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压轴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的综合附详细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5706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5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压轴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的综合附详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中考语文压轴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的综合附详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中考语文压轴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的综合附详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中考语文压轴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的综合附详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中考语文压轴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的综合附详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压轴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的综合附详细答案.docx

《中考语文压轴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的综合附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压轴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的综合附详细答案.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压轴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的综合附详细答案.docx

中考语文压轴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的综合附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

1.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小题。

嘉禾五年,权①北征。

使逊②与诸葛瑾攻襄阳。

逊遣亲人韩扁赍表③奉报,还。

遇敌于沔中,钞逻④得扁。

瑾闻之甚惧。

书与逊云:

“大驾⑤已旋,贼得韩扁,具知吾阔狭。

且水干,宜当急去。

”逊未答,与诸将栾棋射戏如常。

瑾曰:

“伯言多智略,其当有以。

”自来见逊,逊曰:

“贼知大驾以旋,无所复慽⑥,得专力于吾。

又已守要害之处,兵将意动,且当自定以安之,施设变术,然后出耳。

今便示退,贼当谓吾怖,仍来相蹙,必败之势也。

”乃密与瑾立计,令瑾督舟船,逊悉上兵马,以向襄阳城。

敌素惮逊,遽还赴城。

瑾便引船出,逊徐整部伍,张拓声势,步趋船,敌不敢干。

军到白围,托言住猎,潜遣将军周峻、张梁等击江夏新市、安陆、石阳,石阳市盛⑦,峻等奄至,人皆捐⑧物入城。

城门噎不得关,敌乃自斫杀己民。

然后得阖。

斩首获生,凡千余人。

①权:

指孙权,三国时代吴国的建立者。

②陆逊:

字伯言,吴国政治家、军事家。

③赍:

(jī)表,指带着奏表进呈孙权。

④钞逻:

指巡逻查问。

⑤大驾:

代称帝王,这里指孙权。

⑥慽(qī):

担忧。

⑦市盛:

这里指集市正热闹的时候。

⑧捐:

丢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具知吾阔狭

(2)宜当急去

(3)贼当谓吾怖

(4)潜遣将军

2.下列选项中,与“瑾闻之甚惧”中的“之”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徐公来,孰视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B.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C.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D.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逊未答,与诸将栾棋射戏如常。

(2)贼知大驾以旋,无所复慽,得专力于吾。

4.读了本文请你分析陆逊在危机中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

(1)详细,完全

(2)应该,应当(3)害怕(4)派遣

2.D

434.

(1)陆逊没有回信,自己与诸位将领下棋、射戏如同平常。

(2)敌人知道主上大驾归去,没有什么可担忧的,可以专门对付我们。

4.沉着冷静,临危不乱;正确分析敌我形式,做到知己知彼;足智多谋,战略得当,善于用兵。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

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

“具知吾阔狭”翻译为“完全掌握到我们的底细”,“具”意思是“完全,详细”。

“宜当急去”翻译为“应当赶紧撤军”,“宜”意思是“应当”。

“贼当谓吾怖”翻译为“敌人一定认为我们害怕”,“怖”意思是“害怕”。

“潜遣将军”翻译为“暗派将军”,“遣”意思是“派遣”。

2.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的意义。

例句中的“之”意思是“代词,指这件事”。

ABC三项中的“之”都是代词。

D项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

故选D。

3.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1)“逊未答,与诸将栾棋射戏如常”句中的“答”意思是“回信”,“常”意思是“平常”。

(2)“贼知大驾以旋,无所复慽,得专力于吾”句中的“以”是通假字,同“已”意思是“已经”,“旋”意思是“归去”,“慽”意思是“担忧,担心”。

两个句子语序正常,据此翻译。

4.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文中的陆逊得以取胜,首先从“逊未答,与诸将栾棋射戏如常”中可以看出陆逊遇事沉着冷静;“贼知大驾以旋,无所复慽⑥,得专力于吾。

又已守要害之处,兵将意动,且当自定以安之,施设变术,然后出耳。

今便示退,贼当谓吾怖,仍来相蹙,必败之势也。

”可以看出他能准确地分析形势,做到知己知彼;“瑾便引船出,逊徐整部伍,张拓声势,步趋船,敌不敢干。

军到白围,托言住猎,潜遣将军周峻、张梁等击江夏新市、安陆、石阳,石阳市盛⑦,峻等奄至,人皆捐⑧物入城”可见他有谋略。

据此作答。

译文:

