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涨问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16770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价上涨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物价上涨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物价上涨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物价上涨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物价上涨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价上涨问题.docx

《物价上涨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价上涨问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价上涨问题.docx

物价上涨问题

物价上涨问题

补充材料:

十七大报告关于民生问题的解读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

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

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

加强老龄工作。

强化防灾减灾工作。

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确保食品药品安全。

——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重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更加重视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更加重视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发展质量,更加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热点一:

2010—2011年物价上涨问题

【热点素材】

1、物价上涨素材

2010年以来,受成本上升、通胀预期、国际粮价上涨等因素影响,多数农产品价格将维持上行态势。

粮食、棉花、生鲜乳价格屡创新高。

据商务部监测,7月份蔬菜价格同比上涨49.7%,鸡蛋价格同比上涨9.3%,猪肉价格同比上涨4%。

随着农产品涨价潮的出现,一系列诸如“蒜你狠”、“豆你玩”、“辣翻天”等网络热词诞生,对“疯狂的菜价”进行调侃。

为啥会出现这种想象,有媒体称源于一些电视台和报纸开辟养生节目或专栏,养生专家们说啥东西好,那东西很快就价格上涨。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推动杂粮价格暴涨的幕后推手不全是养生节目,起码还有大量游资故意炒作和市场价格监管不力两大主因。

当然还与总的供应量减少,国内市场需求量日趋上升,出口量增加有关。

该怎样看待农产品价格上涨问题?

①价值决定价格,农民种菜成本增加。

城乡一体化加快推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我国农产品价格已由主要以物质投入成本驱动,逐渐向由人工、土地、物质与服务费用推动以及消费需求拉动等因素共同驱动转变。

农民种菜的人工费、化肥、农药、种子、农膜等生产资料一路上涨。

②流通成本是菜价上涨重要推手。

蔬菜生产基地从大城市郊区逐步转向外地农村,流通环节增多、流通领域层层倒手批发、层层加码加价;运输成本增加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是重要原因。

③自然因素不可回避,本轮价格上涨,市场供需是主要因素。

农产品涨价与自然灾害较多有关,西南地区大旱、中东部地区持续低温,蔬菜、大蒜、绿豆的生产、供应受到较大影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农产品需求将呈刚性增长,而耕地、水等资源瓶颈将越来越紧。

④农民的“菜园子”越种越小。

城市菜价居高不下的一个深层次原因,实际上在于城市周边的大量菜地,让位给了大规模土地开发,城市蔬菜自给率过低。

⑤经济全球化,多个国家遭遇粮食减产,导致国际粮价普遍大涨。

随着农产品市场的不断国际化,国内外市场的联系也日益紧密。

从今年的情况看,多个国家遭遇粮食减产,并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国际粮价普遍大涨。

⑥农产品涨价,资本炒作难辞其咎。

市场投机商疯狂炒作因素,客观加大了供需矛盾和价格波动幅度;市场资金炒作是推动其价格飞涨的主要因素。

楼市新政推出后,炒楼的资金一时间无处可去,而股市行情又不好,加上一些自然灾害频发,这些本不起眼的农产品在资金的催化作用下“兴风作浪”。

市场投机商利用大蒜、绿豆等农产品产地集中、季节性强、产量下降、市场信息不对称等特点,恶意囤积,哄抬价格,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因素。

⑧市场信息不畅、蔬菜产销的组织化程度低,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国家宏观调控不及时。

⑦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推动CPI走高。

今年上半年信贷投放量增加4.6万亿元。

同比增加了18.5%,远高于我国真实经济的增长速度。

2、措施类素材

(1)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物价问题的文摘

今年,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当前,物价上涨较快,通胀预期增强,这个问题涉及民生、关系全局、影响稳定。

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充分发挥我国主要工业品总体供大于求、粮食库存充裕、外汇储备较多等有利条件,努力消除输入性、结构性通胀因素的不利影响,消化要素成本上涨压力,正确引导市场预期,坚决抑制价格上涨势头。

     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

一是有效管理市场流动性,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

把握好政府管理商品和服务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

     二是大力发展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

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三是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超对接”,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

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和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制度,把握好国家储备吞吐调控时机,搞好进出口调节,增强市场调控能力。

     四是加强价格监管,维护市场秩序。

特别要强化价格执法,严肃查处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不法行为。

     五是完善补贴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绝不能让物价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众的正常生活。

(2)具体措施

2010年7月份以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总水平逐月攀升,加大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

为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保持社会和谐稳定,2010年11月20日,国务院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稳定市场价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坚持扶持生产、保障供应与抑制不合理需求相结合,实施短期应急措施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理顺价格关系与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相结合,维护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与打击价格违法行为相结合,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

