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环球时报》的版面风格.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5805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环球时报》的版面风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析《环球时报》的版面风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析《环球时报》的版面风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析《环球时报》的版面风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析《环球时报》的版面风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环球时报》的版面风格.docx

《浅析《环球时报》的版面风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环球时报》的版面风格.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环球时报》的版面风格.docx

浅析《环球时报》的版面风格

浅析《环球时报》的版面风格

摘要

近年来,随着快餐式消费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追求感官的愉悦。

据科学实验测定,现代人从外界获取的信息中,视觉成分约占总数的74%~80%。

因此,各类报纸纷纷意识到,要想在日趋激烈的报业竞争中更快地吸引眼球,必须在版面设计上下工夫。

《环球时报》从自身的定位出发,依托报道对象、读者群体和一支高水平的采编队伍,建构报纸的版面风格,经过多年的探索,基本形成了稳定鲜明的版面整体风格。

它的具有显著识别标志的头版,成为版面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固定的版面布局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但没有被时代抛弃,反而得到更多读者的认同,使读者习惯于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固定布局的《环球时报》头版上,去追寻千变万化的那一篇头条新闻、那一张新闻图片、那一则竖题导读。

而内容各有分工,形式不拘一格的其他版面,作为《环球时报》版面整体的构成部分,也以各自的版面特色共同成就了报纸整体风格的统一与多样化形态。

关键字环球时报版面设计风格

 

引言……………………………………………………………………………9

一、《环球时报》简介………………………………………………………10

1、发展历程及成就……………………………………………………………10

2、主要栏目……………………………………………………………………10

二、《环球时报》版面特点……………………………………………………12

1、好版面的标准………………………………………………………………12

2、《环球时报》的版面语言…………………………………………………12

(1)恰当运用字体……………………………………………………………13

(2)发挥图像功能……………………………………………………………13

(3)合理使用线条……………………………………………………………14

(4)精心选用色彩……………………………………………………………15

(5)合理利用空间……………………………………………………………16

(6)结构清晰易读……………………………………………………………16

3、特色版面分析………………………………………………………………17

结语……………………………………………………………………………18

参考书目………………………………………………………………………19

 

引言

 进入新世纪,一批发行和广告收入居国内报纸领先地位、市场化运作程度较高的报纸相继进行改版,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版面设计中,使报纸常办常新。

一些新创刊的报纸短时间内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其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以新颖的版面吸引读者的目光。

即便如此,这些报纸的版面风格从总体上看,依然是共性多于个性。

在争奇斗艳的报纸版面百花园中,有一朵卓尔不群的奇葩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以报道国际新闻为主的《环球时报》。

探究它的版面语言,将为丰富现有报纸模式、实现创新模式的价值发挥积极作用。

 

一、《环球时报》简介

1、发展历程及其成就

《环球时报》(原名《环球文萃》)创刊于1993年1月3日,由人民日报社主办,是中国最具权威性的国际新闻报纸。

快捷翔实地报道全球热点新闻,准确及时地评论重大国际事件,生动活泼地反映多彩世界,是《环球时报》的办报宗旨。

《环球时报》副总编辑段静涛说:

“当时创办这份报纸的目的很简单,那时候人民日报社国际部有很多记者的资源,除了供稿之外也能介绍一些国际方面的经验”。

初期是每周一期,每周8个版。

到1997年《环球时报》扩版增容达到24个版。

报纸的出报频率也由每周一期到每周三期再到现在的每周五期,从初创时的默默无闻发展到今天有影响力的主流时政大报。

它所取得的其他成就还有:

⑴从发行赚钱到发行广告都赚钱。

2004年它的广告收入首次超过发行收入,达到2亿元人民币。

而且近年广告收入增长速度达30%~70%;⑵发行量大增。

从创刊时的几万份到现在的200万份,读者遍布全国,在海外也有不少忠实读者,且读者的年龄跨度也非常大;⑶陆续创办了《环球时报·生命周刊》及《环球时报·长三角》专刊。

