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辉中国数术学纲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4957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维辉中国数术学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陈维辉中国数术学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陈维辉中国数术学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陈维辉中国数术学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陈维辉中国数术学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陈维辉中国数术学纲要.docx

《陈维辉中国数术学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维辉中国数术学纲要.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陈维辉中国数术学纲要.docx

陈维辉中国数术学纲要

陈维辉中国数术学纲要

中国数术学纲要陈维辉序吾华有广博之土地,众多之人民,悠久之历史,以文化遗产之丰富且复杂,迄未能作一总结,此固学者之大任,亦吾民族全世界所期待之伟业也。

陈子维辉,始学地质,继而涉猎各种自然科学,返读先秦两汉之文献,撷取其科学性者,批判其迷信性者。

凡天文、舆地、数术、音律、卜筮及出土文物诸方面,无不研究而系统序述之,务蕲达于贯通之境,以供作中国科学史之准备。

此固时代之迫切要求,非徒矜夸我先民之造诣也。

予尝谓科学发端于迷信,其始巫觋,握知识界之威权,任意放言天地鬼神,以博取蚩蚩之信仰。

其后接触实际日多,遂得据之以为人民服务。

故医学者,所以疗疾也,而始作于巫彭。

地理学者,所以认识地形与生产者也,而集合巫者长期之经历,以成《山海经》,凡山川、矿物、禽兽咸有记载;开科学性记载《禹贡》、《水经注》之端。

谶讳者,假托孔子之言以为最高统治者服务者也,其浅薄极彰著,而其于天文、历法则多出于实测,讳观象授时者所不能废。

昔人对此诸端,疑信参半,迄未能定其真价值。

今得一孳孳不懈懈陈子,穷工作之余晷,一一分析古代遗书,不使有纤屑之屈仰,往往达旦不寐,作深刻之检索,而古人之由迷信而进于科学之程序,遂得大白于世。

陈子壮盛之年,具精密之观察力、孳孳砭砭如此,他时成就之钜,宁有涯量,因书此以励之,愿勿以不知者之妄议,而自驰此伟愿也。

一九七三年五月十八日顾颉刚书于北京瑞金路中国科学院宿舍序夫道祖老彭,三五为仪。

名托黄帝,百家共之。

数术从象,图书有滋。

天人感应,万物化生。

精微至理,格物致知。

大小均有太极,顺逆分化阴阳。

醒三才之悠忽,占五行于指迷。

河洛连数,干支燮理。

数穷天地,机逢时遇。

把握阴阳,调合数术。

难易寻源,顿悟真诣。

抛砖引玉,管见哂之。

一九八四年八月子瞻陈维辉书目录一、数术源流二、三五之道

(一)百家原理

(二)三五相包三、太极精微四、阴阳精微1阴差阳错2阴腐阳焦3阴刑阳德4阴阳互根5阴消阳息6扶阳抑阴7阴降阳升8阴争阳扰9阴厌阳移10阴和阳合五、图数精微1先天卦位2乾坤六子3后天卦位4十二辟卦5六十四卦6六爻时位7河图灾害8数洛书之数9大衍之数10阳九百六11元会运世六、五行精微1五行生克2五行乘侮3五行承洽4五行亢害5五行病药6五行制化七、干支精微1天元阴阳2地元阴阳3人元阴阳4地支遁干5地支冲局6刑合破害7旺相休囚1/75页8长生死墓9建平破收10天干喜忌11四时喜忌12浑天子甲八、六壬指迷

(一)三传1贼克2比用3涉害4遥害5昴星6别责7八专8伏吟9返吟

(二)判断

(二)程序(三)验证九、伤寒原理伤寒论的基本原理

(一)伤寒六经传变与经络的发展

(二)经络的命名起源于五运阴阳(三)伤寒传足不传手的规律(四)伤寒中解时辰规律(五)伤寒的标本施治原则伤寒标本施治的方剂原理十、数术总论1数术含义2精微理论十一、阴腐阳焦1阴刑阳德2阴阳互根3阴消阳息4扶阳抑阴5阴降阳升6阴争阳扰7阴和阴合十二、图数精微1先天卦位2乾坤六子3后天卦位4十二辟卦5六十四卦6六爻时位7河图之数8洛书之数9大衍之数十三、五行精微1五行生克2五行乘侮3五行乘治4五行亢害5五行制化十四、干支精微1天元阴阳2地元阴阳3人元阴阳4地支遁干5地支冲局6刑合破害7阴腐阴焦8阴刑阳德9天干喜忌10四时喜忌十五、六壬指迷1三传2判断十六、伤寒原理小结十七、中国数术学与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讲座十八,《周易参同契》与中医学气功纲要以下为学员文章十九、简论中国数术学与道家气功1从周易出发阐明规律2从干支周期出发阐明规律3从五行关系出发阐明规律4从河图洛书的数角度阐明规律二十、关于气功治疗糖尿病的体验1患者病情简介2气功是怎样治疗糖尿病的3练功的基本做法二十一、简谈自发功二十二、浅论道家气功二十三、略述道教与道家、墨家、养生家、儒家和佛教的之关系。

