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4.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5494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4.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4.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4.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

八年级语文测试(A卷)

第Ⅰ卷

基础知识(1--8题22分,共47分)

1.A、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3分)

鄂(  )濂(  )瓦砾(  )阻遏(  )

果酱(  )屠杀(  )

B、根据拼音填汉字。

(5分)

地jiào(  )dī(  )防

荒miù(  )莲péng(  )憧jǐng(  )

2.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豁然开朗(huò)问津(jīnɡ)B.亵玩(xiè)鸿儒(rǔ)

C.箬篷(ruò)篆章(zhuàn)D.决眦(cì)幽咽(yè)

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阡陌(田间小路)交通,鸡犬相闻。

B.其两膝相比(靠近)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C.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于)。

D.急应河阳役,犹得(还能够)备晨炊。

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那核舟的底面稍平,上面题着雕刻者的名字。

B.贷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C.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D.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偷盗的人不再滋事。

5.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眼花嘹乱晨曦血腥闪烁

B.臭名昭著荒谬憧憬珐琅

C.响彻云宵杀戮箱箧揣摩

D.精疲力竭纳粹鞠恭铁锈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词语恰当的是()(2分)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江阴要塞,长江。

A.占有牵制封锁

B.占领控制封锁

C.占领控制封闭

D.占有牵制封锁

7.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妥当的一项是()(2分)

A.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所以西路当面之敌锐不可当,纷纷溃退。

B.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C.老妇人又捧起土来继续往坟上盖,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

D.两个强盗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荡然无存。

8.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赵树理写的小说,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

C.《蜡烛》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

D.雨果,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

9、填空:

(每空一分,共25分)

(1)《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______国的作家______。

他的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芦花荡》是孙犁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____________

(3)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4)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鹤楼》崔颢)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送友人》李白)

(6)苔痕上阶绿,。

谈笑有鸿儒,。

可以,阅金经,,。

⑺予独爱莲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⑻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左刻“,”,石青糁之

10、用“我到过欧美”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要求不得改变原意.(4分)

北京是美丽的,我知道,因为我不但是北京人,而且到过欧美,看见过许多西方名城.

重组:

我到过欧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阅读理解分析(53分)

(一)(共计15分)(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③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④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⑤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

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⑩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1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1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13)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1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1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

(1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17)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1.文中的第①段是这篇消息的______部分,括号内的字是新闻的电头,作用是____________。

时间精确到“时”暗示____________。

(2分)

12.文中两次出现“至发电时止”,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3.新闻一般以记叙为主,“用事实说话”,但可以穿插议论。

本文从两方面议论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这两个方面各是什么?

(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最后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5.根据你所掌握的新闻知识,写一篇百字左右的校内新闻简讯。

(5分)

(二)狭路相逢(18分)

[美]彼得•勃德威•邦勒郭

几年前,我随一个旅行团去珍珠港旅行。

团中有一位牧师在事发当天——1942年12月7日,日本偷袭并击毁我们太平洋舰队的那天,正在此地。

他给团友们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当天的种种恐怖:

大火,沉船,枪林弹雨,炮声轰轰。

我也在听,眼角突然瞥见一个六七十岁的日本游客走进了纪念馆。

他打扮得很刻意而整齐——笔挺的领带,扣得一丝不苟的运动夹克,锃亮的棕色皮鞋。

这身打扮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

因为即使是白领人士,哪怕是电视新闻主持人,到了夏威夷也很少西装革履,大家都是穿一件敞领的夏威夷T恤。

日本人的身旁有两个女人,年纪大一点的应该是他的妻子,另一个可能是他的女儿。

两个女人都衣着保守,穿着精致的鞋。

日本人左手有几分害羞地拿着一个花环,花环很精美,直径足有18英寸,看上去价格不菲。

团里的老兵继续讲着他的经历——他被困在甲板底下,大水冲来,他辨不清方向,大火就在头顶上,浓烟使他窒息,战友就死在他的脚下,他在黑暗中挣扎着逃命。

所有的团员都听得聚精会神,只有我注意到了:

那个日本人正朝我们走近。

我正看着他的时候,他停了下来,对他的妻女说了些什么。

他们静静地站着,几乎有些庄严。

然后,日本人紧了紧他的领带,又把夹克的褶子弄平。

好像在做什么准备似的,他抖了抖肩,深深地吸了口气,然后又吐出来。

接着,他独自一个人,面色郑重地走到这只沉舰的栏杆处。

其他的人仍围在那位老兵身旁,似乎没有人注意到这个日本游客的存在。

我不认为他听得懂美国老兵的话,可是我看到他在栏杆旁,弯下腰去,鞠了一个90度的躬。

他开始说话,我仔细听,但不能听懂。

可是从他的表情和语气,我猜出了他话里的意思,那里面承载了太多的内容:

认错,悲伤,尊严,同情和祝福。

他静静地祷告完后,沉重地将那花环抛向了海水中——便是那同样一片海水,刚才那位美国老兵一直都在提到。

日本游客看着花环随着海浪漂远,他努力要保持常态,可是眼泪泄漏了他的感情。

我猜他也是个老兵,当年曾驾着飞机投下枪药弹炮,炸毁了我们的军舰。

或许,他这次便是来忏悔的,不是对我们的政府,而是对他曾以战争的名义夺去的那些年轻的生命。

日本人又向后退了几步,缓缓地,深深地,鞠了个躬。

然后他站直身子,回到家人身边。

使命既已完成,他们似乎准备离开了。

正当日本老兵准备离去的时候,我注意到一个一直靠着墙的美国人移开了步子。

他衣着随意,肚子微凸,头发稀少,手拿一顶帽子。

我突然想,这个人大概也是个二战老兵。

或许他也参加了太平洋海战。

来这,也有他的使命吧。

当那家日本人经过他时,美国老兵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我紧张了,怕他们冲突起来。

日本游客有几分迷惑,脸上露出惊讶和难过的神色。

他的家人,眼睛盯着地上,也停下脚步,聚在他的身旁。

出人意料的是,美国老兵挺直腰来了个立正,他缓缓举起了他的右手,在额前硬硬地停下——他给他的宿敌敬了个军礼。

日本老兵突然明白过来,立即回以军礼。

刚才聚着听故事的游客纷纷散去,两个老兵似乎遗世而存,联系他们的是共有的痛苦、荣耀和记忆。

美国老兵放下了他的右手,仍保持着立正的姿势,向后退了一步;日本老兵,双手笔直地贴在脚两侧,向他面前的这个人鞠了个躬。

出乎我意料的是,美国老兵回鞠了个躬。

两个人一个字也没说,也不需要说。

那两张被泪水浸湿的严肃的脸,已经向彼此表达了任何语言都无可言及的感情。

16.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4分)

瞥(  )见T恤(  )忏(  )悔浸(  )湿

17.“我”“眼角”为什么能够“突然瞥见”日本游客?

“刻意而整齐”的打扮从心理方面怎样理解?

(2分)

18.怎样解释“日本人的左手有几分害羞地拿着一个花环?

”作者为什么要说明这个花环“很精美”且“价格不菲”?

(2分)

19.文中哪处表现了日本老人“几乎有些庄严”?

他为什么要“深深地吸一口气”(2分)

20.作者为什么在“沉重地将那花环抛向海水中”后强调地注释出——“便是那同样一片海水。

”(2分)

21.为什么说“或许,他这次便是来忏悔的,不是对我们的政府,而是对他曾以战争的名义夺去的那些年轻的生命?

”(2分)

22.一个是侵略者,一个是付出了惨痛代价的被侵略者,他们怎么会有“共同的痛苦、荣耀和记忆”?

(2分)

23.你怎样理解文题“狭路相逢”和文章的主题?

(2分)

(三)(20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有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

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2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②无论魏晋()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④遂与外人间隔()

25.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渔人甚异之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③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6.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2分)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C.欲穷其林林尽水源

D.未果后遂无问津者

27.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2分)

A.出:

既出,得其船皆出酒食

B.乃:

乃大惊乃不知有汉

C.复:

复前行不复出焉

D.舍:

便舍船屋舍俨然

28.本文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组织材料,细读文章,完成文章结构图。

(2分)

——访问桃花源——

29.以“桃花源美,美在……”写几句赏析性的话。

(4分)

第Ⅲ卷

作文(50分)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等待。

等待亲人的归来,等待朋友的问候,等待春天的到来,等待赞许的目光,等待假期的来临,等待2008奥运的召开,等待宝岛台湾的回归……等待是一种幸福,等待是一种希望,等待是一种无奈,等待也是……

请以“等待”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八年级语文测试(B卷)

Hi,同学,展示自己的时候到啦,当你走进考场,你就是这里的主人。

只要心境平静,只要细心、认真地阅读、思考,你就会感到试题并不难。

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请相信自己。

你可一定要冷静思考、沉着答卷啊!

祝你成功!

老师真诚提醒你:

1.请你务必在指定的位置填写好班级、姓名、考号。

2.请你务必严格遵守考试纪律。

3.请你务必书写认真、工整、规范,卷面干净、整洁、美观。

第Ⅰ卷

基础知识(50分)

一、语言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

A.环绕(rǎo)悠闲(yiōu)B.锐不可当(ruǐ)舀水(yǎo)

C.横渡(hènɡ)溃退(kuì)D.鞠躬(jū)奇迹(jì)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制栽赃物B.富丽唐皇拂晓

C.丝绒精彩D.尖利鬼鬼崇崇

3.下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B.王东张皇失措地跑到学校,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C.她已经精疲力竭,坐在那里休息了好长时间。

D.这是一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作品。

4.选出比喻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鲜嫩的芦花像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

B.母亲眺望的目光是一根无形的线,牵扯着远方游子的心。

C.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里,势不可挡。

D.每一朵盛开的花像一个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进攻下,南阳守敌弃城南逃。

B.欢迎志愿军凯旋归来。

C.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左右的距离。

D.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

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6.判断正误。

对的打“√”,错的打“×”(4分)

(1)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

(2)《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他所叙述的干瘦的老头子勇敢作战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白洋淀。

()

(3)《蜡烛》写的是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上的故事。

展现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

(4)雨果是英国作家,他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

()

7.李阳同学去文具店买钢笔,你觉得他怎样和营业员对话才得体?

