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知识要点总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5213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知识要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知识要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知识要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知识要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知识要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知识要点总结.docx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知识要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知识要点总结.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知识要点总结.docx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知识要点总结

必修三思想文化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思想

1、百家争鸣及孔子和老子的思想

(1)“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背景

  政治:

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阶级: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

  经济:

铁犁牛耕的出现,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

  文化:

私学兴起、学术下移。

(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三民主义

(1)提出:

①1905年,同盟会制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

②1905年11月,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解释为“三

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2)基本内容

对应纲领

思想内涵

局限

地位

范畴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

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前提

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资产阶级性质民权

核心

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

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补充

发展

社会革命

(3)历史作用

①评价: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

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重任人民要求实现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

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但是,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

出发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

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②实践:

a、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b、1912年孙中山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

2、新三民主义

(1)背景:

①十月革命的影响;②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

③维护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④孙中山的与时俱进精神

(2)提出:

1924年国民党一大

(3)内容(与旧三民主义相比的发展):

①民族:

增加了反帝和实现国内民族平等的思想。

②民权:

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给予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和团体一

切自由及权利),提倡普遍平等的民权.

③民生: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4)历史作用

①评价: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虽然在内容上仍属资产

阶级民主主义范畴,但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

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

时期的旗帜。

②实践: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在新三民主

义的指导下,进行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

帝国主义

(二)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论著及其主张;

(1)工农武装割据时期(井冈山时期)——初步形成

①时间:

土地革命时期或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

②论著:

《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③内容:

毛泽东结合中国国情,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工农武装割据”思

想,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2)抗战时期——成熟

①时间: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或延安时期

②论著:

《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③内容(新民主主义理论):

中国社会性质决定中国革命必修分两步走:

新民

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3)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进一步发展

①社会主义革命:

《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

说。

②社会主义建设: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

创造性地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b、《论十大关系》(1956):

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七大(1945年、延安)

2、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2)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

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

(3)毛泽东思想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挥巨大和长远的指导作用。

毛泽东

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是中国共

产党和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

(4)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

(三)邓小平理论

1、了解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1)形成过程:

①开始形成: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②初步形成:

a、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

路线,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出了系统概括。

③成熟并形成体系:

a、1992年"南方谈话"。

中心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1992年秋,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

④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97年,中共十五大

(2)基本内容:

①关于发展道路,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②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③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

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④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环境: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

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⑤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

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

⑥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

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⑦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步骤(三步走)

和战略目标。

⑧关于祖国统一:

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

2、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1)邓小平理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把对社会

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2)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理论飞跃;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

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指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伟大旗帜,是指引中国共产党继续前进的旗帜。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专题五、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1、“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1)原子弹: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2)导弹:

①1960年,我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②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③1966年,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中国国从此拥有导弹和原子弹“两弹”结合

的战略核导弹。

(3)卫星:

1970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2、载人航天:

2003年10月神州5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

3、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二号(籼型杂交水稻),有助

于解决未来世界世界性饥饿问题。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古希腊智者学派关于人的价值的阐述;

(1)共同主张及特点:

①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人类社会,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

②怀疑神灵,否定绝对权威

③强调人的价值,人的绝对权威。

④言论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忽视道德,追求功

利。

(2)代表人物:

普罗塔戈拉,其思想的中心内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

(把人置于世

界和社会的中心,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体现了

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成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运动的先驱。

2、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价值的阐述;

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推崇理性——成为十八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

②认识你自己(在哲学上的重大贡献是他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③美德即知识

(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1、文艺复兴(14——17世纪)

(1)经济根源: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

(2)实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

(3)兴起和高潮:

意大利

(4)表现形式:

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5)核心:

人文主义

(6)斗争矛头:

基督教神学

(7)成就:

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

人文主义体现

但丁

《神曲》

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薄伽丘

《十日谈》

抨击了封建道德,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彼特拉克

《歌集》

最早提出“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注:

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为意大利人。

莎士比亚为英国人。

(8)评价:

①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人意识的觉醒,是近代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众多文化巨人和名著。

③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④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爆发和启蒙运动的兴起。

⑤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局限性:

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文艺复兴在当时欧洲的影响,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

(9)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

价值和尊严,要求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

们虽然信仰宗教,但他们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抨击教会的腐败,提倡追求

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其本质是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人们的思想。

2、宗教改革

(1)背景:

①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到来。

②教会对德意志的压榨,导致德意志地区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与宗教压迫交织在一起,

成为宗教改革的发源地。

③导火线(直接原因):

1517年教皇兜售赎罪券。

(2)发源地:

德意志

(3)实质:

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统治和罗马教皇神

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4)斗争矛头:

天主教神权

(5)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拉开宗教改革序幕)

①简化宗教仪式;认为僧侣可以婚配和还俗

②“信仰即可得救”,认为信仰上帝就可获得救赎,这实际上否认了教皇的权

威(因信称义)

③“与上帝直接对话”,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

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④认为君主拥有上帝授予的权力,可以处罚教士甚至教皇。

(6)意义:

①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教派,被称为新教,教会对人们思想和社会

政治经济的控制逐渐削弱。

②打破了对罗马天主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

和发展。

(三)启蒙运动:

1、时间:

17C(源于英国)——18C(高潮、中心于法国)

2、背景:

①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②自然科学理论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思想武器;

③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人们思想解放。

3、核心:

理性主义

4、性质:

近代西方第二次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5、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阶段

国别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代表作

高潮

法国

伏尔泰

①猛烈抨击天主教会

②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开明专制)

③提倡“天赋人权”

④相信法律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哲学通信》

《路易十四时代》

孟德斯鸠

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②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学说

③提出国家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

《论法的精神》

卢梭

①反对君主专制

②提出“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③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但是不主张废除私有制。

