榄核基坑监测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5314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榄核基坑监测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榄核基坑监测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榄核基坑监测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榄核基坑监测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榄核基坑监测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榄核基坑监测方案.docx

《榄核基坑监测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榄核基坑监测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榄核基坑监测方案.docx

榄核基坑监测方案

凯耀榄核商住地块项目基坑支护工程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

 

编写:

审核:

 

中天建设集团榄核项目部

二O一三年八月二十日

目录

一、概述2

1、工程概况2

2、监测目的2

3、监测依据2

二、监测实施方案3

1、监测项目及精度要求3

2、监测时间及频率3

3、监测项目报警值3

4、支护结构顶水平位移监测4

5、支护结构顶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5

三、监测组织机构及质量管理体系7

1、监测组织机构7

2、质量安全保证措施7

四、监测工作设备汇总8

五、应急预案及建议:

9

六、成果报告9

1、成果提交:

9

 

一、概述

1、工程概况

凯耀榄核商住地块项目地块一(A区)位于广州市南沙区榄核镇蔡新路以南、广场路以东。

由广州凯耀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勘察单位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勘察工程有限公司,基坑支护工程由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广州市穗芳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监理,中天建设有限公司承建。

拟建地块场地开阔平坦,原为农田、鱼塘,属于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剥蚀残丘地貌,基坑总面积31179.0㎡,周长739m。

基坑北侧、西侧安全等级为二级,其余几侧安全等级为三级,临时使用年限为一年。

拟建地块基坑围护结构设计方案:

基坑西侧及南面东南角采用水泥搅拌桩重力式挡墙的支护形式,其余区段采用放坡的支护方式。

2、监测目的

通过对施工中周围土体的动态进行监测,指导施工管理。

根据测定施工过程中的支护结构墙顶和周围地形的变形,随时把握周围土体及支护材料的动态,比较其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化,进行合理的分析、定量的把握、判断和评价土体及支护结构的状态,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合理性、经济性。

3、监测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2;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4)《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GJB02-98;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6)本基坑支护监测布置图(见附图)。

二、监测实施方案

1、监测项目及精度要求

根据基坑支护工程设计图及现场施工特点,考虑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和周围土体的相互作用,并结合国家及地方相关规范要求确定以下监测项目:

支护结构桩顶水平位移、支护结构桩顶竖向位移。

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和精度要求表

序号

监测项目

量测位置、监测对象

仪器(元件)

精度

数量

1

支护结构竖向位移

支护结构顶

水准仪

±0.5mm

14点

2

支护结构水平位移

支护结构顶

全站仪

±1.0mm

14点

2、监测时间及频率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在完成基坑内桩基施工退场、支护结构桩体施工完成达到龄期开始开挖周边进行支护结构桩顶连梁及排水系统施工后,开始进行监测。

土方整体开挖之前进行初始值测定2次,在基坑开挖阶段,每3天观测1次;基坑在地下室底板施工过程中每10天观测1次;如有预警值出现则加密监测(每天一次)。

3、监测项目报警值

各细部位置报警值、预警值见下表:

基坑北侧、西侧支护结构(二级)

监测项目

报警值

预警值

变化速率

开挖阶段

基础施工阶段

支护结构坡顶水平位移

45mm

35mm

10mm/d

5mm/d

支护结构坡顶垂直位移

45mm

35mm

10mm/d

5mm/d

其余区段支护结构(三级)

监测项目

报警值

预警值

变化速率

开挖阶段

基础施工阶段

支护结构坡顶水平位移

60mm

45mm

10mm/d

5mm/d

支护结构坡顶垂直位移

60mm

45mm

10mm/d

5mm/d

4、支护结构顶水平位移监测

4.1、概述

支护结构背后的水(土)压力和靠近支护结构地面的荷载对支护结构的压力将导致结构体变形,水平位移通过量测支护结构上端部的相对位移,获得支护结构的顶部变形数据,推测其本身的安全性、稳定性。

