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高中生物 第5章末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5140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9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用高中生物 第5章末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苏专用高中生物 第5章末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苏专用高中生物 第5章末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苏专用高中生物 第5章末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苏专用高中生物 第5章末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专用高中生物 第5章末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江苏专用高中生物 第5章末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用高中生物 第5章末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专用高中生物 第5章末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江苏专用高中生物第5章末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

章末检测

A卷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生态系统的结构

1、5、6

4

生态系统的能量

流动

2、3、8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7、10

9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2

13

14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①生产者 ②分解者 ③消费者 ④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⑤食物链和食物网 ⑥物质循环 ⑦能量流动 ⑧信息传递

A.①②③④B.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指的是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指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属于生态系统的功能。

答案 C

2.分解者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的作用是(  )。

A.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B.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到环境中去

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产者利用

D.减少能量在逐级流动中的损耗

解析 分解者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后将其中的化学能释放到了无机自然界。

答案 B

3.人们常用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

A.能量和营养级

B.个体大小与营养级

C.个体大小与个体数量

D.个体数量与能量

解析 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叫做能量金字塔。

答案 A

4.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  )。

解析 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看出,甲为生产者,乙和丙属于初级消费者,丁是次级消费者。

四种生物构成两条食物链。

答案 A

5.(多选)读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1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虫鸟、蜘蛛、蟾蜍、猫头鹰

B.图1中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4个营养级

C.图2中,若黄雀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动物——蝉和螳螂,且它们各占一半,则当绿色植物增加Gkg时,黄雀增加体重最多是

kg

D.图1中蛇突然减少,猫头鹰的数量基本不变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

图1中,食草鸟属于初级消费者;蛇数量减少,猫头鹰可以通过捕食食虫鸟、食草鸟来维持其数量稳定;图2中,设黄雀增加体重xkg,则根据题意可列出计算式:

(5×

x+5×5×

x)×5=G,

x=

kg。

答案 ABCD

6.下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对其中①②③④含意表达错误的是(  )。

A.①生态系统的结构B.②生态系统的种类

C.③食物链和食物网D.④信息传递

解析 图中②为生态系统的成分。

答案 B

7.(2011·西安质检)下图所示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①②③④代表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c、d、e

B.若c的食物中d占

,假设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要使c体重增加3kg,至少需要a120kg

C.若通过人为管理增加某种生物的数量,则可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能够保证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正常进行的关键成分是b、e

解析 图中a和e有双向箭头,可以判断e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为生产者,则d为初级消费者,c为次级消费者;b为分解者,e不属于生物群落,故A错误。

若c的食物中d占

,则a占

,若c体重增加3kg,则需消耗a为3×

÷10%÷10%+3×

÷10%=120(kg),故B

正确。

人为增加生物的种类,可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也可能使原有的生态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建立的稳定状态遭到破坏,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故C错误。

能保证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正常进行的关键成分是生产者(a)和分解者(b),故D错误。

答案 B

8.下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理解有误的是(  )。

A.图中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的能量多少

B.该图中c所具有的能量为b的10%~20%

C.该图中的a固定的能量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图中a固定的能量是b、c、d的能量之和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首先判断图中a为生产者,b、c、d为消费者,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图中方框的大小

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的能量多少。

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的效率是10%~20%,所以图中c所具有的能量为b的10%~20%。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等于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所以C项正确。

每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有3个去向:

下一营养级(最后一个营养级除外)、分解者和自身呼吸消耗,所以图中a具有的能量应该大于b、c、d的能量之和。

答案 D

9.(多选)(2011·兖州模拟改编)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乙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2的能量就越少

C.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D.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

解析 图中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丁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答案 AC

10.(2011·揭阳模拟)某水塘内有一条由三种不同物种形成的食物链:

硅藻→虾→小鱼。

下图三

条曲线分别表示该食物链中各生物在水塘不同深度的分布情况。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物种丙表示小鱼,该种群营养级最高,所含能量最少

B.物种甲在不同水深处,个体数量不同,主要受食物的影响

C.物种乙的数量突增,短时间内物种丙的数量会增加

D.物种甲、乙、丙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解析 在能量金字塔中通常是营养级越高的生物数量越少,再结合图形可知甲、乙、丙分别代表的是硅藻、虾和小鱼;故A正确;物种甲是硅藻,属于生产者,因此在不同水深处所含有的个体数量不同,其主要受光照的影响,故B错误;如果虾的数量增加则小鱼获得的食物量增加,所以在短时间内其数量会增加,故C正确;硅藻、虾和小鱼属于不同物种,因此三者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故D正确。

