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浆纸集团战略分析研究论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5339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亚洲浆纸集团战略分析研究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亚洲浆纸集团战略分析研究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亚洲浆纸集团战略分析研究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亚洲浆纸集团战略分析研究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亚洲浆纸集团战略分析研究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亚洲浆纸集团战略分析研究论文.docx

《亚洲浆纸集团战略分析研究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亚洲浆纸集团战略分析研究论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亚洲浆纸集团战略分析研究论文.docx

亚洲浆纸集团战略分析研究论文

亚洲浆纸集团战略分析研究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

一、全球浆纸行业背景

近年来,全球浆纸行业发展迅速,特别是近10年来,全行业的发展突飞猛进。

据公开资料显示,从2005年开始,近4年全球浆纸出现已供大于求的局面,其中:

2005年生产量为36,703万吨,消费量为36,640万吨;2006年生产量为38,200万吨,消费量为38,176万吨;2007年生产量为39,430万吨,消费量为39,418万吨;2008年生产量为39,090万吨,消费量为39,133万吨。

由于近年来全球造纸业的快速发展,作为上游原料的纸浆,也出现供不应要求的局面。

其中:

2005年纸浆生产量为18,898万吨(消费量数据暂时无法获得);2006年生产量为18,660万吨,消费量为19,828万吨;2007年生产量为18,835万吨,消费量为19,619万吨;2008年生产量为19,240万吨,消费量为19,302万吨,近年来整体呈现供不应求局面(见图2)。

二、中国浆纸行业背景

我国造纸行业从1949年的年产22.8万吨;发展到2009年的年产8640万吨,60年翻了近380倍,目前我国纸年产量已接近、甚至超过美国成为世界造纸第一大国。

从1949年到2009年这60年间,中国纸业从年产不足30万吨发展到8640万吨,我国纸业从一个几乎完全依赖进口,一个在世界上无足轻重的造纸弱国,到今天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造纸大国,这其中的变迁,是翻天覆地的。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造纸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目前中国已成为引领全球造纸工业发展的“发动机”。

在造纸产量上,从2000年的1443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近8649万吨,增加了5.5倍,平均年增长率超过20%,从2001年中国造纸产量和消费量排名全球第二之后,中国已经连续7年成为世界第二造纸大国。

表12000-2009年中国造纸生产量和消费量统计

年份

生产量(万吨)

比上年增长%

消费量(万吨)

比上年增长%

2000年

2487

3017

2001年

3777

51.87

4266

41.40

2002年

4667

23.56

5226

22.50

2003年

4849

3.90

5371

2.77

2004年

5413

11.63

5923

10.28

2005年

6205

14.63

6559

10.74

2006年

6804

9.65

6904

5.26

2007年

7350

13.08

7290

10.45

2008年

7980

8.57

7935

8.85

2009年

8640

8.27

8569

7.99

据造纸协会当时统计,2000年我国1万多家造纸企业中,年产量在10万吨以上的只有32家,3~10万吨有100家,1万吨以下的企业还有5320家。

在九十年代后期,在国家开始整治造纸工业污染问题后,关闭了大量万吨以下的小厂。

为了改变造纸落后的局面,国家多次从政策层面上把造纸行业作为支持技术改造的重点行业之一,至2009年,造纸企业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数已降到3700余家。

但在产业规模、装备水平、产品质量的大幅度提升的背后,也是产品供大于求,即生产大于消费。

即我国纸业已彻底结束了供不应求和生产制胜的旧时代,在行业产能出现阶段性过剩下,中国纸业进入了一个战略制胜的新发展阶段。

三、亚洲浆纸企业简介

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AsiaPulp&PaperCo,Ltd.,简称APP)于1994年10月在新加坡注册成立。

由亚洲知名华人企业家黄亦聪先生在印尼创立的著名财团——金光集团(SinarMasGroup)旗下子公司。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APP现已发展成为世界纸业十强之一,总资产约200亿美元,年生产及加工总产能约1400多万吨,拥有100多万公顷速生林。

