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5140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1、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

2、建安风骨的定义

东汉末年,建安诗人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就是广泛的反映社会现实与人民苦难,展示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与积极进取的精神,也流露从胡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

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后人把这种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作家有“三曹、七子。

蔡琰”等。

3、论述曹植诗歌

曹植就是第一位大力创作五言诗的文人,五言诗在她手中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她的诗“骨气奇高,辞彩华茂”风格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建安诗坛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一、曹植诗歌创作的分期

前期:

一就是反映战争与动乱,如《送应氏》,情调悲凉,如同她父亲的诗一样。

二就是抒发理想与抱负,呈现出一种豪迈气概,洋溢着乐观与浪漫的情调,富于进取精神与自负自传的少年意气,如《白马篇》《名都篇》。

后期:

起后期诗歌受到曹丕的压制,猜忌甚至迫害,心情幽愤悲伤。

作品的内容与风格出现了明显变化。

相对早期而言取而代之的就是反映个人命运的失望与对曹丕政治集团的不满与怨恨。

其后期诗歌又开启了正始诗风,如:

《吁嗟篇》《赠白马王彪》等。

《赠白马王彪》全诗共七章,感情丰富而复杂,表达出自己对于不能就朋友的悲伤,以及想救朋友的愿望。

表现出了一种从根本上对人生的怀疑与否定的倾向。

2、曹植诗歌艺术特点

1.写景、叙事、抒情结合。

2.章章蝉联,层层顶真,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眼前遭遇到人生际遇,层层加深感情抒发,其感情迂回曲折,反复深入。

3.比喻,设问等民歌常用手段。

4.多次转韵,有流转变化之美。

3、曹植诗歌成就

1.诗歌抒情性增强,个性更加鲜明。

不在拘泥于传统乐府诗歌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2.结构上更讲究,尤其就是发端往往很精辟。

如《吁嗟篇》的转道,以带有强烈感情的自然景观开头,极力渲染了气氛。

而且其诗歌工于起调,如《赠徐干》。

3.更加注重诗歌的艺术技巧。

4.对自然景物有了较多的描写。

4、正始文学

正始之音:

“正始”就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9),但一般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到西晋立国(265)这一时期的文学。

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与幻灭感。

此时的诗歌也与建安诗坛风貌迥异,反映民生疾苦与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

由于正始玄风的影响,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

后世将正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正始文学也称为“正始之音”。

1、正始文学的创作风貌(了解)

内容上,建安文学中那种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积极进取的精神已基本小时,转而抒发人生的哲理性思考以及浓烈的忧生之嗟的情感。

艺术上,由建安文学中的昭晰明朗转向曲折隐晦,寄托遥深的风格,总之,文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与幻灭感,诗风由建安时期的慷慨悲壮变为寄托遥深,诗歌表现了深刻的理性思考与尖锐的人生悲哀,体现出正始诗风的福特画貌。

阮籍《咏怀诗》。

创作:

代表作《咏怀》十八首。

(另有四言13首,共95首)这些诗非一就是一地而作,就是总计生平所有诗,总题为“咏怀”,诗为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充满苦闷与孤独的情绪。

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阮籍诗歌的成就主要在于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

它们非一时一地之作,既有统一的文学特征,每首又各具特点。

一,《咏怀》诗有一种意蕴深沉之美。

作者把人生的悲哀挖掘得更全面深入,因而也就更沉痛。

在圣人有情无情的玄学命题争论中,显然阮籍就是持圣人有请之论,从痛哭兵家少女,常作青白眼可瞧出,所以她认为明君圣人对面人世短促也无可如何。

二,阮籍的诗还有一种清逸玄远之美。

被人称为“玄远”“响逸而调远”。

她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一个清虚空灵的庄子式的理想世界。

三,《咏怀》诗融哲理、情思与意象为一炉,意蕴深沉,清逸玄远,不但成为正始时代诗歌的高峰而且创造了抒情组诗的新形式。

太康文学

“太康”就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文学史上所说的“太康文学”就是指“秦始”到“元康”约30年文学。

主要体现:

(1)语言由朴素正直趋向华丽藻饰。

(2)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

(3)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

太康诗风:

