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综合模拟题三.docx
《地理综合模拟题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综合模拟题三.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综合模拟题三
地理部分
◆认识地球家园
中国十艺节2013年10月11日在山东济南(37°N,117°E)开幕,许多优秀节目成为民众的文化大餐。
其中来自西藏的《纳木错之舞》以雪山、圣湖、牧民和远处漫山遍野的牛羊汇成一幅祥和之图。
据此回答26—30题。
26.济南(37°N,117°E)位于右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
27.十艺节期间,地球运行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中的()
A.A处B.B处C.C处D.D处
28.十艺节期间有关山东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济南此时昼长夜短B.黄河处于丰水期
C.华北平原正播种小麦D.济南大明湖举办元宵灯会
29.《纳木错之舞》来自下列哪个省区?
()
30.对西藏地理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高寒缺氧、光照强B.骆驼是传统交通工具
C.雪山冰川广布D.人们聚居在河谷地带
读我国南方某区域地形图,回答31—32题。
31.对图示区域地理环境的表述,正确的是()
A.①河的流向大致自东向西
B.该区域最高海拔700米
C.甲位于盆地中,海拔低于100米
D.该区域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32.按因地制宜原则,对各地的规划合理的是()
A.A处开展攀岩活动B.B处漂流运动
C.C处建梯田,广种小麦D.D处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5
读右图,完成33~35题。
33.图中①为甲、乙两大洲的分界线,属于该界线的河流是()
A.乌拉尔河B.伏尔加河
C.叶尼塞河D.鄂毕河
34.对图中甲地区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发展中国家集中B.种植业为主
C.白人集中,人口增长快D.旅游业繁荣
35.关于乙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面积最大、跨经度最广B.地势中间低,四周高,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C.有世界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D.气候复杂,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了解地理规律
36.读右图,判断该河主要流经()
A.寒带地区B.温带海洋气候区
C.温带草原气候区D.热带雨林气候区
37.右图为亚欧大陆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示意图,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获取建筑材料难易的程度
B.环保意识的差异
C.冬季气温的差异
D.降水的差异
38.对各地工农业及人口、城市分布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南半岛城市分布在河流上游地区B.日本工业分布在太平洋与日本海沿岸
C.我国台湾省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D.美国西部高山区乳畜业发达
39.下列界线与我国南、北方分界线大体一致的是( )
①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②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③1月0℃等温线;④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⑤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A.①③④B.②④⑥C.①④⑤D.②③⑤
6
◆辨析区域特征
下列各国自然环境差异显著,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各不相同。
据此回答40—42题。
40.上述四国中,哪国拥有混血种人数量最多?
()
A.A国B.B国C.C国D.D国
41.对上述四国自然环境的表述错误的是()
A.A国纬度高,长冬无夏B.B国岛国,资源贫乏
C.C国独占一个大陆D.D国拥有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42.对各国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A.A国被誉为”世界办公室”B.B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
C.C国的主导产业是服务业D.D国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称
2014年3月13日李克强总理在会见中外记者时用“智者求同,愚者求异”来评价中美关系现状。
回答43—44题。
43.中、美两国相似的地理特征是( )
A.河流的流向基本相同 B.国土跨寒、温、热三带
C.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D.移民造成人口增长快
44.对中、美两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描述,错误的是()
A.高新技术产业对两国经济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B.旧金山东南的“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C.我国建立的首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上海
D.湖北武汉东湖是我国首个国家级光电产业基地
◆探究发展之路
中央四台的《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向世界展现了我国30°N沿线神奇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等,被誉为中国最美的风景走廊。
据图回答45—48题:
7
45.下面所示各剖面图中,与我国北纬30°沿线相吻合的是()
46.对图示区域的判断错误的是()
A.中国最美风景走廊西起西藏自治区,东至浙江省
B.沿线可看到大片的甘蔗林、水乡文化和黄土风情
C.沿线跨越了阶梯界限A横断山、B巫山
D.沿线穿越了神奇的雪域高原和湿热的红土地
47.关于长江流域生态问题的分析,正确的是()
A.源头三江源地区湖泊、湿地萎缩B.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C.下游河道弯曲,易发水灾D.上游水污染最严重