自1992年起,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为投资重点,先后斥巨资建立了以金东、宁波中华、宁波亚洲、金华盛、金红叶、海南金海等为代表的、具世界领先水平的大型浆纸业企业,以及大规模的现代化速生林区。

其中,金东纸业是中国最大的造纸企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一铜版纸生产企业;宁波中华和宁波亚洲是中国最大的工业用纸企业之一;金华盛是中国最大的无碳复写纸企业;金红叶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生活用纸企业;海南金海是中国最大的制浆企业;亚龙是中国最大的纸制品加工企业。

目前,APP在中国拥有20多家全资和控股浆纸企业,并拥有30余家林场,总资产790亿人民币,年加工生产能力约760万吨,2009年在华销售额超过345亿元,拥有全职员工3.7万余名。

目前在华已造林32万公顷,逐步形了成林浆纸一体化的循环经济模式。

在产业环保领域,截至2009年底,APP在华环保投入已超过50亿人民币,逐步改变了传统造纸工业的污染形象。

同时,APP始终不忘积极推动社会回馈计划,积极协助政府与社区的各类工作,到2009年底,APP累计在华纳税134亿,各类捐助超过6亿元人民币。

三、亚洲浆纸企业基本资料

【企业愿景】永续经营,重视企业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关系。

【企业使命】通过引入世界领先水平的设备和技术,以及规模化的生产方式,以期促成中国纸业从传统向现代化的革新;同时,通过自身的环保实践,将绿色纸业观念引入中国,为中国纸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战略目标】成为21世纪成为世界一流的林、浆、纸一条龙企业。

【战略措施】分散造纸,集中制浆,广泛植树造林和林、浆、纸一体化。

第二部分行业环境分析及战略策略

一、全球浆纸行业发展特点

1、林纸结合,科技含量高,综合竞争力强。

目前,全球十大纸业公司中有一半以上的公司拥有大规模林地开发权,如国际纸业(IP)是世界上最大的造纸和林产品公司,其年木材加工能力超过1亿立方米;斯道拉恩索在芬兰和瑞典拥有260万公顷的林地;王子制纸在全球拥有14.3万公顷的林地。

这些公司林纸结合较好,产业链较完整,除了生产浆纸产品外,还有林产品加工、化学助剂、物流等产业。

还有金佰利、UPM等公司,在产品上自主创新,科技量高,为开拓市场提供非常有利的条件,并在特定市场占据较大的优势。

由于这些公司林纸产业链结合较好、科技创新能力强、规避风险手段多,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和稳定经营业绩的综合实力。

2、规模企业单个产量大,规模效益显现。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造纸业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频繁的并购重组,已形成了若干个纸业“航空母舰”。

据相关资料统计,目前世界前50家最大的造纸公司产量已占全球纸和纸板的一半以上,最大的造纸企业——美国国际造纸公司(InternationalpaperCo.IP),2008年总产量近1900万吨。

现代化造纸业已向设备大型化、自动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呈现出企业规模化、技术集成化、产品多样化、功能化、生产清洁化、资源节约化、林纸一体化和产业全球化发展的突出特点。

3、环保投入多而对环境影响小。

近年来,由于受到资源、环境、效益等方面的约束,造纸企业立足在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加大力度,加上世界造纸工业技术进步发展迅速,制浆造纸技术的发展和新型化学品的采用,大大降低了造纸的用水量和污染物负荷,从源头上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

目前,发达国家造纸工业的木浆比例都在90%以上。

以木材为原料的纤维更易制造出各种高质量的纸品,且易于污染治理,生产效率高。

在废弃物排放上,许多国家都制订了严格的排放标准,要求企业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在这种压力下,现代造纸业的清洁生产技术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加拿大、瑞典、芬兰等国,造纸企业还建立林浆纸一体化产业链,形成了稳定的循环经营模式。

种种环保投入和措施,使造纸业对环境的影响逐渐越来越小。

另外,从近些年公布的排名看,全球前十大纸业公司一直被美国、芬兰、瑞典、日本所垄断,只是排名之间有微小变动。

美国国际纸业(IP)稳居首位,其营业额几乎是第二位的2倍。

全球十大纸业公司中有一半拥有大规模林地开发权,林纸结合较好,产业链较完整,科技创新能力强,规避风险手段多,所以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和稳定经营业绩的综合实力。