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

特点一就是“拟古”,二就是“繁缛”,呈现出与汉魏古诗不同的面貌,发展了曹植“辞采华茂”的一面。

“繁缛”主要体现在追求华丽词藻、描写反复详尽及大量运用排偶。

此诗歌潮流对南朝山水诗的发展以及声律、对仗技巧的成熟有促进作用。

太康诗歌的内容特点与艺术形式特点。

内容特点

一“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诗品》没有胸怀天下的巨大抱负,没有面对历史的深沉思,转而在儿女之情中表现绮丽情思。

二拟古模仿,缺乏现实内容。

如陆机,古诗十九首,她拟作十二首,她的《短歌行》简直就就是曹操原诗的翻版。

艺术特点:

“缛旨星稠,繁文绮合”

一追求文字华美与辞藻华丽。

张溥称傅“新温婉丽”。

二追求新的技巧注意排偶。

典型的就是陆机。

她的诗中对句占主要篇幅。

三描写更细腻。

左思风力(继承建安风骨,,格调高,有力度)“左思风力”出钟嵘《诗品》就是对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

主要表现:

一,上承建安文学,抒写建功立业的志向,表达了对士族门阀制度的不满。

二,语言简劲,不重词采,无累赘的描写。

左思《咏史》的艺术成就。

一左思的诗歌有一种建功立业,功成身退的阔大胸怀。

如《咏史》一、三没

有刻意的调饰有艳丽的辞藻,全部思想感情喷发而出,大气磅礴,所以被成为胸

次高旷,笔力雄迈。

二诗歌中充满着一种悲愤不平之气。

她的诗歌对门阀制度的批判极其强烈,对

贫士失志极为愤慨,一股磊落不平之气喷发而于诗中。

如《咏史》其二比兴手法

表达了这种感情。

三左思的诗歌继承了建安诗歌的风骨,被誉为“文典以怨”“左思风力”,诗品就就是指她诗歌引用历史典故以抒时愤,刚健有力。

她一改班固创为《咏史》时的质木无文,打入自己的身世之感,情感激烈深切,借古人之事,抒个人情怀,使咏史有了新的飞跃。

郭璞及其《游仙诗》

游仙诗:

借描述仙境以寄托作者思想感情的诗歌。

1,源流:

屈原《远游》;秦《仙真人诗》曹操《气出唱》等,但就是郭璞《游仙诗》成就最高。

2,内容:

幻想长生求仙“列仙至趣”,借仙境抒情咏怀即“坝壤咏怀”

3,艺术特点:

意境瑰丽高远,文采富丽。

4,价值:

继承《诗》,《骚》比兴寄托传统,借游仙山“坝壈咏怀”

东晋文学的风貌:

(了解)

(1)多表现作者的自我精神体验,其题材往往与社会政治时事无关

(2)改变了与玄学的疏离状态,受玄学渲染,形成了大量的“玄学诗”

(3)词采方面呈现出质本无文的面貌,与西晋尚丽,与西晋尚丽的文风相比有尚质倾向。

玄言诗人:

玄学,就是魏晋时期兴起的以老庄思想为主的一种哲学思潮,在它的影响下,西晋末,诗坛上开始流行“寄言上德,托意玄珠”,《宋书·谢灵运传论》枯淡寡味的作品,以玄

学思想方法体悟玄理,世称“玄言诗”。

玄言诗的代表作家就是孙绰、许询。

玄言诗以玄学思想方法体悟玄理、谈论哲理,如孙绰《答许询》“仰观大造,俯览时物。

机过患生,吉凶相拂。

智以利昏,识由情屈。

野有寒枯,朝有炎郁。

失则震惊,得必充诎。

”玄言诗中也有一些以描写景物为主或主要通过景物来表现哲理的作品,如孙绰的《秋日》写仲秋山林萧条的景象,抒发了自己逍遥林野的感慨。

其中大量自然景物的描写,为山水诗的出现起到了促进或曰催化的作用。

玄言诗的艺术特点:

(1)内容空谈玄理,因循自然与玄理的阐发,成了老庄的注疏,而且理过其辞,乏文学性,少感情,谈乎寡味,不象诗。

(2)注重在诗歌中谈理对后代诗歌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如山水诗。

创立了一种全新的诗歌风格—清虚恬淡。

代表人物:

孙绰与许询

文学创作:

孙绰诸体皆善,以碑文受时人推重。

赋以《游仙台山赋》著名,多神仙遐想。

诗则多玄言,描写细腻,感情真挚,代表作为《秋日》。

许询存诗较少,除了《竹扇诗》较完整,仅有残句若干。

《兰亭集序》与兰亭诗

(1)王羲之与朋友于晋穆帝永与九年三月三日在兰亭聚会欣赏山水,唱与诗赋,成诗41首,编为《兰亭集》,王羲之作《兰亭集序》。

(2)兰亭诗的主题就是书写山水游赏之乐,表现山水审美的情趣,与由山水直接抒发玄理。

兰亭诗标志着山水诗的兴起。

(3)兰亭雅集对中国文人生活情趣有重大影响,同时对诗歌流派的形成也有推动作用。

陶渊明家世生平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又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祖父、父亲也都出仕做过官。

但渊明年幼时,家境即已败落。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少年、青年的读书闲居期,出身望族,少有壮志。

娴静少言,不慕荣利,

壮年学仕期,江州祭酒,入桓玄慕府,任刘毅刘敬宣参军,彭泽县令。

中晚年的归思隐居。

诗酒自娱,纵浪大化。

文学创作:

陶渊明的作品,今存诗一百二十多首,文十二篇,辞赋三篇。

散文与辞赋均与出色,如《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桃花源记》

陶渊明诗分类:

田园诗、咏怀、咏史、行役、赠答。

陶渊明田园诗:

一种全新的文学题材,将平凡的农村生活中蕴含的美自然质朴地表现出来,含哲理意味,如《归园田居》五首,《移居》二首。

不仅扩大了诗歌的题材与内容,而且丰富了诗歌的艺术技巧,扭转东晋玄言诗一统天下的局面,为当时的诗坛带来了清新之气,并对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产生深远影响。

陶渊明诗歌艺术成就(总体风格平淡自然)

(1)情、景、事、理的融合。

(2)平淡中警策,朴素中间绮丽。

(3)风格多样,以自然冲淡的风格为主,但有豪放风格。

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等,鲁迅称为“金刚怒目”。

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贡献就就是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

诗。

一亲切自然地描绘出田园风光。

通过对草屋茅舍、榆柳桃李、远村炊烟等的白

描,流露出对田园风物的由衷喜爱与深切依恋。

读者也可体味出诗人那纯净的心

地与平静的心境,与简朴恬静的田园风光交融为一。

二真实地描写了自己的躬耕生活,对劳动的艰辛诗人却表现出平静乐观的心态

躬耕之志始终不渝。

如《庚戍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写出了诗人的人生观“人

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就是都不管,而以求自安。

”在作者的笔下,劳动就是艺

术化了的很有诗意的行为。

如《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三陶渊明的田园诗中还记叙了她与农夫野老、素心挚友的往还如《移居》二

首。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界。

一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另一个贡献,就就是创造了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

淡不就是淡而无味,而就是意味隽永。

平与淡泊的人生境界,自然流露于诗。

最能代

表作者冲淡之美的诗,就是《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二形成陶渊明平淡自然之美的原因,一在诗人心境的平与散淡,二在于诗人语

言的平易质朴。

三就诗歌语言而言,陶诗的特点就是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纯净之美。

她不用夸张的铺排与绮丽的色彩,与的对仗、典故,她的诗句魅力,在于全就是以

她性情中自然流出的言语,在于内在感情力量。

如《闲情赋》写得多么绮丽多姿

说明她不就是不会用华丽的辞藻,但她的审美趋向不在于此,而在于以自然语创造

出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的艺术境界。

元嘉文学:

就是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颜延之与鲍照。

三人的文学活动主要在南朝宋元帝元嘉年间。

元嘉三大家:

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谢灵运(《山居赋》),颜延之(《赭白马赋》)

元嘉诗歌创作新特点:

