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教学在新课标理念下的应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5427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放式教学在新课标理念下的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开放式教学在新课标理念下的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开放式教学在新课标理念下的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开放式教学在新课标理念下的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开放式教学在新课标理念下的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放式教学在新课标理念下的应用.docx

《开放式教学在新课标理念下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放式教学在新课标理念下的应用.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开放式教学在新课标理念下的应用.docx

开放式教学在新课标理念下的应用

开放式教学在新课标理念下的应用

  摘要:

目前,我们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情况,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加重。

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就要认真研究新课标精神,实施有效的“开放性教学”。

本文针对当前提倡开放式数学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和思考。

关键词:

开放式教学;探究学习;合作交流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因此,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新课程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落实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去。

有了新教材、好教材还必须有好教法、新教法,不能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的老教法,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

开放式教学是新课标理念下的其中一种课堂教学方式,问题开放、解题开放、教学开放是开放式教学的创新教学模式。

以下是笔者在工作中对开放式教学的点滴体会:

  一、开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为解决生活问题而服务。

学生学习数学是学生生活常识的系统化,离不开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

对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

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和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每一个学生都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内容发生相互作用,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况,营造一种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在教师的适时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资料,获得体验,从而学会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

例如: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生活中的图形”,这是开学的第一节课。

笔者利用学校尚未正式上课的一个早晨,将学生带到本校附近的休闲公园。

一进入公园就拉开了第一节课的序幕,伴着清新的空气,学生们趣味盎然地进入了一个奇妙的几何王国。

仰视各种形状的古典建筑,俯瞰脚下的条石和廊柱……。

在教师的循循诱导下,学生们时而热烈抢答、娓娓叙述,时而静静地凝神思考,圆柱、棱柱、棱锥、圆锥、球体;点、线、面……一个个几何图形的特征如此深刻地篆刻在学生们的脑海里,他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原形,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又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解题开放

“传统问题”通常具有唯一正确答案,甚至唯一正确的解题方法。

“开放性问题”与之相比更适合使所有学生参加到解题活动之中,他们可依据各自的水平进行求解。

开放性问题包括分析思路开放、解题方法开放、解答开放。

在分析题目时,以往只是从条件或结论出发思考,其实可从不同思维角度去寻觅解题的途径,为学生的思维空间留下充分的余地。

  例如:

1.如图,∠C=∠D,请补充一个条件,使△ACB≌△BDA,你补充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写出一个你所喜欢的函数,使它的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的是______________。

  这两题都属于解答开放,答案不唯一。

  除了从分析思路方面培养学生思维,在解决问题时,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技巧,不必强求固定的解题模式与程序,提倡学生一题多解、教师一题多变。

  例如: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P76页定理证明:

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要求学生画图、写已知、求证。

  已知:

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C。

  求证:

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要证梯形是等腰梯形,只要证两腰AB=CD即可,而证线段相等有多种方法,此题可根据思考的角度不同,添加的辅助线位置也不同。

在解题方法上就有三种不同的解法:

  方法一:

分别过点A、D作AE⊥BC于E,DF⊥BC于F,证明△ABE≌△DCF,从而有AB=CD。

  

  方法二:

过D点作DE∥AB交BC于E,得平行四边形ABED及等腰△DEC,由AB=DE,DE=CD得证AB=CD。

  方法三:

分别延长BA、CD交于E点,证△EBC与△EAD是等腰三角形,得EB=EC,EA=ED,从而有AB=CD。

  开放解题实际上是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放教学模式

  新课标指出: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数学组织形式上倡导合作、讨论、交流,在探究中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没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就谈不上开放式教学。

教师应引导学生探索,还课堂于学生,尽可能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际上,教学过程是师生间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过程。

  1.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学习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在课堂内外完成的。

那么要想实施探究学习,就要在课堂内外都下功夫。

目前的学校教学,课堂仍然是主阵地。

因此,在课堂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来。

  

(1)激发探究欲望。

探究欲是一种内在东西,它解决的是“想不想”探究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经常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之中。

  

(2)适当留出探究问题的空间。

要想让学生真正地探究学习,问题设计是关键,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

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梯度和发展性,让学生能“跳一跳,摘桃子”。

  (3)留好探究问题的时间。

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出他的教学观。

探究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探究时间,否则就是一句空话。

因此,如何有效地分配好课堂的45分钟是探究学习成功的保障。

  (4)探究学习的方法。

①独立发现法:

教师把要发现的对象隐藏在教学情景中,由学生独自猜测、推导、实验、论证;②发明操作法:

教师引导学生将小设想与小制作结合起来,进行数学实验;③归纳类比法:

各种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由学生找出其异同点。

  (5)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无论成功或失败,都会有自己的体验。

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就会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合作交流

  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他们会看到各种不同的理解和思路。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养成互相接纳、赞赏、争辩、互助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大胆地对同学、教师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批判,通过这种合作交流,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

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如下几点:

  

(1)明确交流的目的。

教师在组织课堂交流讨论时要做到心中有数:

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要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决不能把它当成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上的点缀。

  

(2)确定好交流的问题。

教师要精心选择好学习中有交流讨论价值的问题,即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其次,所确定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再次,创设的问题应有一定的难度,处于大多数同学的“最近发展区”。

  (3)建立起和谐的交流氛围。

教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积极引导和鼓励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当学生讨论缺乏自信时要通过鼓励给予力量;当学生有独特见解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当学生有困难时要适当给予支持;当学生讨论获得成功时要充分肯定,使每位学生不用担心自己的意见被批评,让大家都能敢于参与、乐于参与课堂的交流讨论。

  (4)创设好交流讨论的情境。

教师在组织课堂时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发交流讨论的冲动。

  

  (5)控制好讨论的时间和节奏。

  新课标理念下的开放式教学重在开放,贵在创新,但也不能过分强调“开放”而完全放弃教师的引导责任。

常规教学集中于“收敛型思维”,而开放式教学侧重于“发散型思维”的培养,两者并存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补互促。

希望开放式教学能在收敛型与发散型思维之间建立起很好的平衡,教师既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千方百计地给具有不同天赋和潜能的学生创造一个发展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思维节奏自由自在地学习。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S].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钱佩玲,邵光华.数学思想方法与中学数学(上册)[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傅道春,齐晓东.新课程中教学技能的变化[M].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