二、全球浆纸行业变动趋势

目前,全球造纸工业的区域格局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欧洲(主要是西欧)、北美和亚太地区(主要是东亚)依然是全球造纸工业的三大中心,但欧洲和北美的造纸市场已处于饱和状态,发展潜力受到市场容量的限制,而亚太地区正成为全球造纸工业发展的引擎。

1、生产和贸易重心向亚太转移。

近年来,由于造纸跨国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全球造纸业的生产和贸易重心出现了由欧美等发达国家向亚太、拉美等地区转移,寻找生产和贸易区位优势。

目前,从全球造纸业跨国公司角度看,为获得持续竞争优势而转移生产重心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

原因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跨国造纸企业,母国的市场已趋于饱和,消费潜力有限,行业景气欠佳,有强烈的动机开拓国外市场。

加上造纸是典型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行业,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劳动力和资源成本日益增加,成本优势丧失。

在制造业内部的产业盈利上,造纸产业的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和销售服务三个阶段的利润回报呈“U”型曲线,造纸跨国公司出于追逐利润的需要,也将竞争重点从产品制造转向技术开发、客户服务和其他高附加值环节。

另外,从区位上看,目前太、拉美等地区在全球造纸行业中的区位优势逐步显现。

如在成本方面,发展中国家和相对落后地区的生产成本比发达国家和地区低得多。

从市场需求看,以中国、印度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对纸和纸板的巨大需求潜力是吸引全球造纸业重心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发达国家造纸企业面临的来自环境保护方面的压力日益增加,也迫使其将对环境具有较大负面影响的造纸业生产环节向发展中国家和相对落后的地区转移,以减少自己承担的压力。

2、林浆纸一体化。

目前世界造纸工业普遍采用林纸一体化发展模式,国际大型制浆造纸企业以多种形式建设速生丰产原料林基地,将造林、营林、采伐、制浆、造纸结合起来,形成以纸养林、以林促纸的良性循环经营的产业链。

如美国、加拿大、芬兰等国,大型造纸企业基本上实现了林浆纸一体化经营。

同时,世界先进国家造纸工业的木材原料已达90%,美国、瑞典等国超过95%。

林纸一体化是资源集约化、生产清洁化、技术集成化、产品功能化和经济规模化的基础,代表世界造纸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3、经营规模化。

从国际纸业发展的趋势看,一些跨国纸业企业的并购重组加剧,生产集中度越来越高,形成了若干强势的纸业“航空母舰”。

目前,国际造纸产业中企业的年平均生产规模都在10万吨以上,先进国家已超过20万吨,世界前50家最大的造纸公司产量合计已占全球纸和纸板产量的一半以上。

规模效益十分明显。

在美国、加拿大、日本、芬兰、瑞典等经济发达国家,一些大型造纸企业已经实现了经济规模化,如美国国际纸业、芬兰的斯道拉-恩索(StoraEnso)及UPM等造纸企业。

企业资产、销售多达上百亿美元,纸浆产量也上千万吨,规模效益十分明显。

4、技术集成化。

目前,世界先进国家造纸企业的制浆、造纸设备已向大型化、机电一体化、自动化、高效率方向发展,造纸中广泛使用信息、网络、自动化控制等技术,并全面进行集成化信息技术管理。

一些造纸企业为了提高纸产品的质量,还依靠科技创新,不但提高技术集成化程度,如单元化信息技术,生产过程集散控制系统(DCS),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系统(QCS),设备运行控制系统(MMC),高度集成信息系统(ERP),技术集成化也是世界造纸工业发展的趋势。

另外,先进国家造纸企业还依靠科技创新,调整技术结构,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广泛使用信息、网络、自动化控制等技术提高了技术集成化程度。

特别是制浆、造纸设备,已向大型化、自动化、高效率的集成化发展。

5、资源集约化。

当前,世界先进的造纸企业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生产方式已实现了由资源粗放利用型向资源集约利用型的转变。