①保障化肥生产供应  

继续实行化肥生产用电、用气和铁路运输价格优惠政策,保障化肥企业正常生产用电、用气供应,不得对化肥企业拉闸限电。

控制化肥出口。

切实落实化肥淡季储备政策和计划安排。

②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

铁道部:

自2010年12月1日起,所有收费公路对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通行费;将马铃薯、甘薯、鲜玉米、鲜花生列入绿色通道品种目录。

要进一步规范和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

③稳定农副产品供应:

农业部:

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抓好冬季蔬菜生产,增加越冬蔬菜供应。

国家粮食局派工作检查组分赴秋粮主产区指导,加大政策性粮食市场投放力度。

商务部制定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方案,对蔬菜价格实行每日监测、并及时进行储备投放。

 

各地区要保持地方储备粮油的投放力度,落实小包装成品粮油储备制度。

保障市场供应。

④发放价格临时补贴:

根据实际情况,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

对财政有困难的中西部地区,由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财政部会同民政部指导各地采取适当调整城乡低保标准或补助水平、发放临时生活补助、一次性补贴等措施。

 

⑤严厉打击农产品市场中的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

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交易规则,严厉打击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抑制过度投机。

研究制定规范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管理办法,清理整顿电子交易市场,取缔非法交易。

健全价格监管法规:

尽快出台《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条例》,强化成本监管。

抓紧修订《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将捏造、散布涨价信息的行为纳入价格监管范围,增强处罚的针对性,加大处罚力度。

  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价格垄断执法:

强化价格监管力量,重点打击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变相涨价以及合谋涨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恶性炒作事件,维护市场和价格秩序。

国务院2010年11月20日调控物价“国十六条”组合拳出击,增加低收入人群补贴、价格管制和加强监管防止囤积投机等举措纷纷出台。

针对价格异常波动时期恶意囤积、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等行为,国家发改委给予了严厉打击。

继2010年7月1日发改委开出最高100万元的四笔哄抬农产品价格罚单后,13日,又公布了《关于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时期价格违法行为处罚的特别规定(征求意见稿)》,拟对这些价格违法行为的经营者处以最高200万元的罚款。

2011年3月16日,我省部分地区出现群众抢购食盐现象,截至当晚23点,全省销售小包装食盐约4000吨,是正常日平均销量的数倍,导致全省食盐市场供应紧张,部分不法盐商借机抬价,个别商贩将3.00元/千克,抬高到20.00元/千克。

事件发生后,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

会议强调,确保食盐正常有效供应、确保群众生活健康安全,是当前各级政府应对食盐供应异常波动的首要任务。

要通过正面的舆论宣传,消除群众恐慌心理,引导群众理性购买,遏制抢购。

会议要求相关企业要加大生产力度,启动食盐储备投放市场。

要按照确保食盐正常供应不断档、确保居民日常食用不断炊、确保食盐质量品质不下降、确保食盐价格不涨价、确保食盐市场秩序不混乱的要求,积极做好当前食盐市场的应急供应工作。

监管部门要组织力量进行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盐价、以次充好等不法行为。

某商贩因每500克提高1元,被罚5万元。

⑥稳妥推进价格改革

完善价格信息发布制度:

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建立健全价格新闻披露机制,及时公布市场价格情况,客观分析价格变动趋势,准确阐释价格政策,澄清不实报道,稳定社会预期。

积极稳妥推进价格改革:

有关部门和地方要把握好政府管理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对已经确定的调价方案,要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完善配套措施,审慎出台。

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

 建立市场价格调控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国务院确定的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⑦规范农产品经营和深加工秩序:

整顿主要农产品收购秩序,严格粮食收购资格审核;落实经营者最高库存量的规定,加强粮食收购资金监管;取缔无证照收购加工棉花的行为。

对玉米深加工企业进行全面清理,关停违规建设的玉米深加工企业。

⑧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各地区要根据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变动情况,尽快建立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⑨发挥货币政策的调节作用

中共中央政治局:

12月3日召开会议,中国明年的货币政策立场将从目前的“适度宽松”回归“稳健”。

这意味着,刺激政策退出,防范通胀成为当前重中之重。

2010年1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这是央行9天内第二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直接指向了“遏制物价上涨”。

 

完善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

各商业银行暂停发放居民家庭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一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房贷款。

对贷款购买商品住房,首付款比例调整到30%及以上;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严格执行首付款比例不低于5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1.1倍的规定。

各商业银行要加强对消费性贷款的管理,禁止用于购买住房。

对不认真执行差别化信贷政策的商业银行,一经查实要严肃处理。

继续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承担中低价位、中小套型商品住房项目和参与保障性安 

⑩调整住房交易环节的契税和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加强对土地增值税征管情况的监督和检查,重点对定价明显超过周边房价水平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土地增值税的清算和稽查。

加快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到全国。

 

 

 

 

 

 

 

 

 

 

 

 

 

 

【命题视角】

(一)经济生活知识分析:

1、我国近一年来,物价上涨的原因有哪些?