48.对图示4区域的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A.区域1受北部秦岭的阻挡,冬季较温暖
B.区域2濒临东海和南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C.区域3是我国美丽富饶的宝岛,以外向型经济为主
D.区域4有“东方明珠”之称,京九铁路到达该地
右图所示甲地区是我国某大型混合型饮料企业的番茄原料主产地。
读图回答49—50题。
49.该企业选择甲地作为番茄生产基地考虑的优势条件()
A.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
B.临近城市,铁路交通便利
C.劳动力充足,技术装备先进
D.光热充足,原料品质优良
50.图中甲地南面的乙山脉应是()
A.昆仑山B.天山C.祁连山D.阴山
8
地理部分
8.对号入座。
请将下列图片与相对应的区域气候类型和位置对号入座。
(8分)
ABCD
甲乙丙丁
①温带大陆东部②赤道附近③回归线附近大陆西部④极圈以内
9.图说地理。
根据下列图文资料,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2分)
13
(1)中亚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形成了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
(2)中亚地区盛产棉花,可以大力发展纺织及相关产业。
()
(3)通过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可将中亚的天然气输送到长江三角洲。
()
(4)受气候和地形等条件的影响,中亚地区农业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
()
(5)中亚的地势特点为东南高西北低,河流多为内流河,水源不丰。
()
(6)中亚地区农作物多沿河流呈条带状分布。
()
10.探究区域。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各地区利用不同的自然条件,趋利避害,发展经济,并形成了富有地方风情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
根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材料一:
中国局部区域图
14
材料二:
商品粮基地是指历来以产粮为主,粮食商品率较高,能稳定地提供大量余粮的农业生产地区。
(1)参照文本框中对A省区的描述,在空白框中完成对B省区的描述。
(4分)
(2)根据图文资料,分析归纳两个地区农业生产的共同优势,以及存在的主要自然灾害。
(4分)
优势条件
灾害
东北三省
华北平原
(3)针对华北平原农业发展中的不利因素,请帮助当地的人们出谋划策。
(3分)
(4)东北三省与华北平原都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为什么东北三省能够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2分)
(5)根据图文资料,解释东北人夏季户外活动时间比其他季节长的原因。
(2分)
11.认识区域。
西汉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先后开辟了通向印度和古罗马(今埃及)的航线,使华夏文明远播海外。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国与沿线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更加紧密。
广州某学校的夏令营假期乘坐游轮重走“海上丝绸之路”,追寻先人的足迹,感受沿线独特的自然与人文风貌。
下面是摘抄张明同学的旅行日记片段,请根据日记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5分)
15
(1)请将张明看到的海峡和其连接的大洋名称填写在图中适当位置。
(3分)
(2)请你说明b地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3分)
(3)这些巨型轮船满载的货物最有可能是什么?
你的猜测理由是什么?
(2分)
(4)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红海形成的原因,并预测红海未来的变化趋势。
(3分)
(5)请你根据右面的图表信息,准确描述非洲动物大迁徙的过程,并分析原因。
(4分)
选择题答案:
BCCBBCDADDDCCDDACCCBBABDB
8.对号入座
(A)——甲——(④)(D)——乙——(①)
(B)——丙——(②)(C)——丁——(③)
9.图说地理
×√×√√√
10.探究区域。
(1)B是内蒙古自治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在400mm以下,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4分)
(2)优势条件:
地形平坦集中连片;气候雨热同期;土壤肥沃。
(答对两条即可得2分)
灾害:
东北三省:
低温冻害(1分)华北平原:
春旱(1分)
(3)修水库;跨流域调水(或南水北调);发展节水农业(或种植抗旱作物,使用喷灌滴灌技术)等(答对3条即可得3分)
(4)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量少。
(2分)
(5)夏季气温高(1分)白昼时间长(1分)
11.认识区域。
(1)在图中适当位置填注“马六甲海峡”、“太平洋”和“印度洋”即可。
(3分)
(2)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条件:
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较早(答出任意三点即可,3分)。
(3)石油(1分);猜测理由:
位于c地西北方向的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被誉为“世界石油宝库”(或位于c地西北方向的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石油最多的地区)(1分)。
(4)由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运动,使海水入侵形成红海(2分);红海继续变宽,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大洋(1分)。
(5)5—10月,非洲野生动物由坦桑尼亚向肯尼亚(或向北、或从多多马向基塔莱)迁徙,11月—次年4月由肯尼亚向坦桑尼亚(或向南、或从基塔莱向多多马)迁徙(时间与方向匹配准确得1分,共2分)。
原因:
非洲草原有明显的雨季和干季之分,且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的季节相反。
干季草木枯黄,食草动物缺乏食物和饮用水,只能迁徙(只要学生能够答出降水量的多少与迁徙方向的关系,并对应准确,即可得分。
共2分)。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