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必考题目及其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5702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8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必考题目及其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马克思必考题目及其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马克思必考题目及其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马克思必考题目及其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马克思必考题目及其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必考题目及其答案.docx

《马克思必考题目及其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必考题目及其答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必考题目及其答案.docx

马克思必考题目及其答案

复习题一、选择题

2、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发现了两大学说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这两大学说分别是(A、D)

A、唯物史观

B、劳动价值学说

C、剩余价值学说

D、辩证法

E、认识论

3、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分别是(A、B、C)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军事学

E、马克思主义法学

4、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直接理论来源分别是(A、B、D)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人权宣言

d)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e)人生而自由平等

5、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的,因为:

(ABC)

A、凡是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

B、凡是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运动和物质都是实体

E、运动与物质实际上是一个东西

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E、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B)

A、物质和精神

B、联系和发展

C、运动和静止

D实践和认识

E、时间和空间

8、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命题,其错误在于割裂了事物的:

(ABD)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般和个别的关系

E、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9、哲学基本问题是:

(AC)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C、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E、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1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和本质是:

(B)

A、原子

B物质

C精神

D运动

E、实践

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A、运动性

B、规律性

C、可知性

D客观实在性

E、多样性

12、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是:

(ABCDE)

A、事物的本质联系

B、事物的必然联系

C、事物的稳定联系

D客观的

E、事物本身固有的

13、意识是:

(ABCDE)

A、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人类社会历史的产物

C、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

D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E、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1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C)。

A、矛盾的观点

B物质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发展的观点

E、辩证的观点

15、“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B)。

A、大学的研究严重脱离社会的需要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科学发展具有独立的一面

D人类实践是一个能动的过程

E、认识有反作用

16、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B、C、D、E)

A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B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E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7、感觉到了的东西,人们不一定马上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人们才能更深刻地感觉

它。

我们很容易感觉到一个人的脉搏,但是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也不容易感觉到脉搏的变化,而那些精通脉理的医生却能敏锐地、清晰地感觉到一个人脉搏的多种多样细微的变化,并由此对病情做出准确的诊断。

每一个人在自身经历中都会发现,任何一个对象,只有当人们理解了它以后,才能比较容易、比较清晰地感觉这个对象的各方面的特点和变化。

理解得愈深刻、感觉就愈敏锐、愈准确。

这个现象说明(A、B、C)。

A、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

B由感性认识而来的理性认识,反过来又促进着感性认识的发展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

D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E、感性认识虽然来源于客观事物,但它却是混乱不清的,不正确的,因而是不可靠的

18、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对立表现在(D)。

A、是否承认感觉经验是认识的起点

B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C是否承认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

D是否承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E、是否承认认识的主观能动性

19、真理是客观的,这是说(A、D)。

A、真理从内容上说是客观的

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C真理从形式上说是客观的

D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E、认识真理是物质性的活动

20、西红柿原来长在秘鲁的森林里,叫做“狼桃”。

由于它艳丽的诱人,人们都怕它有“毒”,

不敢吃。

16世纪公爵俄罗达格里从南美洲带回一株,献给女皇伊丽莎白。

从此在欧洲世代相传,但仍然没有谁敢吃它一口。

过了差不多200年,法国的一位画家冒着风险尝了一个,感到美味可口,并未中毒。

后来经过分析鉴定,发现它含着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于是名声大振,广为传播。

这个故事包含的哲理是(A、B、D、E)。

A、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经历着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无限的过程

C人的正确认识经过一次飞跃不行,经过两次飞跃才能达到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E、一切真知都是从实践发源的

21、“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

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

这个论断

揭示了(A、B、C、D、E)。

A、认识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

B、认识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

C、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

D、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E、科学的认识规律

25.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BCD)

A、他们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解决历史任务的愿望比别人强烈

B、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所提出的思想能够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他们为群众指明革命斗争的方向,在革命斗争中起着领导核心的作用

C、有些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的政治代表,在特殊的条件下,运用其权力满足社会的某些需要,对历史发展也会起某种甚至是重大的促进作用

D、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艺术接、教育家等的创造性活动,对于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E.、伟大历史人物可以选择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26、马克思主义是(C、D)。

A、相对真理

B绝对真理

C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

D人类认识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一个阶段

E、无所不能的真理

27.承认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DE)

A、必然排斥主体选择的作用B、必然导致机械论和宿命论

C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理论D、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是一致的E、与承认历史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是一致的28.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BCD)

A、人与各种自然资源的关系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E、人和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29.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E)

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E、政治条件对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具有直接的影响

30.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B)

A、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B、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

C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活动D、生产出社会需要的精神产品

E、科学研究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价值的自我实现

31.商品是(AE)

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B.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的劳动产品

