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的经济政策有何共同之处?

其实质是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还率先发展起高炉;这种高炉迥然不同于旧时的熔铁炉,能成批生产铁。

1780年,英国的铁产量是法国的三分之一,到184O年,却是法国的三倍多。

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

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多。

英国的宫廷支出和军费较法国的低,因此,英国征税较少,英国政府的财政状况较好。

此外,银行业在英国发展得更早、更有效,为个人企业和社团企业提供了共同基金。

到17世纪末,伦敦已在与世界的借贷中心阿姆斯特丹竞争……

还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家中的人才令人印象深刻地集中在英国。

英国还在劳动力供应方面占优势;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

圈地于16世纪开始,继续了三个世纪,在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叶达到最高潮。

当时,农产品市场正在扩大,种种新技术使产量的显著增长成为可能。

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使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它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

因此,因地可以看作是英因工业在19世纪居首位的一种先决条件……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殖民地可以作为数量日渐增多的制成品的市场;从获取殖民地的不断增长的欲望中,可以看出新帝国主义与工业革命之间的密切联系。

19世纪期间开始工业化的几个欧洲国家和海外国家很快就在互相争夺市场,并在这过程中,提高各自的关税,以抵制别国的产品。

新帝国主义征服新帝国工业革命不仅是美洲和澳大利亚被欧化的主要原因,也是欧洲庞大的殖民地结构在亚洲和非洲得以建立的主要原因。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列举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有哪些?

从材料看哪一个因素比较重要?

为什么?

 

(2)依据材料二,说明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你如何评价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2、材料题的解题技巧:

答题应把握五个环节:

读(审题)找(相关信息)接(嫁接)转(转换)答(组答案)

(1)读(审题):

是解题的前提和解题的基础,审题一旦出错,则整个解题都毫无意义。

审题分两步:

第一步是读材料,建议带着问题去读,可泛读或浏览,也可精读。

第二步是审问题,审问题要注意三个方面:

首先要审中心词,即答什么;

其次要审限定词,主要指时间和空间等限定词;再次要审分值,正如连体裁衣,我们答题也要根据分值要点。

(2)找(相关信息)

找相关信息是解题关键。

尤其是解答“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或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等问题,带着问题在材料中找信息显得特别重要。

找信息主要指通过阅读材料找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但针对不同问题要区别对待,如:

解答“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时,有时要找出材料的中心思想、出处、人物、言论等;解答“对比两则(或两则以上)材料说明、指出异同点(或各自特点)……”问题时,要找出不同材料的异同点或变化。

(3)接(嫁接):

嫁接是解题过程中不可缺少环节。

嫁接主要指根据问题把材料中涉及的历史知识和课本的相关历史知识有机联系起来,或者把材料中涉及的历史知识还原或定位到根本中去。

(4)转(思维转换):

思维转换也是解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文综接替过程中所涉及的思维转换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政史地不同学科之间的思维转换;二是同一学科中纵向和横向知识的思维转换。

在解答历史材料解释题中的比较说明题时,纵向和横向知识的思维转换显得非常重要。

(5)答(组答案):

组答案是解题的归宿或落脚点。

基本要求如下

a.答案要做到“两化”:

要点化、系统化

要点化:

文综历史非选择题高考阅卷一般都是按答案要点给分,因此,在组答案时,首先要量分确定答案要点,文综历史科一般一个要点2——4分。

系统化:

组答案时,在注意要点化的同时,还要从多个角度和多个层次来考虑问题,尽量做到答案的系统化。

b.语言要做到“两化”:

简单化、专业化

简单化:

组答案时,要尽量做到高度概括、语言精炼,以便于阅卷老师快速阅卷定分。

有的考生在答题时因为怕遗漏要点,总是答得太多。

然而,高考阅卷的速度很快,阅卷老师大多反对答得太多的做法。

答的太多会冲淡答案要点,往往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专业化:

组答案时,语言除了要做到简单化外,还要尽可能的用历史学科的语言组答案。

这样做可以起到言简意赅、一语中的的作用。

c.书写要做到“三化”:

段落化、序号化、条理化

段落化:

文综高考历史非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往往有几大问,因此,要求考生在组答案时要把每一大问的答案独成一段。

这样就不至于出现漏答现象,也有利于卷面保持整洁。

还能方便阅卷老师对号入座,快速阅卷。

序号化:

文综高考历史非选择题(材料解析题)每一问都有1——4个答案要点,所以,要求考生组答案时把每一大问的答案要点用序号标明,以便阅卷老师迅速阅卷和判分。

条理化:

这里的条理化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先后顺序调理。

二是次序调理。

有些答案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来回答,因此考生组答案时要次序调理,这样做既可避免重复,又可避免漏答,并且卷面整洁。

包装精美,易得高分。

2012年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三

1.现代化建设始终与建设的目标和建设的手段密切相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党的七大、七届二中全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上,都把建设新中国的战略目标确定为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实现国家工业化……1953年,中共提出了中国现代化的蓝图——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路线。

……1959年12月24日,周恩来提出:

“需要加快建设我们的国家,使我们国家更快地成为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国防的社会主义强国。

”在1964年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概括毛泽东的提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

“整个国民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强国。

——《现代化知识干部读本》

材料二1987年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内涵作了全新发展,即不仅要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而且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上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关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思考》

材料三2003~2007年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国家统计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材料四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

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的美国,还以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20世纪下半叶我国对现代化目标的确定有过哪些变化?

 

(2)与我国现代化目标的变化相对应的经济运行机制的重大变化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国家统计局统计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状况体现了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对什么问题的高度关注?