2006年1月2日,环球时报由周三刊改为日报,每周一至周五,五个工作日天天出报。

2、环球时报目前主要的栏目

要  闻:

1版、16版追踪重大时事新闻,深入解读热点事件。

新闻背景:

2—4版,透过新闻看背景,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报纸看世界

环球扫描:

5版,大千世界,奇闻趣事

关注中国:

6版,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深度报道、记者调查:

7版,敏锐,犀利,全面,写出深度;脚到,眼到,心

到,做好调查

军事:

8版,瞭望世界军事动态,透析全球军事战略

异国风情:

9版,读者足不出户,如同周游列国

台湾传真:

10版,台湾风土人情,宝岛政经百态

国际论坛:

11版,权威专家解析国际问题,资深学者探讨社会热点

娱乐与体育:

12版,紧盯全球娱乐圈,走进国际体育界

人物春秋·史海回眸:

13版,讲述传奇经历,还原真实历史。

漫画与文摘:

14版小故事,大人生;小漫画,大智慧

经济:

15版,精品财经资讯,激发财富灵感

周五增版

权威访谈:

17版,与世界风云人物对话

科技:

18版,以独特视角看科技圈

他乡故事:

19版,异国人物,别样人生

文化:

20版,面对文学巨匠,享受文化生活

教育:

21版,介绍国外教育现状,分享国际教育理念

国门内外:

22、23版,看全球华裔的生存状态,听热心读者的鼓励鞭策

经济观察:

24版,关注经济动态,评述经济事件,捕捉国际商机

 

二、《环球时报》版面特点

1、好版面的标准

中国记协对报纸版面提出了一个大概的标准,根据这个标准,好版面可具体化为以下五项:

一、政治性强:

重大新闻安排得当;重头稿件的安排符合报纸的身份、地位、性质;编辑思想明确,版面导向正确。

二、新闻性强:

有昨日新闻(日报);至少应3日以内的新闻;信息量较大。

三、标题与内容安排得当:

题文内容相符;题文走向符合阅读习惯;题文位置互相照应;题文区域比例较为得当。

四、照片与文字并重:

照片有相当的新闻性;照片位置较为显要、得体;照片(含图表)与文字联系密切,互为补充。

五、版面整体安排有新意,较好地体现报纸的独特风格;某一处、几处乃至整体布局有创新;整体安排富有美感。

综观中国新闻奖获奖版面,可以说很好地体现了这个标准,即在汲取传统版式的精华、借鉴国外报纸版式风格、配合一些相关艺术的基础上,创作出的一种符合现代审美情趣的版面形式。

 

2、《环球时报》的版面语言

版面语言是版面表意、传情、叙事的符号。

版面风格必须借助版面语言才能具体体现。

版面语言的语言形式包括编排手段、版面空间和布局结构几方面。

编排手段包括字符、图像、线条、色彩等。

版面空间包括位置、距离、面积、形状等。

布局结构则包括稿件内部结构(如题文关系)和稿件与稿件之间的结构等。

版面语言的语言形式是相对固定的、统一的。

但对它的运用则可以千变万化。

如以标题为例,字号的大孝字体的区别,标题制式以及标题与文的关系的不同,都能表现不同的风格特点。

再以布局结构为例,采用穿插式或排列式,风格就迥异。

即使同样采用排列式,可以是整体错落,也可以是工整排列。

而同是工整排列,采用均等栏宽与采用不等的栏宽,给人的感觉也不可能相同。

“版面语言是版面表意、传情、叙事的符号。

版面风格必须借助版面语言才能具体体现。

版面语言的语言形式包括编排手段、版面空间和布局结构几方面。

”《环球时报》通过对版面语言的灵活运用,较好地体现了报纸的版面风格。

(1)恰当运用字体

  字体和字号都有示意的功能,字号可以显示稿件的分量,字体可以表明稿件的特性。

因此,一个版面上各篇稿件所选用的字体、字号,都与稿件的内容息息相关,从而将编辑对稿件的评价清晰地传递给读者。

《环球时报》头版头条地主标题采用的是大字号的黑体,粗犷雄浑,很有气势,也突出了头条新闻的重要性和显著程度。

而正文通常采用宋体。

宋体的特征是轻巧纤细,阅读起来很舒适。

文中的插题则采用黑体,以取得增加厚重、醒目的效果。

再看报头,标明“期号”、“日期”、“售价”、“版数”、“刊发日期”的这些文字信息更贴近读者,因而其字号要大于“所属报社”、“国内统一刊号”、“邮发刊号”这些说明报纸性质的文字。