C.有价值但没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D.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E.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32.可变资本是(AC)

A.以劳动力形态存在的那部分资本

B.在生产过程中价值发生转移的资本

C.在生产过程中价值发生增殖的资本

D.实物形式发生变化而价值不变的那部分资本

E.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

3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CD)

A.简单劳动

B.复杂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E•社会劳动

34.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是(ABDE)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社会分工的存在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E.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35.商品是(AE)

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B.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的劳动产品

C.有价值但没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D.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E.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36.关于资本有机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E)

A.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一般趋势

B.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下降是一般趋势

C.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的资本技术构成就是资本有机构成

D.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就是资本有机构成

E.资本有机构成通常用c:

v来表示

37、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是(BC)

A.时而尖锐时而缓和,但总体趋势是缓和

B.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D.生产资料增长与消费资料增长之间的矛盾

E.固定资本增长与流动资本增长之间的矛盾

38、垄断价格的形式包括(BD)

A•成本价格B.垄断高价

C•垄断利润D.垄断低价

E.垄断效益

39、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阶层、阶级结构发生的新变化包括(ABDE)A.资本家一般不再直接经营和管理企业

B•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的实际控制者

C.资本家和工人是平等合作关系

D•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

E.蓝领减少,白领增加

40、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体现为(ABD)

A•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

B.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C.对立阶级之间的剥削关系不再存在

D•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保护、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E.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

41、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主要经济动因有(ABCD)

A•国内过剩资本输出谋取高额利润B•非要害技术转移国外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C•争夺商品销售市场D•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

E.抢占其他国家的民族文化

42、生产自动化条件下,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无人工厂”现象,那么(BCD)

A.自动化的机器已经取代劳动者在生产中的主体地位

B.“无人工厂”在本质上是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

C.剩余价值生产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更为先进了

D.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E.科技已发展成为独立的剩余价值源泉

43、垄断没有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这是因为:

(ABDE)

A•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B.

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C•垄断组织内部之间互相支持

D.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社会生产全包下来

E.垄断组织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

44、经济全球化是多样性的,主要表现为(

ABCE)

A.生产全球化

B.

贸易全球化

C.金融全球化

D.

技术全球化

E.企业经营全球化

4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包括(

ABCE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在更大范围内被支配

B•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

C•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

D.工人运动的需求

E.社会分工迅速扩大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46.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诸方面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

其中社会主义最重要的特征是

(B),这是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体现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底劳动生产率

B.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C.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D.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分配制度

E.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以人为本,建构和谐社会

47.空想社会主义不是成熟的社会革命的理论,因为(CDE)

A.没有彻底否定资本主义制度。

B.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C.没有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D.没有看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E.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的道路。

48.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表明,无产阶级在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后,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尚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探索。

这是因为:

(ABCDE)

A.各国不仅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而且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性。

B.无产阶级专政的形态可以有这种那种。

C.社会主义民主的形式可以有这种那种。

D.时代和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E.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会造成社会发展模式的多样性。

49.下面选项中关于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说法是正确的有:

(ABCD)

A.是一种批判、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

B.反映、代表了早期无产阶级意识和利益。

C.是科学社会主义直接的理论来源。

D.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E.只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50.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

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

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ABCDE)

A.彻底消灭一切阶级的革命

B.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决裂的革命

C.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D.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的革命

E.彻底消灭剥削阶级的革命

51.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无产阶级专政具有下面这

些特征:

(ABCDE)

A.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社会最后的国家政权。

B.无产阶级专政是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政权。

C.无产阶级专政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

D.无产阶级专政最终的目标是建立无阶级的社会。

E.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可以具有多样性。

52、共产主义理想一定会实现的依据是(A、C、D、E)

A、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

B、以人类都会对美好境界的追求为依据

C、以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为依据

D、以社会形态交替规律为依据

E、以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为依据

53、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是全面的,包括(A、B、C、D、E)

A、体力的发展

B、智力的发展

C、各种才能的发展

D、各种工作能力的发展

E、社会联系和社会交往的发展

54、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C、D、E)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B、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

C、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D、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E、阶级消亡,国家消亡,战争也不复存在,“三大差别”消除

55、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必要条件是(A、B)

A、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

B、产品极大丰富

C、社会关系高度和谐

D、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E、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56、“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实现的重大意义(D)

A、第一次以人的劳动作为分配的标准

B、第一次否定了特权作为分配的标准

C、第一次否定了资本作为分配的标准

D、它将最终实现人类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

E、它还是商品等价交换的原则

57、在展望未来社会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C)