 

(4)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在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汲取了俄、美两国的成功经验。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俄、美两国的成功经验。

 

(5)综合上述材料,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面对的两大主题是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王乔治三世于1787年任命马戛尔尼率团访华,要求中国扩大通商,优待英国,并允许英国派使臣访华。

因此,还准备提出六项具体的要求,即一、英船到浙江、天津等处停泊;二、在京设立商行;三、将舟山附近小岛一处给英商停歇和储存货物;四、在广州附近拨一地方给英国居住,或准许澳门居住之英商出入自备;五、英国自广州下澳门,由内河行走,货物不上税或少上税;六、确定船只关税条例,照例上税。

------《京华续录》(乾隆朝)卷四十七

材料二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

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1984年2月24日)

材料三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有上海,但那是一般化的。

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

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

 ──邓小平《视察上海时的讲话》(1991年1月28日)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目的是什么?

这一目的的实现是通过怎样的方式?

据《南京条约》内容,说明马氏“要求”得以实现的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特区的设立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所起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九十年代,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中央作出这一重大决策的目的何在?

 

(4)综合上述材料,就闭关、开放与国家富强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3、根据问题确定答案来源:

“根据材料回答……”答案肯定在材料中,这种设问不会受到教材的束缚。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答案跟定在教材中,材料中不过是个引题。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答案一定在教材和材料中,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和教材的结合点答题

“综合上述材料回答……”答案肯定在设间递进关系中,根据前面的设问和答案得出认识和结论。

4、教你怎样做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

(一)材料解析题的审题思路

第一步:

审问题。

明确答什么、怎么答、答多少。

第二步:

审引导语。

有的材料解析题,特别是综合题,在题目前面有几句导入性的话,看似多余,实际上其中包含着主题等对解答问题有用的信息。

第三部:

审读材料。

材料的类型多样、来源广泛,无论是什么材料都要仔细阅读,弄材料中的史实与观点,弄清材料之间的关系、材料与问题的关系。

(二)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方法

1、分析问题,明确要求

首先要搞清楚要求回答的是什么,有什么限制性的条件(时间、地域、人物等)。

有的问题实际上包含着几个要求回答的内容,有的问题是以对上一问的回答为基础的,如“对此……”。

审题时最好把要求回答的内容的中心词和限制性条件用笔画上记号,以防答题时遗漏和疏忽。

其次,要看清或分清根据什么回答,一般有四种设问方式:

结合材料回答、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没有对回答依据作出明确规定。

前三种设问实际上已指出了答题依据,第四种要自己根据问题和材料分析,一般也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最后,还要主义每问的分值。

2、结合问题读材料,获取信息

材料应该读两遍:

第一遍,明白大体内容(讲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中的字词和介绍材料出处的说明(时间、会议、人物等),建立材料与所学知识的联系(从人物、事件、时间等方面),弄清楚考察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知识,分清材料中那些是史实、那些是观点,看材料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独立的还是相互补充;第二遍,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阅读某则材料,确定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与课本知识有关、有助于确定试题考察的知识范围的词语或句子;另一种是与要求回答内容有关、能够转化为部分答案的语句。

为便于组织答案时利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要用笔画出相关的词语、句子,这样的词语、句子一般在材料的开头、中间、结尾处。

如果材料中有效信息较多的话,要对材料中的史实与观点(评论)分点或分层。

分点或分层的办法,一是参照材料中的标点符号(一般有几个分号或句号就分几点),二是按照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并列关系)来划分。

3、紧扣问题,组织答案

(1)一定要做到“怎么问就怎么答”,并且按要求回答,即注意答题依据和限制性条件,如问题为“根据材料……”那么,答案只能来自相关材料;如问题为“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那么,答案必须来自材料和课本两个方面;如问题为“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那么,答案主要为所学课本知识;如果没有规定回答依据,则要视材料和问题来定。

(2)如果某一问有若干个要求回答的内容,要把表示回答内容的中心词(如原因、意义、措施、区别等)写在具体答案前面。

(3)要做到段落化、要点化,一般一问为一段,若一问有几个答案要点的话,用序号标示出来。

(4)根据具体问题和问题分值确定答案的多少,如“内容”“措施”“原因”“意义”“异同”等应多答;问题中有“什么”“哪些”“怎样”等词语,其所包含的答案要点一般不止一个。

高考一般每个答案要点2——4分,分值多的要多答。

2012年高一历史暑假作业四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金融危机是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危机,可谓百年一遇。

从这场危机中,世界应该吸取深刻教训。

材料二德国总理默克尔2008年10月16日在布鲁塞尔表示,眼前的金融危机证明,是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调整的时候,建立更加成熟的风险预警机制,甚至不惜对现有体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也表示,建立第二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于目前的全球金融市场意义重大。

材料三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于2008年10月6日呼吁改变现行国际经济体系。

佐利克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智囊库国家研究所发表演讲说,当前美国金融危机犹如“叫早铃声”,证明由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组成的七国集团(G7)体系业已过时,争取增强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体系内的作用。

材料四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2008年11月15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除G20的领导人外,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融稳定论坛等国际机构负责人也将出席此次峰会。

美国总统布什在峰会闭幕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本次峰会取得了成功。

关于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布什表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必须进行改革,必须扩大发展中国家在这两个机构的投票权和代表性。

他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很重要,但它们是建立在1944年经济秩序基础之上的。

请回答:

⑴上世纪“大萧条”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引发了当时国际政治格局怎样的变化?

 

⑵二战后,国际金融体系是怎样建立的?

有何重大影响?

 

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当今重建新的国际金融体系的必要性。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夷货非衣食所急,可谓中国不缺耶。

绝之则内外隔而相构之恤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材料二30年来,我国对外开放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历程。

时间

措施

1980年

建立经济特区,以、珠海、汕头、厦门为代表。

(1分)

1984年

开放14个沿海城市,江苏省代表性城市是

和。

(2分)

1985年以后

、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又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