1道教与道家2道教与墨家3道教与养生家4道教与儒家5道教与佛教2/75页二十四、浅述数术学与五行电子二十五、浅析《抱朴子》二十六、关于“人体场”探索之点滴1有关生物场概念的提出2人体场的基本模式和应用3体会和感想二十七、当代诸葛陈维辉——记陈维辉与他的“中国数术学”一、数术源流中国数术学是由什么人创作的,它应当是老彭、巫彭、彭祖、彭咸家族共同创作的,他们述而不作,一代代地口授心授下去,并且托名给了黄帝。

屈原《九章》中说:

“望三五以为象兮,指彭咸以为仪。

”《论语?

述而第七》中说: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孔子和屈原都一致地崇敬老彭是个伟大的圣人,老彭述而不作,主要传授三五之道,他也是道家鼻祖。

《世本》说:

“巫彭作医,?

?

巫彭作巫”。

老彭、大彭、彭祖就是巫者家族,他们是懂得巫术和医术的。

中国古代人民对巫者是很尊敬的,巫者并不是什么坏的名声,巫者就是圣人、智者的意思。

《国语?

楚语》说:

“是古巫者,必有智、圣、聪明者为之。

”彭祖称大彭、老彭也有意义,大、老为长老的尊称。

《尔雅?

疏》说:

“大,长也。

”《周礼?

地官乡老注》说:

“老者,长也,系尊称。

”宋均说:

“三老,老人知天地人者。

五更,老人知五行更代事。

”所以长老的大彭是懂得三五之道的老人。

巫者是有文化知识的宗教师,除了中国古代汉族道教的巫者以外。

纳西族东巴教的巫师称为“东巴”,“东巴”就是智者,他们掌握文字。

所以老彭是三五之道的创始人。

唐兰在《略论西周微史家族窖藏铜器群的重要意义》中说:

“旭保是巫保,他们假论先知,这样的史料也是第一次见到。

”他又注明说:

“大保就是巫保,总称为巫?

?

楚人称巫为灵。

《楚辞》:

‘思灵保贤兮,’洪兴祖补注:

‘古人云,诏灵保?

?

灵保神巫也。

’”巫者就是大保、共保、灵保,道家也就是大彭、巫彭、彭祖了。

道家中佼佼者称为真人。

《内经?

素问?

上古天真论》中说: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数术?

?

上古有真人者,提撷天地,把握阴阳。

”《淮南子》说:

“真人者,性合于真。

”王充《论衡》说:

“道家相夸曰‘真人真气?

?

必谓吹呵呼吸、吐故纳新也。

昔有彭祖行之矣。

’”《庄子》说:

“吹呵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

?

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所以,彭祖也是道家的真人。

历史文献上彭祖在尧时首次出现,而经历夏、商、周至少说明他们是从事巫者的专业家族。

《史记》说:

“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

”《史记索隐》说:

“彭祖?

?

后为大彭,亦称彭祖。

”《史记正义》说“封于大彭。

”《庄子》说:

“彭寿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

”《武夷山志》说:

“其尝进雉羹于尧,尧封之彭城,故称彭祖。

“彭祖进入夏代变成了军事家,他们也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兵法家。

《周书》说:

“皇天哀禹,赐以彭寿,思正夏略。

”《竹书记年》说:

“帝启十五年?

?

彭伯寿帅师。

”彭祖在商代又变成守藏吏,有的人说彭祖被商王消灭了,有的人说彭祖投江自杀了,有的人3/75页说彭祖隐居了。

《竹书记年》说:

“武丁四十三年,王师灭大彭。

”《汉书?

杨雄传?

师古经》说:

“彭咸,殷之介士也,不得其志,投江自杀。

”《庄子释文》说:

“彭祖在商为守藏吏,在周为柱下吏。

”《史记索隐》说:

“按藏室吏,乃周藏书之吏也。

”《武夷山志》说:

“商贤大夫,即所谓老彭,隐居是山。

”《路史》说:

“商王拼系女,筏(上竹下钱)始去之。

”张政良在《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说:

“自商周有数术之易卦出现。

”易是属于三五之道内容之一,所以道家的源远而流长。

这就是说,三五之道的数术在商周已经定型了,这是巫者道家老彭所传授的。

二、三五之道

(一)百家原理中国数术学是道家的基本理论。

道家的主要理论精华是什么呢,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中专论了道家。

他说:

“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

其实易行(各守其分,则易行);其辞难知(幽深奥妙)。

“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任其自然)。

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因物而利),故能为万物主。

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成法为业)。

有度无度,因物与合(度与物合)。

故曰:

‘圣人不朽,时变是守(顺时间而掌时机)’。

虚者,道之常也。

因者(因百姓之心,以制纲领),君之纲也。

群臣并至,使各自明也。

其实中其声者(声者各也),谓之端。

实不中其声者,谓之窍(窍,空也)。

窍言不听(空言无成,巧言令色),*乃不生,贤不肖自分。

白黑乃形,在所欲用耳。

何事不成,乃何大道,混混溟溟,光学天下,复反无名。

“凡人所生者,神也。

所托者,形也。

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

形神离则死。

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返,故圣人重之。

由是观之,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

不先定其神,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司马谈综观了道家理论,精确地加以概括,分出道家无为学派的老子和有为学派的黄帝,并总为黄老,黄老为道家所共称。

王充《论衡》说:

“黄者,黄帝也。

老者,老子也。

”道家最早提到神(精神)和形(物质)的关系。

道家不承认灵魂不死,神与形分离,人就死了。

因此,道家追求神形不离,讲究长寿真人。

《庄子?

