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技成果汇编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92520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208 大小:7.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技成果汇编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8页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技成果汇编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8页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技成果汇编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8页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技成果汇编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8页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技成果汇编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技成果汇编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doc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技成果汇编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技成果汇编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doc(20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技成果汇编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doc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科技成果汇编

主办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技处

通讯地址:

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

邮政编码:

266580

联系电话:

(0532)86981833

传真:

(0532)86981833

网址:

电子邮箱:

liuming@

二〇一五年六月

学校简介

中国石油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并建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教育部和五大能源企业集团公司、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是石油、石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被誉为“石油科技人才的摇篮”,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石油石化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

学校现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1个博士后流动站,1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5个博士点,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0个硕士点,另有工商管理硕士、翻译硕士、会计硕士和20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61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覆盖石油、石化工业的各个领域,石油主干学科总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现有教师165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932人,博士生导师167人。

专任教师中有两院院士7人,“千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9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8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4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资助及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0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1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及海外特聘专家8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3人。

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15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6人。

3个创新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个创新团队入选“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1学科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支持计划”。

学校是石油、石化行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等方面具有较强实力,在10多个研究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

现有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加工新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石油石化新型装备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56个上级研究机构。

学校重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山东石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石大胜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既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也是石油石化行业重要的科研中试及工业试验基地。

“十一五”以来,累计新增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支撑计划、863、97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881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31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1项。

建校60多年来,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坚持特色发展,开放发展,和谐发展,正在向着“建设国内著名、石油学科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奋力迈进。

目录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科技成果……………………………………………1

石油工程学院科技成果……………………………………………………44

化学工程学院科技成果……………………………………………………81

机电工程学院科技成果……………………………………………………95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科技成果……………………………………………128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科技成果……………………………………………144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科技成果…………………………………………168

经济管理学院科技成果……………………………………………………174

理学院科技成果……………………………………………………………178

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成果…………………………………………………188

非常规油气与新能源研究院科技成果……………………………………192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科技成果

(共83项)

成岩作用模拟实验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岩作用模拟实验装置,包括岩心夹持机构、加温机构、气体孔隙度、渗透率测量流程、液体注入及液体渗透率测试流程、出口流体自动连续计量取样机构,上覆压力加压控制机构、流体物性检测机构以及数据采集计算及自动控制机构;岩心夹持机构的入口和出口分别和气体孔隙度、渗透率测量流程、液体注入及液体渗透率测试流程相连;岩心夹持机构的外围套有加温机构,岩心夹持机构的上覆压力注入口连接上覆压力加压控制机构,液体注入及液体渗透率测试流程的出口连在出口流体自动连续计量取样机构,流体物性检测机构对出口流体自动连续计量取样机构的流体样品进行检测;由数据采集计算及自动控制机构采集、记录、储存并计算处理实验中温度、压力、流量,同时根据实验状况控制相应的电磁阀动作以及出口流体自动连续计量取样机构的动作。

完成时间

2010年12月

合作方式

技术服务(√)

联系人

操应长

职称

教授

电话

13505325516

E-mail

cyc8391680@

网址

地质历史时期砂岩储层孔隙度演化恢复方法

本发明在沉积特征、成岩演化序列研究的基础上,以铸体薄片现今孔隙面貌为基础,以成岩演化序列为约束,定量分析了各种成岩作用对砂岩储层孔隙度的影响,精确的恢复了地质历史时期砂岩储层孔隙度演化。

重点解决了现有地质历史时期砂岩储层孔隙度演化恢复方法中各成岩作用发生的时间及古埋深确定、孔隙度与面孔率之间关系以及压实作用校正等关键问题,提高了地质历史时期砂岩储层孔演化恢复方法的精度,能够有效预测油气成藏时期砂岩储层的孔隙度,从而为储层有效性评价提供指导。

完成时间

2011年08月

合作方式

技术服务(√)

