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鉴定的步骤.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5635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岩石鉴定的步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岩石鉴定的步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岩石鉴定的步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岩石鉴定的步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岩石鉴定的步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岩石鉴定的步骤.docx

《岩石鉴定的步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石鉴定的步骤.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岩石鉴定的步骤.docx

岩石鉴定的步骤

常见岩浆岩现场鉴别

(一)

本表引自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主编的《铁路工程地质手册》1999

岩石名称

颜色

所含矿物

结构

构造

产状

其他特征

超基性岩类

橄榄岩

黑绿、深绿

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全晶质、自形-半自形,中粗粒

块状

深成

易蚀变为蛇纹石

金伯利岩(角砾云母橄榄岩)

黑-暗绿

橄榄石、蛇纹石、金云母镁铝榴石

斑状

角砾

喷出脉状

偏碱性、含金刚石,岩石名称因矿物成分而异

基性岩类

辉长岩

黑-黑灰

辉石、基性斜长石、橄榄石、角闪石

他形、辉长

块状、条带眼球状

深成

常呈小侵入体或岩盘、岩床、岩墙

碱性辉长岩

碱性长石、碱性辉石、普通辉石

半自形粒状、辉长结构

块状

深成侵入

与霞石正长岩、基性岩共生

辉绿岩

暗绿和黑色

辉石、基性斜长石,少量橄榄石和角闪石

辉绿

岩床、岩墙

基性斜长石结晶程度比辉石好、易变为绿泥石

玄武岩

黑、黑灰、暗褐色

基性斜长石、橄榄石、辉石

斑状或隐晶、交织、玻璃

块状、气孔、杏仁

喷出岩流、岩被、岩床

柱状节理发育

碱性玄武岩

斜长石、钾长石、辉石

斑状、粗面玻晶、交织

喷出

中性岩类

闪长岩

浅灰-灰绿

中性斜长石、普通角闪石、黑云母

中粒、等粒、半自形

块状

岩株岩床或岩墙

和花岗岩、辉长岩呈过度关系

闪长玢岩

灰-灰绿

中性斜长石、普通角闪石

斑状

块状

岩床、岩墙

安山岩

红褐、浅紫、灰、灰绿

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辉石

斑状、交织

块状、气孔、杏仁

喷出岩流

斑晶为中-基性斜长石,多定向排列

酸性岩类

花岗岩

灰白-肉红

钾长石、酸性斜长石和石英,少量黑云母、角闪石

等粒、半自形、花岗、似片麻状

块状

岩基、岩株

在我国约占所有侵入岩面积的80%

流纹岩

灰白-粉红、浅紫、浅绿

石英、正长石斑晶、偶夹黑云母或角闪石

斑状、霏细

流纹、气孔

熔岩流、岩钟

常见岩浆岩现场鉴别

(二)

本表引自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主编的《铁路工程地质手册》1999

岩石名称

颜色

所含矿物

结构

构造

产状

其他特征

半碱性岩和碱性岩

正长岩

灰、玫瑰红

正长石、普通角闪石、少量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

中粒、等粒或似斑状、似片麻状

块状、条带状

岩基、岩株

酸性、基性岩边缘小岩株

粗面岩

浅灰、浅黄、粉红

透长石、正长石、中长石、角闪石、黑云母少量

粗面、斑状球粒

块状、多孔状

熔岩流、岩钟

基质细粒、致密,多孔,断口粗糙不平

霞石正长岩

浅灰

碱性斜长石、霞石、碱性辉石、碱性角闪石

半自形、粒状、似粗面状、斑状

深成侵入呈小型岩株、岩盖

与正长岩的区别是绝不含石英

霓霞岩

浅-暗

霞石、碱性辉石

半自形、粒状、嵌晶结构

深成侵入

不含长石

响岩

浅绿、灰褐、灰白

霞石、碱性长石少量辉石

斑状、隐晶

喷出岩钟、岩流

略具脂肪光泽、岩石节理击碎时,发出声响

岩脉类

伟晶岩

浅-暗

富含挥发组分的硅酸岩残余岩浆

伟晶

深成岩脉

酸性和碱性的岩脉

细晶岩(长英岩)

灰白、浅黄、肉红

石英、酸性长石、钾长石、白云母

他形、粒状

深成岩脉

根据矿物不同,有基性、碱性多种

煌斑岩

角闪石、黑云母、辉石

全晶质、斑状

深成岩脉

暗色岩脉的总称,种类较多

火山玻璃岩类

黑曜岩

黑、褐

钾长石、酸性斜长石和石英,少量角闪石、黑云母

全玻璃质

喷出

玻璃光泽、贝壳断口

浮岩

白、灰白

全玻璃质

多孔

喷出

质软,无光泽,比重轻~,能浮于水

常见沉积岩现场鉴别

(一)

