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陆地和海洋》学习指导一.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5252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陆地和海洋》学习指导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地理《陆地和海洋》学习指导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三地理《陆地和海洋》学习指导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三地理《陆地和海洋》学习指导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三地理《陆地和海洋》学习指导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陆地和海洋》学习指导一.docx

《高三地理《陆地和海洋》学习指导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陆地和海洋》学习指导一.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地理《陆地和海洋》学习指导一.docx

高三地理《陆地和海洋》学习指导一

《陆地和海洋》学习指导

(一)

  一、考纲要求  

  

(1)地壳物质的组成和循环

  组成岩石的矿物;岩石及其成因;地壳物质循环;

  

(2)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地壳的变动;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

  (3)海水温度和盐度

  地球上的海洋;海水温度;海水盐度;

  (4)海水运动

  海水运动形式;洋流的形成;表层洋流的分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陆地水与水循环

  陆地水体类型;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水循环;

  (6)生物

  生物的分布与环境;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7)土壤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其重要性;土壤的形成;

  (8)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二、知识结构

 

  

  

  

  

  

  

  

   

  

  三、重难点知识解析

  1.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2.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的区别

  地质构造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

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

包括褶皱和断层,褶皱又分为背斜和向斜。

  构造地貌是由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

包括山岭、谷地、盆地、块状山地、裂谷,陡崖等。

  3.流水与风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外力作用

  主要表现形式

  作用地区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流水作用

  ①冲刷坡面,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②使谷底加宽加深

  ①搬运侵蚀后的产物是泥沙②随流速减低,搬运能力下降

  ①山前总和扇

  ②中下游冲积平原③河口三角洲

  湿润区

  风力作用

  风蚀沟谷

  风蚀洼地

  搬走地表的沙尘、碎屑、形成戈壁、裸岩荒漠

  ①沙丘、沙垄

  ②沙漠外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

  干旱区

  4.波罗的海(盐度最低)和红海(盐度最高)的盐度对比分析:

  海区

  盐度

  降水量和蒸发量

  入海径流

  海域轮廓

  红海

  最高

  热带沙漠气候,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极少

  封闭

  波罗的海

  最低

  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极多

  封闭

  5.利用模式图分析洋流的分布规律

  

  

  6.比较河流的补给类型及其特点

补给类型  

补给时间  

主要影响因素  

径流变化规律  

我国分布地区  

  雨水

大部分地区为夏季  

  随径流量、降雨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

  ①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汛期;②地中海气候区,冬季汛期,夏季枯水期③季风气候区,夏秋汛期,冬春枯水期

东部季风区  

  季节性积雪融水

春季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

  春季积雪融化形成春汛

东北地区  

  高山永久性冰川融水

夏季  

  冰川的消融数量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加

  夏季汛期,冬季封冻,小河断流

西北地区  

  湖泊水

全年  

  对河流径流起调节作用:

①源头调节河流水量;②中下游洪水期削减洪峰

  依湖泊蓄水量而定

松花江源头,长江中下游湖泊  

  地下水

全年  

  依地下水水位高低而定

  补给稳定、可靠,且与河流互补

分布普遍  

  

  7.对比地带性分布规律及非地带性因素

  8.本单元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布:

  

(一)基本概念

  矿物、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矿产、化石、地质作用、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地质构造(褶皱和断层)、海岸、洋流及类型、水资源(动态水资源、静态水资源)、水循环(大循环、陆地循环)土壤、

  

(二)基本原理

  三大岩石的转换和地壳中物质循环、内外力关系原理、板块构造原理、影响海水温度盐度的因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性

  (三)基本分布

  六大板块及主要构造带的分布,海水盐度及温度的分布、洋流的分布、自然带的分布(水平、垂直、非地带性分布)

  9.地质构造与生产建设

  

         

      背斜构造:

                    向斜构造:

    

      开凿山间隧道              向斜构造:

有利于储存地下水---自流盆

      良好的储油构造                  

  断层构造:

大型工程避开断裂带

  

  10.对比气候带与自然带

  

  

  四、典型例题分析

  例1.(2004江西模拟题)下面是“三大岩石关系示意图”图中①~⑥分别代表岩浆、喷出岩,侵入岩、沉积物、沉积岩、变质岩中的某一项,试判断图中代表沉积岩和变质岩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④⑤   D.①⑥

  【答案】B

  【解析】本题为地壳物质循环图的一种变形,它源于课本插图又高于插图,关键是弄清图示符号和箭头所表示的意义,只有准确把握①(沉积物),其它各项迎刃而解。

  例2.(2002上海)冬季,一艘货船从俄罗斯北部唯一的不冻港启航,沿欧亚澳航线经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至印度洋,再穿过马六甲海峡经新加坡到上海,读下图回答问题。

  

  

(1)海港A的名称是______。

该海港位于北极圈内,却成为不冻港。

原因是______。

  