(3分)

李阳指着柜台中的钢笔对一位三十五岁左右的营业员说: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营业员拿出两支钢笔让他挑选。

(李阳想再多挑选几支),他对营业员说: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阳挑好后问:

“请问多少钱一支?

营业员答:

“九元五角。

(李阳嫌贵,不想买)他说: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指出下列对应有错的一项(3分)()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刘禹锡

B.嘻!

技艺灵怪矣哉!

——《核舟记》——魏学洢——明朝

C.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白居易——唐代

9.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那核舟的底面稍平,上面题着雕刻者的名字。

B.贷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C.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D.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偷盗的人不再滋事。

10、A、文学常识填空。

(12分)

(1)《桃花源记》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

文中借虚构的桃花源,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陋室铭》选自《________》,“陋室”的意思是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__。

(3)《爱莲说》的作者是_______,字茂叔,_______(朝代)________家。

(4)《礼记》是_______家经典之一,西汉_______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其中的《大道之行也》指明了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________。

B、默写。

(10分)

(1)山不在高,__________。

水不在深,__________。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阅读理解分析(50分)

(一)(共计18分)(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③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④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⑤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

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⑩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1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1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13)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1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1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

(1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阴要塞,长江。

(17)我军前锋,业已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1.从备选答案中选择准确的动词填在文中横线上。

(3分)

A、切断B、占领C、封锁D、控制

12.写出这则新闻的起迄句,并说说从那三方面总领全文。

(3分)

13.主体部分详写了什么?

并说说为什么详写?

(3分)

14"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这一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分)

16.画横线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起什么作用?

(3分)

17、“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一句中“很”字能否删去?

为什么?

(3分)

(二)父亲的难题(12分)

小保罗是个三年级的小学生。

他父亲虽然空闲时间不多,但晚上却经常同他的孩子在一起。

父亲喜欢孩子,总是津津乐道、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些富有教益的寓言和别的故事。

一个星期五的晚上,保罗和姐姐玛莎在忙着刷保罗的田径鞋,因为他要参加学校明天举行的一场短跑比赛。

坐在沙发里读报的爸爸摘下眼镜,凑过身子,又唠唠叨叨地讲起了他的寓言来,他讲的是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保罗记得自己已经听过好些遍了,实在叫人腻味。

末了,爸爸对似听非听的保罗语重心长地说:

“孩子,你一下要记住,动作缓慢的乌龟之所以能跑赢兔子,是因为它的踏实和韧性。

”然而保罗还是低垂着头,默不作声地弄他的鞋子。

爸爸的口吻变得有点严肃:

“难道你不觉得应该从乌龟身上获得一些教益吗?

保罗神情困惑地朝天花板呆望了一阵,然后回过头来看着爸爸:

“这么说,你是要我指望贝利、托尼、萨里在明天的60米的赛跑中会像兔子那样躺下来睡觉吗?

爸爸心里颇感惊讶,怎么也想不到儿子会突然冒出这样的话来。

他沉默了一会儿,略为发窘地回答:

“我没有说乌龟会指望兔子在中途睡觉。

“乌龟一定事先知道兔子在比赛时会睡觉的。

”保罗反驳道,“要不然傻乌龟就是不自量力,竟敢和兔子较量。

谁都知道,兔子的速度起码要比乌龟快上100倍!

“乌龟压根儿就不知道兔子会睡觉。

”爸爸坚持道,“它是靠坚持不懈的努力,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向前爬才取得胜利的。

小保罗把两只小手的手指勾在一起,认认真真地思忖着。

“我可不相信。

”他倏地站起身来,“乌龟的胜利完全是靠运气,要不是碰巧兔子中途睡觉,它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跑赢兔子。

即使乌龟比你说的踏实还要踏实100倍,它仍然跑不过兔子!

爸爸的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名状的笑容,捏着报纸的手颓然落在膝盖上……

18、联系上文,说说文中加点语句具体指什么?

(3分)

19、对于乌龟取胜的原因,小保罗父子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请简要回答。

(3分)

11、“父亲的难题”是指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3分)

12、从父亲遇到难题这件事中你得出什么启示?

(3分)

(三)(12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13、解释下列词语。

名_______调________丝竹_____________行__________(2分)

14、翻译句子:

(4分)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孔子云:

何陋之有?

15、结合课文内容,谈谈文章结尾引用孔子“何陋之有?

”的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有人认为本文反映出了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为什么?

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