嘉禾五年(236),孙权北征魏国,派陆逊与诸葛瑾攻打襄阳。

陆逊派亲信韩扁带着奏章进呈孙权,返程时在沔中遇上敌军,敌人搜索抓到韩扁。

诸葛瑾听说后十分恐惧,写信给陆逊说:

“主上大驾已返归,敌人捉住韩扁,完全掌握到我们的底细。

而且现在江水干涸,应当赶紧撤军。

”陆逊没有回信,自己与诸位将领下棋、射戏如同平常。

诸葛瑾说:

“伯言足智多谋,他必定有好办法。

”于是亲自前来会见陆逊,陆逊说:

“敌人知道主上大驾东归,没有什么可担忧的,可以专门对付我们。

再者他们已把守住要害之处,我军将士思想动摇,这就需要我们镇定自己以稳定军心,施展灵变的计策,然后退兵。

现在就表示出要退兵,敌人一定认为我们害怕,因而前来进逼,这是必败的形势。

”于是与诸葛瑾秘密设计,让诸葛瑾督率船队,陆逊带领全部兵马,向襄阳发起进攻。

敌人向来惧怕陆逊,于是迅即退回城内。

诸葛瑾便带领船队出现在江边,陆逊从容地整顿队伍,虚张声势,缓步上船,敌军不敢进犯。

军队行至白围,陆逊假说要住下打猎,却暗遣将军周峻、张梁等袭击江夏郡新市、安陆、石阳。

石阳此时正是赶集热闹的时候,周峻等领兵突然杀到,人们都丢下货物纷纷逃进城去。

城门被堵塞无法关闭,敌兵便砍杀自己的民众,然后城门才得以关上。

吴军斩俘计千余人。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

宣子曰:

“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对曰:

“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

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

行刑不疚,以免于难。

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

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

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

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

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

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

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宣子拜,稽首焉,曰:

“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叔向贺贫》)

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

或谓郑相曰:

“子嗜鱼,何故不受?

”对曰:

“吾以嗜鱼,故不受鱼。

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节选自汉·刘向《新序·节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戎狄怀之怀:

归服。

B.假贷居贿居:

储积。

C.以亡于楚亡:

死亡。

D.有馈鱼于郑相者馈:

赠送。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B.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C.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D.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向认为贫不可怕反倒值得祝贺。

当韩宣子为与叔向名位相同,却没有叔向富有而担忧时,他却表示祝贺。

B.叔向认为贫而修德可以避免灾难。

栾武子虽然不富有,但他宣传德行为他赢得了好名声,使他免于灾难。

C.叔向认为恩德和恶行会影响子孙。

桓子放纵,但因栾武子的恩德而得善终,怀子修德却因桓子骄奢获罪。

D.叔向认为重要的是德行而非财富。

卻昭子虽然势力强大、深受宠幸,但不修德行,最后身死、宗灭。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2)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答案】

1.C

2.D

3.A

4.⑴如果不忧愁德行的建立,却只为财产不足而发愁,我表示哀怜还来不及,哪里还能够祝贺呢?

⑵因为接受别人送来的鱼会使自己失去官职,没有俸禄也就无鱼可吃,不接受,则可清廉,保官职,可一辈子有鱼吃。

【解析】

1.C.有误。

“亡”,古今异义,今义是“死亡”,这里的意思是“逃亡”。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

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

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

由易到难,由大到小,层层划分。

本句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划分,“起”是韩宣子自称,“吾子”,古时对别人的尊称,译为“您”,所以“吾子”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B;本句是从两个角度感激叔向——“起(自己)”“非起(自己的祖宗桓叔以下的子孙)”,故在“非”之前断开,排除C。

故选D。

175.A.有误。

“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卿”这里的意思是官名,指卿大夫。

此句的意思是:

我有卿大夫的名称,却没有卿大夫的财富,没有什么荣誉可以跟其他的卿大夫们交往。

这才是韩宣子的忧愁。

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得分点有:

(1)若,如果;患,担忧、发愁;吊,表示哀怜;注意“何贺之有”是倒装句。

(2)禄,俸禄;无以,没有(办法);食,吃。

参考译文:

叔向去拜见韩宣子,韩宣子正为贫困而发愁,叔向却向他表示祝贺。

宣子说:

"我有卿大夫的名称,却没有卿大夫的财富,没有什么荣誉可以跟其他的卿大夫们交往,我正为此发愁,你却祝贺我,这是什么缘故呢?