本表引自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主编的《铁路工程地质手册》1999

岩石名称

颜色

物质成分

结构

其他特征

火山碎屑岩

凝灰岩

紫红、灰绿等色

熔岩或围岩的碎块,常含有矿物晶体,如石英、长石、云母等

碎屑结构

火山碎屑物,砾径小于2mm,外貌很像细砂岩、粉砂岩,但颜色不同

火山角砾岩

灰、黄、绿红等

熔岩角砾

碎屑结构

砾径一般2~100mm,为棱角状,无任何分选性,为凝灰质胶结,常与火山岩共生

火山集块岩

灰、黄、绿红等色,但多为浅色

火山碎屑

碎屑结构

碎屑砾径一般大于100mm,砾石多为仿锤形,一般没有经过流水搬运。

胶结物多为火山灰及一些小碎屑

正常碎屑岩类

砾岩

(角砾岩)

取决于胶结物的成分

岩屑、矿物碎屑

碎屑结构(砾状结构)

呈浑圆状和棱角状。

一半以上的碎屑大于2mm。

多为泥质、铁质胶结

石英砂岩

白色

石英、少量的长石及燧石

砂状结构

碎屑磨圆度较好,大部分为硅质胶结

长石砂岩

灰白、浅黄、肉红等色

主要是长石(30%)和石英(30~60%),还有细晶岩、花岗岩、页岩与粉砂岩屑等

砂状结构

碎屑呈棱角状和圆棱状,中等分选度,胶结物常为钙质或氧化铁,有时为黏土质胶结,硅质较少

杂砂岩

暗色

基性喷出岩、凝灰质岩、千枚岩、砂页岩等岩屑,呈棱角状的石英颗粒含量小于60%,长石30~20%,含少量云母

砂状结构

胶结物主要是黏土物质,分选不好,碎屑的磨圆度差

粗砂岩

石英、长石为主

砂状结构

颗粒直径2~0.5mm,颗粒均匀

中砂岩

石英、长石为主

砂状结构

颗粒直径~0.25mm,颗粒均匀

细砂岩

石英、长石为主

砂状结构

颗粒直径~0.05mm,颗粒均匀

粉砂岩

石英、长石为主

砂状结构

颗粒直径~0.005mm,碎屑多为棱角状,胶结物多为胶体物质,常具有薄的水平层理,很少具有斜层理

注(摘自《普通地质学》):

火山碎屑岩与正常碎屑岩的区别:

1、火山碎屑一般具尖棱状,没有磨圆现象。

2、火山碎屑大小不等(分选性差),而正常沉积碎屑一般分选性较好。

3、火山碎屑的成分主要为熔岩(除石英、长石外,还常含有玻屑,如黑云母、角闪石、辉石等),而正常砂屑、粉砂屑则很少或没有这样的碎屑。

4、火山碎屑之间的充填胶结物为火山灰尘,风化后往往呈疏松的粉末,与正常碎屑的硅质、钙质、铁质、黏土等胶结物有所不同。

常见沉积岩现场鉴别

(二)

本表引自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主编的《铁路工程地质手册》1999

岩石名称

颜色

物质成分

结构

其他特征

黏土岩类

高岭石黏土

白色,浅灰色,淡黄色

主要为高岭石(90%以上),其他还混入黄铁矿、菱铁矿、石英、长石等

泥质结构、鲕状结构

致密状,性脆,有滑感,加水成可塑性

蒙脱石黏土(膨润土、膨土岩、斑脱岩、漂白土)

白色,浅黄色,浅绿色等

主要为蒙脱石

泥质结构

化学成分不稳定,含较多的MgO、CaO,加酸起泡,有滑感,水浸后强烈膨胀

页岩

有浅绿、淡灰、灰黑、浅黄、褐、浅红色等

高岭土、石英、云母、绿泥石及其他云母矿物

泥质结构、粉砂泥质结构、砂泥质结构

有土味,无光泽,呈致密状,具有沿层理面分裂成薄片或页片的性质。

加盐酸强烈起泡的为钙质页岩;坚硬致密的为硅质页岩;呈黑色而不污手的为黑色页岩;黑色且污手的为炭质页岩;不污手用刀片刮之可成为连续的刨花状,用火烧之有煤油味的为油页岩

化学及生物化学岩类

泥灰岩

白色、浅黄、浅褐、浅红、浅绿、黑等色

黏土及石灰质的混合物,碳酸钙含量在50%以上

隐晶质结构、微粒结构

加稀盐酸起泡,反应后残留有泥点,有黏土味。

易风化

石灰岩

白色、浅黄、浅灰色等

以方解石为主

隐晶质结构、细粒结构等

产状呈层状,遇到稀盐酸起泡剧烈,按成因可分为:

生物灰岩、碎屑灰岩、化学灰岩等

白云岩

白色、黄色、灰色、黑色等

以白云石为主

隐晶质结构、生物结构、碎屑结构

遇冷盐酸不起泡或起泡微弱。

风化表面常见一些纵横交错似刀砍状的细沟纹

硅质石灰岩

方解石、石英玉髓在5~25%

硅质以分散状态存在岩石中,硬度大而脆,加盐酸不起泡,常夹燧石条带

硅藻土

白色、淡黄色

由硅藻类及部分放射虫类的骨骼和海绵骨针组成

生物结构

岩石质轻,多孔,胶结不紧,有粗糙感,无粘性和可塑性

硅华

灰白或带棕色,有时带珠状光泽

蛋白石

从温泉及间歇泉沉积出来的一种蛋白石沉积物,质疏松。

形态多呈多孔状,致密块状,钟乳状等

注(摘自《普通地质学》):

钙质泥岩和页岩---含碳酸钙(5~25%)。

碳酸钙成分过多则过渡为泥灰岩。

常见变质岩现场鉴别

(一)

本表引自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主编的《铁路工程地质手册》1999

岩石名称

颜色

物质成分

结构与构造

其他特征

接触变质

角岩

灰白、白色,黑色

堇青石,红柱石,硅线石,还有黑云母、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等

花岗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不呈片状构造,具贝状断口,外表和细粒玄武岩相似。

角岩命名主要根据矿物成分

白色、灰色或其他颜色

以方解石、白云石为主。

不纯者含有橄榄石,蛇纹石,石榴石,辉石,角闪石,云母,绿帘石等

等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常具带状或美丽而弯曲的条纹,加稀盐酸起泡剧烈,小刀可刻划。

由接触热液变质及区域变质而成

白色、浅红色

主要由石英、长石组成,其次还有云母、绿泥石、绿帘石、磁铁矿、石墨等

等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致密坚硬,不能劈成薄片,现玻璃或油脂光泽,与沉积石英在结构上有区别

黑色至暗灰色

黏土矿物

块状构造

根据变质程度的深浅,含有堇青石,石榴石,红柱石等变质矿物,致密,常见与泥质岩石、酸性岩浆岩接触

动力变质岩

构造

角砾岩

各种矿物

压碎结构

由任一成分的岩石经动力破碎而成,并为细粒粉末所胶结

各种矿物

压碎结构

岩石被压碎后,原始岩石的性质可以根据矿物成分和岩石中未被破坏的结构特征加以判定,花岗岩被压碎,则称压碎花岗岩;辉长岩压碎,则称压碎辉长岩

各种矿物

碎裂结构

在压碎岩基础上进一步剪切变形,矿物遭到强烈破碎,沿裂隙发生摩擦滑动,碎屑形状不规则,边界参差不齐,岩石裂隙间有少量碎粒、糜棱物质或次生的泥、硅、铁、锰等物质充填

各种矿物

糜棱结构

是岩石强烈破碎作用的产物,一般在断裂两侧岩石彼此强烈研磨时形成,其中夹有原始岩石未被磨碎的部分

颜色与原岩性质有关

绢云母、绿泥石

千枚状构造

重结晶显着,多组片理,矿物定向排列,石英重结晶,深变质带

玻璃质

块状构造

由剧烈错动产生高温熔融后快速冷凝而成,呈脉状,多在剧烈错动带内分布

常见变质岩现场鉴别

(二)

本表引自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主编的《铁路工程地质手册》1999

岩石名称

颜色

物质成分

结构与构造

其他特征

多为深色或近似黑色

黏土,云母,绿泥石,石英,长石

矿物颗粒甚细,结构致密,板状构造

质致密而均匀,具光滑的板状形态,是由页岩经低级变质的产物,敲击时声音清脆

绿色,深红色,灰色及黑色

绢云母,石英,长石,方解石等

矿物结晶较细,构造介于板岩和片岩之间,为片状构造,鳞片变晶结构

外形似板岩,但较板岩脆,表面显丝绢光泽,易分解薄而平的石板,由页岩或隐晶质的酸性岩浆岩经低变质而成

各种颜色

角闪石,云母,绿泥石,滑石等

结晶较粗,片状构造,变晶结构

是一种具有片状构造的结晶岩,颗粒比千枚岩粗,极易碎裂成片状,属中变质和低变质的产物,极少数属于深变质的

灰色,黑色

主要由云母组成,还有石榴子石,十字石,蓝晶石,石墨等

片状构造,鳞片变晶结构

极易沿片理方向剥开,是中变质作用的产物。

片岩中如果含石英较多,则为石英片岩;含角闪石较多,则为角闪石片岩;含滑石较多,则为滑石片岩。

其中颜色视含矿物而定

颜色不一,视矿物而定

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等,还有少量的堇青石,硅线石,石墨,石榴石,十字石,蓝晶石