世界纸业强国美国、加拿大、芬兰等国90%以上的企业实现了资源集约化,不仅原料实现自给,而且在生产消耗上也逐年下降。

如吨浆耗木材为4立方米,吨浆耗水量也由八十年代的200多吨降到目前的16.2吨。

6、生产清洁化。

世界发达国家造纸业在推行林浆纸一体化经营的同时,还从生产的各个环节入手,逐步在企业内部推行清洁生产。

如在造纸方面,大多数企业都普遍采用了大型高速纸机和先进的造纸化学制品,大大降低了造纸用水量和污染物的排放。

在制浆技术方面,企业普遍采用最先进的化学热磨机械浆制浆和废水封闭循环系统,基本实现了制浆废水的零排放;在废弃物的处理上,很多企业也利用成熟的废水的封闭循环治理技术及高科技治污设备与环保工艺,在污染治理、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采用先进的技术。

7、产品功能化。

目前国际上的纸制品达1000多种(我国仅有600多种),且世界纸产品需求已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纸制品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方向发展。

低档的书刊纸、书写纸、包装纸及纸板市场逐渐萎缩,高质量的胶印新闻纸、彩色书刊纸、高级文化用纸、高档生产用纸、牛皮纸和牛皮箱纸板、涂布纸等已成为需求主流。

一些跨国企业集团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在生产低档的书刊纸、书写纸、包装纸及纸板的同时,还生产如胶印新闻纸、彩色书刊纸、高级文化用纸、高档生活用纸、牛皮纸和牛皮箱纸板、涂布纸等高质量的产品,以满足现代纸品市场的主流需求。

三、国内行业环境及其变动趋势

我国造纸业自解放后发展也取得突飞猛进的成就,从1949年的11万吨,增长到2009年的8640万吨。

特别是经过几十年的“草木之争”和国家的开放政策,推动了我国造纸业林纸一体化发展,使纸和纸板的产量与消费总量平均年增长率达10%以上的速度增长,是世界造纸行业中增长最快的国家。

在产业集中度上,一批竞争力强的大纸业公司不断涌现;在产品市场国际化、投资和技术装备国际化上,国际化进程也明显加速。

但从总体上看,由于造纸业的现代化进程起步较晚,目前中国造纸业正处于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的转变期,国内造纸产业的技术水平及生产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我国造纸业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原料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行业集中度低、生产装备落后、消耗大污染严重,特别是原料结构不合理,不仅造成对环境污染严重,而且还严重影响企业的产品品种、档次和质量、建设规模、装备水平和生产效率。

更造成我国造纸企业产品长期存在中低档次多,经济效益不高,市场核心竞争力低下。

四、国内市场分析

1、中国造纸业企业结构

近10年来,中国造纸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企业步摆脱“小、散、差、低、脏”不良局面,向规模化、优质化、环保化方向转型,使中国纸业的结构逐渐走向合理、健康。

随着近些年来造纸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大企业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著,2009年前100家造纸企业的产量达到492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8640万吨的57%,资产合计占全行业的60%以上,排名前100位的造纸大企业已经撑起了中国造纸业的半壁江山。

如在行业10强企业中,目前我国纸业达到100万吨以上规模的企业已有9家,分别是东莞玖龙纸业(652万吨)、理文造纸(355万吨)、晨鸣纸业(299万吨)、金东纸业(228万吨)、山东太阳纸业(220万吨)、华泰纸业(155万吨)和宁波中华纸业(148万吨)、金海浆纸(112万吨)和中冶纸业集团(101万吨),30万吨以上24家,10万吨以上有100余家。

目前,我国造纸产业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始向林纸一体化、经营规模化、技术集成化、资源集约化、生产清洁化、产品功能化和循环再利用等方向迈进。

2、中国造纸产业占国际市场的比重

但在看到我国造纸业快速发展、取得辉煌业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是造纸产业大国,远不是造纸产业强国,中国企业与世界前100名企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据2009年9月出版的PPI公布的2008年全球造纸100家企业排名,全球超过1000万吨的企业有4家(美国国际纸业(InternationalPaper),产量1859万吨;金光APP,产量1400万吨;芬兰斯道拉恩索(StoraEnso),产量1258万吨;芬兰UPM(UPM-KymmeneCorporation),产量1064万吨),超过500万吨有19家,超过200万吨有43家,超过100万吨有87家,214家超过50万吨。

