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外记叙文阅读方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4795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课外记叙文阅读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考课外记叙文阅读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考课外记叙文阅读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考课外记叙文阅读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考课外记叙文阅读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课外记叙文阅读方法.docx

《中考课外记叙文阅读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课外记叙文阅读方法.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课外记叙文阅读方法.docx

中考课外记叙文阅读方法

中考语文现代文练习方法

现代文阅读:

每年中考现代文阅读理解题是考生感觉良好但实际得分率却往往不尽如人意的部分。

因此,在进行中考前的现代文阅读练习时,同学们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要注重课本上的知识点的梳理与总结。

很多同学认为中考现代文阅读采用的材料都来自于课外,所以只要大量做一些课外的练习。

这是不足取的。

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一个个很好的例子,一般都经过专家的鉴定和筛选,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具有典型意义的。

我们能通过他们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地掌握阅读理解的方法和规律,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尤其是近阶段的课本教学,老师们往往会将中考的有关精神融合在自己的教学中,所以同学们还应认真对待,及时梳理总结内化。

第二,要养成先读懂文章再做题的习惯。

 

在这一阶段,语文老师会布置一些训练题,有些同学也会自觉地找些课外阅读题来做。

可是,令人遗憾的是,有些同学做了大量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可是准确率并不高,阅读理解能力也未有明显提高,究其原因,在于每次阅读文章只追求快速,而未真正读懂文章,甚至有同学不看文章,只看题目就动笔答题,美其名曰“带着问题到文中去找答案效率高”。

这实际上本末倒置了。

在初三这个学习阶段,同学们的学习科目多,任务繁重,时间紧迫,这些都是事实。

可是,既然要做阅读理解的训练,却不舍得在读懂文章上花时间,或不能静心阅读,都是不会收到实效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认真阅读就是“利其器”,是理解的前提和基础,理解是阅读的目的,而表达是理解的外化。

再退一步想,通常用来考查初中生的阅读文章,字数大致都在1000字左右。

静心专注地读两三遍,所需时间并不长。

因此, “磨刀不误砍柴功”,同学们要养成读懂文章才做题的习惯。

怎样才算读懂了?

对现代文阅读而言,通常我们要能够回答三个问题:

作者写了什么?

为什么写?

怎样写的?

用何方法去读懂文章?

结合各种文章的文体特点,整体理解与咬文嚼字相结合。

整体理解是指读一篇文章,总该读几遍,从宏观上对文章中记叙、说明、议论的人、事、物、理有完整的了解。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尤其应该对不同文体的特点有充分的考虑。

近年来,尽管淡化文体的说法屡有出现,但是文体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仍应引起我们充分重视。

把握好各种文体的特点,有利于我们更加有效地把握作者“写了什么、为什么写”和“怎样写的”等问题。

各种文章的文体特点,还会影响到考试的命题。

一般说来,写人叙事类记叙文,往往具有写人讲究生动传神,记事追求完整波澜的特点,命题时就会主要围绕人物的刻画和实践的记叙及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特点等方面来展开;写景状物类记叙文,往往具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特点,命题者往往会关注文章描写的对象及其特征,所用的象征、联想、想象等表现手法和形象生动、饱含感情、富蕴哲理的语言。

议论文则主要从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及重要词句的含义来命题。

说明文则主要从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说明方法、顺序、语言等方面来考查。

咬文嚼字是说对文章中关键性的词和句子,要联系文章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体会,感悟其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第三,可养成边阅读边圈画的习惯。

同学们不妨边阅读边将文章中的一些关键词句圈划出来,例如一些标志着行文线索的词句、体现着作者强烈的情感倾向的词句等。

如此有利于更高效地读懂文章,能为后面的答题做好铺垫。

第四,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静心读懂文章之后,能否抓住试题的内涵是准确答题的关键。