(1)价值决定价格(原理),由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等原因,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价值量变大,价格上涨。

(具体分析)

(2)供求影响价格(原理),受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农业减产,农产品供应量减少,而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量增加,导致农副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具体分析)

(3)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原理),部分不法商贩囤积居奇、恶意炒作、哄抬物价,导致农产品价格异常上涨。

(具体分析)

(4)其他因素的影响。

消费心理:

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面对物价上涨,要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2、如何缓解物价过渡上涨?

(1)供求影响价格(生产决定社会在生产的其他化解)(原理),大力发展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缓解供需矛盾,稳定物价。

(具体分析)

(2)价值决定价格(原理),要缓解农产品价格上涨态势,就要稳定农资价格,降低农副产品的生产成本,减少农产品不必要的流通环节(农超对接)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从而降低农产品价格。

(具体分析)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原理),国家综合运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缓解农产品供求关系、规范市场秩序,遏制了消费品价格上涨。

(具体分析)

(4)作为消费者面对物价上涨,要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坚持适度消费,避免盲从与攀比。

3、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

(1)农产品过快上涨,会增加居民生活成本,影响居民生活水平;

(2)会引起相关行业调整生产,影响社会经济秩序,影响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不大,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注意区分“替代品与互补品”。

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者的影响:

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4、我国遏制物价异常波动有哪些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1)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减轻消费者的生活负担,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②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减少金融市场的潜在风险,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③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有利于市场调节的不足,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政治意义

①稳定物价保证人民生活符合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②加大对哄抬物价的打击力度,打击经济犯罪,有利于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

③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④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政府为稳定物价所采取相关措施的经济学依据

①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国务院及时采取措施调控物价、保障人民生活水平坚持了以人为本。

②市场调节具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

国务院运用经济、行政等手段稳定物价,调控经济,有利于经济的平稳运行。

(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市场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缺陷,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造成资源浪费。

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控经济,才能实现经济的平稳运行。

③价格变动影响人们地生活。

物价涨幅过快,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国家调控物价有利于保障人民生活。

④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保障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国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进行社会救助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补充:

⑤价值决定价格,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有利于稳定物价。

⑥供求影响价格。

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保障供应,有利于农产品供求平衡以稳定物价。

 

(二)政治生活知识分析:

1、为什么党和政府十分注重物价问题?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人们当家作主(原理)。

国务院采取措施稳定市场价格,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

(具体分析)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原理),党针对目前国民经济运行中存在农产品价格上涨问题,积极研究对策,稳定物价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体分析)

(3)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坚持民主执政(原理),党高度重视物价问题,维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了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坚持了民主执政。

(具体分析)

(4)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原理),要求政府必须采取措施稳定物价,保障人民生活。

(具体分析)

(5)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原理),政府稳定物价的一系列措施,有利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6)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是政府必须履行的职能(原理),政府采取的各种救助措施,有利于保障民生,实现社会和谐。

(7)是党和政府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8)只有坚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构建社会和谐社会。

2、为更好的稳定物价,政府应该怎样做?

(1)政府要坚持对人负责的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面对消费品物价上涨,政府应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认真调查了解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切实稳定物价,保障人民生活。

(2)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

面对个别不法商贩囤积居奇,恶意炒作,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秩序的不法行为,政府抓紧制定《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条例》,修订《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对这些行为给予了严厉打击,坚持了依法行政原则。

(3)政府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针对价格异常波动时期恶意囤积、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等行为,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关于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时期价格违法行为处罚的特别规定(征求意见稿)》,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

做到了民主决策。

(4)政府具有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政府严厉打击价格异常波动时期恶意囤积、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惩治了犯罪分子,维护了市场秩序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5)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面对消费品价格上涨的态势,政府要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以稳定物价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6)政府具有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

在价格异常波动时期,政府要严厉打击恶意囤积、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等行为,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高良好的市场环境。

(7)政府应自觉接受监督。

 

(三)生活与哲学知识分析:

1、从哲学上看,怎样稳定物价,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采取措施的哲学依据)

(1)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原理),(具体分析)针对我国目前物价上涨的经济运行态,我国决定采取“稳健货币政策”。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具体分析)在科学判断经济形势的基础上主动进行货币政策的调整。

(3)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根据经济形势变化,灵活调整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运行。

(3分)

(4)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原理),(具体分析)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遏制消费价格上涨。

(根据内部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货币政策。

(5)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着眼于整体,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具体分析)对物价的调控,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6)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原理),(具体分析)对物价的调控,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7)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原理),(具体分析)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采取措施,稳定好物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