天下》说:

“天下之治方术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

?

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

”《史记?

五帝本纪》说:

“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训。

”《汉书?

武帝纪》说:

“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说:

“先序今以上至黄帝,学者所共术。

”百家共术黄老,黄老道家也是百家原理,具体说来有以下百家争鸣的学者:

《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说:

“申子之学,本于黄老?

?

韩非者?

?

而归本于黄老。

”《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说:

“慎到?

?

田骈、接子?

?

环渊?

?

皆学黄老道德之术。

”这时,诸子百家共学黄老道术,道家理论遍及各学术领域。

如《素问?

气交变大论》说:

“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黄帝四经》说:

“上知天时,下知地利,中知人事。

”《黄帝四经》同样被《黄帝内经》所引用,因此,黄老道家理论是百家共同原理。

它讲阴阳五行的数术学,数术学渗透在一切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之中,这对于研究中4/75页国古代学术是多么地重要哇~

(二)三五相包中国数术学是道家的基本理论,《汉书?

艺文志》说:

“道家者流。

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

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合攘易之谦之(《尚书》:

火恭克让,谦卦辞),一谦而四益(《易》辞:

有谦。

谦,同谦让之意。

)此其所长也。

不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道家无为和有为两派为主。

他们代表人物总计有:

伊尹、姜太公、荀子、老子、关尹子、庄子、列子、黄帝四经等篇,共三十七家,九百九十三篇。

《汉书?

艺文志》说:

“数术者,皆明堂牺和史卜之职也。

史官之废久矣,其书即不能具,虽有其书而无其人。

《易》曰‘非其人,道不虚行。

’春秋时,鲁有梓慎,郑有神灶,晋有卜偃,宋有子韦。

战国时,楚有甘公,魏有石申,汉有唐都,庶得鹿角。

韦有因而成易,无因而成难。

”数术共百九十家,二千五百八十二卷,共分为六种:

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

这就说明了数术是天文(天文、历谱)、人事(五行、蓍龟、杂占)、地理(形法)的三个方面,也就是三才,再加上了五行,就是三五之道了。

三五之道的三是什么意义,马王堆西汉帛书《黄帝四经》说:

“天执一以明三,天明三以定二,审三名以为万事。

”《老子》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就是说,道是从无到有,产生了太极,太极就是无中一点的有,有就是太极,太极以有右面这一。

二就是天宇宙,邵子说:

“若论先天一事无,后天方要着功夫。

”有了宇宙,天及其对立面的地,天地为二,加上人,生物成为三,从三产生了一切万物。

《诗?

推度灾》说:

“太初行三节,雄雌俱行三节?

?

三未分,别号混沦。

”《礼?

稽命微》说:

“天有三统,物有三变。

”太初即太极,初即为极,太极之始称为混沌或混沦,逐渐形成天、地、人的三者,物质划分有三变。

有了三才变化这物,就产生了数。

《史记?

律书》说:

“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

?

周而复始。

”程大昌《易原》说:

“立一以为始,立二以为承,而立三以致极。

继其下者,遽为万物,财其为一、二、三万也。

”数起于零,始于一,终于十。

但成于三,三以后就成为万物了。

三赋于了很大的意义,同样西方哲学也不例外。

阿尔森?

古留加《黑格尔小传》中说:

“按照毕达哥拉斯学说?

?

始之源是一,有了二,便出现了多数?

?

后新毕达哥拉斯学派?

?

三赋有很大的意义。

一通过二重新在三里面达到它的圆满状态。

对三的崇拜,从毕达哥拉斯学派传到了基督教,毕大兴安岭哥拉斯学派把四看得比三更高。

”列宁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的摘要》中说:

“从何开始,纯存在Sein——不以任何东西为中介—?

?

开始在自身中包含着无和“存在着”的有:

它是二者统一。

”“虽然,这个统一同方法的整个形式——三分法一样,只是认识方式的一个完全表面的外在的方面。

”“的确形式主义也掌握了三分法,并且保持了它的空洞的公式?

?

然而,它还不会由于这种运用的庸俗而丧失自己的内在价值。

对于理性东西的形象因而被发现这一点仍然应该给予很高的评价,尽管这个形象还没有达到概念的地步。

”“否定的否定的结果,这个第一项不是静止的第三项,而正是,对立面的统一。

这种统一是5/7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