为此,题目中每一个字都必须好好琢磨。

例如“写出文中与某词意思相同的词”与“写出与文中某词意思相同的词”,两者的要求是不同的。

时常有同学在考试时,将一些选择题要求的,选正确还是不正确的选项都没看仔细就匆忙答题,结果后悔莫及。

第五,答题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完整准确。

有的同学答题时喜欢“贴标签”,把一些比较常用的、固定的说法当作公式照搬,例如看到比喻句,不假思索地套上“生动形象”就万事大吉了。

这种流于浮泛的回答不能真正反映出你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同学们应结合文章具体的语言环境,从文章的实际内容出发,展开具体的、灵活的回答,完整、准确地将自己感悟、理解到的内容表达出来。

第六,答题时不必拘泥于一定按顺序完成每一道题目。

考试时,有的同学由于心情紧张等原因,一时写不出某一个字了,或者一时答不出某题。

这时候,不要紧张,我们可以暂时把它们放一放,先做后面的题目。

有时也许会在后面的答题中受到某些启发。

有时,在冷处理之后,换个角度也许能想出来。

另外,答题时,我们也不要拘泥于自己隐隐约约有感觉但又无法诉诸笔端的词句。

汉语表达丰富多彩,我们完全可以将该词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来替代,完全可以将那句子用另一种语句来表达。

忽然有一个想法,<。

)#)))≦鱼儿很好吃,味道鲜美,营养好,就是刺多,但是只要你掌握住吃鱼的方法,抓住大刺、主刺拔出来,小刺认真剔除,就能大饱口福了,做阅读题也是这样,不着急,先找方法,先看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圈点勾画出重点语句,整理出清晰的答题思路,做出满分答卷真的不是梦哦!

  

看着答案想答案,看分数的设置和答案的配合,四分的题目可能是四个要点,六分的题目可能是三个要点,条理清晰的答案永远是得分的不二法门,加油,亲爱的同学们!

中考课外记叙文阅读方法

   1、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理清脉络,了解故事情节)

   2、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线索:

 

(1)人  

(2)物  (3)事件(4)时间 (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

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3、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4)作者情感

   4、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

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

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

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5、语言特色: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

   温馨提示: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选用恰当的词语,切莫张冠李戴。

   附:

朴实自然的语言赏析            

  

(1)言简意赅,清真雅洁,朴素自然。

 

 

(2) 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

  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

                 

  

(1)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

  

(2)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6、写作手法及作用:

(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7、修辞方法及作用:

   答题套路:

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写出了人物XX的特点,表达了主人公XX的心情或者品质。

记住,光写出修辞名称而不分析修辞的好处是不得分的。

     

   8、文段中关键(加点)词语、短句的分析。

  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简单来说就是先解释这个词语的本意和文意,再说它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性格特点或心情等)。

  9、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

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10、分析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

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评价、赏析一句话:

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11、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方法:

了解文段或句子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的作用。

   开头:

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后文打下伏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中间:

呼应前文,承上启下,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结尾:

照应开头;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首尾呼应;回味无穷。

 12、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题套路:

  “X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

①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

②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

  13、给文段拟题: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14、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15、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16、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

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

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17、划分段落、层次。

概括段意、层意:

  

(1)划分段落、层次:

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可按时间或空间转换、事件的发生经过、内容的、表达方式变换或感情的变化逻辑关系(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来划分;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其中小说还可以按情节的四个环节来划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学会概括段意、层意。

   概括段意、层意可采用下列方法:

  ①摘句法(抓文段的中心句,有时要对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

即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

  ②概括法。

即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或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

记叙了+××人(组织或单位)+××时××地+何种情况下+做××+结果。

(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

描写的段落:

描写了+××景物+××特征。

抒情的段落:

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

  ③叠加法: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联合段意。

总之要求:

完整、简洁、明确。

18:

中心思想概括与哲理感悟

示例:

①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07年《江南陶公柳》

②作者从昙花终于怒放的过程得出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2009年《昙花终于怒放》

答题方法:

1、掌握概括方法:

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2、注重格式:

此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19、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贬义词褒用等)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20:

语言赏析

示例:

①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你认为哪个句子表达效果更好?