一山水题材大量进入诗歌创作,并且改变了东晋诗歌以山水作为玄思载体的倾向。

正式奠定了中国山水文学的根基。

谢灵运的山水就是最突出的代表。

二诗歌创作由东晋的哲理化改变为重抒情,抒发了强烈的感慨。

三元嘉诗歌出现了对不同创作个性的追求。

四元嘉诗歌的新变还表现为对诗歌形式的有意探讨。

谢灵运诗歌——山水诗

谢灵运就是我国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

在谢灵运之前,山水草木一直就是诗歌的一种点缀,山水只作为背景出现。

谢灵运开始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用精致工整的语言刻画山水的秀美,创造出真正的山水诗,成为我国山水诗的鼻祖。

谢灵运的山水诗,形式绮丽,声色并妙,在题材、内容、诗歌语言以及表现手法上别开生面,开拓了诗歌的新境界,对古典诗歌的发歌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谢诗的艺术特点

(1)精工富艳的风格。

谢诗意象密集,对偶工整,语言深奥典雅。

(2)细腻的景物刻画,谢诗刻画自然,给人生动细腻之感。

(3)结构的程式化特点,谢诗往往先作出游,次写见闻,尾谈玄说理。

鲍照辞赋:

鲍照的辞赋多为咏物,风格古朴奇峭,代表作《芜城赋》,散文多骈文,文辞华美,如《登大雷岸与妹文》等。

永明文学:

永明体:

“永明体”亦称“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齐武帝萧賾年号)间,故又称“永明体”。

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永明体的主要作家:

王融,沈约,谢眺,梁代的何逊与陈代的阴铿。

沈约文学贡献(主张)

(1)永明体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为当时文坛领袖。

(2)提出了著名的为文“三易”说。

《颜氏家训·文章》沈隐候曰:

”文章当以三易:

易见事一边;易识字,二边;易通读,三边。

(3)较早地论及了“情”、“文”、“质”之间的关系。

主要观点见《宋书·谢灵运传论》。

谢朓诗歌成就与贡献(谢眺的山水诗对谢灵运的继承与发展):

最突出的就是对山水诗的发展与对新诗体的探索。

(1)大体上继承了谢灵运,结构为写景加抒情与说理,玄言说理成分已基本消失。

(2)诗风清新明丽,格调明净萧散,从而改变了谢灵运诗的那种繁富典重的风格。

(3)在语言上音律皆适,流畅自然,读来朗朗上口。

(4)山水诗方面,她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的细致,清新的特点,通过山水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意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5)在新诗体的探索方面,她将永明声律运用于诗歌创作中,其诗音调与谐,体现圆美流转的特点。

宫体诗定义:

由萧纲、徐摛、庾肩吾提倡,盛行于梁武帝到陈代末年,特点为:

声韵、格律,在永明体的基础上踵事增华,追求更为精致;风格,由永明体的轻绮变为浓丽,甚至流入淫靡;内容,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以咏物与描写女性为主。

但其风格的风华流丽、对仗的工稳精巧以及用事等方面探索也提供了借鉴。

宫体诗的地位:

宫体诗虽然格调不高,但它的出现,作为诗歌发展史中的一环,也有其历史必然性与一定的贡献。

其一,它对人体美的集中描绘与表现,拓展了审美对象的领域,对妇女形象、心理的刻划不但对突破传统思想观念具有一定意义,而且对后代文学题材的创新有相当大的影响。

如北朝庾信,唐代张若虚、李白、杜甫都能将宫体中的男女相思离别之情与边塞主题巧妙结合。

宋词将男女相思离别作为歌唱的主题,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宫体诗启发。

又如,宫体诗人对美的细腻感受与精微表现,也就是超越前人、启迪来者的。

萧纲曾说“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诫当阳公大心书》尽管人们对“放荡”一词的理解不同,但表现淫荡生活内容的作品在梁陈宫体诗中就是存在的。

其二,就艺术形式而言,宫体诗发展了吴歌西曲的艺术形式,并继续了永明体的艺术探索而更趋格律化。

它继永明体之后,使格律、对偶等诗歌形式更趋成熟,从而推进了由古体向近体的转变,那更就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据统计宫体诗中符合律诗格律的诗约占百分之四十左右基本符合的就更多了。