在头版以外其他版面上,字体字号变化的余地更大,主要体现在标题方面。

正文也有所变化,如“国际论坛”版的正文全文采用楷体,这也是报纸言论类体裁常用的字体。

(2)发挥图像功能

  图像的具体形式有照片、绘画、图表、刊头等。

在版面上的实际功用是传递信息,吸引读者,增强版面强势,美化、活泼版面等。

《环球时报》除了头版采用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新闻照片外,在其他版面上,对图片的设计和运用也颇具匠心。

如“人物春秋·史海回眸”版,其中的“人物春秋”主要聚焦世界风云人物,讲述他们的传奇经历。

在同一个版面上往往报道某一类型的多个人物,展示人物群像。

版面对这些人物图形的编排别具一格。

请看2006年的三期版面。

4月25日版的“人物”是美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五位总统发言人,包括现任总统布什的首任新闻发言人。

文章的主标题是:

白宫“第一嘴”的苦辣生活。

文中记述了五位发言人的工作经历,刻画了其不同的性格特征,配有五个人物头像。

图片整体形似一个大蘑菇,由一个有着厚实底座的麦克风作支撑,从麦克风上端呈蘑菇状向下排列的是———同等大小的圆形中五位神态各异的白宫“第一嘴”。

一个麦克风将人物和他们的职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5月4日版的“人物”是韩国现代集团郑氏家族的五位成员。

文章的主标题“现代家族的恩怨情愁”,解释了充满矛盾的家庭状况。

这是一个拥有韩国最大企业集团的辉煌家族,在韩国近现代经济发展史上,现代集团创造了太多的第一。

其创始人郑周永白手起家,打造出“富可敌国”的家族企业。

然而,他的后代及家族成员却“同根相煎”、“争斗未止”。

文章配发的图片是郑周永和他的三个儿子、一个儿媳,共五人的组图。

版面将五个人分成三组,以三角形状把三组人的照片编排在一起,三角之间用粗短线条连接。

三角的顶角是集团的创始人郑周永,左下角是背对着身体的两个兄弟,其面部表情各怀心事,右下角是一对踌躇满志的夫妇。

“三角”在视觉上给人以纠结复杂的强烈暗示。

5月12日版的“人物”是美国的五位中情局长。

主标题是“中情局长命运各不相同”。

图片编排是这样的:

通过中央情报局的一枚大徽章,把五任中情局局长同等景别的照片以带状串连,呈一定弧度从左至右斜穿于版面。

类似电影胶片中的人物,让人联想到曲折离奇的特工故事。

这三期版面都把图片和稿件内容紧密结合,图片的意图耐人寻味。

图片的造型设计让人眼前一亮!

像这样经过精心制作达到的版面图片效果,在“娱乐与体育”、“文化”、“世界杯专刊”等版面上也多有体现。

此外,镶嵌在《环球时报》版面上的各种小巧精致、富有含义的刊头,如“独家报道”、“详细报道”、“热点追踪”、“军情展望”等,也是版面上的一个个亮点。

他们和各种图片一起,表情达意、装扮版面,造就了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版面风格,让人感觉“看上去很美”!