"

叔向回答说:

"从前栾武子没有一百顷田,家里穷的连祭祀的器具都备不齐全;可是他能够传播德行,遵循法制,名闻于诸侯各国。

各诸侯国都亲近他,一些少数民族都归附他,因此使晋国安定下来,执行法度,没有弊病,因而避免了灾难。

传到桓子时,他骄傲自大,奢侈无度,贪得无厌,犯法胡为,放利聚财,该当遭到祸难,但依赖他父亲栾武子的余德,才得以善终。

传到怀子时,怀子改变他父亲桓子的行为,学习他祖父武子的德行,本来可以凭这一点免除灾难;可是受到他父亲桓子的罪孽的连累,因而逃亡到楚国。

那个郤昭子,他的财产抵得上晋国公室财产的一半,他家里的佣人抵得上三军的一半,他依仗自己的财产和势力,在晋国过着极其奢侈的生活,最后他的尸体在朝堂上示众,他的宗族在绛这个地方被灭亡了。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八个姓郤的中有五个做大夫,三个做卿,他们的权势够大的了,可是一旦被诛灭,没有一个人同情他们,只是因为没有德行的缘故!

现今你有栾武子的清贫境况,我认为你能够继承他的德行,所以表示祝贺,如果不忧愁德行的建立,却只为财产不足而发愁,我表示哀怜还来不及,哪里还能够祝贺呢?

"

宣子于是下拜,并叩头说:

"我正在趋向灭亡的时候,全靠你拯救了我。

你的恩德不敢独自承受,恐怕从我的祖宗桓叔以下的子孙,都要感谢您的恩赐。

有人送鱼给郑国的宰相,他不受。

有人问:

“你平时爱好吃鱼,为什么不接受赠送的鱼呢?

”郑国的宰相回答说:

“我因为爱好吃鱼,所以不接受鱼。

因为接受别人送来的鱼会使自己失去官职,没有俸禄也就无鱼可吃,不接受,则可清廉,保官职,可一辈子有鱼吃。

3.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又何间焉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①忠之属也②属引凄异

C.①战则请从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D.①故逐之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肉食者谋之②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①可以一战②以君之力

C.①战于长勺②所患有甚于死者

D.①登轼而望之②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显示了他的自信。

B.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充分地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军事指挥上的杰出才能。

C.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佑,显示出他的“鄙”。

D.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详细,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5.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鲁国取胜的原因。

【答案】

1.D

2.B

3.

(1)大大小小不同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判。

(2)作战,靠的是勇气。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耗尽了。

4.B

160.鲁国取胜的原因有:

①鲁国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②鲁庄公能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③有曹刿战场审时度势的正确指挥。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

A.参与/夹杂;B.种类/连接;C.请(允许我)/请教;D.所以/所以。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A.代词/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B.凭借/凭借;C.在/比;D.表示承接关系/表示转折关系。

故选B。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1)狱,案件;虽,即使;情,实情。

(2)鼓,击鼓;再,第二次;竭,尽。

4.B.有误。

“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是错误的。

曹刿知道战争取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显示了曹刿的政治远见;战争中准确把握进军和追击的时机,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

5.考查对全文内容的理解,首先结合当时背景来看:

鲁国能以弱胜强,重要原因就是鲁国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其次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体现了鲁庄公的取信于民,因此得到人民的支持;“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写出了曹刿在战场上审时度势的正确指挥,这也是取胜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同乡说:

“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曹刿说:

“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

“您凭借什么作战?