对危险情况及时提出预警。

4.2、控制点及观测点埋设

在施工区影响范围之外,保证基准方向宜通视良好,不受旁折光的影响的地方布设不少于三个首级控制点(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按一般的控制点埋设要求埋设)。

在基坑的四个转角各埋设一个(共四个)永久性工作控制点(因为监测点均匀分布于基坑四周),控制点按标准制作:

孔深1000mm,在孔内埋设直径Ф12钢筋,并浇筑混凝土墩,墩的尺寸为:

长×宽×高=300×300×1000mm,墩顶部设强制对中螺栓和仪器整平钢板,螺栓尺寸根据仪器基座丝口尺寸决定,并在螺栓顶部打一小孔(小孔直径约0.3mm),在墩的中间增加加强钢筋,每个墩都加工一个钢盖板,不使用控制点时将盖板扣上,以保护其不受破坏。

观测点的埋设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观测点的埋设方法与工作基准点的埋设方法相同,但混凝土墩的尺寸有所减少,其尺寸为:

长×宽×高=200×200×200mm。

4.3、监测方法

本工程首级控制网,采用边角网测量方法观测及平差,控制网技术要求:

等级

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mm)

平均边长(m)

测角中误差(")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一级

1.5

<300

±0.7

≤1/250000

<150

±1.0

≤1/120000

二级

3.0

<300

±1.0

≤1/120000

<150

±1.8

≤1/70000

注:

表中未考虑起始误差的影响。

水平位移点监测方法:

本基坑拟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水平位移监测。

对工作基点的稳定性检查导线测量方法监测。

极坐标法及基准点检查外业监测采用全站仪GTS322N监测,进行野外采集。

监测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数据改正、平差计算、生成监测报表和变形过程线图、变形速率及变形预报图。

极坐标法是利用数学中的极坐标原理,以两个已知点为坐标轴,以其中一个点为极点建立极坐标系;测定观测点到极点的距离,测定观测点与已知坐标轴的角度,来计算观测点的坐标。

如图

测定待求点C坐标时,先计算已知点A、B的方位角:

aBA=tg-1((YA-YB)/(XA-XB))

测定角度a和边长BC,根据方位角计算公式,计算BC方位角:

aBC=aBA+a

计算C点坐标:

XC=XB+S*COSaBC;

YC=YA+S*SINaBC

5、支护结构顶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

5.1、概述

开挖时的土、水压力不均衡、地下水位下降、地基的有效应力增加引起的固结沉降、地层受扰动而引起应力变化等因素都会导致开挖面失去平衡,从而发生地基变形。

5.2、基准点及观测点埋设

在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外的地方埋设3个沉降观测基准点,点号分别为基1、基2、基3。

基准点采用钢筋深埋水准点,埋设深应入基岩约2m,以粗螺纹钢埋设,并用混凝土浇灌。

如下图:

沉降观测点的埋设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采用200*200*150水泥墩,墩中置不锈钢十字螺钉固定。

5.3、监测方法

按变形测量规程中的要求和工程实际情况,采用自动整平水准仪(DSZ2+FS1)、木质铟瓦标尺,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采用闭合环法固定仪器、固定人员、固定线路进行施测。

施测过程中严格遵守以下操作要求:

往测的奇数站:

后、前、前、后;

往测的偶数站:

前、后、后、前;

返测时观测方法与往测方法相反;

每测段或全线路一定为偶数站落点。

并要求视距长≤25m,前后视距差≤1m,前后视距累积差≤3m,视线高度≥0.5m,基辅尺分划读数≤0.3mm,往返测高差不符值≤

mm(n代表测站数)。

根据观测点的高程变化值,通过数据处理分析,计算实际沉降值,并分析产生的原因,预报施工的安全状况。

监测过程中应采用同一观测设备进行观测;在每次观测前对所用的仪器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校验;初值观测是各次监测的起始值,可采两次观测以获得更准确可靠的初始值。