这说明宫体诗对于后来律诗、特别就是五律的形成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而宫体诗语言的风华流丽、对仗的工稳精巧以及用典隶事、诗篇体制等方面的艺术探索与积累,也同样为北朝与唐代诗人提供了足资借鉴的艺术经验。

庾信诗歌成就:

(1)由南入北的经历,使庾信的艺术造诣达到“穷南北之胜”的高度,这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2)她吸取了齐梁文学声律、对偶等修辞技巧,并接受了北朝文学的雄浑劲健之风,从而开拓了与丰富了审美意境,为唐代新的诗风的形成做了必要的准备。

《哀江南赋》:

描写了萧梁一代从兴衰到衰亡的过程,评论家誉为“史诗”。

唐代文学概述:

(1)在前朝文学的基础上,合南北文学之两长,出现了文学大繁荣。

(2)科举制代替门阀制度,改变了上层文明的成分

(3)以诗赋歌士促进了诗歌的发展

(4)文禁较松,文人思想解放。

上官体:

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此诗体由上官仪创造,对诗歌体制的创新主要在体物图貌的细腻、精巧方面。

她以高度纯熟的技巧,冲淡了齐梁诗风的浮艳雕琢,但诗的题材内容还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缺乏慷慨激情与雄杰之气。

初唐四杰: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

她们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与贡献。

初唐四杰诗歌的创作特点:

一,重视抒发情怀与不平之气,面向市井,写个人生活情怀,也写沧海桑田的感慨,思索人生的哲理。

二,四杰往往用七言歌行来铺叙抒情,夹以议论,篇幅可长可段,句式参差错落,工丽整练中显示出流宕与气势。

三,当时渐趋于成熟的五言律,对偶的整齐、声律谐调,表现感情具有稳定性,而四杰的五言律也透露出非常自负的雄杰之气与慷慨情怀。

四,四杰诗风并没有完全摆脱当时流行的宫廷诗风的影响,她们的一些作品不免有雕琢繁缛之病。

古文运动:

古文概念的提出始于韩愈。

她将自己奇句单行、上继三代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为古文,并使之于骈文对立。

从贞元到元与的二三十年间况,古文逐渐压倒骈文,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这就就是文学史上的“古文运动”。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比较:

“小李杜”并称,而诗风不同,李商隐工七律,深情婉转,杜牧工七绝,俊爽清丽。

《艺概》曰:

“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绵邈。

关于李商隐其人其诗的评价。

在古代诗人中,李商隐的诗名很大,但同时她的名声在过去却一直不太好。

封建社会的评论家,因为她“背牛就李”,因而视她为无行文人,骂她就是“诡薄无行”、“背恩”等等。

解放后,对于李商隐的评价一度也不高,把她瞧作就是“形式主义”、“唯美主义”诗人的代表。

新时期以后,随着学术界思想的解放,对李商隐的评价才较为客观、公正了。

对其人其诗的研究也深入了,在这方面傅璇琮、周建国、刘学锴、余恕诚等先生贡献尤大。

实际上李商隐就是一个有正义感、政治热情很高,对国家大事的瞧法很敏锐、对政治现实的批评很大胆、尖锐的诗人。

她早年有一首《安定城楼》的诗,其中写道“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这说明她就是一位有远大抱负的诗人。

另外她的《哭刘蕡》等诗,都表现出她在政治上的正直。

她反对藩镇割据,关注社会现实。

她还用咏史诗的形式,借古讽今、批判现实等等。

这都表明李商隐就是一个在政治上有理想、有抱负,在人格上有操守、有见解的诗人。

关于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征。

一就是主观化倾向。

她总就是把自己的灵魂赋于所咏的风景、事物或历史人物,使对象带上强烈的象征色彩,在很大程度上与作者融为一体甚至成为作者的化身。

二就是她的诗表现出很浓的感伤倾向,可以说感伤色调就是贯穿她诗歌的主旋律。

三就是善用典故,对仗精工、语言清丽。

典故的运用可以丰富诗歌的内涵,使诗歌的包蕴更丰富、更耐人寻味,并能深化诗歌的主题。

李商隐的用典就是非常突出的也就是非常精当的。

她诗歌“沉博艳丽”、“包蕴密致”的特点的形成,即与此有关。

但她的用典过多有时也造成了诗意的晦涩难懂。

所以金人元好问曾慨叹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年华。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说的就就是这种情况。