请说出理由。

A.我也许很冷,也许浑身是泥,也许被荨麻扎得遍体鳞伤,但我会游泳了。

B.我很冷,浑身是泥,被荨麻扎得遍体鳞伤,但我会游泳了。

———2006年《我看到了一条河》

②请你从语言方面对文章第②段进行简要赏析。

———2007年《江南陶公柳》

③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很贪婪地捧了瓜果啃,母亲在一边心满意足地看。

———2008年《小扇轻摇的时光》

④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009年《昙花终于怒放》

答题方法:

类型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2)掌握答题技巧:

把握词语的比喻意、引伸意、双关义。

类型2:

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

①修辞之美———

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排比:

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对比:

突出描写对象的某种特点。

反复:

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夸张:

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对偶:

语句整齐、意韵铿锵。

反问:

增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

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②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作用:

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

疑问句造成悬念,反问句加强语气,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

③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

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

(作用:

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

④内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

(作用:

全面新颖,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

 

(2)注意答题格式:

我喜欢xx句,因为它xx。

   21、记叙文的人称:

  

(1)第一人称:

  作用:

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

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作用:

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注意:

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

   作用:

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22、记叙文中的描写:

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人物描写又细分为:

(1)肖像描写  (外貌描写 )(3)神态描写 (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    (6)心理描写 

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方法: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

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

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

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若笼统地回答人物描写作用,就是:

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

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预示人物的××命运、(5)突出、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23、记叙文的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

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22、记叙文中议论:

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

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作用:

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4、记叙文中抒情:

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注意:

阅读散文时,要特别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

   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5、记叙文中的说明:

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26、记叙文中的过渡及照应。

  

(1)过渡:

过渡是段落层次连接的桥梁。

   要求:

恰当、巧妙,能够使文章连贯、布局慎密、转承自然。

   过渡时一般用词语、句子、段来过渡。

   作用:

过渡能在段与段、层次与层次之间起到纽带作用或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组织成篇的作用。

  

(2)照应:

照应是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呼应,包括交代和照应两个方面。

交代是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地提示一下;照应是对前面提示的内容的回答。

    照应可以分为:

开头(起段)与题目的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即文章前后照应,或称:

相互照应)、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段复迭式照应。

 

    27、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一类型的题目它都会要求考生“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只要符合文题要求,所谈内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这一类品析与感悟类的主观性表述题,往往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但有“答案标准”,那就是应根据自己的感悟与体验,谈出自己独特的看法,只要言之成理、见解新颖独到即可。

解答这类题目,可从以下角度入手:

注意研读上下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揣摩,然后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要注意从全文构思的角度,从作者的表达意图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角度进行解答;要揣摩考题的意图,结合文章内容,调动生活积累,进行简洁明晰的表达。

  

(1)表达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

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

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

先用“我认为……。

”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2)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这样,不仅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

   (3)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

   (4)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28示例:

①“陶公柳”具有怎样的品格?

请简要概括。

———2007年《江南陶公柳》

答题方法:

1、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2、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3、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

29:

人物心情或感情品析

示例:

①在下面方框内,填写表明作者心情随昙花的生长而发生变化的词语。

(3分)

高兴极了()->()->()->()———2009年《昙花终于怒放》

答题方法:

理清文本思路,在把握行文脉络的基础上提取关键信息。

人物形象与作用

中考议论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论据和论证

1、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

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

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

   ⑴明确:

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⑵方法①从位置上找:

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

②分析文章的论据。

(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

  ⑴论据的类型:

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

  ⑴论证方法(须为四个字)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④比喻论证比喻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

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

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⑷分析论证的作用:

证明该段的论点。

4、议论文的结构

  ⑴一般形式:

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

①并列式②总分总式③总分式④分总式⑤递进式。

5、议论文的语言

  ⑴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⑵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⑶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⑷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6、驳论文的阅读

  ⑴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⑵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⑶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7、常见考点

①、议论文的论点考点:

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

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

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

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

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

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

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第五、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

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②、议论文的论据考点:

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1、用事实作论据。

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

议论文中,对所举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

明确论据时,不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还要会概括事实论据。

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2、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愿意。

③、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

结构有:

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

  此考点的基本形式:

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

  答题思路是:

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

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考点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