A、是否对资本主义进行了辛辣地批判

B、是否对未来社会进行了描绘

C、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D、是否看到了资本主义旧制度灭亡的命运

E、是否要求埋葬资本主义

二、辨析题

1、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创立的学说,今天早已过时。

错误。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科学体系,它不仅具有高度的革命性,而且还具有严格的科学性。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各项基本原理,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

其次,它所揭示社会的发展总趋势是建立在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基础上的;再次,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它的一些个别论断,由于客观情况的变化而需要修正,这恰恰是马克思主义本身所揭示的道理,决不能因此而说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

2、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

错误。

因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首先要有它的社会历史条件。

其中包括经济、政治条件,主要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激化而发展起来的无产阶级斗争,需要有正确的革命理论指导;同时,它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吸收了当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后创立的。

可见,马克思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3、错误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正确。

(1)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意识包括正确的意识或思想,也包括错误的意识或思想,它们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内容都是来自客观物质世界,只不过,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歪曲的、颠倒的反映。

(2)错误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是指:

第一,错误的思想有其产生的客观原型,如神、鬼等错误观念的客观原型就是人自己,是人这一原型的主观变形。

第二,错误思想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有其产生的客观物质根源,在阶级社会有阶级根源。

第三,错误思想也随客观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3)我们在分析和克服错误思想时,就要分析这种错误的思想产生和存在的客观前提和根源。

4、一切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是能动的反映论。

错误。

机械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消极的反映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才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反映论,它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它是以科学的实践观点为特征的反映论,认为人们只有在改造世界中才能正确反映世界,获得正确的认识,并且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它是以辩证观点为特征的反映论,认为人们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能动地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又能动地用理性认识去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辩证过程。

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中,实践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既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又体现了认识论的辩证法。

只有这样的认识论,才能称得上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5、和谐并不包含矛盾,因而建立和谐社会将会失去发展的动力。

错误。

(1)和谐指事物协调地生存与发展的状态。

从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人类的角度来看,和谐包括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2)从哲学上讲,和谐包含着矛盾双方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思想,强调平衡、协调、合作,体现包容万物、兼收并蓄的博大精神。

但和谐并非否认矛盾,也不意味着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

“和而不同,同则不继”,和谐也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实现的。

(3)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多种因素的差异,发挥各种要素的效能,优势互补,推动事物的发展。

(4)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并不会使社会发展失去动力,和谐社会建设会使社会主义更加健康地发展。

6.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劳动的价格”。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在这种制度下,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是以货币工资形式支付的,工人为资本家劳动,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就模糊了工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界限,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7、共产主义理想是空想和幻想。

(1)错误。

(2)空想和幻想是完全脱离客观发展规律而陷入的虚幻,从而根本不可能实现。

(3)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理想,它与一切空想和幻想有着本质的区别。

共产主义理想作为一种社会理想,是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设立的社会发展目标。

(4)

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不靠什么神秘的力量或奇迹,而是靠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靠人民群众的实践。

8、真理是有用的,因此“有用即是真理”。

错误。

其错误在于:

(1)它用真理的有用性取代了真理的客观性。

有用即真理把是否符合主观的需要看成是否是真理,这就把真理主观化了,不顾认识是否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本质属性。

(2)它取消了真理的客观标准。

有用即真理,否认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认为真理可以因人而异,这就必然导致混淆真假,颠倒是非。

(3)它抹煞了真理和谬误的原则界限。

真理能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取得有益的效用,但有用的认识却不一定是真理。

歪曲事实的谎言和诡辩,虽然对剥削阶级混淆视听、欺骗人民有用,但它却不是真理。

可见,实用主义所鼓吹的“有用即真理”,是主观唯心主义的真理观。

9.“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这种观点正确。

这句话说的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资本原始积累,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

它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

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建立了资本主义的土地私有制,从而奠定了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的基础;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新兴资产阶级在国外进行疯狂掠夺的同时,还通过国债制度、课税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加强对国内人民的剥削,积累起巨额货币资本。

这些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缩短了封建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程。

资本原始积累的事实表明,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恶的掠夺史。

正如马克思所说: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三、材料题

材料题1

材料1:

17和18世纪的一些唯物主义者,受当时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或物体的某些特征。

伽桑狄说:

“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

爱尔维修说:

“物质并不是一件东西,自然界中只有一些我们称之为形体的个体,物质这个名词只能理解为那些为一切形体所固有的特性的集合。

”他认为,广延性、密度、不可入性等是一切形体所具有的特性。

材料2:

19世纪末20世纪初,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否定了原子是物质的始原、原子不可分、元素不可变等传统思想。

一些自然科学家由于不懂辩证法,认为“原子非物质化了,物质消失了”。

马赫主义者抓住这一点来论证唯心主义,宣称“物质消失了”,就是“物质本身不存在了”,只存在感性知觉,物质是“荒谬的虚构”和“假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