《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扩展

欧洲

(德

康德

①提出思想自由,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②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非工具”

③主张天赋人权,主权在民。

④坚持人要自律,认为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内。

⑤反对暴力革命

《纯粹理性批判》

6、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既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

事物的能力。

他们反对一切权威,号召人们用理性的力量努力构建一个更符合

理性和人性的社会——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

(用政治民主、权利平等、

个性自由取代封建王权,贵族特权、宗教神权)

7、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1)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了欧洲封建专

制统治;

(2)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武器;

(3)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七、近现代科学技术的辉煌

(一)经典力学

1、奠基者——伽利略(16世纪末17世纪初)

(1)贡献:

A、通过实验验证,外力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只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B、通过实验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大大改变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

士多德以来有关运动的观念。

(2)意义:

开创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后来经

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2、创立者——牛顿

(1)标志:

1687年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内容:

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三大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力和

反作用力定律)

(3)特点:

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

3、经典力学的历史地位:

①经典力学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②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

③经典力学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以及与之相关的工程

技术的理论基础。

④牛顿力学和热学的应用引发了以英国产业革命为起点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

进入蒸汽时代。

⑤为法国的启蒙运动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二)相对论与量子论

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1)内容

①狭义相对论

A、提出: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在相对性原理和光

速不变原理的基础上,创立了狭义相对论。

B、观点:

时间和空间都与物质的运动有关,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

动速度增大而增加,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

化,即会产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

C、狭义相对论与牛顿经典力学的关系:

牛顿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狭义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

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力学在低速状态下的一个特例,所

以,相对论并非全盘否定牛顿力学,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

②广义相对论

A、时间:

1916年

B、观点:

空间和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不可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

质存在的空间不是平坦的,而是弯曲的,空间、时间的结构和性质取决

于物质的分布,空间弯曲的程度体现为引力场强度。

(解释了万有引力的

由来)

(2)评价:

A、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揭示

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它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

之中,推动了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对论同量子理论一起,构成

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B、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中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都产生了

极其深远的影响。

被后人誉为20世纪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2、量子论的诞生和发展

(1)背景: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深入到了原子内部。

②微观粒子的运动不能用经典力学的理论来说明。

③在研究热辐射规律的过程中诞生了量子理论。

(2)诞生标志: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宣告了量子理论

的诞生。

(3)发展:

①爱因斯坦把量子理论推广到光学中,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

②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

③20世纪30年代,量子力学建立起来。

(4)意义:

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时间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成为20世纪最深刻、

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

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相对论

和量子理论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时间的不足。

它们的提出,

不仅推动了物理学本身的进步,而且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

的角度和方式。

(三)生物进化论

1、创立标志: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标志着生物进化论的诞生。

2、理论观点:

(1)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2)生物界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

的结果

(3)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3影响:

(1)对欧洲思想界的影响:

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2)对欧洲学术界的影响:

打破了神学禁锢,达尔文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

牛顿”。

(3)对社会进步产生的影响:

进化论思想在欧洲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特权

的思想武器。

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了巨大震动,救亡

图存的变法运动和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三)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1、蒸汽机的发明:

(1)背景:

传统动力严重制约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迫切需要解决动

力不足的问题。

(2)发明:

①纽可门制造出大气活塞式蒸汽机,只能用于矿山抽水,不能满足新的需要。

②1769年,瓦特改良蒸汽机,完成了对纽可门蒸汽机的革新。

③1785年“万能蒸汽机”投入使用并推广

(3)意义:

①解决了工业革命中的动力不足的问题,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出现了发明

和使用机器的热潮。

②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③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世界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④蒸汽机成为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和主要标志。

2、电气技术的应用

(1)理论基础:

英国—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2)成果(详见《第二次工业革命》)

A、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及完善。

B、长距离输变电技术日趋成熟。

C、各种电器产品的出现。

(3)电气技术应用的意义

①使机器的使用更加普遍,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

②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③推动电力工业、石化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发展,工业重心由轻工业转

向重工业。

④促成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⑤使城市的面貌和人民的社会生活发生巨变。

3、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机器生产在几乎所有的工业部

门迅速发展,火车和轮船的发明又使交通运输更加便捷;电气技术的应用,推动了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2)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改变:

资产阶级由于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势力日益强大,

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社会结构:

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同时,随着

信息交流和交通运输的便捷,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世界市场初步和最终形成。

(3)社会财富大大大增加和人们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城市化进程加快。

蒸汽

机出现以后,形成了新的城市。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更加繁荣而且日益重要。

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总之: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生产力是推动人类

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

(四)现代信息技术

1、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

(1)1946年,美国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

基础。

(2)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起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进了互联网的产生。

(冷战的需要)

(3)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2、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积极影响:

(1)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

(2)信息经济在世界各地全面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3)知识经济不仅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部门,而且其创造的社会财富占

据了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当部分。

(4)使知识产权的保护得到空前重视。

(5)对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知识对社会经济的

作用日益加强。

(6)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

(7)人们的工作方式突破了空间限制,提高了工作效率,增添了乐趣。

(8)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9)使传统的学校教育更加完善,而且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从而引发了教

育和学习的革命。

(10)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消极影响:

(1)在互联网时代,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如:

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

全和网络犯罪等,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2)世界各国围绕互联网的竞争日益加剧,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

(3)给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容易使青少年沉迷网上虚拟世界,同时

互联网上有害信息,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1、浪漫主义文学

时间

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

背景

18世纪末至19十九世纪30年代欧洲,人民感到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远不如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求新的精神寄托。

特点

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创作风格上,以想

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人教版)

一方面歌颂了民主和自由,热情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另一方面则以美好的理想和憧憬彻底检视和抨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