结晶粗大,片麻状构造,带状构造,鳞片变晶结构

矿物肉眼常可辨认,呈条带状或眼球状分布,片麻岩的命名可根据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命名,如花刚片麻岩。

主要存在于深变质带与中变质带中

绿,黑绿色

角闪石,长石,有时还有石榴石,绿帘石,辉石及黑云母

片状构造,纤维变晶结构

它是由各种辉长岩或闪长岩变质而成,有时还可由含镁的泥灰岩变质而成。

常呈不大的层状,夹于片麻岩及云母片岩为主的变质岩之间

片岩:

石英片岩、角闪石片岩岩质较硬,强度相对较高;云母片岩、绿泥石片岩、滑石片岩、石墨片岩等性质较差,其强度较低。

常见变质岩现场鉴别(三)

本表引自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主编的《铁路工程地质手册》1999

岩石名称

颜色

物质成分

结构与构造

其他特征

基体富含铁镁矿物,如斜角闪石,角闪石岩,辉石岩。

岩脉为斜长花岗质、花岗岩、伟晶质、长英质

统称贯入混合岩,变质岩基体和花岗岩岩脉相混杂,岩脉物质占次要地位,岩脉物质常呈“胶结物”状态出现,外形与一般角砾岩相似,呈角砾状

一般基体含黑云母、角闪石等,并具有良好片理的岩石

统称贯入混合岩,变质岩基体与花岗岩岩脉相混杂,岩脉物质占次要地位。

眼球一般为单独的长石晶体,有时则为长石的集合体或长石、石英的集合体

基体为暗色,岩脉以粉红色或灰白色为主

基体为片理良好的片岩(特别是云母片岩)、片麻岩。

岩脉为花岗质

带状构造

统称贯入混合岩,变质岩基体与花岗岩岩脉相混杂,岩脉物质占次要地位。

岩脉基本平行片理分布,与暗色的基体常呈条带状互层

基体为各种长英质的变质岩与片麻岩

片麻状构造,变余结构

基体中的矿物成分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仅部分暗色矿物仍显残留痕迹,有时还含有大小不等成透镜状团块的暗色矿物集合体,由黑云母或角闪石组成

矿物成分相当于花岗岩或花岗闪长岩

片麻状构造,带状构造,斑点构造,变余结构

有些部分具有暗色矿物较集中的矿物斑点、条带或团块,呈不均匀的分布。

混合花岗岩与岩浆形成的花岗岩的区别:

1、混合花岗岩与周围的岩石呈逐渐过度关系,无侵入接触的直接界线;

2、混合花岗岩无完整固定产状形态,只能在那一地段以它为主,界线很难圈定;

3、岩石中的基体片麻状构造与周围其他变质岩的片理产状相一致;

4、岩性较不均匀,有些地方全为花岗质而无暗色矿物,有些地方则暗色矿物和斜长石较多,有时还含有交代斑晶及伟晶质团块;

5、没有侵入体的一般特征(岩相分带,接触变质,派生岩脉)

常见变质岩现场鉴别(四)

本表引自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主编的《铁路工程地质手册》1999

岩石名称

颜色

物质成分

结构与构造

其他特征

白色、灰白色

钠长石

等粒变晶结构

花岗岩类岩石遭受后期热液的作用,发生交代蚀变,花岗岩中钾长石为钠长石所交代

白色、浅灰色、浅黄、浅红、绿色、黑色

蛇纹石为主,其次为水镁石,菱镁矿,滑石等

斑状变晶结构,呈致密块状

常被许多滑石、菱镁矿、石棉的矿物所穿切,有时会形成纤维状的蛇纹石、石棉。

为超基性岩浆岩,经自变质作用而生成

外表灰黄、灰绿或粉红色

石英、白云母为主,含黄玉、电气石、萤石、绿柱石、金红石等

块状

分布在花岗岩侵入体边缘,接触带或矿脉两侧,有时疏松多孔

表面常为暗绿、暗棕色

石榴子石、辉石或绿帘石、符山石等

块状或斑杂状

晶形完整,粗大,常疏松多孔,有时为细粒或致密状,比重较大,中酸性侵入岩与碳酸岩类岩石或中基性火山岩接触变质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