而根据统计,我国2009年产量较大的企业中,产量超过200万吨仅有6家,超过100万吨的有8家,超过50万吨的有16家,超过40万吨的有29家,超过30万吨的有43家。

全球最大的造纸企业浆纸产量达到1800万吨,而中国最大的造纸企业产量只有652万吨。

目前看来,产能超过100万吨的造纸企业数量仍然较少,而能进入300万吨产能级别的企业也就是晨鸣纸业、玖龙纸业等极少数企业,因此如果想要打造若干产能超300万吨的造纸企业,行业的并购重组将是必要途径。

另外,国际上根据企业的盈利水平,可把企业分为三个等级。

年盈利1-2亿美元的是小企业,中等企业一般年盈利10亿美元,大型企业要接近100亿美元的盈利。

根据这一等级划分,中国目前没有一家大型造纸企业,国内最大的造纸企业只是中等企业。

此外,全球十大纸业公司大部分都实现了林浆纸一体化,而我国纸业公司也几乎没有形成自己的林纸产业,都没有自制商品浆,优质造纸纤维主要依赖进口,原料成本受外部影响较大,直接导致经营业绩的不稳定和利润下滑。

随着中国造纸工业的快速发展,纤维原料的供给不足,已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在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造纸原料短缺,可能是很多企业一个最最严重的问题。

加上没有建立有效的销售配送系统和持续稳定市场的能力,难以保证获利和规避风险。

3、产业结构分析模型

目前,中国造纸企业在企业规模和销售收入、产业集中度、能源消耗和污染治理,产品出口和国际市场占有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企业规模偏小。

近几年我国造纸工业虽说发展迅速,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涌现出8家百万吨级的纸业公司,但目前中国造纸企业平均规模仅有2.3万吨,仍然是世界造纸企业数最多的国家。

二是销售收入不高。

2008年世界纸业百强销售收入合计3228亿美元,但2008年我国前十大纸业公司总营业额不及全球十大纸业公司第八名的40%。

2009年中国销售收入最大的企业为45亿美元,而在全球100强中已有70家企业超过这一数字。

在全球100强中,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有120家,中国只有8家。

三是国际市场份额较少。

在全球造纸百强企业中,中国大陆只有三家企业进入名单,同时中国出口数量只有405万吨,这也说明中国造纸产业在国际上的地位明显偏弱。

四是产业集中度较低,2009年全国3700余家造纸企业,年生产能力10万吨以上的仅100余家。

而2008年全球造纸100家企业排名中,超过1000万吨的企业有4家,超过500万吨有19家,超过200万吨有43家,超过100万吨有87家,214家超过50万吨。

此外,目前制约行业发展的四大瓶颈和新问题也已逐渐凸现。

一是地域性集中度过高造成资源短缺,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难以满足市场需要,三是造纸机械落后困扰产品水平提高,四是造成严重污染有碍可持续发展。

特别是为了治理造纸行业多年的粗放型增长和给环境造纸污染。

第三部分企业环境与战略

为了调整和振兴是中国浆纸行业。

在政策层面上,从2007年6月起,中国国务院就制定“节能减排”方案,对造纸业明确提出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并规划“十一五”期间将淘汰落后产能650万吨,当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又发布了国内首部造纸业规范指示文件——《造纸产业发展政策》,确定提出,规模和环保成为造纸产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为了降低造纸业耗水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发改委明确要求淘汰年产3.4万吨以下草浆生产装置、年产1.7万吨以下化学制浆生产线、排放不达标的年产1万吨以下以废纸为原料的纸厂。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最新规划,到2011年再淘汰落后制浆造纸200万吨以上,预计在以此基础上,会对纸业淘汰落后提出新一轮要求,还将有一大批不符合要求的落后产能将被淘汰,行业洗牌力度进一步加大。

因此,正确认识并积极应对这些新问题给行业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加速产业结构、原料结构、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的调整,不断提高整体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面向未来必须做出的战略选择。