(2)穿过英吉利海峡时风急浪高,货船颠簸摇晃,主要是受到风的影响,船在地中海行驶常会遇到下雨天气,这是因为______。

  (3)经过苏伊士运河后,进入红海,这里海水盐度特别高,其原因是:

①______;②______。

(4)到达新加坡,附近海域风平浪静,这是因为新加坡地处气压带,气流辐合上升,风力较小。

过了台湾海峡,在上海东南的海面上矗立着高高的钻井平台,这是因为东海______蕴藏着油气资源,这里开采的天然气已输往上海浦东地区使用。

  

  【解析】本题立意在于考查考生阅读地图、综合分析能力,考查范围较大,但难度不大,属基础知识能力的考查。

(1)题,俄罗斯北部唯一的不冻港是摩尔曼斯克港,位于北极圈内,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海水温度偏高,成为不冻港。

(2)题,英吉利海峡附近终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地中海沿岸在冬季时受西风带控制,气候特点是温和多雨。

第(3)题,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原因可归纳为两大类进行回答。

第(4)题,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海上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沿海大陆架上,这两点都是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

  【答案】

(1)摩尔曼斯克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2)西地中海气候特点是冬季温和多雨

  (3)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影响,降水量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②海域较封闭,四周陆地河流入海径流量少(4)赤道低大陆架

  例3.(2004年全国高考文综)读图,回答

(1)~

(2)题。

  

  北半球某水文站某年实测流量和降水量

  

(1)该河流的补给主要来源于()

  A.降雨和少量地下水   B.春季融雪和夏季降雨

  C.地下水、融雪和降雨  D.冰川融水和夏季降雨

  

(2)该河所在的地区可能是()

  A.东北三江平原B.浙江南部C.新疆塔里木河流域D.青藏高原

  【解析】要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河流的补给类型主要有哪些,其次要清楚每一种补给源,补给的时间,影响因素、补给量的大小等等,例如雨水补给的河流经流量随降雨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经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汛期出现在夏季,春季融雪补给的河流,汛期出现在春季,地下水是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源,它与河流有互补关系,三是要有读图分析解题能力,从图中可看出,河流径流量主要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该河以雨水补给为主,在枯水期有少量地下水补给,再根据河流补给类型和降水量的多少断定此地为浙江南部。

  【答案】

(1)A

(2)B

  例4.(2004年湖南、湖北高考)2003年秋季,泉城济南市许多干涸多年的泉群重新涌水。

下图表示济南市附近地貌类型,据此回答

(1)~(3)题

  

  

(1)这些泉群的主要补给区为()

  A.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⑤

  

(2)这些泉群的水源主要为(  )

  A.土壤水  B.潜水  C.承压水  D.地表径流

  (3)这次泉水由枯变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实施地下水回灌取得成效   B.2003年黄河中下游地区雨量大增

  C.退耕还林发挥了良好生态效益 D.南水北调东线将长江的水调入黄河

  【解析】地下水分为潜水和承压水,承压水有一定压力:

可导致泉水喷出;而承压水的补给区与分布区、排泄区分布不一致,补给区主要分布在地势较高的地区、图中①②两点比济南低,不可能是补给区,而⑤地为花岗片麻岩,属于不透水岩层;故补给区为③④;大气降水增多导致地表径流量的增多,地表水下渗强烈,地下水可取得到较好的补给,从而导致地下水位进一步抬升,泉群重新涌水。

  【答案】

(1)A

(2)C(3)B

  例5.关于土壤与农业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生长需要的水分和养分只能从土壤中获取

  B.农作物的生长,对土壤肥力不仅不会因利用耗损,反而会不断得到改良和提高

  C.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如果利用不当,则会引起土壤肥力减退

  D.我国温带草原广阔,广泛分布着富含有机质的黑钙土,是我国发展种植业的宝贵资源

  【解析】绿色植物生长所需水分和养分,有一小部分来自大气(水汽、CO2、O2等),在合理经营管理下,农作物的生长才能使土壤的肥力不会下降,否则土壤肥力将减退。

我国温带草原以及干旱、半干旱地区,风沙危害严重,仅适宜发展畜牧业,不宜发展种植业。

  【答案】C

  例6.(2003北京高考卷)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2)题:

  

  

(1)图中①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   D.热带季雨林带

  

(2)图中①②③三地自然条件相比较()

  A.②地降水最多B.只有③地的植被为森林C.①地年均温最低D.②、③两地均受暖流影响

  【解析】

(1)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形成了热带沙漠带,正确选项为C。

  

(2)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自然带分布规律,分别判断出①②③的自然带。

①是热带沙漠;②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③处由于受到山地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形成温带荒漠带,然后分别比较三地的有关植被、气温、降水情况。

正确选项是A

  【答案】

(1)C

(2)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