联系人

操应长

职称

教授

电话

13505325516

E-mail

cyc8391680@

网址

碎屑岩有效储层物性下限计算方法

1.在孔隙结构分类的基础上,求取了不同孔隙结构类型约束下的采出工业孔隙度下限,解决了孔隙结构对有效储层采出工业孔隙度下限的影响问题。

如图2为在某地区利用现有技术求取的有效储层采出工业物性下限结果,图3为利用本发明求取的孔隙结构约束下的采出工业物性下限结果。

对比两图可以看出,本方法对不同孔隙结构类型储层,求取了不同的有效储层采出工业孔隙度下限,从而提高了有效储层采出工业孔隙度下限计算的准确性。

2.在油水界面张力与地层体系温度的函数关系建立、储层最大连通孔喉半径与渗透率的函数关系建立以及孔喉结构类型约束下储层K/Φ与K函数关系建立的基础上,计算了不同地层温度条件下成藏动力和孔喉结构约束下有效储层成藏物性下限。

本发明的研究成果与地质历史时期储层物性恢复及成藏动力恢复研究成果相结合,可评价地质历史时期储层有效性、分析成藏时期油气分布规律,对于指导油气勘探部署具有重要的意义。

完成时间

2011年08月

合作方式

技术服务(√)

联系人

王艳忠

职称

副教授

电话

18253266698

E-mail

wangyanzhong1980@

网址

基于Curvelet变换的相干体分析技术

本软件是用于裂缝发育带及其走向进行识别的产品。

该软件针对现存的常规相干体计算的缺陷进行设计,结合了Curvelet变换和相干体技术的优点。

本软件由三个模块组成:

基于Curvelet变换的多尺度和多方向分析,相干体计算和裂缝发育带及其走向的识别。

基于Curvelet变换的多尺度和多方向分析不同尺度、不同级别的断裂系统在其强度、规模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具有不同的地震波场特征和不同的地震响应。

反过来,不同振幅、频率和波长的地震数据就代表不同尺度的裂缝。

为此,利用Curvelet变换的多尺度和多方向特征,对地震数据进行多尺度和多方向分析。

特点:

根据需要突出的特征不同,可以调整权值系数比例,以突出不同频率段和方向的地质特征。

完成时间

2011年05月

合作方式

技术服务(√)技术合作(√)

联系人

张广智

职称

教授

电话

13954669896

E-mail

zhanggz@

网址

含油气盆地不整合结构及其控藏机理研究与应用

该项目①基于地质作用的差异性,创建了不整合空间结构样式,提出了结构体的概念;②基于控藏作用的复杂性,揭示了不整合结构控藏机理,丰富了油气成藏理论;③基于地层圈闭的隐蔽性,创立了不整合结构体的识别方法,形成了量化评价新技术;④基于勘探实践的有效性,提出了“四定一综合”的勘探部署思路,取得了重大突破。

山东省组织专家鉴定认为,该项研究内容丰富,创新性强,形成的理论与技术具有重大的推广价值,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不整合结构体识别技术方法研究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该成果在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和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层油气藏勘探过程中的应用,产生经济效益39.93亿元。

完成时间

2012年10月

合作方式

技术服务(√)

联系人

吴孔友

职称

教授

电话

13583243477

E-mail

Wukongyou@

网址

储层水岩作用模拟实验技术

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该成果成功实现了实际储层温压条件下高温高压实验模拟,结合储层的实际情况设定实验条件,联合流体化学分析、储层岩石矿物分析、储层物性分析,可以确定不同流体对储层矿物和物性的影响、控制及改造作用。

通过储层水岩作用实验模拟不仅可以了解储层过去的成岩演化的有关作用机制,同时可以开展油气田开发条件下的储层水岩作用实验模拟以了解油气开发过程中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从而提出储层保护的应对措施。

因此,该技术在油气勘探和开发领域均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对于非常规储层的改造方案设定可以提供重要的参考。

目前该技术已在长庆油田、江苏油田等油田应用,取得很好效果。

完成时间

2012年12月

合作方式

技术服务(√)技术合作(√)

联系人

陈勇

职称

副教授

电话

15253288685

E-mail

yongchenzy@

网址

单个储层包裹体定量分析方法与PVT模拟

本成果来自国家863课题,项目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

(1)成功实现了实际储层温压条件下合成油气包裹体,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方法。

该方法在建立储层包裹体标准分析方法和储层水岩作用研究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2)初步建立了碳酸盐岩储层包裹体均一温度校正曲线,可供广大研究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