(3)合理使用线条

  线条是版面上常用的编排手段之一。

《环球时报》的头版线条较少,而其他版则较多地使用了线条。

头版的线条主要起到区分与结合的作用,也具有一定的强势。

通常情况下,头条新闻配有大幅图片,有时图片与右侧竖标题相配。

当图片与右侧竖标题为同一内容时,编辑用粗线将图和标题围在一起,题、图、线的颜色统一,凸显题与图的紧密关系。

同时与头条稿件更清楚地区分开来,形成另一个视觉中心。

有时,图片是独立的,与头版的其他稿件没有关系,编辑则用相近颜色的粗线将图片围边,以示区分。

版面右下角的“本期导读”用线围框,起到了强调作用,使面积较小,相对独立的这一区域得以突出。

在其他版面上,线条的使用变化多样。

如大块文章之间常以文武线区分;短篇稿件相互多用细线分界;图片四周采用相近颜色勾线;生动活泼的花线、优美流畅的弧线也常出现在特定的版面上。

此外,打破传统报纸的禁忌,有意将版面用粗线纵向分割、横向贯通等。

线条的运用使版面增加变化,更加生动。

(4)精心选用色彩

  色彩可以表达特定的含义,表现强势,活跃和美化版面。

《环球时报》对色彩的使用灵活多变,不仅重视色彩的和谐有序,也通过对色彩的选择和使用,反映出稿件内容及版面的性质。

以头版为例,《环球时报》头版的颜色永远是显眼而雅致的,既不是浓墨重彩,也非素面朝天。

总体来说,它是明快的、鲜亮的;同时又是含蓄的、和谐的。

一张大幅彩色照片的基调,往往决定了版面上其他颜色如何与之协调,特别是与照片相邻或距离较近的那则竖标题的底纹,其色彩有时与照片同色系搭配,有时又与照片色彩形成对比。

无论作何种选择,都兼顾了底纹颜色与竖题所揭示内容的感情色彩相匹配。

版面上其他几处用到色彩的地方是:

大字号通栏标题上方的引题,右下角“本期导读”的底纹,以及位于报眼的广告等。

从版面整体看,无论是黑白还是彩色,其色彩面积有大有小,色彩浓度有深有浅,各种色彩彼此呼应,相互协调,共同服务于表现内容、美化版面的需要,形成了醒目明快的版面格调。

如2006年6月7日头版,主要反映国际、国内的军事问题,主色调冷峻、清朗、深沉,其格调和新闻主体相一致,烘托了严肃内敛的气氛。

头条的主题“美投百亿扩建关岛基地”依然是大字号黑体通栏标题,引题“从弹药库成为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最主要的战力投射中心”采用紫色。

围头条配发的照片是:

美军停在关岛的一架隐形轰炸机前,一名身穿绿色迷彩服、手持冲锋枪的军人严阵以待。

背景是空旷、高远的淡蓝色天空。

紧挨着照片右侧的竖标题“台军从金门调兵防‘斩首’”为深蓝色底纹反白字,其颜色与照片色彩属于同色系,且形成了层次感,十分和谐。

而版面右下角的导读框以橙色为主要基调,比较醒目。

左下角的一个关于世界杯专题报道的公告则以红色为背景,不但处于醒目考虑,而且也显示出体育盛事的喜庆和积极向上。

公告的旁边是一个红色和黄色搭配的刊头广告。

这样,在版面下方小面积的区域,形成了暖色系的搭配。

这是对冷色系为主的版面色彩的调剂,产生了既鲜艳、明快,又和谐、丰富的效果。

由此可见,编辑在色彩的运用上是相当用心的。

其他版面也是如此。

《环球时报》虽然不是全部用彩版,当只要是有颜色的地方,编辑在其色彩配合上的确下了不少功夫,并非让诸多色彩充斥版面给人以眼花缭乱的感觉,而是协调有序的,让读者在阅读同时领略一种和谐的美感。

(5)合理利用空间

版面空间包括位置、距离、面积、形状。

版面空间是一个版面所提供的用以表现编排思想和内容的空间,是构成版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版面语言的一种基本形式。

在版面空间中,除了不同区域具有不同强势外,不同的面积也具有不同的。

面积越大,给读者视觉上的刺激就越强烈,也就越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强势就越大;反之,强势就越小。