答案 B

11.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是无机环境

B.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是行为信息

C.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种群繁衍同信息传递无关

D.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析 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其他生物。

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是化学信息。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种群繁衍与信息传递都有关。

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故选D。

答案 ABC

12.下列实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  )。

A.由于乱砍滥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

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C.乡村有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边洗东西,可池水依然清澈如故

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为原来的状态

解析 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是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A项是系统遭到破坏后所产生的结果;B、C项属于抵抗力稳定性的表现;D项为恢复力稳定性的表现。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19分)(2011·山东淄博模拟)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图乙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

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乙中某植食性昆虫属于图甲中________(填字母)的一部分,图甲中成分d的生态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b→a过程的碳流动形式是________,d→c的途径通过________进行。

(3)图乙中t1所对应的种群数量约为________,P点时该种群年龄组成类型是________。

(4)假如图甲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其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甲图中b为生产者,d为消费者,a为分解者,c为非生物环境,植食性昆虫应属d;

(2)图甲中b→a的碳流动形式为含碳有机物,d→c通过细胞呼吸进行;

(3)图乙中t1对应

处,P点时增长率仍较高,年龄组成类型为增长型;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差。

答案 

(1)d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含碳的有机物 细胞呼吸 (3)

 增长型 (4)较低 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14.(21分)(2011·湖南十二校联考)下图甲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

图乙虚线方框内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雪兔和狼之间有明显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假如北极狐的食物

来自雷鸟,

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北极狐种群增加的能量为80kJ,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植物增加的能量是________kJ。

(3)图乙中c代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_______。

(4)下表表示图乙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

同化总量

(×106J)

储存能量

(×106J)

呼吸消耗

(×106J)

A

900

200

700

B

100

15

85

C

15

2

13

D

18

60

12

分析上表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106J),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雪兔和狼之间只有一个箭头联系,二者没有共同的食物来源,因此二者明显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北极狐的能量有三个来源,雷鸟提供

,植物提供

,还有雪兔提供

,若北极狐增加能量80kJ,则植物增加的能量为:

80×

÷20%÷10%+80×

÷10%+80×

÷20%÷10%=3600kJ;从图乙中可以看出c为分解者,a为生产者,b、d分别为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流入生态系

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900×106J,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5÷100×100%=15%。

答案 

(1)捕食 

(2)3600 (3)分解者 (4)900 15%

B卷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生态系统的结构

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5

4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9、11

12

10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6、7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8

13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1·福建理综,4)下表选项中,甲、乙、丙三者关系能用下图表示的是(  )。

                

选项

表示内容

A

碳元素的流向

消费者

CO2库

生产者

B

内环境成分的关系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C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向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D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下丘脑

甲状腺

垂体

解析 依据题干中提供的信息逐项分析:

若甲为消费者,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释放到CO2库,CO2库中的CO2又可以通过生产者(丙)的光合作用固定到有机物中,消费者通过摄食,碳元素又可进入消费者,故A正确;若甲为血浆,根据题意中的箭头指向分析乙不可能为淋巴,故B错;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向,分解者(丙)中的能量不可能被消费者(乙)利用,故C错;若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乙应该为垂体,丙为甲状腺,故D错。

答案 A

2.(2010·江苏生物,11)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

灾民。

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

A.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

B.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

C.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

D.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

解析 “多吃素食、少吃肉食”能节约粮食,其生态学原理在于降低人在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从而节约更多的粮食。

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 C

3.(多选)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图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共含有七条食物链,桉树、合欢树属于生产者

B.叶状虫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C.该生态系统中袋鼬所含的能量最多

D.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蜘蛛、蜜雀

解析 该食物网中有8条食物链,叶状虫为第二营养级,处于最高营养级的袋鼬所含的能量最少,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蜘蛛、蜜雀。

故选D。

答案 BD

4.(2011·河北唐山3月)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d为分解者,下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甲表示b

的同化能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B.蘑菇可参与丁过程

C.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

D.图中d的能量不全部来自b生物

解析 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值;b摄入量为其同化量和粪便量之和,其同化量一部分用于呼吸消耗、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d表示分解者,丁过程表示分解者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蘑菇可参与此过程;d的能量可来自于b的粪便,而此部分属于上一营养级a的能量。

答案 C

5.(2011·山东潍坊模拟)右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Ⅰ和Ⅳ是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

B.该图所示的食物网只有1条食物链:

Ⅰ→Ⅱ→Ⅲ→Ⅳ

C.E1表示主要通过光合作用所摄入的能量

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解析 图中Ⅰ为生产者,Ⅳ为三级消费者而非分解者;该图每一塔级均代表某环节的营养级,并非一类生物,可含多条食物链;能量不可循环利用。