一、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1)林浆纸一体化产业优势。

按《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目标,要实现我国造纸工业国产木浆比重从目前的6%提高到15%和新增木浆产量550万吨的目标,至少需要速生林造纸基地500万公顷。

亚洲浆纸公司已超前推动林纸一体化项目,并有近500万亩林地,具有产业经营超前优势。

2)产品与品牌优势。

亚洲浆纸公司的优质纸品种类从原生木浆到工业用纸、文化用纸、办公用纸再到生活用纸,一应俱全。

可以说,APP的产品遍布各中高档纸品领域的各类产品,满足人们对印刷、包装、办公、卫生等全方位生活需求。

在文化用纸领域,亚洲浆纸公司旗下工厂有铜版纸(卡)、双胶纸、复印纸、打印纸、收银纸卷、无碳复写纸等种类。

其中旗下的金东纸业的“太空梭”、“东帆”、“长鹤”、“神盾”铜版纸,亚龙纸制品生产的“旗舰”系列复印纸,金鑫生产的“金丝雀”、“金选”复印纸,金华盛纸业生产的、“立可得”、“金球”、“金彩蝶”品牌无碳复写纸,深受消费者喜欢,其中“立可得”无碳复写纸等均是该领域首屈一指的高档品牌。

目前金东纸业的“太空梭”品牌的铜版纸,知名度、满意度、市场占有率排名也在全国同行业中遥遥领先。

在工业用纸领域,旗下有宁波中华纸业生产的各类高档涂布白纸板,并拥有“金贝”、“金鸥”、“汉威”、“酋长”、“彩蝶”等著名品牌。

其中宁波中华生产的“金贝”牌灰底涂布白纸板获国家金奖;“汉威”、“金鸥”牌高档涂布白纸板曾获中国同行业信誉第一品牌;“金鸥”牌系列高档涂布白纸板获“中国知名品牌”。

在生活用纸领域,旗下有金红叶纸业生产的“唯洁雅”、“清风”“真真”系列纸手帕、面巾纸和卫生纸等纸品,品位高雅,质量上乘,三个品牌也连续多年居中国生活用纸市场排名前列。

其中金红叶纸业生产的产品“100%原生木浆”、“不含荧光剂”、“4500C超高温处理”等承诺,在满足中国消费者全方位高品质的生活需求的同时,让消费者放心消费和舒适生活。

在纸制品领域,旗下有亚龙纸制品公司生产的各类簿本、纸袋、纸杯等。

其中,亚龙纸制品公司生产的“万仕龙”、“蓝蜗牛”等系列簿本成为市场领先品牌,并大量出口欧美、日本等地。

3)规模优势。

单厂规模大。

如亚洲浆纸公司旗下的金东纸业工厂,1999年底投产的金东纸业,年生产能力超过200万吨,是世界单厂规模最大的铜版纸厂。

随着规模的上升,企业技术得以革新,产品成本下降,并有能力进行环保设施投入,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

4)技术优势。

APP中国各工厂的造纸机械,在自动化水平、纸机车速、机器效率、原料结构等方面,均达到甚至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5)环保优势。

纸浆、造纸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也曾经是高污染行业,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国外资金的大量进入,中国的纸浆、纸品市场必将迎来一个竞争激烈的高速发展时代。

APP中国投入60多亿元在环保设施上,下属各工厂都引进了先进的环保技术。

环保优势明显。

2、威胁分析

1)“林浆纸一体化”属地化政策风险。

目前国内大型纸业集团如泰格林纸集团、晨鸣纸业、华泰股份、美利纸业等也开始大力推进林浆纸一体化,采用循环经济模式,加快实施林纸一体化工程项目进程。

但和很多制造业一样,造纸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仍是造纸原料问题。

目前中国虽说已经成为世界纸业第二大消费国和生产国,但造纸原材料的短缺仍是困扰着造纸产业发展的瓶颈。

由于造纸原料是木浆,而木浆原料又主要是由大量的人工木材来供应。

随着世界原始森林数量的减少,在国际上很多国家已把木材等森林资源作为重要战略性物资,制定种种措施限制出口,因此依赖大量进口木材会对企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