5.4、数据记录及处理

外业观测数据采用固定格式的表格记录,同时对各项限差进行检核,若限差超限时,应立刻返工重测,最终观测数据以电子文件形式存储。

内业立即将数据文件传输电脑,进行平差,计算监测点高程、沉降量,并以表格形式打印出外业观测记录,监测点沉降量计算表。

在记录外业观测数据的同时,笔下记录天气及施工进度等情况。

三、监测组织机构及质量管理体系

1、监测组织机构

1.1、监测人员组成

成立3人观测组,由1名主测、2名助理组成。

主测对施工组织、监测方法及精度、成果分析全权负责。

序号

姓名

职责

1

李顺

主测

2

张剑峰

测量员

3

邱汉腾

测量员

1.2、监测项目组主要职责

1)负责监测方案和监测计划制定;

2)监测仪器的选择和调试、仪器保养维修工作;

3)负责监测计划的安排与实施,包括测点埋设、日常量测、资料管理等;

4)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5)负责及时进行测量值的计算和绘制图表,并快速、及时准确地将信息反馈给现场施工指挥部,以指导施工;

6)现场监控监测,按监测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并与其它环节紧密配合,不得中断;

2、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1)建立专业监测小组,以监测组长为直接领导,由具备丰富施工经验、监测经验及有结构受力计算、分析能力的工程技术员组成。

除了及时收集、整理各项监测资料外,尚需对这些资料进行计算分析对比。

2)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

根据设计的要求制定监测计划,并报监理工程师和业主。

这份报告的内容包括施测方法和计算方法,操作规程,观测仪器设备的配置和测量专业人员的安排等。

3)采购有关监测材料和仪器,并根据规范进行有关检校工作。

4)处理好施工和监测的关系:

妥善协调好施工和监测关系,将观测设备的埋设计划列入工程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中,及时提供工作表,创造条件保证监测埋设工作的正常进行,在施工过程中教育全体施工人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一切观测设备、观测点受到机械和人为的破坏,如有破坏,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详细作出记录备查。

5)水平位移控制点,沉降监测工作基准点和测点的保护:

保护好全部控制点、工作基准点和观测点,使之容易进入和通视,防止移动和破坏。

6)监测数据的采集及整理

a监测资料主要包括监测方案、监测数据、监测日记、监测报表、监测报告、监测工作联系单、监测会议记要。

b采用专用的表格记录数据,保存原始资料,并按要求进行签字、计算、复核。

c根据不同原理的仪器和不同的采集方法,采取相应的检查和鉴定手段,包括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定期检查维护监测系统,加强上岗人员的培训工作等内容。

d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检验方法:

误差产生主要有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等,对测量产生的各种误差休用对比检验、统计检验等方法进行处理。

7)监测结果的分析、处理:

对监测数据及时进行处理和反馈。

监测工作应分阶段、分工序对测量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8)采取措施保证监测施工人员、仪器的安全,以及过路行人、车辆的安全,对自身人员设备及现场安全负责,保持现场环境卫生,注意防火、防水、防电。

四、监测工作设备

根据上述监测计划,在本工程的监测中需采用下列监测设备。

名称

型号

精度

单位

数量

备注

全站仪

GTS332N

2″

1

水准仪

ALM2C

±0.5mm/km

1

电脑

1

打印机

1

五、应急预案

当基坑变形累计值、变形速率等指标达到预警值时,将增加监测频率,必要时,增加监测点的布置。

同时及时通知设计方、监理及业主方并配合其采取措施,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由于本基坑四周环境复杂,因此施工过程中班组较多,应加强对监测点的进行保护;

为预防监测结果变化超过预警值,应在现场预备回填材料及坡顶后方卸载的机具准备。

六、成果报告

1、成果提交:

在监测过程中,若发现位移、沉降较大等异常情况,立即向监理业主汇报,并提供报表;测量结果正常,则在测量结束后三天内提供报表。

当整个监测工作结束后,向监理和业主提供满足要求的监测报告。

监测成果报告应包含如下内容:

1)监测点点位布置平面图;

2)监测成果表;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榄核项目部

2013年08月2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