答案 C

6.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3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积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

B.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

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

D.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

解析 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积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聚集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

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这种化学物质也属于化学信息。

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气味属于化学信息。

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声波属

于物理信息。

答案 C

7.(多选)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分为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两大类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

C.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和牧草均有利

D.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产生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属于化学信息

解析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信息来源于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环境。

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也有利,这样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 CD

8.(2011·北京西城期末考试)在辽宁西部某地区的“三北防护林”,单一种植的是樟子松。

一段时间松毛虫肆虐,使这一地区的防护林几乎成了不毛之地。

这个事实最能说明

(  )。

A.樟子松本身的抗虫能力很差

B.松毛虫是专一性侵害樟子松的昆虫

C.引入本地区没有的外来树种可抑制松毛虫种群的增长

D.物种单一不利于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解析 由于樟子松防护林生物种类单一,松毛虫缺少天敌,数量增长较快,说明物种单一不利于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答案 D

9.下图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的示意图。

请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指出该图能体现的生态系统功能是(  )。

A.能量流动B.物质循环

C.信息传递D.物质更新

解析 从图解中可以看出,该图体现的生态系统功能是水这种物质的循环。

答案 B

10.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简图,其中M表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M表示大气中的CO2,则碳元素在图中④过程中是以CO2形式传递的

B.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能量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

C.若M表示大气中的CO2,则碳元素可在生物群落中反复循环利用

D.若M表示无机环境中的能量,则①的能量值为②与③对应的能量值之和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相互关系,分析如下: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沿食物链单向流动,而不能循环利用;碳元素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循环利用的,而不是在生物群落的内部;①代表的是生态系统中固定的总能量,它不仅包括②③,还包括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到无机环境中的能量。

答案 ABCD

11.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于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B.a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b1、b2、b3、……及c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

C.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a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a1过程的能量值的1%~4%

D.c1、c2、c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c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

解析 a1过程为光合作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完成,少数生物如蓝藻没有叶绿体也可完成光合作用;a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应大于b1、b2、b3、……及c过程释放的CO2总量;能量在食物链中的传递效率为10%~20%,故a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a1过程的能量值的1%~4%;生产者、消费者同化的有机物除了被分解者分解外,还有一部分用于自身生命活动。

答案 C

12.(2011·南昌高三调研)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a、b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b两种群间为捕食关系

B.M时b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两种群的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D.两种群数量波动的幅度减小说明该生态系统正在衰退

解析 由曲线的走势可知,两种群间为捕食关系,且a为被捕食者,b为捕食者。

M时乙的数量呈上升趋势,说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往往是双向的。

两种群数量波动的幅度减小说明该生态系统趋于稳定。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20分)(2011·山东理综)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1)图中食物网较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较差,其________稳定性也相应较低。

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_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2)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0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够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别是________kJ和________kJ。

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_______。

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该草原的________锐减或丧失。

(3)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

种间因素是________和竞争。

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10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________只。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鼠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4)草原干旱时,兔摄取水分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引起________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进而引起________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减少排尿量,以保持体内水平衡。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及其稳定性、水平衡的调节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判断、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差,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该生态系统中除了图中所示生产者、消费者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但因题中要求的是生物组成成分,故只答分解者。

(2)在生产者能量一定的情况下,鹰所能够得到的能量最低值应沿最长食物链,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鹰所能够得到的能量最高值应沿最短食物链,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如果除去蛇,鹰所占据的营养级就会从原来的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变成单一的第三营养级,能量损耗减少,因此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增加;生物入侵会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3)图中兔和鼠是竞争关系,草和兔、兔和鹰、兔和狐是捕食关系;因1只兔和

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故鼠增加400只,所容纳的兔就会少100只;

因有部分被标记的个体迁出会使第二次重捕个体中有标记的数量减少,所以调查结果会偏高。

(4)饮水不足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使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从而使肾小管、集合管加强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排尿量。

答案 

(1)自我调节(或:

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 抵抗

力 分解者

(2)10 400 增加 生物多样性(或:

物种多样性)

(3)捕食 900 偏高

(4)升高 下丘脑 肾小管、集合管

14.(20分)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发现植物的落叶在土壤里会逐渐腐烂,形成腐殖质。

他们猜测落叶的腐烂是由于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分解能力不同,并设计了实验进行验证。

(1)实验设计首先要遵循的是________原则和________原则。

(2)以带有同种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均分为A和B。

实验时A不做处理(自然状态);B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的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