李商隐在诗歌上的重要贡献:

一,对心灵世界作出了前无古人的深入开拓与表现,充分发挥了诗歌在表现心理与抒情方面的潜能。

二,在表现形式上,开创了诗境虚化的朦胧诗美学极大地扩大了诗歌的容量留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

三,首创了“无题”诗的新体式。

清人吴乔云“唐人能辟宇宙者惟李、杜、昌黎、义山。

”《西昆发微序》。

杜牧:

试论杜牧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

一,晚唐诗人中,她第一个大量用七绝写咏史诗,用史论笔法,寓褒贬议论于含蓄诗味中,极大地发挥了绝句体的妙用,创作了许多有“二十八字史论”之誉的咏史作品。

如《泊秦淮》通过对历史曾有过的繁盛转瞬即逝的伤悼,以及揭露统治者的荒淫误国,抒发自己的政治感慨与见识,其中深寓对现实的不满与讽刺,立意高绝的议论,表现出横溢的才气。

二,忧国忧民的壮怀与伤悼之情交织成一种俊爽的风格。

三,还写过一些出色的伤别诗,纪行、写景诗也颇多佳作。

善于选择清新明朗、能给人以快感的景物来抒写她的情怀,用色彩鲜明的语言,创造出情景交融的优美诗境,如《山行》“远上寒山石经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富于诗情画意,意境优美,以畅达的语言传达出自然景物的清新气息,明丽而有立体感的画面给人美妙的艺术感受。

谢灵运《登池上楼》

登池上楼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沈。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狥禄反穷海,卧痾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谢朓《之宣城郡》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论述题有陶谢诗比较:

(1)陶诗重自然重写意,无意于横山范水,只就是写于景物融合为一的心境。

谢诗重锤炼,重摹像“极貌以写物”“尚工万似”成为其艺术追求。

(2)陶诗重启示性,谢诗重写实性。

陶诗十分注重言外的效果,发挥语言的启示性。

而谢诗语言则充分发挥语言的表现力,增强了描写实景实物的效果。

分析题考

陶渊明的咏怀诗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又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祖父、父亲也都出仕做过官。

但渊明年幼时,家境即已败落。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少年、青年的读书闲居期,出身望族,少有壮志。

娴静少言,不慕荣利,

壮年学仕期,江州祭酒,入桓玄慕府,任刘毅刘敬宣参军,彭泽县令。

中晚年的归思隐居。

诗酒自娱,纵浪大化。

咏怀诗就是指诗人抒发情怀抱负、吟咏情致的诗歌,诗人往往借这种诗歌类型来表现对生命存在的思考,对现实社会的关注等。

其实质就是吟咏心中怀抱,浸透着浓烈的抒情氛围。

她的咏怀诗主要有《杂诗》、《咏贫士》、《饮酒》、《拟古》等组诗,继承了阮籍的传统,在诗中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社会,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她的咏史诗主要有《咏二疏》、《咏三良》、《咏荆轲》、《读史述九章》、《拟古》、《饮酒》、《读山海经》等。

陶渊明的咏史诗继承左思“名为咏史实为抒怀”的咏史传统,借咏史来抒发自己的怀抱,表达自己的理想。

她的咏怀诗与咏史诗不能截然分开,她的咏怀诗与咏史诗思想内容丰富复杂,有的抒写自己归田隐居,不与世俗妥协的怀抱,有的就是表现安贫乐道、君子固穷的理想,还有的就是感叹人生短暂,宣扬及时行乐的观点。

如《饮酒》20首、《杂诗》12首、《拟古》9首。

《杂诗》其二,这首诗把激越的感情通过从容不迫、悠然与平的语调表现出来,就是陶诗独具的特色。

如用环境的清冷衬托出自己心情的孤独,又以时光的流逝引出壮志难酬的悲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