”鲁庄公说:

“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曹刿回答说: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鲁庄公说:

“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曹刿说:

“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曹刿回答说:

“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曹刿说:

“现在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曹刿说:

“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大败。

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

曹刿说:

“还不行。

”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

“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

“作战,靠的是士气。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

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

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4.仇香者,陈留人也。

至行①纯嘿②,乡党无知者。

年四十,为蒲亭长。

民有陈元,独与母居。

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

“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

母早时守寡,养人遗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

”母涕泣而起。

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

元感悟,卒为孝子。

考城令王奂闻之曰:

“枳棘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

”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

不应征辟③,卒于家。

(注)①至行:

高尚的德行。

②嘿:

同“默”,闭口不说话。

③征辟(bì):

征召、推举做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为蒲亭长(___________)

(2)枳棘非鸾凤所集(__________)

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2处)

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

3.翻译句子。

(1)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彭端淑《为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三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仇香有哪些“至行”?

请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担任

(2)栖息,停留

2.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

3.

(1)于是(王奂)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

(2)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那个穷和尚吗?

(3)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

4.

(1)不偏听偏信,善于说服别人

(2)亲民(3)不慕名利(4)讲究仪容仪表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翻译,需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本题中,“为”翻译成:

担当,“集”翻译成:

栖息,停留。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可以根据文言虚词、语气词以及句意进行做答。

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翻译为:

我最近经过陈元的房舍,院落整理得干干净净,耕作也很及时,据此断句为:

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

3.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以及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整。

(1)句难度不大,奉:

俸禄;以:

用,译文:

于是(王奂)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

(2)句中的鄙翻译为边,边界,需要注意它的反问语气,译文:

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那个穷和尚吗?

(3)句是省略句,要将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译文:

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从文中“至行①纯嘿②,乡党无知者”、“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

元感悟,卒为孝子。

”、“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

不应征辟③,卒于家。

”等句子可以归纳出仇香的“至行”,即品德高尚、不慕名利、善于说服别人、讲究礼仪。

【点睛】

译文:

有一个叫仇香的陈留人,虽德行高尚,但沉默寡言,乡里无人知道他。

年龄四十岁时,担任蒲亭亭长。

有个叫陈元的老百姓,一个人和母亲同住,他的母亲向仇香控告陈元忤逆不孝。

仇香吃惊地说:

“我最近经过陈元的房舍,院落整理得干干净净,耕作也很及时,说明他不是一个恶人,只不过没有受到教化,不知道如何做罢了。

你年轻时守寡,抚养孤儿,劳苦一生,而今年纪已老,怎能为了一时的恼怒,抛弃多年的勤劳和辛苦?

陈元的母亲哭泣着起身告辞。

于是仇香亲自来到陈元家里,教导伦理孝道,讲解祸福的道理。

陈元感动省悟,终于成为孝子。

考城县令王奂听说了这件事,说:

“荆棘的丛林,不是鸾凤栖身之所,百里之内的县府官职,不是大贤的道路。

”于是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

仇香在太学学成,回归乡里,即令是在闲暇无事的时候,也一定是衣服整齐。

平常,从来看不见仇香因喜怒而改变声音脸色。

他不接受官府的征聘,后来在家里去世。

5.西湖美景古来共谈,请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多音字的读音由其所在的语境决定,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1)浅草才能没马蹄(______)

(2)天与云与山与水(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是日更定矣/明辨是非

B.见余大喜曰/喜出望外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别具匠心

D.余一小舟/不遗余力

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

大雪下了三天,__________。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一个西湖,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时间,看到的风光不同,表达的心情不同。

根据诗文内容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白乐天______满怀喜悦赏美景张陶庵冬夜无限惆怅______

【答案】

1.

(1)mò

(2)yǔ

2.B

3.

(1)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4.春日(或“初春”“春季”等)遇知音(或“思故国”“寄幽思”“游西湖”等)

【解析】

1.“没”是多音字,有两个读音。

读为méi时:

①无,如没有,没用;②不曾,未,如没来过;③不够,不如,如汽车没飞机快。

读音为mò时:

①(人或物)向下沉,如沉没,没入水;②漫过,高过,如淹没;③隐藏,消失,如埋没,没落;④财物收归公有或被私人侵吞,如没收。

本句诗的含义为:

路上浅浅绿草,仅能把马蹄遮盖。

故读音为mò。

“与”也为多音字,有三个读音。

读音为yǔ时:

①和,跟,如与虎谋皮;②给,如赠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