因此,一篇稿件在版面中所占的面积大小与强势成正比,因而也与稿件的意义大小成正比。

给予意义大的稿件比较大的面积,意义小的稿件比较小的面积,是版面评价稿件的一个重要手段。

文字稿和图片稿都可以利用面积来表现强势,但在利用的具体方法上有所不同。

文字稿,特别是新闻,表现其强势的面积,主要不是指正文所占的面积,而是指标题所占的面积。

图片与文字稿不同。

图片一般没有标题,不能以标题的长度来显示强势。

因此,只能以图片本身的面积来显示强势即重要性,图片面积越大强势越大,表明其内容越重要。

同时,环球时报为了保证报纸的质量,维护读者的忠诚度,严格将广告版面控制在25%以下;同时为了维护广告客户的利益,保证广告效果,环球时报又从来不将广告拼版或者叠加,效果清晰显著。

(6)结构清晰易读

布局结构包括稿件内部结构(如题文关系)和稿件与稿件之间的结构。

《环球时报》已形成了自己的横竖双标题的形式,报纸字号的选择也进行了统一设定,《环球时报》有意识地将传统报纸版面中不作标题字处理的报宋体用于肩题或副题,与大黑体的主标题形成强烈黑白对比,凸现出该报别具一格的版面。

3、特色版面分析

(1)“关注中国”----“关注中国”是外国媒体刊载的关于中国问题的报道,《环球时报》再把它转载过来。

当然,在其中的转载过程中,它起到了把关人的作用。

这一点,与《参考消息》很相似。

但从笔者来看,《参考消息》转载的消息以赞美和支持中国政策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之类的居多,而《环球时报》除了转载一些外国媒体的正面报道外,也转载一些批判性报道。

如它曾经转载过《中国出现天价月饼》的外报评论,这篇报道分析了中国当前出现了畸形的高消费现象,与中国目前的国情极不相符。

同时提醒,收受这种天价月饼也已经成了一种腐败现象。

(2)“台湾传真”----近年来《环球时报》一直在发展自己的关于台湾报道的作者队伍,有的是临时派到台湾去的驻点记者,或者是专项报道的记者。

另外,《环球时报》在台湾也发展了当地的一些记者,为己所用。

他们对台湾的百姓生活状况、经济状况及政治状况等比较了解。

除此之外,它还有一些别的渠道,比如像研究部门和政府的一些信息部门。

所以,《环球时报》掌握的关于台湾问题的材料还是比较丰富的。

在这些基础之上,它对台湾问题的报道始终给予了比较多的精力和分量。

(3)“国际论坛”----这个版面可以说是《环球时报》开辟的供读者发表自身看法的一个论坛,通过这个论坛,普通读者可以看到更多的信息,有利于形成自己对当今时代和世界热点问题的看法,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

 

结语

总而言之,《环球时报》从自身的定位出发,依托报道对象、读者群体和一支高水平的采编队伍,建构报纸的版面风格,经过多年的探索,基本形成了稳定鲜明的版面整体风格。

它的具有显著识别标志的头版,成为版面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固定的版面布局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但没有被时代抛弃,反而得到更多读者的认同,使读者习惯于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固定布局的《环球时报》头版上,去追寻千变万化的那一篇头条新闻、那一张新闻图片、那一则竖题导读。

而内容各有分工,形式不拘一格的其他版面,作为《环球时报》版面整体的构成部分,也以各自的版面特色共同成就了报纸整体风格的统一与多样化形态。

灵活运用字符、图像、线条、色素等版面语言形式,将多种手法融为一体,则使《环球时报》独特的版面风格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郑兴东,《报纸编辑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2、焦国章,《报纸编辑学通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11月

3、李培林,《读图时代的媒体与受众》,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

4、邵培仁,《媒介战略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环球时报》副总编辑段静涛作客搜狐网的聊天记录2005

6、郑兴东:

《报纸版面风格的构建》,引自中国报业.

7、王永斌:

《报纸版面学》,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年版,第49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